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有些女方倾家荡产也要出嫁妆,甚至担负男方的无尽索取?

在印度,不仅贫困的家庭女儿难出嫁,就连不少高种姓的女孩也因为嫁妆很难找到如意郎君。

在印度男方家庭越优越,个人条件越优秀,越有资格提出高要求。一个平常家庭,不吃不喝得好几年才能攒够一般收入阶层的嫁妆,还有的得额外提供房车,购置家具,婚礼的全套费用,全都得女方家支付,哪怕是婚后,男方还会索要。

在印度祝你生女儿是一句很恶毒的话,很多印度家庭都得受高陪嫁之苦,从而导致了女孩会被父母所厌弃,后来印度虽然出了《嫁妆禁止法》可仍然屡禁不止,原因是种姓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印度种姓制度规定,婚姻问题要在种族内部解决,所以不容易出圈,如果想要成高种姓,那就得高种姓男娶低种姓女,如果是低种姓女下嫁,后代则会自动归为低种姓,所以很多低种姓女子为了改变命运,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嫁给高种姓。

许多贫困家庭为了女儿婚礼,导致债台高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嫁妆暴力,如果新娘家送的嫁妆达不到新郎提出的要求,往往导致出嫁后的新娘在婆家遭到虐待甚至被打死。

印度女性没什么地位,1几乎每20分钟就有一个女性被性侵。2寡妇被性侵后,最好不要去报警,因为可能被当地警察进行二次性侵。3丧夫的女性根据婆罗门教义,应该被烧死,不愿意被烧死的女性,只能沦为有钱人家卑贱的水妻。

很多人家因为出不起嫁妆,呆家里遭嫌弃,因为会成为家庭的负担,而高嫁妆的风气,也是因为种姓制度。




中国是人口大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多女少,在此情况下,女性身价非常高,结婚的时候,彩礼也非常高。即使在中国农村,没有几十万彩礼,也别想把新娘娶到家。

可是同样是男多女少,印度的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却恰恰跟中国相反,女孩出嫁反过来要给男方嫁妆。

印度女孩结婚的时候,要给男方彩礼,给的少了还不行,往往会被“退货”。所以印度的父母如果生了女孩,就会愁眉苦脸,就要奋力拼搏为女儿积攒嫁妆,直到女儿过门,一颗悬着的心才会落地。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大惑不解,同样是男多女少,印度怎么反过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形成这种现象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提到印度的种姓制度,相信大家多少都会有点印象。

种姓制度是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尤以印度存在时间久、影响广。

美国有句口号:“人人生而平等”;印度虽然没有喊口号,它的种姓制度的宗旨就是人人生而不平等,有的人生下了就是高贵的,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卑贱的,而且世世代代都不能改变。

印度的种姓制度具体来说,是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除了以上四级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达利特的阶层,他们属于等外人,身份更加低贱,连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被视为贱民,大家都要跟他们保持距离,不能接触。

在古印度,最高一等人为婆罗门,他们的身份主要是僧侣,享有宗教解释权,他们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是不能违抗的。

刹帝利为第二级,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负责赋税征收、制定国家大政方针。

吠舍为第三级,没有什么特权,但比较富有,通常为地主和商人。

第四级的首陀罗为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他们一般为是劳动人民。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就是达利特,也被称为贱民,他们不被当人看,干的是又脏又累的话,人身权利没有任何保障。

种姓制度已经在印度实行了三千多年,早已经潜移默化深入骨髓。

而且种姓是世袭的,底层的人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印度社会各基层阶级已经严重固化。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说印度的高种姓牢牢掌握着优质的社会资源,在上学、就业上有着至高无上的特权,过着奢华的生活,有着高贵的身份。

