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宝玉在薄命司见到的第一个判语是晴雯的?

贾宝玉在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最先看到晴雯的判词,是锁定《红楼梦》故事时代背景的重要依据。作者以晴雯领衔金陵群钗,暗示读者,这部小说的主体故事,写的是南明。怎么回事呢?

警幻仙境在哪里,九天薄命司是何寓意

《红楼梦》中,最先到警幻仙境的,总共有三人,即第一回书中写到的一僧一道,也就是后来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以及江南甄家之甄士隐,这三个人都是皇帝。

第一回书中说,一僧一道中的“那僧”点化了女娲补天时,弃落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五色石,把这块石头送到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这四个地方,说的都是大明王朝,但却不是脂砚斋在甲戌本中批注的荣国府,以及大观园。

“昌明隆盛之邦”。其中隐含了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也就是书中的“兴隆街的大爷”,以荣国府为象征的靖江王一世祖。还点到了朱元璋的二哥朱兴盛,一僧一道是曾经入佛门的高祖和以玄武转世自喻的成祖,朱元璋的三哥就叫朱兴祖,他自己因投奔郭子兴,有一个曾用名叫朱兴宗。兄弟四人以“兴”字辈的名字合起来,就是“隆盛祖宗”,所谓“昌明隆盛之邦”,指的是明朝。

“诗礼簪缨之族”。诗,谐音“石”,礼,指周礼,这句话即以女娲补天神话暗喻的明朝。女娲补天,补的是颛顼之天,《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元璋家“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朱家与颛顼、周武王是“同宗一族”,簪缨,就是朱樱。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两句不仅说的是明朝,还点到了以朱兴隆为一世祖的桂林靖江王。花、华原本是一个字,在《水浒传》、《红楼梦》中都是凤阳的隐喻符码。柳,即“木卯”,卯为月象,暗喻大明无日而“南明”。所谓“虎兔相逢大梦归”,暗藏的是虎人虎年灭掉了大明、靖江王和南明。

木即大明末代木字辈的皇帝,书中又以“红楼三由”,写到了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富贵之“贵”,谐音圭、龟,还是说的一僧一道。其中,“圭”与木字辈组合,就是“桂”,书中的“似桂如兰”,以及“玉带林中挂”、“两地生孤木”等等,都是说的桂林靖江王和桂王朱由榔(永历帝)。

江南甄家是“体仁院总裁”,“体仁”二字,出自“一道”所暗喻的成祖、南明永历帝的谥号,绝不是所谓清廷办事机构。

因而,第一批到警幻仙境的就是大明的三个皇帝,横跨了大明王朝至南明时期。甄士隐因“地陷东南”,“炎夏永昼”而梦遇一僧一道,此时金陵已陷,大明火德运将终。书中暗示,朱由崧已被清廷以弓弦缢杀,时序早已进入南明。

一僧一道把石头交割给警幻仙境,在警幻仙子那里挂号之后,再来到凡间了却一段风流孽债。此后,才是荣国府大观园的故事。

一僧一道的故事,讲的就是“甄宝玉送玉”,把玉送到荣国府,这才开始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不是写的“金陵”,而是大明十二陵。朱元璋家祖贯金陵句容朱家巷,“元籍淘金户”。九天薄命司,指的是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封建诸子”时,所封之九大藩王,其中就包括靖江王。《红楼梦》写的就是因为“封建诸子”,导致了南明藩王为争夺皇统展开的大火并,他们都是“贾复”

所以,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象征的是大明太庙以及皇陵。既如此,为何是晴雯领衔呢?

晴雯既是贾宝玉的引梦人,也是出梦人

贾宝玉因袭人引梦而进入警幻仙境——难道不是秦可卿引梦吗?怎么变成晴雯把贾宝玉引入了太虚之梦呢?

