中国军队在各项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抗美援朝胜利,靠什么?

1953年7月28日,开城松岳堂,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标志着长达3年的朝鲜战争的正式结束。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霸主美国首次在一场没有获胜的战争中签署停战协议。

很多人以为,志愿军之所以战胜强大的敌人,靠的是人海战术。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诚然,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累计参战人数290万人(最高时兵力135万),联合国军总兵力120多万(其中韩国59万,美国48万),在兵力上志愿军占据一定上风。

可这场战役,志愿军靠的不仅仅是人海战术。

01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获得苏联支持后,没有通知中国擅自发动朝鲜战争(新中国为了应对突发情况,紧急向东北调兵,直到7月13日,才成立东北边防军)。

战争爆发初期,朝鲜节节胜利,仅用了三天就攻克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

一个月后,朝鲜占领了朝鲜半岛的90%的土地。

就在这时,美国出兵干涉了。

9月15日,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从朝军后方发动突袭,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朝鲜被迫撤退。

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夺汉城;10月份,“联合国军”攻入朝鲜本土,占领朝鲜半岛80%土地,战争形势战局完全逆转。

麦克阿瑟认为朝军已经被完全击溃,命令各部分割快速向北追击。

战争进行到个地步,如果没有其他力量干涉,美国帮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只是时间问题。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飘了,认为胜局已定。

10月17日,美军不顾中国再三警告,越过三八线,悍然轰炸中国丹东地区。

面对美国强大的压力,毛主席以惊人的魄力和勇气答应朝鲜求援,组建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02

入朝前,志愿军总司令部制定作战计划,全军齐头并进,迅速利用江河天险在清川江一带,组织防线,等待后方主力集结,发起反攻。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入朝后,志司发现,敌人进军速度太快,早冲过了清川江,志愿军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已经完全没有条件实施。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立即改变作战计划,命令志愿军各部以军和师为单位,分头迎击,充分利用秘密入朝,美军没有防备的优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争取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前线观察敌情

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在温井一带与敌人先锋部队韩第6师狭路相逢。

军长温玉成当即发动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歼灭敌人1个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

随后,韩第6师大部、第8师两个营被歼,韩第1师被围。

韩军的险境并没有引起麦克阿瑟的警惕,依然狂妄地命令各部快速北进,美军王牌部队骑1师火速增援云山。

既然歼灭韩军打不醒麦克阿瑟,那就拿美军王牌下手。

彭德怀当机立断,集中优势兵力,向敌侧后方,迂回结合、正面突击,将美军歼灭云山一带。

11月1日,著名的云山战役打响。

3日,吴信泉指挥志愿军第39军,歼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美骑1师8团大部被歼),沉重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骑1师成军以来不败神话。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1950.10.25—11.5)作战形势图

11月5日,第一次战役落下帷幕,志愿军歼敌1.5万人,将敌人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彻底粉碎敌人在感恩节前完全占领朝鲜的阴谋。

03

第一次战役后,尽管美军遭遇严重打击,麦克阿瑟却还做着占领全朝鲜的美梦。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情况一无所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孰不知志愿军将成为他最大的噩梦。

此时的志愿军已经可以实施入朝前的作战计划,可目光如炬的彭德怀经过短暂的交锋意识到敌我双方装备相差太大,进行正面防御战非常不理智,他决定继续再进行一次歼灭战。

11月6日,第二次战役正式打响。

此时,敌人向北重新发起进攻。

志愿军诱敌深入,扔下破旧武器,释放俘虏,向东西两线后撤,这是典型的“拖刀计”。

可嚣张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上当了,误以为志愿军已经全线撤退,下令全军快速前进,争取在鸭绿江边过圣诞节。

11月25日,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反击。

朝鲜的特殊地形,给了志愿军极大的便利。

朝鲜中央山脉密布,连绵高耸,东西两侧虽然是沿海平原,却只有一些山间小道相连,这就让东西两线的敌人出现巨大空档,很容易被分割包围。

志愿军悍将梁兴初率38军在14小时内穿插72.5公里,一举穿插到敌人后方的三所里、龙源里,截断敌人后撤的公路,万岁军一战成名,令敌胆寒。

万岁军油画

志愿军其余各部在正面对清川江以北敌人展开全面进攻。

直到此时,麦克阿瑟才发现自己中计,狼狈而逃。

志愿军没有放过有利战机,将敌人死死堵在三所里、龙源里,敌人全线崩溃,四散而逃。

西线惨败后,麦克阿瑟被迫放弃朝鲜首都平壤,急令部队撤往三八线以南。

而在东线战场,宋时轮率志愿军第九兵团克服重重困难,在长津湖地区将敌人截为几段,分割包围。

东线美军孤立无援,拼死突围,武器低劣的志愿军不断美军发起冲击,希望一鼓作气,全歼被围美军。

可惜,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美军强大的武器装备优势,让志愿军屡屡功败垂成。

志愿军曾三次炸断美军后撤的必经之路水门桥,眼看着就能让美军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可每到关键时刻,美军总能迅速修好,保留一线生机。

