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没有笼络吴三桂?我们都能想到,难道闯王会想不到?

李自成没有那么笨,当然是笼络吴三桂了,还给吴三桂封侯,只是手下一帮人要急着发财,才把事情搞砸的。一、吴三桂的重要性1644年,吴三桂的重要性,谁都能看出来。当时大明已经失去最后一支机动部队——孙传庭的秦军,而李自成则占领陕西,建立了大顺政权,拥兵百万。年初以来,李自成提兵北向,到处望风而降,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而崇祯皇帝已无兵可调,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吴三桂身为宁远总兵,手下有2、3万关宁铁骑,是较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吴三桂处于抗清的最前线,被封为平西伯,注意吴三桂的敌人在东边,李自成在西边,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含义不言而喻。

但调吴三桂勤王,使必要放弃宁远防线,放弃大片土地和城池,崇祯皇帝不愿背这个黑锅,大臣也不愿意,于是这个事情就耽搁了一段时间。后来实在军情紧急,才明确要求吴三桂将宁远军民全部撤到山海关,入京勤王。可惜这时间一耽误,吴三桂到了山海关,还没赶到北京,北京已经陷落,崇祯皇帝已经上吊自杀,吴三桂也无王可勤,只好退守山海关。山海关离北京只有几天路程,吴三桂成为府可以威胁北京的重要存在。当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南明政权、关外大清,是最大的政治势力,吴三桂实力有限,但却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少数,吴三桂投降谁,谁就能胜利。

二、李自成争取吴三桂李自成自然不能忽视山海关的吴三桂,早早的派了使者去山海关,并且加封吴三桂为侯,吴三桂在明朝为伯爵,在大顺为侯爵,在清朝则为王爵,看起来节节高升,实则凶险无比。吴三桂在山海关,李自成的使者已经来到,吴三桂召集部下开会讨论何去何从。在军事会议上,吴三桂故意问诸将官:“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厚恩,宜以死报国。然非籍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之何?”诸将低头不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三桂连问了三次,还是没有一个人敢表示意见。三桂以逼人的目光环视了每个将官的脸,语调沉重地说:“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

”说到这里,三桂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问道:“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诸将官如梦初醒,表态:“今日死生惟将军命。”吴三桂才宣布决定,正式接待来使,投降农民军。吴三桂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带领少数亲兵进京觐见新主。在路上不断打探消息,开始听说父亲吴襄被捕,仍不以为然,继续前行。又听到爱妾陈圆圆被掳,终于爆发,说到大丈夫连自己的女人保护不了,活着有什么意义。于是吴三桂再次掉转马头回山海关,这一次是要与李自成决裂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觉得李自成根本不重视他,再往前去不会有好结果。

而李自成夺得北京后,的确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是他带领的一帮人马都是一起造反的兄弟,却想着发财、抢女人,李自成无法约束。数十万的军队在北京,耗费惊人,也只有不断的逼迫有钱人助饷,没有稳固的后方,没有充足的钱粮,只有就地抢夺,这也是李自成很快失去人心的根本原因。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索银,爱妾陈圆圆被掳,也是必然的。三、吴三桂引清入关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自然知道后果严重。吴三桂很快的联系关外的多尔衮,希望能够借助清兵助剿李自成。而满清的多尔衮,果断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亲自率领八旗主力6万多人,赶往山海关外10里的地方扎营。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而复叛,不敢大意,亲率主力前往山海关。但李自成仍然认为吴三桂实力有限,如果吴三桂不投降,自己可轻而易举地击败吴三桂,认为“可靴尖踢倒耳。对于关外的清军,李自成认为吴三桂与清军交战多年,积累的仇恨很难化解,而且清军远在千里之外,即使来救也来不及,“北兵与吴三桂“久相仇杀,必不相救,即或来救,北兵驻满洲,衣粮马匹器械,尚需顿而来,旷日累月”。李自成仍然没有忘记招降吴三桂,甚至带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同出征。吴三桂也两手准备,派出山海关当地士绅,路上迎接李自成,表达愿意投降之意,麻痹李自成。

接着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下展开大战,双方交战的第二天,吴三桂的军队已经岌岌可危,旦夕要败。危急时分,吴三桂亲率亲兵到多尔衮的营寨中求援,多尔衮则趁机逼迫吴三桂剃发降清。多尔衮的清军加入战局,很快扭转了局面,于是李自成不可思议的战败了。吴三桂的这一举动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于是中国进入了满清时代。