书中讲得十分清楚,秦可卿要把贾宝玉安置在上房间午睡,贾宝玉看见《燃藜图》之后,就不肯在这里了。秦可卿无奈,只得把宝玉带到了自己的房间。此时,“引梦香”出现。书中写道:“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袭人而来”,说的是花袭人。

后面还写到了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子是秦可卿的姐姐,所以是“秦太虚”,不是说的北宋秦观。“春”即“秦”,《说文解字》云:“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明朝确实亡于“金”。“一从二令三人木”中就暗藏了“秦休”、“春休”。

“芳气笼人”又作“花气袭人”,贾宝玉因此改珍珠为袭人。所以,甲戌本脂砚斋在“芳气笼人是酒香”之后批注“已入梦境矣”。贾宝玉是因为袭人而进入梦境,来到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看册页的。

袭人还是贾宝玉的出梦人,当贾宝玉在警幻仙境差点被拖入迷津之时,大叫“可卿救我”。此时,秦可卿“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听到贾宝玉梦中叫她的乳名,大惑不解,十分纳闷。是袭人与几个随行丫鬟大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才把贾宝玉从梦中唤醒。然后,以桂圆汤给贾宝玉定神。秦可卿既不是贾宝玉的引梦人,也不是出梦人。

袭人,即龙衣人,本名花珍珠。以《红楼梦》灯谜法解读,珍珠就在朱珍,也就是仁祖朱世珍。朱世珍只有皇帝谥号,没有皇帝之实,所以是“龙衣人”。

秦可卿带贾宝玉午睡,贾母派了四个丫头跟随,分别是袭人、香月、麝月、晴雯。麝月即香月,也是“芳气袭人”之意。《红楼梦》中的香,暗藏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一段“仙缘”之中,是朱元璋出世前夜,他母亲陈氏太后梦中吃了神仙的冷香丸——香月麝月,说的就是因“香缘(橼)”而兴起的明朝,“冷子兴”说的就是这段明朱家史。

因而,引贾宝玉入梦、出梦者并非袭人一人,也包括了晴雯。袭人骂晴雯不是东西,那就是南北,暗指的是都城在北京的大明和藩镇作乱的南明。晴雯临死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李时珍在《埤雅》曾解读过“狐”,说是:“狐,孤也。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其字从孤省”。狐即孤,在《红楼梦》中是称孤道寡的“孤”

晴雯是王夫人眼中的狐媚子,袭人则是李嬷嬷口中的狐媚子,媚,即“女眉”,女,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女宿,象征的是明十二陵。书中唱戏的红楼十二官都是狐狸精,十二官即配十二陵是“十二棺”。眉,谐音煤,暗指了煤山。故而,晴雯“不是东西”是南北

袭人、晴雯都是“孤”,她们才是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到九天薄命司看册页的引梦人和出梦人。所以,贾宝玉看罢晴雯的册页,紧接着就是袭人的画与判词。

晴雯就是灯姑娘,大明难明

《红楼梦》以朱家家史开篇,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这回书中,就开始进入南明时期了。

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桂林靖江王一世祖。洪武元年(1368年,戊申,石猴,史侯)时,朱元璋给大哥上谥号南昌王。洪武三年“封建诸子”,改封朱兴隆为桂林靖江王。因朱元璋出生在夤夜,所以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代玉来到荣国府,在荣禧堂看见了第十二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荣穆王”。金陵十二钗,又指十二靖江王王陵。朱元璋敕建靖江王城,按照南京皇城样式,以藩王规制修筑了一座石头城。故而,书中的“金陵”主要写的是这座小金陵、小石头城。

靖江王城在漓江之畔,漓江发源于灵渠,这就是林黛玉的祖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别家藩王都是朱元璋的皇子亲王,一世祖就是朱家二代。而靖江王一世祖、二世祖都只是名义上的,真正之藩的是三世祖朱守谦。靖江王因“史侯”而做了一方诸侯,故而是“三生石”,他们家的故事就是《石头记》。