最终,伤亡惨重的美军逃出了包围圈,第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1950.11.25—12.24)作战形势图

此役,志愿军歼敌3.6万人(美军2.4万人),将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彻底扭转了朝鲜的战局,这是彭德怀军事谋略的巨大胜利,他指挥的大范围运动歼灭战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04

第二次战役,彻底打疼了美军,全军一片沮丧,就连麦克阿瑟也没有了之前的自信。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战争进程。

他就是美军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原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在第二次战役逃亡途中,翻车而亡)。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他的军事水平比麦克阿瑟要高出很多,后来成为“联合国军”实际上的统帅

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后的麦克阿瑟已经无心指挥作战(与总统杜鲁门矛盾重重也是一个原因),李奇微接过美军指挥权。

与夸夸其谈地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非常务实,他敏锐地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

志愿军非常善于在运动中打歼灭战,一旦发起进攻,犹如猛虎下山,扬长避短,歼灭大量美军。

可志愿军后勤保障能力太差了,与美军差距非常明显,每次进攻只能持续一周左右。

李奇微针锋相对,重新部署战术,志愿军发起进攻后,暂避锋芒,稍作抵抗立刻后撤,却一直不脱离志愿军,与志愿军不断小规模交火,始终保持在一天的路程距离,诱使志愿军不断深入,等志愿军后勤跟不上后,再发起反击。

12月31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首先迅速击溃正面防御的韩军,突破临津江防线,直逼汉城,寻机歼灭美军有生力量。

李奇微将计就计,故意把韩军放在前线当炮灰,消耗志愿军。

而后,他下令主动放弃汉城,以此为诱饵,引诱志愿军南下。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39军(军长吴信泉)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攻占汉城,继续向南追击。

李奇微趁机布下天罗地网,打一场伏击战,企图消灭志愿军主力。

生死存亡关头,彭德怀一眼洞穿李奇微的阴谋,美军看似在撤退,但与之前完全不同,这次撤退,美军有计划、有组织,完全有能力进行反扑;反观志愿军,看似望风披靡,实际上没有歼灭多少美军,而且进军速度越快,行程越远,后勤补给越困难,战士们携带的物资即将耗尽,已成樯橹之末,如果急功近利,轻敌冒进,很容易被敌人趁虚而入。

彭德怀当即下令,全军停止追击,后撤到汉江南岸组织防御。

至此,第三次战役结束。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1950.12.31—1951.1.8)作战形势图

此役,志愿军歼敌1.9万,攻占汉城,然而,并没有歼灭多少美军,完全没有达到彭德怀战略目标。

05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确认了志愿军的弱点,开始部署反击。

1月25日,美军在西线发起反攻,企图夺回汉城。

彭德怀考虑到志愿军物资没有得到充分补给,决定采用“西顶东打”战术:西线以防守为主,固守汉江南岸,等待后续部队支援;

东线发起反击,牵制西线美军进攻。

很快,东线志愿军进展顺利,横城战斗中,歼灭韩军1万余人。

可志愿军在攻打砥平里时遭遇六千美法联军顽强狙击。

敌人充分利用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后勤补给不力的弱点,调集坦克和卡车组成临时防御圈,以强大炮火和航空兵支援,打断志愿军冲锋。

志愿军猛攻三天三夜,伤亡数千人,却始终没有攻克砥平里,被迫撤出战斗。

西线,2月中旬,李奇微终于发起了大规模反击(代号“屠夫行动”),准备一举收复汉城。

此时,志愿军后续兵团尚未全部到达,正面防御已经不太可能成功。

3月中旬,彭德怀当机立断,决定放弃汉城,全军撤到汉江北岸,重新组织防线。

志愿军主动回缩防线,稳住了阵脚,激战一个月后,美军无力继续向北推进。

第四次战役落下帷幕。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1951.1.25—4.21)作战形势图

此役,李奇微不仅夺回汉城,更重要的找到了遏制志愿军大范围运动战的方法,并开始大规模普及、运用,战争开始转入阵地战。

而极善于捕捉战机,精准把握形势的彭德怀通过“西顶东打”的部署,破坏了李奇微的反攻计划。

志愿军丟掉的是无法固守,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汉城,却避免了志愿军更大的伤亡,保存了力量,争取到了后续兵团到来的时间,没有给敌人大举北进的机会。

06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后续兵团抵达前线,兵力占据上风。

彭德怀决定再打几场歼灭战,消灭美军几个师。

4月22日,西线志愿军首先发起反击。

战斗打响后,战士们发现敌人比之前要难缠太多。

原来,李奇微使用了最让志愿军头疼“磁性战术”,下令美军装甲机动部队,每天晚上后撤30公里。

美军有摩托、坦克、汽车,志愿军只有两条腿,很难追上敌人脚步;

