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为什么把炊饼挑出去卖而不在家里开炊饼店卖?

武大郎是流动摊贩,不是那开饼店的。由于本小利薄,他没有办法开一家店面,只能是大早上做好两笼炊饼,挑着到人多的地方去卖。时不时还要走街串巷,寻访老主顾,毕竟炊饼这种食品,类似现在的馒头,没滋没味的,只能管饱,有钱人是不会吃的,一般都是干苦力活的才会买来充饥。所以武大郎一般都是上午出门,在大街上溜达,把各个地方走一遍才会顺利把炊饼卖完,要花一整天的功夫,基本都是早出晚归。

武大郎不在家开炊饼店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来是没有足够的本钱,二来武大郎住的偏僻,他住的是居民区,而不是商业区,炊饼店如果开在这里,没有多少生意,攒不了几个钱,甚至有可能亏本。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潘金莲。潘金莲太漂亮了,而且她是懂得梳妆打扮的,如果是素面朝天的话也不至于一见面就把西门庆迷得神魂颠倒。武大郎娶得娇妻自然是百般宠爱,为她添置了各种胭脂水粉,这些都是很花钱的,所以大郎必须把炊饼摊挑出去卖,赚足够的钱来维持家用。




武大郎无法做成炊饼店,不得不挑出去卖,原因主要有三个:

1、武大郎的烧饼利润率低,租不起正儿八经的商铺,无法做成炊饼店,如果一定要做成炊饼店,赚的钱恐怕不够付房租。

2、武大郎的烧饼没有多少特色,是大众化产品,人人都可以生产,如果在家开炊饼店,无法吸引大量的客户前来购买。武大郎的炊饼没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和品牌号召力。

3、与其说武大郎做的是炊饼生意,不如说武大郎挣的是送货上门的辛苦钱。如果武大郎不挑出去卖,顾客不会上门买,武大郎就连这点辛苦钱也赚不到。

生活中有很多食品,无法单独做成一桩生意,只能寄卖在超市或者百货,因为食品本身利润率很低,没有稀缺性,没有特色,没有独家配方,不具有垄断经营的特性,其他人很容易模仿,顾客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武大郎的炊饼就是这种食品。




给那什么庆留机会呀!




原因有三:1 炊饼的商品属性是即需商品,人饿了即想吃,挑出去卖碰到饿的人的概率要大的多。2 武大郎这个品牌尚未打出去,如果“武大郎”品牌打出去了,那么三公里之内的人都会跑到他店里买饮饼了。3 第三个原因也和金莲有关,大郎有点木屋藏娇的意思,如果在店里卖,人多眼杂,老板娘早就会被人盯上,轻薄之徒天天来店门口边吃炊饼边搭讪金莲,终非好事。(大郎其实不傻)




古代也有夫妻搭档做生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两人私奔后,为生计花光家财,买下一家酒店,夫妻一起经营,当垆卖酒传为一时佳话。

卓文君性格果断,善于交际,当上柜台老板娘,司马相如虽是文人,也甘于穿上工装,和工人们一起劳作。


可到千古惨男武大郎这里,这首夫唱妇随的歌就唱不通了。

武大郎虽有手艺在身,却不是独一家,他的炊饼也不是比其他家的味道要好,十几年都没有长进,长得模样猥琐,性格软弱,所幸为人本分,嘴上有点逢迎功夫,所以勉强度日而已。

‬武大郎没技术没资金,连房子都是租的

当时正是宋朝末年,亡国之相已现,天灾人祸的阴霾持续笼罩在大宋百姓头上,武大郎和武松两兄弟本来是住在一起的。

武松还没婚配,可武大已经有了妻子和女儿迎儿,就是因为遭遇饥荒,靠他的生意养活不了这四口人,无奈只能分家,武松跑去柴进那里寄食,武大郎就搬到清河县紫石街租房子住。

有过租房经验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在租房合同上一定会有一句:“此出租只能用作居住用途,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除了民用和商用应付的租金差额大外,房东更怕这个家庭小公司的经营情况,毕竟是租的房子,要是租客在里面做些五迷三道的黑色产业,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了,倒霉的可是房东。