袭人、晴雯等人以桂圆汤为贾宝玉定神,说的就是桂林靖江王,荣国府即现实中的桂林靖江王城。

晴雯的姑舅哥嫂是多浑虫多姑娘,多,是“夕夕”重叠,到了晚上就得点灯。所以,多姑娘就是灯姑娘。晴,古字作“夝”,《说文解字》中说:“夝,雨而夜除星见也。从夕,生声。夜曰夕生”。夜晚到来即点灯,晴雯就是多浑虫灯姑娘。晴雯是一盏浑灯,浑灯“南明”,故而,晴雯判词领衔金陵群钗,锁定了故事主体背景,写的就是南明时期的藩王大火并

晴雯的册页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画意也暗示了晴雯就是多浑虫灯姑娘。其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命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连”。霁月,即晴月,霁月不现,更得点灯。

《红楼梦》中,有一盏“无芯灯(吴新登)”,无芯之灯更是“南明”。元宵节元妃省亲,灯火辉煌,贾政悲谶语是猜灯谜。这些灯预伏了红楼结局——“昏惨惨似灯将尽”,于是,“忽喇喇似大厦倾”。“回首相看已化灰”,灯尽而朱楼毁于灯火。司马光在《类编》中说:“灯,烈火也”,《红楼梦》的结局,就是宁荣二府因灯“爬灰”。

晴雯,就是《红楼梦》故事主背景的象征,九天薄命司首先展示她的册页画和判词,就是交代了作者的真实意图。

晴雯即林黛玉,与薛宝钗同领群钗之首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这回书中,贾宝玉祭芙蓉花神,认定晴雯做了天上的芙蓉花神的丫鬟,忽然看见了晴雯的“鬼魂”。其实,这是林黛玉悄悄地到了。芙蓉花,是林黛玉出家湘山寺的暗喻。黛玉在书中隐伏了多种结局,其中之一就是“替代”荣穆王之孙朱若极出家湘山寺。

湘山寺在湘江之畔,湘江也发源于灵渠,林黛玉依然在“西方灵河岸上”。古代所称潇湘,是湘江流过的地域。芙蓉为荷,荷,就是和尚之“和”。出家湘山寺的靖江王世子,就是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是《石头记》的作者之一。

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时,书中才写到林黛玉的相貌,庚辰本中说,林黛玉长得如此模样:“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皎光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描写,符号书中“狐媚子”的形象,也是“风流灵巧”的品格。

林黛玉、贾宝玉前生有浇灌之缘,一僧一道说他们下界,将了却一段“风流公案”,林黛玉岂不就是晴雯判词中的“风流灵巧招人怨”?因有这样一段前缘,贾宝玉便给黛玉取妙字“颦颦”,林黛玉就是“病西施”。

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在王熙凤面前这样说晴雯:“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写黛玉即写晴雯,这是王夫人为我们提供的文本证据。

王夫人又把晴雯叫到王熙凤家,一见晴雯,当面骂道:“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晴雯与黛玉,都是“病西施”。

林黛玉、薛宝钗领衔金陵十二钗,晴雯是林黛玉的对影,是书中另一个林黛玉。她是替代林黛玉做了芙蓉花神,先一步去警幻仙境交割的一段风流案。所以,贾宝玉要看林妹妹,必定先看到晴雯。这就是晴雯判词最先出现的原因之一。

最后,交代一下“灯姑娘”所隐伏的红楼结局。

以荣国府为象征的桂林靖江王城,于顺治九年(1652年)被大明叛将孔有德纵火烧毁。两年前,孔有德攻陷靖江王城,把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歅缢杀于民房之中。这一年是公元1650年,农历庚寅年,孔有德属虎,又是虎年,是贾元春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再次“应验”。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二月十五日,又是一个虎年,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了大明最后一个皇统永历帝朱由榔。然后,纵火焚化。书中的“霍起”,实则“火起”,红楼梦终结于“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回首相看已化灰。

晴雯不仅交代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又以“灯姑娘”的身份,隐伏了宁荣二府的结局。以她为贾宝玉的引梦人、出梦人,是书中的一大寓意。故而,贾宝玉在九天薄命司看到的第一个判词,就是晴雯的册页。