李自成起义军打下京都后,就没有实行刘邦式"约法三章"收拢民心、安抚天下的治国之策。相反,约束不了刘宗敏等人抢掠财富的山大王行径,抢夺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导致山海关大将吴三桂降而复反。

吴三桂已带兵准备投诚,半路接到父告状书,"冲冠一怒为红颜",铁下心开山海关引清兵铁骑入关。

李自成接报,亲率大军迎战吴三桂和清联军。无奈手下众多将士早已为争夺财富而马放南山,毫无激情和斗志,军心涣散,只想保住到手的财富不愿做生死一搏,接连三战,连连失利,将士有的稍一做个样子,就伺机逃跑了。最后,李自成率残兵败将一路逃奔到陕西老家。

清兵就此一路追杀,顺便美其名曰为大明复仇,占领了天下。

可怜李自成到死也不明白,一生反叛反成了为清兵做了嫁衣裳。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诚邀的问题。



1644年这个春天,通过十几年把头颅绑在裤腰带奋斗的李自成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终于打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皇城,坐上了朝盼暮想的金銮殿,这些胜利的队伍从上到下的想法,终于要歇一口气了。然而,这是个最危险的时期,在山海关称雄一方的吴三桂手上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本来经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选择投降李自成,偏偏对山海关的吴三桂没有足够重视,手下大将刘宗敏甚至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其实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曾经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其中许诺只要吴三桂能够带兵归顺,不失封侯之位,吴三桂也比较心动,因为明朝灭亡后,吴三桂的处境更加艰难,关外是虎视眈眈的八旗军,而背后则是想要吃掉自己的李自成,权衡利弊之后,吴三桂还是选择投降李自成,连城池都交给李自成派来的守将唐通了,结果在半路上,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霸占,一怒之下回到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后大怒,押着吴三桂的老父亲吴襄准备讨伐吴三桂,吴三桂只好与关外的多尔衮联合起来,一起将李自成打败,而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狼狈逃回北京后,仓促举行登基大典,一把火烧了武英殿,撤出北京后,在九宫山被杀!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李自成有没有笼络吴三桂,这个问题无论野史还是正史,甚至民间传闻,都有很多的说法。我们把这些说法梳理出来,然后分析一下,哪个说法更接近史实。

李自成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北京。是日,崇祯于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唯一做的“德政”,就是隆重的安葬了崇祯皇帝,可也就仅此而已。




再之后便是各方史实都有过记载的,开始纵容手下拷掠北京城内的士绅和旧明官员,同时派出多路人员去招降各地尚未归顺的旧明官员和将领。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自成不是那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首先是拷掠士绅官员的行为,就算你缺钱也不急于一时吧?只要站住了脚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了,还差钱吗?其次是派出的招降人员,还用的是军中做法,几个传令兵带着一纸命令宣读了事,每路人马里面,甚至都没一个具有一定级别的文职人员,这换做是谁,做为旧明官员,也会产生别样心思的。这可能是因为李自成轻易的进了北京城,让他的心态产生了变化,自我膨胀了,飘飘欲仙了。在这种心态下,他认为各地的旧明官员就应该投降他,做他的臣子,一纸命令足矣,这样的命令同样也给吴三桂送去了。

那么说,李自成一时犯了糊涂,难道他的手下人里面,就没人看的出来吗?当然有,李自成手下有三个相对有名的谋士,分别是牛金星、李岩和宋献策。其中李岩和宋献策就多次对李自成劝谏,尤其是李岩,反复对李自成进行进言。可这时的李自成根本听不进去,他此时正和牛金星商量登基礼仪和登基仪式的“大事”呢,怎么能关心这些“小事”。李岩被逼无奈,只得把吴三桂拿出来和李自成说,犹其是吴三桂镇守的“宁锦防线”。这一下,李自成也醒过味来了,急忙派人招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命其给吴三桂写信,让吴三桂投降,然后让吴襄派家人给吴三桂送去,这次还是没派一个有分量的手下前往。



