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他追韩信回来有何用意?

刘邦阵营里,萧何是后勤大总管,负责汉军的粮草和后援;韩信则是冲锋陷阵的大将军,为刘邦攻城略地。

没有他们俩的牺牲和付出,也就没有西汉王朝210年的历史。


然而,萧何与韩信的结局却大相径庭。


刘邦登基后,萧何被拜为丞相,位极人臣;而韩信则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并被软禁在京城。


最后,萧何又献计吕后,哄骗韩信入宫,35岁的韩信死于长乐宫钟室,并夷三族。


而萧何则又被晋升为相国,权势滔天,后世子孙世代为侯。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先从萧何、刘邦、韩信三人的亲疏关系说起。



01萧何欣赏韩信的才能,却偏爱刘邦的人格魅力


萧何与刘邦都是江苏沛县人,刘邦还没发迹前,萧何已经是县衙的一个小官。


在乡野,刘邦是个混社会的青年,常常犯事儿,都是萧何帮他摆平。刘邦也没给萧何什么好处,但萧何处处帮着刘邦。


据记载,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普通人,所以擅长识人的萧何认定刘邦将来必大贵,也因此经常袒护他。


而且,萧何很舍得为刘邦花钱。当时,刘邦当了泗水亭长,要去咸阳服徭役,其他朋友都给刘邦送300钱的路费,只有萧何,一口气给500钱,特别仗义



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萧何、刘邦和曹参就集结两三千人,拥立刘邦为沛公。从此,萧何就成了刘邦的副手


此后,刘邦和项羽争天下,萧何镇守关中,每当刘邦前线作战失利,都是萧何在后方为他补充粮草和兵马,刘邦才能重振旗鼓。


萧何对刘邦的贡献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举荐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一开始投奔项梁,后来成为项羽的侍从,只可惜他提了很多建议,项羽都没采纳。


心灰意冷的韩信来到汉营,遇到了萧何,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因此,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但这个恩情,也为韩信最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端


综上,萧何对刘邦,是满满的偏爱,他甘愿臣服于刘邦,为他做牛做马;但萧何对韩信,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才的欣赏



02萧何为什么月下追韩信?


韩信来到汉营后,滕公夏侯婴率先推举他,但当时刘邦只给韩信封了一个治粟都尉,专门负责管理粮仓。


而粮仓属于后勤部门,萧何是老大。因此萧何和韩信日渐熟悉了起来。


前面说到,萧何擅长识人,所以他和韩信聊天数次,马上听出来韩信的军事智慧。



韩信原以为既然得到萧何赏识,那么刘邦应该会马上提拔他,但等了好久也没消息。


于是,韩信再次失望,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离开了。萧何得到消息后,都赶不及和刘邦打个招呼,就骑马追了上去。


萧何一路追,快追到第二天凌晨,还没追上韩信。正想休息一下,他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来回踱步。



萧何大喊:“韩将军!韩将军!”萧何气喘吁吁地跑过去,说:“韩将军,你怎么一声不响地走了呢?


韩信不吭声,萧何继续说:“你跟我回去,我有办法劝汉王封你为大将军!”韩信一开始没答应,但萧何说了好几次,韩信总算答应回去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萧何对刘邦说韩信是“国士无双”的人才,要统一天下,必须仰仗他。



刘邦也将信将疑地答应了,选了个好日子,进行斋戒,搭起高台,给韩信举办了体面的拜将仪式。


那么,问题来了,萧何为什么这么坚持追回韩信呢?


这就要看看当时刘邦和整个汉军面临的现实情况了。


这时候的刘邦和汉军,处于萎靡的低谷期。



项羽虽然给刘邦封王,但也封了亡秦的几个降将,刘邦不得不与他们一同分享关中地。而项羽这么做,目的就是遏制刘邦的实力。


再加上,刘邦带领嫡系兵马来到巴蜀,很多士兵水土不服,受不了都想回老家,所以有几十个将领都逃走了


在这样的不利情势下,萧何发现了韩信。他认定,韩信就是能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人



果不其然,从公元前206年5月开始,韩信帮助刘邦还定三秦,包抄项羽,灭魏国、赵国、燕国,大败项羽主力龙且,最后在垓下决战,指挥大军挫败项羽。


萧何的识人眼光无比正确,韩信帮助刘邦更快打下了江山


然而,老话说得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等到刘邦真的坐上了皇位,韩信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03萧何为何帮助吕后设计杀害韩信?