等到了白天,美军又向疲倦的志愿军发起反击,如此反复拉锯。

志愿军浴血奋战,鏖战数日,前进了七八十公里,非但没有大量歼灭美军,而且被敌人拖得疲惫不堪。

雪上加霜的是,美军利用空中优势,派出轰炸机,炸毁了志愿军的后方物资基地三登,志愿军后勤补给基本崩溃。

西线志愿军被迫停止反攻,转入防御。

5月16日,为了打开局面,志愿军在东线发起进攻。

一开始,志愿军进展顺利,歼灭韩军三个师,可李奇微随即就命令美军堵住缺口,志愿军进攻受阻。

5月22日,美军的反击来了,大批摩托化机动部队不断对志愿军进行反穿插。

彭德怀被迫下令,全军撤退,60军和63军殿后,狙击美军,掩护大军转移。

由于种种原因,60军180师被美军分割包围,全师一万人,只有不到1/3成功突围,损失7千多人(被俘5千余人),几乎全军覆没,这是志愿军入朝参战以来最大的失利(战后,60军军长韦杰、180师师长郑其贵被免职)。

志愿军东线反击失利后,防线出现漏洞,李奇微趁虚而入,迅速冲过志愿军防线,直抵志愿军后方铁原。

铁原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枢纽,一旦失守,志愿军将弹尽粮绝。

更可怕的是彭德怀手里已经无兵可派,只能紧急下令最近的63军死守铁原,其余各部快速向铁原靠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63军军长傅崇碧率部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刻,面对美军4个师轮番进攻,死守铁原12天,以伤亡过半的惨痛代价,毙伤美全军军1.5万余人,取得铁原阻击战的胜利。

铁原阻击战作战形势图

铁原阻击战后,李奇微歼灭志愿军主力的阴谋落空,志愿军顽强抵抗令他心有余悸,被迫下令撤军。

第五次战役至此结束,志愿军鏖战50天,以伤亡7.5万人的代价,毙伤敌人8.2万余人,挫败了李奇微的反击计划。

在这场战争中,李奇微高超的军事水平令彭德怀刮目相看,彭德怀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指挥艺术,更是让李奇微尊崇不已(李奇微在撤离汉城时,曾特意在韩国总统府墙上留言致敬彭德怀: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以敬意!)

然而,战场形势往往不如人意,两人已经将军事指挥、战术谋略发挥到了极致,基本没有什么错误和漏洞,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作战目标。

自此之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都无法实施大规模歼灭战(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就是适应战场形势的一个战术)。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950.11.25—12.24)作战形势图

第五次战役为整个朝鲜战争奠定了格局,双方都有意回到谈判桌上,将朝鲜半岛形势稳定在战前形态,展开了漫长的停战谈判。

自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整体上是以战促和,边打边谈,一直到1953年7月28日,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争正式结束。

结语

时至今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已经整整70年,回顾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我们胜利的法宝不是人海战术(抗美援朝战争,美军动用除核武器之外所有先进武器,面对这些先进武器,人海战术毫无意义),而是巧妙无双的战术运用、无与伦比的战斗动员能力、超凡脱俗的军事谋略、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

正因如此,那群最可爱、最勇猛、最无私的人,才弥补了战力上的差距,取得伟大胜利,打赢这场立国之战!




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军的实力严重不对等,美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装职业军队,而志愿军顶多算一支轻步兵。

但是中国军队已经达到了轻步兵的巅峰!打出了大纵深快速穿插的战术,甚至成军成师地打出胡蒂尔战术(这是少量精锐特种部队的专利)。

为什么?

答案是:绝对的信仰+超强的组织能力,让这支军队具有惊人的韧性与战斗力。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志愿军的指导原则是什么?根本没有“保存自己”的选项,而是“完成任务,消灭敌人”!

志愿军如何抵挡美军重装集团的冲击呢?

凭意志!

因平台规则,请关注我并搜索我的原创(深度分析志愿军胜利的原因):《屌丝的逆袭:志愿军凭啥能赢得韩战?》。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62665078962231758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就靠这一句……[吃瓜群众]




主要靠二个,一个是从上到下,同仇敌忾,不怕牺牲,不畏观难,有着必胜的信心。另一个,是出色的战略战术。从统帅,到前线将领,再到基层领导,精通军事,擅长指挥,非常的讲究战略战术,因地置宜,发挥固有优势,充分的利用坑道战术,穿插,伏击,迂回等战术,近战,夜战,打的美军丢盔卸甲。反空袭,反渗透,反细菌战,手法多样。充分的彰显了志愿军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一味蛮干,硬扛死顶。这才最后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麦克阿瑟   朝鲜半岛   汉城   朝鲜   东线   志愿军   西线   作战   国军   战役   美军   中国军队   战术   落后   敌人   形势   战争   装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