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初以色列把打下的领土又还给了别人?

以色列从建立到现在,其实际控制的地盘一直都是在变大的,除了夺取了大部分原本分给巴勒斯坦的土地,还有原属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还有个地方很重要,就是西奈半岛。

整体上,以色列的扩张,基本是只进不出,被以色列占据的土地,现在还被占据着。

唯独属于埃及的西奈半岛,原本以色列已将其拿下,但之后,西奈半岛又被以色列还给了埃及。

西奈半岛面积巨大,资源丰富,地处交通要冲,而且在文化上也属于犹太教的圣地,按理来说以色列是绝对不肯归还的,当年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也纯属无奈。

众所周知,以色列在建国的第二天就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围攻,而当时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实力最强而且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一次中东战争,肯定是打头阵的。

只不过很尴尬,六个国家的联军被以色列击败,这次战争,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也被以色列所占领,直到现在都还在以色列手里,而埃及等国,也跟以色列成了宿敌。

就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失败后,埃及国内发生了剧变,埃及法鲁克王朝终结,走向共和。

虽然埃及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可苏伊士运河还被英国跟法国控制着,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之后,英法两个殖民者拉上了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攻击。

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埃及大败,以色列第一次占领了西奈半岛。

战争之后,英法重新占据苏伊士运河,可因为战争的缘故导致运河航运受阻,冲击全球经济,美苏等国强势干涉之下英法被迫退出,以色列独木难支,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1958年的时候,埃及跟叙利亚组建联盟,夹击以色列,而1965年的时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加紧了对于以色列的攻击。

面对这种局面,以色列直接先发制人,由此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

非常尴尬的是,埃及等国的实力无法与以色列相比,仅仅几天的工夫,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五个师被以色列全歼,持续六天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再次获胜,占据西奈半岛。

这次战争,阿拉伯国家非但没有帮巴勒斯坦恢复土地,反而损兵折将。

也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里,加沙地带、戈兰高地与西奈半岛,都被以色列所占据,尤其是西奈半岛面积接近以色列的三倍,这次战争使得以色列的面积直接扩大了三倍不止。

其实这回占据了大片土地之后,以色列是不打算归还的,以色列直接在新占据的土地上建立了大量军事管理区与定居点,并且进行移民,是想着彻底消化这些地方。

在西奈半岛,以色列斥巨资修建了巴列夫防线,让苏伊士运河成为了以色列与埃及的边界。

对于以色列来说,面积巨大的西奈半岛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一,资源丰富,以色列本身资源匮乏,什么都需要进口,然而西奈半岛拥有非常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与不少的矿产,对于以色列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利的;

二,地理位置重要,西奈半岛扼守着苏伊士运河这条世界航运要道,而且这里能够成为以色列染指非洲的跳板,彻底吸收西奈半岛,能够让以色列成为真正有话语权的国家。

就在占领西奈半岛之后,以色列就开始在当地开采石油天然气,一度让以色列的石油自给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奈半岛的好处可见一斑。

以色列是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获得面积比本土大好几倍而且资源丰富、位置重要的土地,完全能够改变以色列的命运,这么看,以色列是绝不会轻易松口放弃的。

西奈半岛对以色列实在太有诱惑力,话是这么说,可这些好处对埃及来说,同样也是它们不能放弃西奈半岛的重要理由,谁也不甘愿被夺走如此巨大的利益。

更何况,埃及是个沙漠化严重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尼罗河流域,尤其尼罗河三角洲。

然而,埃及的中心,就在西奈半岛旁边,如果西奈半岛被以色列控制,那么埃及的心脏就彻底暴露在了以色列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以色列有十足的理由占领西奈半岛,埃及也有更多理由收回这里。

为了收回西奈半岛,埃及可谓很下功夫,到处游说获得支持,甚至表示已做好牺牲一百万人来夺回西奈半岛,埃及对于收回西奈半岛,决心不可谓不重。

埃及多次上演“狼来了”的事情,佯装攻击西奈半岛,弄得以色列疲于奔命,然后趁机发动真的攻击也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西奈半岛一度被埃及夺回。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期,阿拉伯国家节节胜利,可眼看着盟友扛不住了的美国,开始大规模进行援助,以色列很快就扭转了局势,重新夺取西奈半岛等地,并攻击到了叙利亚与埃及本土。

在联合国调停之下双方停火,而这一次以色列虽然获胜,但也是损失惨重。

以色列意识到,阿拉伯世界的实力在快速增长,自己毕竟的弹丸之地,要长期这么消耗下去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因此以色列也考虑和平谈判与其他的生存方式。