对于如何才能看懂《红楼梦》来说,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五回里的十四个判词,是《红楼梦》全书所隐写故事的整体骨架,书中全部内容就如同血肉、五脏、毛发等依附连带在这个骨架上。

如果知道了贾宝在薄命司见到的第一个判语是晴雯的根本原因,那就知道了为什么袭人的判词是第二个见到,香菱的判词是第三个见到,然后是“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什么那样排序的。

知道了这些,也就等于知道了全书的脉络与骨架,在理解与解读《红楼梦》所有内容时,只要不脱离判词这个脉络骨架,离“真事隐去”背后的真实故事背景就不会太远了。

那么,贾宝玉为什么第一个见到的是晴雯的判语呢?

秦可卿带着宝玉去午睡,首先看到了一幅《燃藜图》,讲的是太乙之精授予刘向《洪范》这种关于怎样治理国家之书的故事,而刘向又是《洪范五行专论》的作者,书中将天人感应、谶纬隐语与国家与王朝的兴亡融合在了一起。其作用乃是暗示后面的判词是用谶语写出来的,而且隐藏着王朝之兴亡。



同时,首度在书中出场的秦可卿带着宝玉去午睡,并且宝玉又是睡在了侄媳秦氏的香闺中,最后又是秦可卿引宝玉入梦,把宝引领至太虚幻境,又是在暗示与引导读者,在理解与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时,须从秦可卿的判词并始倒叙着进行解读。

而宝玉第一个先见到晴雯的判词,实际上却是被排在最末尾的,它代表着全书被隐藏“真事”的即将解束。

当然,也可以从晴雯的判词开始解读,不过这是在尚前追溯,解读起来将有一些依据和根由不够充分的感觉,从而会带来诸多不便。

(一).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从这谶语一样的判词中,很难判断晴雯的最后结局,也就是她“夭亡”是在哪一年。

而在晴雯夭亡至宝玉为她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之间,播入了一个林四娘的故事,对解读晴雯进行了引导与暗示。



对林四娘的故事进行追根求源后,便会发现关于林四娘的故事最初是这样的:康熙二年(1663年)泉州晋江人陈宝钥与林四娘人鬼相恋,而林四娘死于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时间跨度为十七年。

在《芙蓉女儿诔》中,宝玉说晴雯只活到十六岁,而在林四娘故事的十七年中,有哪个十六年(岁)最值得隐写于《红楼梦》中呢?只有经历了十六年的南明永历政权。

诔文中又说晴雯与宝玉共处相伴五年零八个月,而永历十年(1656年)正月,李定国在“安龙府”把永历帝朱由榔从叛臣孙可望的控制中救出来,至永历十五年八月,李定国未能把朱由榔从缅王手中营救出来,恰好是五年零八个月。由此可见晴雯即影射在永历时期坚持抗清十六年的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于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病逝,此时离朱由榔被吴三桂弑杀的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南明灭亡,同时也等于朱明王朝的彻底灭亡已经两个多月,因晴雯判词前的那幅图为“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这正是对明亡进行的形象体现。



在晴雯的故事中,写她撕两把扇子,是隐喻李定国“两蹶明王”;

写她留有两根两三寸长、葱管一样的指甲,用凤仙花油染得通红,是隐喻李定国为抗清训练的象队,指甲即象牙的象征;

写她病补雀金裘,是隐喻李定国在云南南部的孔雀之乡勐腊,准备整顿兵马继续抗清复明之际,不幸身染瘟疫而最后病逝。

晴雯的判词,完全是用隐语在暗隐李定国,最后那句“多情公子空牵念”隐念了随着李定国病逝,复兴朱明王朝大业完全化为泡影的绝望。

那么其它判词都暗隐了什么呢?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来通过追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二).袭人

如同《推背图》一样,古时的谶语常常用一两个字来暗隐某一人物,袭人判词中的“顺”和“福”两字暗示了她影射之人为满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朝与南明时期基本是同步的,在又副钗中将袭人置于晴雯之下,反映了《红楼梦》“排满悼明”的主旨思想;而在倒叙中袭人又在晴雯之前,则暗隐福临病亡于1661年正月初七,比晴雯早了一年半。

