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良好的摄影习惯”?作为爱好者,你觉得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摄影习惯”?

摄影人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人在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因为失误、误事、漏项等等各种问题中慢慢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吧。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按照创作计划来划分一下,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感悟各有不同,下面瞳叔来说说自己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有些已经形成了身体记忆(肌肉记忆),会自然的去做到。

创作前

1、沟通

决定开始一组主题时,我会筹备相关的服饰、道具,并且找一些同类主题的图片,发给模特,与其沟通对接,谈要拍什么主题,其中有哪些是必拍镜头,会让化妆师对她的妆面和头饰做哪些处理,个别美姿需要模特对着镜子也先练习。

之所以把沟通看得很重,是因为之前遇到过现场接触后沟通,模特表现非常紧张,甚至对当天的主题不感兴趣,也遇见一次拍摄结束后模特看到其中一名影友的照片,说对当日的妆面不满意,要求当天的所有拍摄不让发片。总之这些年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个人创作反倒还好说,但是领队旅拍时若是出现沟通问题,几乎是没法向影友交代的。

2、踩点

会和助理一起驱车去现场踩点,属于私人景区的,需要和园区管理人员沟通好,以防大家到了现场,大门紧闭。框架楼地点,需要和施工方交涉好,哪些地方是可以进入取景的。即便是一些野景,也会去探探路,把现场可以构什么图,取哪些景,做哪些主题,模特的占位,环境所处的方位,特别是山谷地带,必须考虑太阳日出日落位置,有些景是适合上午出片,有些景是适合下午采集光线。

曾经我们在洛阳一片银杏山区创作,因为有主办方,瞳叔只是现场指导老师,赶了一上午路程,中午吃完饭两点整,模特化妆,影友们暂且午休,说好三点半集合开拍。我第一次去那里,所以背着相机包先去四处看景,当抵达拍摄点时,发现那片山谷太阳刚好能照亮所有树冠,发现为时已晚,毕竟模特妆面还刚刚开始,等到三点集合时,太阳就被大山全部遮挡起来。众所周知,黄色的明度是最高的,没有太阳光的银杏树叶,拍出来的照片是发闷的。虽然下午拍摄计划依然进行,但是让我养成了必须踩点看景观察太阳的习惯,那天,我注意到周围有大片的尚未成熟的茱萸果实,随后询问老乡们,当地原来还是一片茱萸种植山区,说是一周后会变成红果,而一周后,银杏树虽然已开始落叶,但还是能拍到不错的效果。

次年我自己带摄影团去创作,不光有了准确的时间,而且有了确定的两组主题。中午吃饭时就告知大家下午不拍银杏主题,因为创作地点没有太阳光,随后我们在山崖边找到适合创作的茱萸造型,现场布灯,让影友们拍茱萸古风人像。一直创作到夜晚,收工后,影友直接吃饭睡觉。次日上午,大家又创作了银杏山村题材。不影响下午返程。短短两天时间,每个人都收获很多作品。这也让我自己深刻明白,正是第一次的失误,才为这一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扫清了盲区。

江湖茗 瞳叔 | 摄影

3、检查

检查工作是要放在出发的前一天进行,比如,检查相机中的卡是否有照片,打算带几张卡出行。电池和备用电池是否充电,服饰、道具、烟饼、灯具、灯架、引闪器及稳定器情况,相机、摄像机、无人机以及一些应急常备药品物品,防蚊防蛇防晒防雨等等相应准备。当然还有保险购买情况,毕竟,摄影有风险,安全靠个人。

为了防止漏失,瞳叔每次都会对着清单,干一样,勾掉一样。清单附下,留备兄弟们使用。

摄影准备工作备忘清单

创作中

1、氛围营造

将提前准备好的音乐,现场放出来,兄弟们有条件的用喇叭,没有条件的用手机。我一般情况下是用我的手机播放音乐,把手机放在模特身后,或单曲或专辑循环播放,确保她能够完全沉浸在音乐中。

遇见无风的林子,山谷,特别是背景偏暗的环境,可以用烟饼放些烟雾。烟饼对大的妙用,遇到不和谐的树木、色彩、杂物、广告牌、电线杆子,可以放烟进行遮挡,为主题塑造出环境氛围。

和影友沟通好,拍摄现场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意指挥模特。讲到这块,其实是在讲秩序性,因为良好的秩序也是主题创作氛围的一部分。比如,没有长焦的,拿着广角先在旁边拍大景,为现场设置前景预留空间,这个景别结束后,统一拉近多少拍中景,随后是近景和特写,这时可以自由趴着拍、围着拍和与模特互动拍。遇见比较狭窄逼仄的构图环境,同行者排队一个一个来,每人拍三张,就像影棚创作那样。出门创作是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在秩序下,整个过程才是愉快的。(常听到同行说起,谁没眼拉色的窜到背景中和模特同框了,谁撅着屁股在前面挡着一大片人拍不成了,谁拍着拍着被挤沟里了。各种八挂。)