虽然种姓制度在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就明文废除了,但是人们心中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始终存在于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种姓制度没有被废除之前,不同种姓的人通婚被视为大逆不道,像过街老鼠一样,会被自己的同族和同种姓、甚至自己家里的人口诛笔伐,或者直接施暴,基本上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谁要是娶低种姓的女子,那他就成为人民公敌,别想在社会上混了。

所以种姓制度存在的时候,不同种姓基本上没有通婚的,高种姓的男子不敢娶低种姓的女子;高种姓的女子也不敢嫁低种姓人家里。

反而是种姓制度取消之后,低种姓的女子像嫁到高种姓人家里,借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样一来,高种姓男子就多了更多选择权,可以向女方索要很多嫁妆。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普遍,更多存在于同种姓之间的婚姻之中,归根结底还是习惯问题。

印度自古流行嫁妆制度,姑娘出嫁时父母必须陪送丰厚的嫁妆,至于嫁妆的数额,没有什么具体规定,大体上应该不低于男方财产的三分之一。

嫁妆纠纷在独立前的印度普遍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严社会问题;尽于此印度政府1961年制定了《反嫁妆法》,并在1984、1985和1986年对《反嫁妆法》进行了修订。

印度政府重视保护妇女权益,有时候也会给女性带来伤害,印度80年代修订过的《反嫁妆法》规定,如果夫妻离婚,男的应该返还收受女方的嫁妆。

这样一来,有的男子在妻子提出离婚后,为了赖掉嫁妆,就用各种手段谋杀妻子。80年代,印度每年有至少数百男子为了这种目的杀害了自己的妻子。

为了彻底遏止收受嫁妆行为,印度在1986年再次修订了《反嫁妆法》,惩罚措施也更加严厉。

根据修订后的《反嫁妆法》,无论是出嫁妆还是收嫁妆,都是违法行为,当事人要被判处6个月至2年监禁;如果妇女因嫁妆受到丈夫的家暴,丈夫将被判处3年监禁并处以罚金;如果妇女在婚后7年内因嫁妆问题遭遇不测或者受到虐待,当事人将面临终身监禁的处罚,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

尽管如此,索要嫁妆现象在印度依旧没有杜绝。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印度全国约有4000妇女因拿不出更多嫁妆而死于暴力。

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数据显示,2013年,有将近22万的人因嫁妆纠纷而被捕,定罪率为16%。

不过也有的儿媳妇,因为对自己的公婆不满,或者是不愿意跟他们住在一起,以此为要挟,在结婚后指控公婆收过自己的嫁妆而告到法院,尽管这些嫁妆数额不大,但是公婆还要受到处罚,处以监禁。

因嫁妆面临指控的教师桑吉维•库马尔说:“我的老婆只是不再愿意和公婆一起生活,她就用反嫁妆法陷害我父母。”而库马尔的母亲则拿着手里的嫁妆清单,连喊冤枉:“我当时并没有收那么多嫁妆。”

不送嫁妆,女孩嫁不出去;受嫁妆有罪,儿媳妇会利用法律陷害公婆;离婚退嫁妆,又会引发谋杀案;这让印度法官也无所适从,叫人哭笑不得。




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印度社会一个普遍现象,而女性出嫁更像是在出卖自己,并且是家人备足嫁妆,可以说是举全家之力,倾家荡产的为女儿准备嫁妆。一旦某个家庭出生了一个女孩,就意味着苦日子来了,光是嫁妆就需要一家人一生的积蓄。印度社会低种姓族群并不富裕,印度农村更是普遍贫穷,印度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进行土地革命,这是印度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的原因。土地掌握在地主手里,印度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占印度三分之二的农民不富裕如何实现富裕强大的大国呢?而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又严重制约了印度人口结构的平衡,埋下严重的社会矛盾。