(三).香菱

香菱的三个名字,英莲暗隐大一统的明朝灭亡,香菱暗隐南明政权始建于金陵,秋菱暗隐南明政权灭亡。

香菱被设置为副钗,一是相对于大一统的明朝来说,顺天府北京为首都,而应天府金陵(南京)为留都。在倒叙中香菱为副钗,袭人为又副钗,反映了在《红楼梦》里,只承认南明是继承大明王朝的正统,作为胡虏的满清则是非法的。



(四)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隐寓朱明王朝,薛宝钗隐寓满清政权。

判词中的“可叹停机德“,是用乐羊子之妻胡氏故里在商朝的发源地谷熟镇,来暗隐满清的祖先肃慎与商朝一样起源三皇五帝之颛顼帝时期,并且肃慎与商朝起源的传说,与崇拜的图腾都十分相似。

“堪怜咏絮才”,表面上看是赞美林黛玉有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实则暗隐了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来隐指明朝“山河破碎”。黛玉结“桃花社”时,大家同写《柳絮词》,正是在隐写和表达朱明王朝的彻底灭亡。

(五).贾元春

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藻”的其中一个意思是帝王皇冠上的彩色飘带,她又曾为宫中女史,暗隐元春这个形象,代表着明朝进入“末世”到最后灭亡的历史。

元春省亲,隐寓大明灭亡后,在最初的首都金陵又建立了南明政权。判词中“榴花开处照宫闱”,隐指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时为1644年五月十五日;“二十年来辨是非”,隐指从南明建立到1664年八月最后一支抗清力量“夔东十三家”的失败,经历了二十年;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隐指南明三帝抗清复明最后以失败告终。

(六).贾探春

探春影射鲁王监国朱以海,在倒叙中,被设置在南明三帝之后,一是因为朱以海没有称帝,他建立的监国政权毕竟低于南明三帝之政权;二是朱以海于1662年十一月在金门岛病逝时,南明三帝已然灭亡。

(七).史湘云

史湘云影射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湘”隐指朱由榔原为湘江之畔衡州的桂王,最后被葬于贵州的都云卫高唐山,因此曲子中说她“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八).妙玉

妙玉自称的“槛外人”,实乃“监外人”之意,暗隐在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四十五岁的生命中,有二十四年是在监狱中度过。

她判词既隐指朱聿键是南明三帝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暗隐1646年八月二十八日,他在汀州“终陷淖泥中”,绝食而亡。

(九).贾迎春

迎春影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她住在大观园的“紫菱洲”,暗隐朱由崧在金陵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

可惜的是弘光政权只存在了一年便被满清灭亡,因此判词中说她”可怜金闺质,一载赴黄粱”。

(十).贾惜春

惜春影射崇祯帝长平公主朱嬍娖。1646年四月二十五日,朱由崧等朱明皇室十七人被顺治下旨在北京菜市口杀害。听到此消息的长平公主一病不起,终于在几个月后的八月十八日薨逝。

《红楼梦》里写惜春最后出家为尼,来自于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要求出家。

在倒叙解读中惜春被设置在迎春之前,是因为她是崇祯公主,在一定意义上,长平公主尚属于大明王朝。

(十一).王熙凤

王熙凤暗隐天启朱由校、与崇祯朱由检这两个大明王朝的末世政权,因此,她身上拥有许多魏忠贤的影子。

她判词中的“哭向金陵事更哀”,所隐喻的,就是大明灭亡后,在金陵又建立了南明政权。



(十二).贾巧姐

巧姐影射崇祯太子朱慈烺。

书中刘姥姥给她起“巧姐儿”这个名字,是因为她生于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其实是以传说中的织女善纺绩,来暗隐1644年三月十九日,因为自古以来,三月就被称为“纺绩之月”和“蚕月”。