仙迹 瞳叔 | 摄影

2、检查相机

在准备拍摄之前,要检查一下曝光补偿是否归零,感光度是否调整,白平衡是否5500K。这一块,我更多的是提醒同行者,因为连续创作,有白天的,傍晚的,新手拿着相机开干,在上一次拍摄时的正确设置,极有可能在这一次创作中就是错误的设置。

一般摄影老法师不存在这些问题,都是现场观察后一项项调整才开拍。

3、观察环境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检查安全方面。我们去创作的野景,很多地方是常年无人涉足的。所以要看看附近是否有暗井(在贺兰山附近一次土墙拍摄,旁边有古代人用来取水的比较隐蔽的井眼),草丛下是否有暗沟和悬崖,荆棘中是否有捕兽夹(这些年好多了,早些年山里是有猎人的),附近的树叶上是否有洋辣子(懂的都懂,疼死了)。有时比复杂的废墟会特意点上蚊香和洒一些驱蛇的雄黄粉。还有一些废墟,其实墙壁已经很松散,房顶也不安全,首先要考虑模特所处位置的安全性。

二是观察太阳光位,确定模特的位置后,四周走动看一下,找找周围所有的视角,看看哪些是出片的点。这里的观察,能够锻炼出一个人的摄影眼。观察过后,基本可以确定,需要用到哪些镜头,光位的情况和补光的位置。

除了光位,还要找到环境元素与模特之间的关联性。色彩、还是形状、线条还是造型,情绪还是寓意。一定要创造这种关联性,没有关联性的创作,主题会非常奇怪。至少,配色关系和明暗关系一定要清楚明白,比如环境色是什么,与人物服饰色彩的色环关系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靖还寺 瞳叔 | 摄影

4、中场休息

这里有两个好处,一是模特在特定的休息中可以查一下电话,放松一下情绪,不然一直绷着,很多造型感觉都会因为疲惫而走形。

二是给自己一个特定的思考空间。翻看一下照片,想一想自己是否进入了某种惯性思维模式。漏拍了什么,脱离主题没有,还缺哪些景别没有拍到,在前面的拍摄中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哪些道具没有使用。同时,从中找到几张之前拍摄满意的照片,让模特看一下,增加模特后续拍摄的信心,让她也明白自己在画面中的效果。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同行,拍一张看看,再拍一张看看,浪费时间、浪费电,更浪费模特的表情。

创作后

结束收工分为两块,一块是在现场,一块是在家里。此外还需要复盘。

1、收工现场

把前面瞳叔附上的清单拿出来,收装备的时候,一样一样对。即便是影友和摄助帮忙,也要自己一样一样的收进背包。我们曾经丢过电吉他,遗失过草帽和其他道具,甚至把闪光灯以及灯架落在现场,不得不三更半夜驱车重返回来找。

如果物件比较多,有帮助携带的人员,一定要交付清楚,谁负责哪几样,别稀里糊涂回来后,你想着在我这里,我想着你拿了,他再添一句我拿的怎么是灯架,原来连三脚架也落现场了。百十公里的路程,小东西可以不要了,定焦镜头落到现场要不要?一个热靴灯+引闪器还用魔术带捆在树上呢?(见笑了,这都是瞳叔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从前干过的事,我们甚至,甚至把无人机都落到现场了)

2、收工家中

将所有电池拿出来(防止5号电池坏进引闪器里),一一进行充电,次日封装放进相机包中,确保突然有临时活儿,因为电池还没有充电而误事。

将所有卡全部拷出来,并且分类存放。瞳叔的整理文件是这样的。就假如今天创作吧,我会储存在两个移动硬盘中,一个是视频硬盘,一个是摄影硬盘。下面是两个硬盘中的文件夹建立排序。


视频移动硬盘

主文件夹 >>> 2022

子文件夹 >>> 20221118头条创作挑战赛

孙文件夹 >>> 无人机 | 全景相机 | 索尼


照片移动硬盘

主文件夹 >>> 2022

子文件夹 >>> 20221118头条创作挑战赛

孙文件夹 >>> 尼康 | 索尼


3、创作复盘

要针对这次创作遇见的问题,一一复盘。将问题找出原因,并备注,确保下次不发生同类问题。

对这次创作中新的收获和领悟进行文字整理,有些需要进一步实战测试,检验心得体会是否正确。

挑选出满意的作品,在自我规定的时间内修出来。

挑选出相应的视频,撰写相应的视频文案脚本,进行视频剪辑制作,结合修出来的照片,对缺少的视频素材,进行相应的补充。


以上是瞳叔的整个创作过程,其实,这里面有繁琐的地方,也有值得摄影同好们借鉴的地方。那些看似繁琐的地方,其实有多么痛的领悟。所以很多地方,只有自己疼上一次,才会在这个环节不辞辛苦。没有历经疼痛,都会能省则省。这是所有人的惰性。肌肉记忆往往建立的疼痛之上。这些看似良好的摄影习惯,其实也是被迫而为。