再者,由于美国在战争中的行为,引起阿拉伯各国不满,阿拉伯世界采取石油禁运,导致当时全球油价飙升,欧美国家苦不堪言,反而是美国的对手苏联,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由于埃及与以色列交恶,弄得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安全也大不如前,影响全球经济。

相较于损失与长期存在的隐患,以色列与美国都觉得继续占着西奈半岛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在美国的推动之下,埃及与以色列最终达成《戴维营协议》,西奈半岛被归还埃及。

这是以色列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主动将已吃下去的土地重新吐出来。

不仅是归还西奈半岛,以色列还与埃及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埃及也成为阿拉伯世界率先承认以色列的国家,这导致从前的阿拉伯联盟,直接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以色列生存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周围一大堆阿拉伯国家,全都非常敌视以色列。

埃及的倒戈,让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不仅如此,以色列还从埃及手中获取了大量稳定的油气资源供应,虽然失去了半岛,但以色列没失去能源。

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举足轻重,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使得整个中东的局面出现了扭转,以色列的生存环境与从前大不相同。

总而言之,以色列能够归还西奈半岛,一来是因为造成的危险比获得的收益大,二来是因为相关利益方从中调停,以色列是被迫归还的西奈半岛,但收获还是相当可以的。




放弃加沙当时有很多的说法:有的人是由于国际压力有关,有的人说是巴勒斯坦的反对力量有关,还有的说与中东战略有关,等等。

其实,真正的原因,以色列为了应对中东复杂的局面,同时以色列不可能永久占领加沙地带。加沙地带持有武器的犹太定居者和以色列驻军往往成为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实施袭击的首选目标。

为了保证8000多名定居者的安危,以色列不得不常年驻扎1万多名士兵,沉重的军事负担让以色列深感疲惫;并且,以色列定居地带发生的冲突往往成为巴以冲突的导火线。面对巴勒斯坦的人口快速增长及“反抗运动越演越烈”的现实,以色列政府认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对加沙地区实行长久的统治。

从最深层因素来看,以色列主动放弃加沙,可以增加其他核心问题(巴勒斯坦)建国上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为未来采取“更加强硬的单边主义行动”埋下伏笔。因此,只有单方面实行与巴勒斯坦彻底脱离的政策,才是以色列最现实的选择。使沉闷的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丝凉风”。

在一定的程度上,以色列此次举动将对巴勒斯坦政局特别是加沙局势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一撤离计划,巴以双方进行了积极的协调。以色列出动约6万兵力执行撤离行动,使这次撤离计划“基本顺利完成”。同时,巴勒斯坦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派出7500名训练有素的部队士兵和警察部署在犹太人定居地附近以外,巴政府还与9个爱国力量和伊斯兰组织组成“跟踪撤离行动全国委员会”,来协调巴勒斯坦内部立场。另外,埃及与以、巴达成距离埃及与加沙边界14公里地区部署750名边防军的协议,帮助控制巴、埃边境安全与稳定。以色列此次举动,给推动举步维难的中东和平进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客观来说,这次行动对整个中东影响是有限的。只归还了巴勒斯坦被占领的领土1.7%,撤离的定居者只是以色列定居者总数的4%。

巴以冲突的历史惯性已经表明,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在怨恨积累太深的地区,要想真正抓住永久的和平历史机遇实属不易。尽管这次是以色列第一次真正从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撤离,但是此次单边撤离行动离全面恢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这一终极目标仍然十分遥远。换句话说,此次单边撤离行动只是以色列为解决错综复杂的中东问题向前迈出的“一小步”,至于何时实现“大飞跃”,尚需我们拭目以待。




根據聯合國協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建國!平分耶路撒冷!可是這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集體反對!以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等首先發難!首先佔領了巴勒斯坦地區,然後和以色列民兵決戰!最後的結果,讓人大開眼界,阿拉伯聯軍不僅失敗,而且丟失了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而阿拉伯聯軍不甘心失敗,在蘇俄的支持下進行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則得到了美國的全面支持!而五次戰爭的結果,阿拉伯聯軍屢戰屢敗,以色列則越戰越勇!不僅守住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而且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最優秀的米格飛機,薩姆導彈在美式裝備面前,總是處於下風!