刘邦当了8年皇帝,很少有没烦恼的时候,这8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铲除异姓诸侯王。


韩信,就是诸侯王中最大的威胁。刘邦想削弱韩信的实力,早有迹象


韩信去世前,刘邦曾三次用诈术对付他。



第一次,韩信平定赵地后,刘邦就闯入韩信军营,趁韩信还在睡觉,拿走了他的印信符节,用这个号令韩信的兵马。


第二次,项羽死后,刘邦又一次突袭韩信军营,夺走了韩信的军权


第三次,在陈县的诸侯大会上,刘邦用了陈平的计谋,伪游云梦,抓捕了韩信,从此楚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被软禁在京城。


这些情况,作为丞相的萧何是最清楚不过的。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前,邀请韩信一同前往,但韩信称病不去


随后,有人告发韩信早已串通好了陈豨,里应外合,打算趁刘邦不在京城,假传圣旨,释放囚徒,谋害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分天下


吕后得到密报,找来萧何商量,萧何马上生出一计,哄骗韩信入宫


当天晚上,萧何回到家,派出一名心腹,扮成士兵模样,偷偷去北边绕一圈,回来后就释放假消息,说陈豨已被捉住处死,刘邦即将班师回朝



第二天,群臣听到“捷报”,纷纷入宫拜贺,只有韩信依旧称病推脱。这时,萧何就主动上门,苦口婆心劝道:


大家都去,你不去,陛下早有意见了,就算你真的不舒服,也要打起精神去!


萧何劝韩信的神情,就像当初月下追韩信,让他回汉营的神情一样。韩信深受感动,就跟着萧何进宫。


没想到,一进宫就被带到长乐宫的钟室,被吕后早埋伏好的十几个武士给活捉,随后处死。



吕后还不甘心,接着下令处死韩信父、母、妻三族。


很多人要问,萧何既然欣赏韩信,为什么不帮他一把呢?


我想,这是因为萧何需要自保,而助吕后杀害韩信,正好能证明他始终向着刘邦。


萧何虽然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身居高位,始终担心下属对他不忠。



早在刘邦和项羽,还在荥阳对抗时,刘邦就怀疑过萧何。


那时,刘邦领兵在荥阳与项羽对峙,萧何则留守关中,为刘邦提供兵马、粮草等。


可刘邦数次派使者回关中,慰问萧何,看似殷勤,实则怕萧何变节。


为了让刘邦放心,萧何的一个手下建议,不如把萧何家里的青壮年,全部送到前线去,这样汉王就宽心了。


萧何照做了,果然,刘邦内心踏实多了,也不会这么频繁来慰问萧何。



所以,刘邦对萧何既信任,又有一种不安,这个萧何也清楚。


在面对韩信事件时,萧何是不敢有任何怠慢的,一旦在处理韩信问题时,出现了一丝犹豫,要是被刘邦发现,那么萧何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使萧何助吕后杀害韩信的事情,刘邦已经知道了,那么应该足够证明萧何的忠心了吧,可刘邦还是不满意。


他又测试了一把萧何的忠诚度。



韩信死后,刘邦还在外地打陈豨,但他立即派了使者回京城,给萧何升官,从丞相升为相国,封地再增加5000户,还配备一支500个人的卫队。


这待遇,表面看真是不得了,实在是大大的奖励啊!但剥开表层,就能发现不对劲。


萧何其中一个门客召平就看穿了事实,他提醒萧何:“萧相国啊,你就要倒霉了!


“陛下赐您这些,您不会以为他真的爱您吧?他这是怀疑您,特地派了500个侍卫,防备您谋反呢!”



萧何听完大惊,随后,他接受召平建议,辞了封地,并主动捐出家产,支援刘邦前线作战


最后:


萧何举荐韩信做大将军,是为了刘邦快点夺取天下;因为他知道普天之下,只有韩信有这个实力可以与项羽抗衡。


后来,萧何又助吕后除掉韩信,是因为他也知道,此时的韩信,是刘邦最大的心腹大患。


只有除掉韩信,刘邦的皇位才能坐得稳,刘邦的儿子也才能安心继位。


萧何对刘邦,对刘氏江山的牺牲奉献,也实实在在造福了他自己的子孙。



汉惠帝二年,萧何病逝,谥号文终侯。


他的后代中有四代,因犯了事被除掉侯爵封号,但汉惠帝和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都能再次找到萧何的后代,继续给他们封侯,爵位和萧何在时一样。