印度女性在婚姻上的陪嫁只是印度女性被歧视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体现。印度女性被歧视由宗教影响和世俗文化影响,根深蒂固,难于改变,印度政府不作为更是一个重要推手。印度女性并非是一直都被歧视,古印度历史上的女性是有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传承的国家,印度的所有王朝都是由外来入侵者建立,印度只是继承了大英帝国统治印度的历史。而外来统治者为了统治印度利用宗教信仰是一个主要手段,把印度社会分成了外来的高种姓族群和低种姓族群以及把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贬低为贱民。

需要说明一点,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历史,不能混为一谈,佛教文化出现于古印度,今天的尼泊尔,也不能和今天的印度混为一谈,今天的印度的主流宗教是印度教。印度教义中,对于女性的歧视最为严重,例如:“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再如:“女儿是悲伤的源泉”,印度教义中对女性社会地位、行为、婚姻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婚姻中要完全遵守男性至上的习俗,女性就是一个附属品,为什么女性出嫁,要陪嫁昂贵的嫁妆呢?是因为女性是一个悲伤的源泉,说俗气点,就是一个罪恶附体的人,丈夫死了也是由于这个女人带来的厄运造成的,家人出了意外也是这个女人带来的厄运,总之都是女人的错。印度教义讲究“业报轮回”,“业”就是行为,家里所有不好的事,都是女人前世没干好事而今生遭到因果报应。因此,印度的女人想要嫁出去就必须要举全家之力备足嫁妆,否则没人愿意要。

然而,由于女性受歧视,生了女儿就等于败家,导致印度女婴损失严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超过女性10%,目前有超过6千万男性无法获得老婆,并且人数继续上升。据印度统计,印度每年约有1200多万女婴出生,其中有150万活不过一年,85万活不满5 年,只有约900万左右能活到 15 岁。死亡的女性婴儿多数都是溺死、任其病死,而印度近二十年已经有超过1千万的女性婴儿死于坠胎。即便是活下来的女性,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自杀或者是死于其它原因的死亡,其中主要原因是陪嫁问题、失业、贫穷,还有就是被活活烧死、人为的杀死。

印度女性婚姻中的陪嫁问题是戴在印度女性头上的一个枷锁,也是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印度并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低种姓族群都比较穷苦,在印度很多女性因为没钱置备嫁妆嫁不出去,而另一面却有数千万印度男性找不到媳妇。印度不是改变女性社会地位,减少嫁妆索要,而且出现了童婚、换婚、群婚(哥几个娶一个),租妻等等陋习。即便是这么多男性讨不到媳妇,印度也不改变对于女性的歧视,真是让人无语了。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是男多女少,为什么在结婚时,中国是男方给女方巨额彩礼,而印度却恰恰相反,是女方必须倾家荡产出嫁妆?

首先说,这是一个让印度绝大多数男性几近癫狂,但却让印度女性陷入绝望,更令印度政府头疼无比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还涉及到了一个丧心病狂、毫无人性的词语——索奁焚妻。

索奁焚妻

索奁[lian]焚妻,这是一个根植于南亚次大陆的陋习。通俗易懂的说;就是丈夫为了获取女方更多的嫁妆,不断地以殴打老婆的方式逼迫女方父母给予财物,当女方家庭的财物被掏空后,或者是女方家庭无法满足丈夫要求后。

悲剧随之降临!

男方为了再次结婚,获得另一个女方家庭的嫁妆,因此,将原来的妻子烧死,然后伪装成意外失火,或者是女方自焚,以此逃脱法律惩罚。

之后,该男子便大摇大摆的再次迎娶其她女性,获得又一份丰厚的嫁妆。

2009年,在印度新德里,一名已经结婚7年,叫做狄碧卡的28岁女性,被丈夫巴杰,以及丈夫巴杰的父母、兄弟关进了家中的一个房间。然后,夫家众人向屋子里年倒入了汽油,并点燃了大火。

被反锁房间后,狄碧卡拿出手机给自己的父母打去了电话。之后,其父母报警,但当警察赶到时,狄碧卡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随后在送医过程中身亡。

