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纳税人连续12个月开票超过500万,不想成为一般纳税人要怎么挽救?

木已成舟,但是还有一种补就方式。

1.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小规模纳税人判断标准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

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或四个季度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其应税行为年应税销售额按未扣除之前的销售额计算。

纳税人偶然发生的销售无形资产、转让不动产的销售额,不计入应税行为年应税销售额。


2.超过规定标准后纳税人的义务以及不登记一般人的后果

纳税人在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月份(或季度)的所属申报期结束后15日内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未按规定时限办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告知纳税人。逾期仍不办理的,次月起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直至纳税人办理相关手续为止。

上述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第一种是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第二种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情况说明。

也就是说,小规模纳税人连续12个月开票超过500万,纳税人也可以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情况说明。主要包括如下四种情况:


如果,你公司不属于上述四种情形,则必须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否则,将面临如下处罚:


三,登记一般纳税人后可看是否可以简易计税


我国法律规定中,对一般纳税人可以采取简易征收的方式,例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再生资源,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能取得进项税额的烦恼。

四、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如果确认不能适用简易计税方式,税负大幅上升的话,可以去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清税手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办理企业税务注销程序的通知》(税总发〔2018〕149号)发布后,税务机关提供了即办注销服务,同时,对部分纳税人提供了实行清税证明免办服务。


提醒其他纳税人注意哈!!一定要未雨绸缪,设立销售收入台账,及时记录销售收入情况,提前筹划。




如果已经把票开超500万了,唯一的挽救办法就是把当前这户注销掉,重新注册一个工商营业执照重新经营,再开发票的时候,你又是小规模纳税人了。

有些人想着这事能不能找专管员通融一下,当然不行,这个都是税务金三系统自动监控的,只要你连续12个月的开票金额超过了12万元,系统会自动发起任务的,并推送给专管员,专管员就必须通知纳税人限期转登记为一般纳税人。这个时候你的业务还想继续经营,又不想当一般纳税人的话,除了注销税务登记再重新注册登记,没有任何余地回旋。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算不算偷漏税啊?

当然不算,企业注销是经营者的权利,只要没有其他违法事项,又没有欠税,税务局是管不着的,正常注销流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同时,只要法人的征信没有问题,理论上可以注册无数个营业执照。也就是说,你把营业执照注销后再重新登记一家企业再按小规模纳税人开票报税没有任何问题的。

前几年老周认识一做药材批发的老板就是这么操作的,先是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公司,做了一年就注销,再以他老婆的名字再注册一个公司,做了不到一年后又注销掉,再以他儿子的名字注册公司,就这样乐此不疲的一直在当小规模纳税人。

说实话,这样的操作虽然可行,但确实有点闹心。

有时候我们在开票的时候先统计一下累计开票金额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了,因为税务局的金三系统监控的是连续12个月的数据,快要超500万的时候,跟客户协商好就把发票往后几个月挪一挪就解决了。

在这老周不得不对这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吐槽几局,为什么非得分出个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呢?500万收入就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是因为500万以上的收入就请得起会计做账?还是说500万以上的收入就在挣大钱,就得套用高税率?

现实中,有些小规模纳税人为了不被转为一般纳税人也算是绞尽脑汁了,有的反复搞注销再登记,有的干脆隐瞒收入。感觉500万这个数就像套在小规模头上的紧箍咒,很有必要改一改了,有两个方向可以考虑。

一、提高一般纳税人认定的收入标准。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标准是连续12个月的收入超过500万元为界限。老周没记错的话,这个500万是2009年出台的,制造业是50万,批发零售80万,应税服务500万,从2018年5月1日起,不分行业统一标准为500万的。

老周以为,这样的标准有点过时了,这两年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什么加计递减啦,一次性扣除啦,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有些纳税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不如直接提高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比如把500万收入的界限提高到1000万,这样就有更多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了,比那些补丁式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有效。

二、取消一般纳税人认定

老周觉得可以考虑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增值税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按一般计税或者简易计税,让收入超过500万的纳税人也可以选择简易计税,这样就解决了之前一般纳税人没进项发票抵扣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化解虚开发票的风险。

总之,开票超500万了转一般纳税人是税法的强制规定,没有商量余地,如果不想成为一般纳税人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注销登记,所以在开发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这个问题,要记得及时统计累计开票收入。




既然想到挽救自然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已经超过了500万,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是必然的,除非注销公司。但是,我们可以控制销售额,再次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虽然提问时间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是目前很多人的困惑。2020年初一段时间,一般纳税人转登记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没有延续,然而总局四月底发的第九号公告又延续了该项政策至2020年12月31日。