面對屢戰屢敗,埃及總統薩達特對蘇俄有所不滿,以為蘇俄沒有全力以赴!(蘇俄有苦說不出,美式武器確實厲害,而以色列的士兵有許多就是蘇俄的猶太人移民,他們和蘇俄有千絲萬縷的聯係)而美國也希望分化埃及和蘇俄關係!就提出以土地換和平,只要埃及放棄仇視以色列,一切都可以談,可以收回土地,並且得到美國的支援!看到這樣的條件,埃及心動了!接著美國開始做以色列的工作!而以色列處於阿拉伯包圍圈,也是覺得非常危險!總是處於戰爭狀態,對以色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非常不利!以色列總理拉賓,下定決心和平!

在美國戴維營,美國总统卡特,以色列拉宾,埃及萨达特,为了和平走到一起,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并且承诺以土地换和平,埃及得到了土地,和平,援助!满载而归!而以色列得到了和平,分化了阿拉伯世界!而埃及单独讲和,破坏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被阿拉伯联盟驱逐!萨达特也被刺杀!拉宾也被刺杀!这说明有智慧的和平并不容易!有时候比战争更难!

而中东战争的重点是巴勒斯坦问题,到了巴拉克手上,巴勒斯坦得到最优惠的建国条件,以色列归还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并且愿意和巴勒斯坦平分耶路撒冷,可是阿拉法特拒绝了!要求完全占领耶路撒冷!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巴勒斯坦失去了和平建国的机会!然后巴拉克下台!阿拉法特死!

多年以后,以色列归还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一分为三,在以色列的巴人生活很好,融入以色列社会,约旦河西岸的巴解政府控制区,得到了以色列的食品,电力,税收支持,并且可以到以色列打工!而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一直要和以色列拼命,动不动有火箭弹,人体炸弹袭击以色列!而以色列以断电,断水,断食品,军事打击,定点清除除应对!巴勒斯坦人何处去?还是不好说!放弃暴力,和平建国才是重点!




这就是以色列比俄罗斯聪明之处!土地谁也愿要,可打下来不代表就是自己的了!老话说的好,打下来容易守住难的问题!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在1982年,埃及收复了被以色列军事占领长达15年的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是位于埃及东北部的一块土地,面积大约有六万平方公里。在阿以冲突前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这里多次遭到战火的洗劫。

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一样,西奈半岛在历史上也曾被以色列军事占领,早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就曾试图占领西奈半岛,但是却在埃及军民的顽强反抗下失败而归。

到了1967年的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仅仅用了六天时间,便击败了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并且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让以色列得到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使以色列的战略纵深扩大了数倍,以色列人得到了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但是对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埃及来说,这场战争的失败让他们久久无法释怀,战场的溃败和领土的丧失让他们深受耻辱。据说在战争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埃及士兵都不敢穿着军装上街,因为会被老百姓吐口水。

而发生的这一切,都被三年后成为埃及总统的萨达特看在眼里。1970年的9月28日,埃及的纳赛尔总统去世,萨达特成功继任,而萨达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备战,准备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

公元1973年的10月6日,在经过精心准备后,萨达特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而埃及军队在战争前期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他们很快便突破了以色列在西奈半岛修建的巴列夫防线,并且重创驻扎在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队。

但是遗憾的是,埃及军队最终未能守住胜利的果实,他们未能对以色列军队进行乘胜追击,结果给了以色列喘息的机会。以色列军队在得到美军的大批军援后迅速展开反击,战争的天平也开始朝以色列倾斜。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仍然未能收复西奈半岛的萨达特开始进行反思,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埃及根本无法彻底击败以色列,而且无休止的战争最终只会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于是他便决定用“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来向以色列妥协。

到了1977年的11月,萨达特做出了一件导致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众叛亲离”的决定,他对以色列进行了访问,成为了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领导人。

面对萨达特的主动示好,以色列也决定停止和埃及的敌对关系,双方在经过多次协商后,以色列决定归还西奈半岛。

以色列之所以愿意吐出西奈半岛这块“肥肉”,还是因为埃及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让以色列意识到埃及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对手。当时的埃及无论是在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上,一直都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

埃及和以色列的和解,使这两个国家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敌对关系。而同样参加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叙利亚,由于在战争中表现一般,导致至今未能收复戈兰高地。

到了公元1982年,以色列将西奈半岛的所有领土归还给埃及,埃及成功收复了被以色列军事占领长达十五年的西奈半岛。而帮助埃及人民收复西奈半岛的萨达特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时刻,因为他已经在一年前的一场阅兵仪式上遇刺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以色列   苏伊士运河   英法   耶路撒冷   叙利亚   巴勒斯坦   戈兰高地   西奈半岛   阿拉伯   埃及   中东   阿拉伯国家   领土   当初   和平   土地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