当警察调查狄碧卡被火烧的原因时,狄碧卡的夫家抵赖说是意外。但由于狄碧卡在临死前给父母打去了电话,而且警察也看到了反锁的房门,因此,警方才断定了这是一起焚妻案件。而随后根据印度警方的审讯,其原因是丈夫巴杰索奁无度,要求妻子狄碧卡拿出100万卢比(按照当年的汇率,约合2.2万美元),而狄碧卡根本拿不出来,由此,发生了悲剧。

除此之外,2017年8月22日,印度女子帕温德考尔(Parvinder Kaur)因为嫁妆问题和丈夫古尔恰兰辛格发生争执,随后丈夫将其打晕,并残忍的将其焚烧致死。

当然,这种事情在印度数不胜数,属于常见案件。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曾报道印度索奁焚妻的情况。当时,印度女性每年受害的人数大约为4800人。而到了2005年,根据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统计,疑似索奁焚妻,且当事人已经死亡的案件达到了7026人。到了2010年,该数字更是达到了8391起。

当然,以上只是印度官方可以统计到,且女方已经死亡的数据。而那些印度官方统计不到,且女方并没有死亡的情况,相信还有更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印度的女性地位如此低下?

归根结底,还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导致的不公

提到印度的种姓制度,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

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内,人大致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了以上四级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达利特的阶层,这个阶层被视为贱民,不可接触者。

在古印度,婆罗门大部分为僧侣,具有宗教解释权,他们说的话,那就代表着神的旨意,至高无上。

刹帝利为第二级,掌握军权、政权,负责征收赋税。

吠舍为第三级,没有特权,但一般情况下为地主、工商业者,负责缴纳赋税供养以上两个阶级。

第四级的首陀罗为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原住民,他们负责从事劳动生产,或者是做仆人服侍前三个种姓。

最惨的就是达利特、贱民,他们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任何人都不愿触碰他们。因为他们做的是最脏、最累,且收入非常低的工作。

种姓制度在印度延续了三千多年,早已经深入印度国民的内心。而且,由于种姓是世袭的,因此,每个人的阶级都是固定的,基本上根本无法跨越,严重导致了印度社会阶级固化。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高种姓始终掌握着优质的社会资源,享受着低种姓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奢靡生活。

在物质生活之外,印度的高种姓为了获得更多的女性资源,他们便将目标瞄准到了低种姓的女性身上。因此,印度的高种姓规定了一项政策——高嫁低娶。

所谓高嫁低娶,即男子可以迎娶与自己同种姓,或者更低种姓的女子。与此同时,该女子、以及该女子的家庭便可以提升至该男子的种姓级别。而女子只能嫁给与自己同一种姓,或者更高种姓的人,不可嫁给比自己低种姓的男子。

面对这一规定,印度的高种姓男子自然成为了抢手资源。无数低种姓的印度家庭为了改变社会地位,疯狂的将女儿送入高种姓家庭。为此,他们慷慨解囊,甚至将毕生的积蓄作为嫁妆,目的只为提升自己的种姓,改变社会地位。

到了印度独立后,虽然种姓制度在法律层面消除了,但人心的种姓制度始终存在。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印度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优质的社会资源更是源源不断的向高种姓人群集中。

因此,到了1961年,虽然印度废除了嫁妆法,但无数低种姓的家庭依旧为了挤进高种姓的圈子而延续了高额的嫁妆,这一风俗也保留至今。

1998年,曾有印度学者调查,整个印度女方的嫁妆平均估值达到了新婚夫妻财产的68%。到了21世纪之后,女方的嫁妆根据地区的不同,一般情况下都在6~13万美元之间,在一个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多美元的印度,如此高昂的嫁妆可见印度的疯狂程度。

最后说说为何会有索奁焚妻现象。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印度在八十年代修订了《反嫁妆法》,其中规定夫妻离婚,男方必须要将原来的嫁妆悉数返还女方。这和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奈何此规定出台后,索奁焚妻的案件开始以几何倍数的增长。