这个待遇是其他任何功臣都不能比的。


萧何的名声流芳后世,但不得不说,设计出卖韩信,是他辉煌功绩中,难以抹去的灰斑。

(完)


关注我@夜深人物,历史睡了,时间醒着




韩信之所以能被刘邦筑坛拜帅,能够成为刘邦的大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扫灭群雄,击溃项羽,立下卓著战功,是由于萧何慧眼识才并极力推荐。韩信是千里马,但若没有萧何这位伯乐,恐怕也只能终身埋没于芸芸众生中难于发出耀眼的光芒了。韩信是萧何发现的大材,也是萧何设谋诛杀的对象;韩信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并迈上成功之路是因为萧何,他走向死亡的深渊也是因为萧何,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史书记载,韩信是西楚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他是个孤儿,家贫无依,备受恶人欺辱。项梁叔侄起兵反秦,率军渡淮河时,韩信挎着把破剑投入到了项梁麾下,只是军中一无名小卒,一直不受重用。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时任执戟郎中的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喜欢繁琐的礼节,用人看出身,对出身卑微的韩信很是不屑,对其计置若罔闻,均未采纳,遂引起韩信极大不满。

听说沛公刘邦礼贤下士,重视人才,他就叛项羽而转投刘邦,后随刘邦到了南郑(今陕西汉中南郑县)。韩信曾犯军法当斩,行刑时,刘邦的亲信将领夏侯婴恰巧路过,韩信对他大喊道:“沛公不是想争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夏侯婴奇其言,遂停下来问了几句,觉得韩信见识不凡且一表非俗,就将他从屠刀下救出,并向刘邦举荐,刘邦也没太在意,随手给了个治粟都尉的小官职让他做。所谓的治粟都尉,是专管军队粮草后勤的小官吏 ,可见刘邦并未见识到他过人的才干。

刘邦的丞相萧何负责汉军的后勤保障,和治粟都尉韩信是上下级关系,两人经常有工作接触,他曾与韩信交谈过几次,认为此人见解超拔流俗,是当世罕见的旷世奇才,内心很佩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加以重用,刘邦都未重视也不接受。韩信认为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发挥才干的坏境,于是找机会溜之乎也。

彼时楚军强盛,汉军正处于低潮,军中开小差者极多,萧何均不为所动,一听说韩信也逃走了,他怕刘邦因此失去一位军事奇才,来不及报告,立刻策马狂追。有人见萧何骑马出营,且脸色慌张,不了解实情,就急忙向刘邦报告:“萧丞相也逃跑了”。萧何一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依赖、信任的人,当初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来南郑做汉中王,以积蓄实力,待机重新杀入关中 ;想不到如今萧何也弃他而去,对他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和雷霆一击。

刘邦觉得萧何太不够哥们了,在关键时刻竟对未来丧失信心,只身逃走了,心里十分愤慨。

两天后,萧何匆匆赶回,去拜见刘邦。刘邦见萧何居然回来了,心里十分高兴,但表面却装作异常愤怒的样子,诘问萧何道:“你为何也要当逃兵呢”?萧何答道:“我不是要逃,我是去追赶逃亡者了”。刘邦又问:“你去追谁了”?答曰:“韩信”。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斥责萧何道:“已经有几十个将领逃走了,你一个都没追回;你说你去追‘仓库保管员’韩信,谁信呐”!萧何趁机又向刘邦举荐韩信道:“别的逃亡将领,都是普通角色,很容易得到,唯独韩信,实乃旷世奇才,在咱汉军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你如果甘心呆在这鸟不拉屎的汉中、巴蜀之地,长期当汉王,那确实用不着韩信这样的大才;如果您要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那么就没有人比韩信更值得您依赖了。用不用韩信您看着办”。刘邦说:“我志不在当汉王,当然日思夜想挥军东进争天下,哪愿长期呆在这望不到边的大山里啊”。

萧何见刘邦态度已有所松动,遂乘热打铁道:“你既然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就必须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你不重用他,他迟早还会逃跑的”。刘邦是乱世枭雄,起自草莽,没有文化,但他能听得进善言,有容人之度量,见萧何如此推崇韩信,就说:“好吧,我信你,这就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大喜,就建议他选择良辰吉日,沐浴斋戒,筑坛拜将,用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萧何解释道:“韩信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大才,自然不能以寻常之礼对待,这样他才会认为你发自内心看重他,从此一心一意为你效死力,再也不会离开你”。