再说吴三桂吴三桂在接到李自成的招降令之前,还接到了崇祯皇帝令他回京勤王的圣旨。吴三桂接旨后不敢怠慢,急忙率“关宁铁骑”回京,刚走至半途又接到了李自成的招降令,听到崇祯皇帝已死,马上驻兵不前,召集手下将领商量何去何从,没等商量出来结果,吴襄的家书到了,这使吴三桂下了决心,决定投靠李自成。待行至永平时,有吴家的家人找到他,告诉他吴家被拷掠,父亲吴襄也被用刑,吴三桂忍下怒火对手下道“李害父陷于不知,不必仇”,等到玉田时,又听闻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抢,吴三桂犹豫了。

做为世代将门的吴三桂已经看出了李自成不是人主,江山也坐不稳,李自成在北京的大肆拷掠,把所有的士绅阶层推到了对立面,已经失去了统治基础。同时他的手下将领的家人也受到了拷掠,怨气已起,不可能再随他投靠李自成了。吴三桂当机立断,派人联系他的舅舅,已经投降满清的祖大寿,为其联络多尔衮,协商投靠满清事宜。多尔衮当然是大喜过望,答应吴三桂的条件,并拟定了为“崇祯皇帝复仇”的起兵口号。



吴三桂心态的前后变化,不难看出。做为具备枭雄之姿的吴三桂,怎么会为了一个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呢?他是充分的分析了李自成各方面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才反李自成的。而做为生存于李自成和满清夹缝中的他,又必须投靠一方,最后只能选择比较有前途的满清。

虽然李自成也是个人物,但就其个人而言,根本不具备战略眼光和大局观,手下也没有什么高端人才,比较亮眼的李岩又被别人猜忌,最后死在他的手中。本来他能进入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自缢,就有很多因缘际会的成分,如果不是大明的天灾人祸,党争不断,人心涣散,李自成哪有机会进北京。

进了北京首先应该是稳定,他却制造动乱,忙着抢钱分女人,忙着登基做皇帝,最后虽然做了几天皇帝,又如何?终了还是命丧九宫山。这就是李自成的命运,也是他自己一手促成的结局。




谢邀!李自成历史上招降过吴三桂,作为农民军起义领袖,也做过几个月的皇帝,也算个风云人物,人家不可能这点政治觉悟没有,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吴三桂成为最后一支勤王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都想手握这张王牌,可是李自成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纵容部下欺男霸女,最终没能笼络住吴三桂,吴三桂最终倒向了大清的怀抱。


1644年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当他看到皇帝宝座后,感概万分,经过多年的血战沙场,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而崇祯帝也在这一天自尽殉国,明朝灭亡。
攻占北京后的李自成,自认为已经大功告成,开始思想麻痹,贪图京城的繁华,享乐起来,封宫女为妃,纵容部下胡作非为,对明朝旧官严刑拷打,四处抄家,逼交金银,许多官员被拷打致死,这还不算,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将魔爪伸向了普通百姓。一时间,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


这些行为都反映出李自成的农民政权开始腐化蜕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代表百姓的利益,最终也将被百姓抛弃。

此时的吴三桂多次接到李自成的邀请,希望归顺大顺政权,可是李自成的军队蜕变,对大明官员的残忍酷刑,让吴三桂不得不深思熟虑,他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倒霉的明朝官员。


吴三桂犹豫不决,只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吴三桂怒发冲冠,毅然投向满清多尔衮。

吴三桂有一爱妾叫陈园园,色艺双全深受吴三桂的宠爱,可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被他的部下刘宗敏霸占,消息传到吴三桂那里,吴三桂大怒,受到奇耻大辱,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纠缠多日,终于决定倒向满清,献出山海关,多尔衮得以顺利入关,剑指北京。


在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合绞杀下,李自成的军队很快败下阵来,仓忙逃出京城,准备回他的根据地东山再起。

可是清军并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派重兵全力围剿李自成,李自成的部队节节败退,1645年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被当地的农民武装杀死。从1644年称帝到1645年被追杀身亡,李自成短短一年时间经历的大起大落,让人唏嘘不已。

李自成的死亡,也算是吴三桂报了夺妻之恨的仇了。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闯王   宁远   崇祯   山海关   大顺   大明   爱妾   明朝   士绅   清兵   关外   满清   北京   手下   官员   皇帝   想不到   财经   吴三桂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