当然,除了索奁焚妻之外,印度的男子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就在今年5月28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又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叫做苏拉杰的男子捉了一条眼镜蛇,在晚上放到了妻子的床上。

整整一晚,苏拉杰都没睡,眼睁睁的看着眼镜蛇毒死了自己的妻子乌斯拉。

至于原因嘛,因为妻子的嫁妆拥有100枚金币,2万美元现金,以及一辆小汽车。苏拉杰不愿因离婚而失去这些财富,于是发生了悲剧。

其实,总结下来,印度女性之所以在男多女少的社会依旧地位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高种姓的人群依旧享有特权,掌握着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财富。无数的底层家庭没有上升渠道,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着倒贴财物将女儿嫁给高种姓家庭,从而打入对方的圈子,期待将来改变生活。

因此,印度的女性才会如此悲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看看以前的印度、韩国这些国家,似乎养女儿非常吃亏。

萨沙前几天看韩剧,里面一个妈妈对要出嫁的女儿说:以前我爸爸对我说,在韩国生女儿是最大的赔钱买卖,等到你自己做母亲就知道了。

确实,今天看来韩国也好,印度也罢,女孩真的很吃亏。

韩国、印度女人按照传统,结婚时候会给一大笔陪嫁。韩国有的男人,还会列出清单让女方筹备。


如果男方是普通人家尚且好办,如果是医生、律师、检察官、商人等等社会精英人物,自己收入很高,那么女方陪嫁绝对不能低。

通常,女方需要置办三把钥匙,即汽车钥匙、房子钥匙和保险柜钥匙。

其中,仅仅一把房子钥匙,就要上亿韩元。

可见,如果家里生有几个女孩,对于韩国人来说还是有些吃力的。

然而,这符合韩国历史传统。


因为韩国古代比中国还大男子主义,女人一旦嫁过去,就在家里相夫教子,即便社会底层也极少有出门工作的。那么,女人这一辈子到死,都是依靠丈夫养活。

而韩国当年人口不少,土地却不是很多,尤其北部都是山区,农业种植难度大,非常辛苦。

也就是说,女人一辈子要靠男人辛苦工作养活。

而根据韩国传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随后同娘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遇到大事一般娘家也不管。

那么,作为娘家为了表示对女儿终生依靠的鼓励和帮助,出嫁时候给一笔丰厚的陪嫁,也是合情合理的。


况且,韩国古代同样没有什么计划生育一说,妇女都是生育到停经为止,家里生十个八个没什么稀奇。甚至婆婆和大儿媳妇同时怀孕,在韩国反而是荣耀的事情,说明这家人丁兴旺。

所以,韩国男人和女人数量都是足够的,不存在男人找不到老婆一说。由于女人并不紧俏,于是想要嫁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给些陪嫁也是必要的。



至于印度,也是差不多的模式,但比韩国更严重。

这是因为,印度古代有着严格的种姓制度,不同种姓不能通婚。

而古代印度人的流动有限,基本都是本村嫁给邻村。

说来说去,古代印度不缺女人,女人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这种情况下,女人就更没有地位,男方对于陪嫁就更有要求。

直到今天,印度女孩出嫁都是需要陪嫁的。如果女孩没有足够的陪嫁,往往会遭到男方家的常年取笑、鄙视。

萨沙在印度时候听说,一些贫穷印度家庭女孩,因家里不能提供足够陪嫁,经常拒绝嫁人,甚至因此自杀的。



其实中国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习俗。古代中国,嫁女儿都是要给大笔陪嫁的。

萨沙最记得《红楼梦》里面,王熙凤嚣张的一段话:“别叫我恶心了。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贾家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嫁妆   印度   男方   女方   种姓   陪嫁   倾家荡产   韩国   丈夫   女儿   男子   女子   制度   家庭   女性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