觉得瞳叔真诚,别忘了关注。




谢邀。作为爱好者,应该具备几个良好的摄影习惯。

一,清洁设备,每天都轻擦镜头,保证淸洁,是成片的第一要素。

二,拍摄抅思的习惯,做好抅思主题,拍摄时心里有数,拍摄的镜头不会乱拍一气,结果很多废片,主题明确,有的放矢。

三,不扎堆,不破坏公共环境,不损坏花卉绿植。

四,多动脑子选择拍摄角度,选择光影,选择手机摄影模式。这样成片率高些。

五,当天就清理拍摄作品,弃废保优,以免占用手机内存。

六,不轻易乱拍,边拍边看,总结经验,提高快些。




各位老师早安吉祥[玫瑰],好的摄影著作权人,必须要有捡拾文化遗产的责任,必须坚持要用良好的社会责任和心态,去用影像图片语言表达记录再现还原见证历史,要有独自完成影像记录历史发展变迁中昨天、今天和明天,让读者通过影像照片,完整了解图片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内容!同时再现摄影著作权人人品就是作品!作品也是人品理念#梁剑图说中国#























什么是“良好的摄影习惯”?作为爱好者,你觉得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摄影习惯”?


什么是好的摄影习惯,摄影爱好者应该如何养成好的摄影习惯,以个人的摄影拍摄及摄影教学经历说说什么是好的摄影习惯。


一,不乱按快门。

从胶片时代过来的前辈们估计没有这个毛病,因为那时胶片不只是贵,一卷也就拍三十多张,乱按快门几下就没有了。

这个坏习惯是数码单反养成的,反正都是电脑文件,拍几百上千无所谓,虽然快门有次数寿命,那也是几十万次以上,不用担心。

所以,前面的兄弟让一下,我来冲锋扫射~~~~咔咔咔,那叫一个潇洒。

虽然无伤大雅,但这样的拍摄习惯不可能拍出好片,真要有,也是蒙的!


二,不拍废片。

不拍废片的意思就是拍一片保一片,拍一片看一片,这个习惯很重要。虽然这样很麻烦,但也要至少拍一段时间,就看一看,保证拍摄没有问题。

因为这样的事很多,风光很美,模特很美,拍出一堆照片,回来一看,全黑!


三,不抢机位。

这个不多说了,当你到景区,你就会明白,那一排排,一队队,长枪短炮的阵容,常常因为拍摄机位争吵,所以,不抢机位是一个好的摄影习惯,也是一个摄影人的基本素质。

而且,我认为,摄影是孤独的,一帮人站的机位,基本上都是在复制名信片而已。


四,不参与围殴。

这个围殴不是打架的意思,是说一帮人,围一个美女不停的拍。如果你想练练手,或是纯粹就想拍美女,可以拍。如果你真想拍作品,算了吧,没意义。


五,不破坏景物。

摄影还有破坏景物的么,很多,比如为了拍摄踩踏,采摘,攀折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不破坏景物也是摄影人应有的好习惯之一。


六,不丢三落四。

这个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我深有体会,因为经常有这样的情景。

老师, 我拍不了了,为什么,我没带电池,好吧,我有备用的。

老师,你有没有多余的内存卡?

老师,这个慢门我拍不了,为什么,不是带脚架了么,脚架带了,忘了快装板了!

~~~



头条号:紫枫摄影后期教学

专注于摄影及摄影后期教学二十余年 简单清晰 讲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发布大量系列教程 软件 素材 滤镜 插件等粉丝福利!关注即免费赠送!




对于一个摄影人来讲,良好的摄影习惯是必须的养成的。而且,有一个良好的摄影习惯会让自己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摄影习惯同文学家、思想家、美术家等艺术家的习惯一样,是思与行的高度统一,是言行的高度一致。是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和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摄影习惯是摄影人的生活方式。跟我们每天要吃饭穿衣一样,离不了,缺不了,少不了。比如:玛格南的摄影师就有一个习惯,不带相机不出门。照相就跟穿衣服一样,必不可缺,穿衣服就要带相机。

关于如何养成的问题?各有各的方式。我认为:一是要善于用摄影思想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会自觉用摄影的思想来表达自己视觉感受,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让思想与照片达到高度的统一。二是人机合一,相机就是自己的影子,走到哪,带到哪,拍到哪。从不分开,对相机的熟悉就像是自己的对头和手的熟悉一样。是自己头脑的延伸,是自己的另一手。三是及时整理编辑照片。不让今天拍的照片“过夜”。也就是说,当天拍的照片当天毕。整理、分类、汇总、命名等等工作都必须在当天完成。只能这样才能不堆积照片,不堆积问题,不堆积感悟。四是要经常思考自己照片,多与影友交流,多与名家交流,发现问题,总结提高。如果有了这些习惯,再加上勤奋的拍摄,日积月累,必有所成,必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灯架   习惯   都会   无人机   茱萸   机位   模特   银杏   爱好者   当天   相机   现场   环境   照片   地方   主题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