一、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及管理。

根据最近的文件,财税〔2018〕33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

超过该标准后就必须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按照管理办法,纳税人在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月份(或季度)的所属申报期结束后15日内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未按规定时限办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时限结束后5日内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应当在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不办理的,次月起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直至纳税人办理相关手续为止。

所以,如何还想继续使用企业,必须按要求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同时考虑再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二、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可再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转登记小规模的条件是, 转登记日前连续12个月或者连续4个季度累计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


比如:A公司,2019年6月销售额10万,累计至2020年5月销售额达到509万,按要求登记为一般纳税人,选择次月及6月份生效。公司控制6月份不确认销售不开票,则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销售额总计499万,7月份就可以申请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需要注意的是,年销售额是从当月推算至前12个月的,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后如果再次累计销售额超过500万就需要再次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且不可转回。

三、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政策是否会一直延续?

实际是,转登记规则不是一项一直延续的政策,而是根据当前情形出台的对应政策。之所以允许转登记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变更让纳税人对于销售额的预计产生了偏差,从而影响企业对税收政策的预期。未抵消这种不良影响,转登记政策应运而生。

举例,2019年39号文件,将原适用16%和10%税率的,分别调整为13%、9%,政策变更导致企业预期发生变化。

原本企业认为小规模纳税人3%税率,而一般纳税人16%,由于有进项税额总体税负低于3%,于是选择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政策变化后,一般纳税人取得进项变为13%,进项减少,总体税负高于3%,而公司销售额不超过500万。政策变更让企业之前的选择产生了误判,因此给予其重现选择的机会。

明白了转登记政策的设计初衷自然就会让企业有更合理的税收政策预期。可见,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对于企业发展也是有不小影响的。


关注北辰漫谈,捕捉百姓身边的财税知识。留言探讨,欢迎指正。




先不说能不能补救问题,单就开票额这么大,肯定申请一般纳税人比较划算。小规模商业企业或工业企业,简易征收按照3%,也就是3个点的增值税税负率。而一般纳税人企业,通过各种进项抵扣之后,实际税率一般在1%-2%之间,除非是暴利行业或没什么进项的企业。

当然了,连续12个月开票累计达到500万,税务局肯定不会到了12个月还不要求转一般纳税人,毕竟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的销售额了。只有小额生意,或者服务型行业因为进项极少,才有必要考虑不申请,但要避免一年累计营业额过高。

当然,从长远生意考虑,也是申请一般纳税人划算,建议在熟悉增值税计算的基础上慎重规划税收。别因为没进项就一概而论的认为小规模划算,“营改增”之后,很多费用项目都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运输费、广告费、购买固定资产、差旅住宿等,只要是和经营有关的支出,基本都可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可以抵扣。

但如果是靠脑力提供服务的企业,比如:室内装修设计等,基本没进项,那就只能去控制不达到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开票额,比如可以多注册几家公司。




为啥是挽救不是提前的思考和筹划呢?在连续12个月开票超过500万之前,其实就可以提前做一些考虑了。

1. 到底是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企业是应该保持小规模经营,还是应该成为一般纳税人,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自身的销售规模和发展情况、供应商的情况、客户的需求、其他的情况等等。企业规模增速是否很快,客户是不是都是大客户,会索要相应税率的发票,供应商能不能够提供发票,企业是否能够取得进项,都需要予以考虑,而不是单单想着控制下开票,保持现有小规模的身份。

2. 在成为一般纳税人之前的思考

如果企业原来就是小规模纳税人,在连续12个月开票超过500万之前,就应该有一些准备。

先看看业务的发展趋势,是不是近期发展得很快,情况跟以前有所变化,是持续性的,还是偶然的业务增加。同时,在选择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之间,做一个税收的测算。如果认为还是保持现在的小规模划算,并且业务在未来不会快速持续增长,那么可以控制好开票500万的总额。如果已经超过了500万的标准,那么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会收到来自税务的提醒,要求办理一般纳税人的登记。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几个方面。一是一般纳税人是否能够选择简易计税;二是是否需要对业务进行划分,一般纳税人企业承接大客户的生意,而另外成立小规模企业承接其他的生意,以达到税收上的最优;三是业务没有发展,到了第二年是否还有政策能够进行转登记。

所以,具体怎么选,要结合企业的业务。同时,也可以经过预测,提前做好打算。等到规模已经超过了,多少还是有些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小规模   纳税人   进项   税额   税率   增值税   销售额   发票   简易   税务   收入   情况   政策   标准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