事实证明韩信确实是秦末战乱中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他足智多谋,文武兼具,战功赫赫,国士无双,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点,但他被发现和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萧何很早就发现韩信是世所罕见的大才,但他的认识一直没被刘邦接受。在秦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情况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人才的得失,往往能决定胜利的天枰最终会倾向于谁或抛弃谁。刘邦没有辨识出韩信之才,萧何认为假如坐等刘邦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很可能早已经失去了韩信,对刘邦来说,这是个巨大而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促逼刘邦尽快认识到韩信的价值,他就借韩信因怀才不遇逃跑的机会,一再将刘邦的军,迫使他重用韩信。

从当时的情形看,刘邦虽然接受了萧何重用韩信的建议,但显然将信将疑、有不少勉强的成分,并未完全认知到韩信独一无二的价值。但刘邦之所以能成事,和他虚心纳谏与度量恢廓是分不开的,他答应以隆重礼仪任韩信为大将。有史家认为刘邦是“流氓皇帝”。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并未完全认识到韩信的价值时,相信萧何的眼力,尊重萧何的意见,因而挽留住了韩信这一大才,为他以后削平群雄、一统天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的萧何,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因此,他不遗余力的推荐韩信,韩信也未辜负他,终于扫灭群雄,帮助刘邦建汉称帝。

但后来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为了清除一些诸侯王的力量,又开始诛戮功臣,以解决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为继任者铺平统治之路。 刘邦处心积虑的把对皇权构成威胁者、反叛者一个个收拾掉后,他自己也即将油尽灯枯了。

登基称帝时,萧何被刘邦点赞为“论功当属第一 ” 。这位建汉首功之臣被汉高祖任为丞相。

有史家认为,韩信被诛是千古奇冤,但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铤而走险实属被逼无奈。 韩信是位“上马草军书,下马击狂胡”的全才,可以这么说,刘邦的天下基本是韩信帮他打下来的 。但最终这位军事奇才却落得个“高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可悲下场,作为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英雄人物,韩信的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以及后来的叱咤风云,甚至成得大功后他的犹疑不决、患得患失、首鼠两端,都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捕杀韩信或许是刘邦的意思,但具体操作又完全是吕后和萧何合谋进行的,当时刘邦率军讨伐英布,并未在长安。彼时的萧何,贵为丞相,且天下已定,韩信的作用已经不如当初那么重要,为刘汉的江山社稷考虑,一贯忠诚的他不可能站在韩信一边与吕后对抗,于是积极出谋划策,以高祖得胜回朝为由,诱骗韩信入宫庆贺,一举擒拿,后被吕后诛于长乐宫钟室。成就韩信的是萧何,毁掉韩信的同样是萧何。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丞相萧何不能不配合吕后擒杀韩信,不管他是自愿的或逼于无奈,反正设计杀韩信的主谋就是他,或许他设谋杀韩信也是为了自保吧 ?他若不协助吕后诛杀韩信,他自己就或许会是下一个被杀的对象。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萧何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与当初他追韩信回来的初衷是否违背?这个应该说是“此一时、彼一时”,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需要站在萧何的角度思考问题。

1、首先要明确,萧何是忠于刘邦的,而非韩信

萧何最初为沛县主吏,与刘邦关系不错,经常接济刘邦。刘邦起兵时,萧何就归附了刘邦,并且对刘邦非常忠心,刘邦外出打仗的时候,一般都是萧何驻守后方,不仅为刘邦筹措粮草,还帮刘邦招募士兵。

所以在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赏最高。从这个方面来看,萧何对刘邦是非常忠诚的。

而韩信只不过是萧何为刘邦招募的一员大将,能用时,则用;不能用的时候,则废。不能高估萧何对韩信的情义。

2、萧何为什么会去追韩信

据史书记载,韩信归附汉王刘邦以后,感觉不受重用,所以就借机逃跑了,萧何一听韩信跑了,来不及请示刘邦,就去追赶韩信了。

萧何追回韩信以后,就给刘邦推荐韩信,封韩信为大将军,帮助刘邦进攻项羽。韩信果然不辱使命,帮助刘邦平定六国复辟,打败项羽,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为汉朝开创了帝国基业。

3、萧何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了韩信

这要从韩信的动机说起,韩信在楚汉战争后期,为自己争了个齐王,但是被刘邦突袭,夺了兵权,后来给改封为楚王。

在韩信做楚王的时候,韩信窝藏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并且被人告发要谋反,被陈平设计谋,刘邦假意巡游云梦泽,韩信逼死钟离昧,提着钟离昧的头去见刘邦,被刘邦趁机给拿下,降为淮阴侯。