所以说,这个“巧”字暗隐着太子朱慈烺的命运。表面上巧姐被刘姥姥所救,实际隐喻朱慈烺陷于满清后被借口杀害。

(十三)李纨

李纨的判词与《推背图》第三十二象“闯王灭明”之谶语非常象似,因此可以判断出,这个判词是在隐写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灭亡明朝,以及他不久即失败的最终结局,“枉与他人作笑谈”正是对李自成未能坐稳帝位进行的讽刺。

(十四)秦可卿

秦可卿这个名字来自于“秦有客卿之官”,当年,秦始皇命作为客卿的宰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制成了“传国玉玺”。以此表达明王朝为继承秦朝的正统合法王朝。她判词前的画中是,“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正是以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的自缢殉国,来隐指朱明这个正统王朝的灭亡。



由此可见,如果搞不明白其它判词隐含的意义,要单独理解和解读晴雯的判词,几乎是不能够的。





晴雯是整部红楼梦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的性格鲜明,个性十足,戏份很多。作为一部悲剧的一个较重要的女性形象,她历来备受重视,当然,也饱受争议。

晴雯被赶走时,袭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

虽然在怡红院里,袭人是首席丫鬟,但在曹公笔下,晴雯却是排在薄命司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位的,且宝玉看到的第一首判词就是晴雯的。

曹公为什么这么安排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突出晴雯的重要性

晴雯是曹公钟爱的一个女性形象。他赋予她最美的容貌,这些丫头里面,总没有人比她长得美。他赋予她最灵巧的双手,那无人敢补的雀金裘,是她病中挣扎着为宝玉补上,完美无缺。

这样一个美丽灵巧的女子,深得曹公之心,更得宝玉之意,因此将她放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位,让宝玉最先看到,来凸显她的重要性。这是作者的情感倾向,也是其创作倾向。

宝玉在薄命司游玩时,警幻仙子曾说,这些记载着金陵女子命运的册子,不过是“择其紧要者录之”,正册最紧要,副册次之,又副册再次之。正册记录的都是大家闺秀,副册多是小家碧玉,又副册是一等丫鬟。在又副册这个等级里,晴雯最重要,因此名列榜首。


二、晴雯的悲剧意味更浓重

又副册里应该也是十二位丫鬟的命运记录。可是书中只写了两个,即晴雯和袭人。晴雯的命运是“寿夭多因诽谤生”,她不仅丢了性命,而且是活活被冤枉而死。

她担了个莫须有的“虚名”,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被冤枉私情勾引主子,最终含恨而死。这是莫大的悲剧。

作者对此借晴雯嫂子多姑娘之口替这个冤屈的女孩鸣不平,“可见天下委屈事也不少”。而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控诉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不平,其艺术感染力与美学价值更高。

袭人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也算薄命,但是与晴雯的惨死相比,她只是没有做成姨娘,嫁了戏子蒋玉函,还算是幸运的。袭人的悲剧冲突没有晴雯那样强烈。

三、暗示了晴雯比袭人地位“高”

这个地位有两个含义:一是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晴雯与宝玉更多的是精神心灵的相通。这一点好理解,不赘述了。二是晴雯才是宝玉姨娘的第一人选。这一点就需要稍作分析了。

我们知道,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的时候,写袭人心中所想,“贾母已将她与了宝玉,纵如此,也不算越礼”,仿佛袭人已经是得了贾母默许,给了宝玉为姨娘了。

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非也!袭人得了王夫人暗中给的姨娘待遇,是在宝玉挨打之后,袭人进言,王夫人大为感动,于是很快便止住了袭人的月钱,将自己的二两银子一吊钱拿出来给袭人。而这一系列的行为,贾母并不知晓。


王夫人禀告贾母这件事的时候,已是晴雯被逐之后。因为晴雯、袭人都是贾母给宝玉使唤的丫头,编制都在贾母那里。王夫人撵了晴雯,属于先斩后奏的行为。而贾母的反应与袭人所想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贾母说晴雯甚好,将来只有晴雯可以给宝玉使唤。所谓甚好,指的是晴雯的容貌、针线、言谈,样样过人。贾母如此赞一个丫头好,还提到将来,这不很明显是替宝玉安排的姨娘人选吗?