理同此理,武大郎租的房子,要想在把它办成一座炊饼店,首先房东和邻居就不同意,谁愿意安安静静地住着,却整天来些人打扰。

其次紫石街是居民住所,位置比较偏僻,适合居住,人流量不如到大街上叫卖那样发达。

古代没有互联网,没办法线上订货发售,武大郎自然不可能在家里开店,他的经营惨淡,已经是勉强度日,连老婆都养不起。

他再不打开市场流通量,即使他的烧饼再好吃,只靠邻居的帮衬,其结果就是连女儿也饿死,酒香也是怕巷子深的。

‬潘金莲自嫁给武大郎后,不挑不抬,一心要做闺中太太

咱先把潘金莲说一下,她本是大街坊张大户家的婢女,长得标致漂亮,学习能力也强,十二三岁就会吹拉弹唱,读书写字,还会化妆,女工,打扮起来有模有样。

潘金莲的父亲潘裁缝去世后,母亲就把她以三十两银子卖给了张大户,后来武大郎生意越做越差,只能搬出紫石街,寄居在张大户家,一对生死冤家的命运就此连接在一起。

到潘金莲十八岁,出落得更加可爱迷人,张大户惧内又好色,偷偷把潘金莲收了,很快这事就被夫人知道,把她打了一顿,着急忙慌地要把她嫁出去。

张大户色胆包天,想要金屋藏娇,倒赔嫁妆把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不收他一分钱,还给了五两银子做本钱。

色是刮骨钢刀,张大户本来身体就不好,遇到个潘金莲,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夫人把武大郎和潘金莲赶了出来,两人依旧回紫石街租房。

武大郎没啥大志向,倒是甘于贫穷,可潘金莲不同,她出入豪门,吃过玩过,让她过苦日子那就是乌白头,马生角——不可能的事。

潘金莲生活不错,迎儿成了她的专用丫环,终日就在帘下磕瓜子,露小脚,弹点淫词艳曲,和来往街溜子眉来眼去。

对这些事武大郎也是心知肚明,可被潘金莲一顿臭骂又不敢开口,他本来想要搬家避事,可潘金莲甘愿卖掉嫁妆和首饰,去离县衙不远的西街买了个复式,也造就了后面武松从县衙出来,迎面撞上卖饼哥哥的兄弟重逢。

从这可以看出,武大郎老实本分,没有什么主见,潘金莲反倒爽直,却一昧喜欢享受,本来十多两银子可以在当街租个小铺面,可她宁要住得好,也不照顾丈夫的生意。

武大郎自己身无长物,没能力办店,还是只能每天挑担出去卖饼,潘金莲也乐得不见这个三寸谷树皮,早上媚眼如丝,勾连来往,晚上也不办事,各自安好罢了。

‬武大郎自己有大男子主义,认为赚钱养家是男人的责任

千百年来,武大郎的形象都是软弱无能,连踢几十脚都不敢放个屁的主儿,实际上,再无能的男人胸中也有三分气,他敢去捉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就证明他还是个有血性的男儿。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武大郎虽不是敢逞血气之勇的莽汉,但一旦触碰他的底线,那也是可以拼命的。

这底线就是男人最怕的绿帽子,郓哥儿在王婆那里吃了亏,想找武大郎出气,拐着弯说他是“鸭”,说潘金莲偷汉的事,这是武大郎第一次雄起,扯着郓哥儿要讨说法。

可惜这也是唯一一次,潘金莲就是吃住他懦弱不敢惹事的性格,把他一家都吃得死死的。

武大郎是个极度自卑又自尊的人,潘金莲长得漂亮又有才华,真真就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所以在潘金莲的情况还算在可接受范围内,像是当街撩汉这种事,武大郎知道了也尽量忍下去,毕竟这事好说不好听。

自卑的心理,让武大郎更加需要面子,在以前那个男人赚钱养家,女人操持家务的时代,赚钱永远都是男人的事,所以武大郎不会选择在家里开店,让妻子也进入到劳力工作中。

至于说当街开店也不是易事,他性格和能力也决定了他不是做生意的料。

对他来说,生活苦是苦了点,但至少有妻子、女儿,有糊口的本事,一日三餐可以保证,还有余钱可以买酒。

尤其遇到弟弟武松后,有了公职人员家属的身份保护,武大郎也就没了事业发展的念头,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就好了。

‬总而言之

武大郎没有选择在家里开炊饼店,还是选择当街叫卖,有外在因素,没经营资金、技术不过关,无法形成行业竞争力等,有家庭情况,潘金莲不想看到他,连饭都懒得做给他吃,名为夫妻,实为一对合租的陌生人而已。

也有武大郎自己性格的原因,他顺从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出改变,也没有改变的想法思维,和西门庆借婚过桥,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对比,武大郎其实更像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

作者/史料多多: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司马相如   哥儿   县衙   嫁妆   利润率   当街   烧饼   大户   房东   银子   性格   生意   原因   男人   食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