在韩信做淮阴侯的时候,又想联合自己以前的部将,起兵反叛,结果,消息被韩信一个家臣的弟弟给告发了,于是萧何和吕后就设计,骗韩信说,刘邦打胜仗回来了,召见韩信。

韩信一进大殿,就被吕后布置的武士给拿下杀掉了,并且灭了韩信三族。

结语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被萧何举荐,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但后来因为窝藏项羽部将钟离昧,蓄意谋反,被刘邦拿下降为淮阴侯。韩信感觉自己被贬,心有不满,所以又想反叛,可惜走漏风声,被萧何与吕后给设计杀害了。

萧何举荐韩信、杀害韩信,都是为了刘邦夺取天下、平定天下,所以从萧何的角度,韩信如果能为刘邦立功,肯定重用他,但如果想谋反,那肯定要杀了他。所以不能因为韩信而责怪萧何,也不能因为萧何而责怪韩信,您说呢?




萧何追韩信那时正是用人之际,刘邦那时也急需人才。韩信正是刘邦急霁的帅才,那时韩信是香勃勃,不管提出何种要求刘邦都会答应的。

而萧何和吕厉杀韩信时,刘邦已打下汇山,正是大杀功臣之时,那位臣子对刘邦的政权有威胁、就要除掉谁,韩信正是威胁刘邦政权的人,也是威胁萧何相位的人,飞鸟尽,良弓藏,孤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良将亡。

此一时,彼一时,不杀韩信更待何时。






上位者要杀下位者,作为下位者要么谋反拼一把,要么就束手待毙。同为下位者,面对上位者的命令,要么坚决执行领赏,要么不执行等死。萧何对于吕后诛杀韩信的命令,他只能执行,不执行的话两人皆死,执行的话仅韩信一人去死。权衡过后,萧何选择执行吕后的命令,因为韩信是大汉的潜在威胁,他萧何也是大汉的潜在威胁,只有执行命令处死韩信,才能向汉室表明自己的忠心,才能活下去。

汉朝建立后,刘邦迫于现实情况,不得不分封了各路异姓诸侯王,不过刘邦始终认为异姓诸侯是不可靠的,刘邦终其一身都在剿灭异姓诸侯的路上。韩信虽然也是诸侯,但是他的爵位是侯爵,不是王爵,只有王爵的诸侯才有封国。韩信本来受封为楚王,拥有楚国部分旧地,后来刘邦设计剥夺了韩信的王爵,将楚国一分为二,分封给了两位刘姓宗亲。韩信由楚王变成了淮阴侯,迁长安居住,实为软禁。萧何作为大汉丞相,在关中地区民望极高,在功臣集团中地位极高,如果他要反叛,实力跟韩信一样强大。

找借口消灭韩信和萧何是刘邦、吕后夫妻俩经常考虑的事情。刘邦常年在外征战,诛杀功臣的事情基本上是吕后在操持。吕后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她让萧何去请韩信入宫,并在宫中伏下甲兵,意图一举击杀韩信。如果萧何不去请韩信,那么先将萧何处死,再直接发兵击杀韩信,此为一石二鸟之计。萧何当然不愿意杀韩信,但是他不去请韩信,第一个死的人是他,第二个死的就是韩信,与其同死,不如只死一个,因此萧何去请了韩信。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为的是让韩信为大汉效力,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他并没有预料到有朝一日他还得送韩信归天。

韩信死后,刘邦、吕后夫妇将目光转向了萧何。张良不忍萧何惨死,就给萧何出招,让萧何自污名节,取怒于百姓,那样的话刘邦会放他一条生路。萧何作为丞相,开始大量贪腐,还不作为,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听闻后心中大喜,减轻了杀萧何的心。刘邦将死之前,又将萧何投入大牢之中,意图处死。萧何见到刘邦后,不言功劳,只说当年一起和刘邦吃肉喝酒、偷鸡摸狗的事,刘邦闻言生情,不忍杀害萧何,最终还是将萧何放了。萧何在立嫡一事上跟吕后高度一致,故吕后对萧何无杀心,萧何终于得以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汉王   关中   淮阴   项羽   汉中   都尉   汉军   楚王   粮草   丞相   刘邦   功臣   用意   诸侯   人才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