而袭人在贾母心中不过是个“没嘴的葫芦”,贾母安排她服侍宝玉,只是看中她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罢了。袭人的所谓“与了宝玉”,竟是痴心妄想!晴雯被逐之后,宝玉感伤,袭人还冷笑说,“她再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这话怨念颇深,误会也颇深。所谓次序,可不是看谁的月钱银子拿得多,明明晴雯才是贾母内定的姨娘人选。

因此作者在又副册中,将晴雯放在第一位,排在袭人之前。袭人的“次序”说,不攻自破。

综上,作者把晴雯的判词放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用心良苦。他让宝玉先看又副册,再看副册,最后看正册,虽然是对红楼女儿的身份地位的一个由次到主的排列,但是晴雯第一个上场亮相却是一种偏爱。

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那就是他钟爱这个美丽的女子。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宝玉在薄命司打开第一本判词为何偏偏是丫头晴雯的?有三个原因,一个用来打脸袭人,一个用来解决百年之谜,最后一个叫人心疼。

《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床上,神游了太虚幻境。在这里,他被警幻仙姑引至薄命司处,当他随手取下一本册子打开,最先看到的是一幅画,但这幅画非山非水,而是水墨滃染的一片水雾而已,跟在图画后面的是一首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我们都知道,这是首判词对应就是晴雯。判词中点到了晴雯卑贱的出身,也透露了她因小人毁谤而早早消逝的结局。

晴雯虽然是贾宝玉的贴身丫头,但贾府这种钟鼎之家,随便一个主子都有好几个丫头,所以整一个贾府,丫头就有上百之数,而且相较于鸳鸯、平儿等几个大丫头,晴雯在丫头中的地位并不算最高。

另一方面,薄命司的正册有十二金钗,她们都是正经小姐,而且与四大家族关系最为紧密。然而贾宝玉打开的第一本册子,既不是贾府身份更高的丫头,也不是金尊玉贵的主子姑娘们,这是为何?

众所周知,作为古典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乃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作者行文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安排贾宝玉第一个打开晴雯的判词,必然是别有用意的,那么,作者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一,打脸自以为是的花袭人

贾府这么多丫头,花袭人和晴雯的人生经历是最为相似的,她们一样被卖到贾府为奴,最开始都是服侍的贾母,后来又被贾母拨到给了贾宝玉。

两人都服侍贾宝玉后,袭人在地位上都是压晴雯一头的,她的月钱也比晴雯高一级,而晴雯是二等丫头,与麝月、秋纹等人是同一级。

在与贾宝玉偷试后,袭人和贾宝玉亲近了一段时间,后来更被王夫人暗中提为宝玉的姨娘,月钱与姨娘持平。

正因此,袭人一直将自己放在怡红院女主人的位置,不仅私下跟贾宝玉闹冷战,当着其他丫头的面,也会暴露自己的内心,譬如她当着晴雯的面将自己和贾宝玉说成“我们”,直接将自己和晴雯划出一条界限,因此也遭到晴雯的挖苦。

而在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血洗怡红院后,晴雯被撵出贾府,贾宝玉惊魂未定痛哭流涕,称怪不得阶下的海棠花平白无故死了半边,原来是早就有预兆。

谁知花袭人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她道:

“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


说来真叫人唏嘘,晴雯在贾府时,花袭人行事都得忌讳她半分,一来因为晴雯性子急且真,万一惹毛了她,自己和宝玉那点事可能被捅得满城风雨;二来晴雯因为性情桀骜,冰清玉洁为宝玉所喜,自己也不敢与晴雯正面冲突。现在晴雯一走,花袭人便无所顾忌了,撕下多年的伪装,一句“晴雯是个什么东西”道出埋藏多年的怨愤。而后面的一句话,更直接见证了袭人的狂妄,在袭人看来,她一直可以都在晴雯之上,无论地位抑或受宠。

然而,作者却早早在第五回告知我们真相,晴雯的次序本来就在袭人之上。

袭人看似地位高,但那仅局限于做一个奴才。而无论品格或是与在宝玉的感情以及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她都排在晴雯后面。

袭人狂妄自称晴雯灭不过她的次序,可作者却将其判词排在晴雯之后,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堪称大型打脸现场。

二,侧面点出黛玉和宝钗的次序

因为被置于同一首判词,两百多年来,林黛玉和薛宝钗孰轻孰重,一直是读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作者估计是个恶作剧高手,在判词中,林黛玉占第二与第三句,薛宝钗占第一句与第四句,实在分不出伯仲。这种基调几乎延续了全书,为了分出两人轩轾,甚至不少读者大打出手。

而对于这个百年难题,作者早就通过细节暗示了我们答案,这个细节就是晴雯和花袭人判词的先后顺序。

略谙《红楼梦》者皆知,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无论在外形还是性情上,都与林黛玉无比相似,王夫人就跟王熙凤说过她“眉眼像你林妹妹的”,这也成为了她被王夫人仇视的缘故。

而花袭人呢,无论表面上沉稳端庄的行举,还是深沉细腻的城府,或是迎合封建礼教的价值观,都如出一辙,所以袭人就是薛宝钗的另一个副本。这也是她被王夫人所喜的缘故。

作者就是用王夫人恶晴喜袭暗示了她最终选择弃黛择钗。

所以,晴雯和袭人在薄命司的排位,也映射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真正的排位,晴雯的判词是又副钗之冠,映射了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群钗之冠。

三,晴雯之死拉开“千红一哭”的序幕

第五回时,作者便点明《红楼梦》的就是一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无论锦衣玉食中成长的主子姑娘还是受制于人的奴才丫头,在贾府这座大厦倾塌时终归风流云散。

而晴雯,就是拉开这出悲剧的第一位女儿。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抄家的一个预演。显然,贾府抄家时,众女儿将面临狂风骤雨的摧残,而大观园抄检后,王夫人的摧花折柳之手第一个就伸向了晴雯,原本卧病在床的晴雯被撵出贾府后才几天,便在不甘中香消玉殒。

晴雯的悲剧,就是贾府众女儿悲剧的预演,晴雯之死,象征着一众金钗即将被卷入狂风暴雨,最终风流云散。

哪位要问了,为何偏偏用晴雯作为这场悲剧序幕的开端?无非因为,作者心中,晴雯与黛玉一样,最为纯洁,最为真挚,最为热烈也最为天真烂漫,是最能代表女儿美好品质的人罢了。

以上三点,就是贾宝玉在薄命司为何第一个翻开的是晴雯判词的原因。




晴雯在金陵十二册又副册中排行第一,许多人都以为晴雯因拒绝与宝玉共浴而品性高洁,比袭人更纯洁高贵,其实这样想是错的。在薄命司中的排行,标准不是谁最优秀,而是谁最薄命。晴雯,显然要比袭人薄命的多。



晴雯自幼被卖给贾府下人赖嬷嬷做丫头,连家乡父母都不记得。后来因晴雯长的好,针线好,口齿伶俐被贾母看中,晴雯又被送给贾母,指给了宝玉。本来晴雯可以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可几年后,又因长得好,口齿伶俐而被谤为狐狸精,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两三天后一命呜乎。命何其薄。



相比而言,袭人却要好的多,她不但有母亲兄长,而且被卖于贾家,从小没有受多少苦,并且母兄在条件好转后,打算为她赎身。在她的谋划下,被王夫人看做心腹,许以准姨娘职位,后来虽然没有如愿,但金玉良缘成后,被嫁给伶人蒋玉涵做正头夫妻,也是一件幸事。



故在薄命司中,宝玉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位置排在袭人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薄命   崇祯   大观园   靖江   宝玉   大明   金陵   判词   明朝   红楼梦   姨娘   王朝   丫头   作者   故事   财经   贾宝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