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带药去输液,为何街道卫生院要拒绝?

一般医院丶诊所丶医生都很忌讳患者带药去看病。首先,药品的真伪问题,再有就是是否对症,再就是药品的贮存问题。有些药品是低温保存的,总之多种因素,就跟咱们有时候去吃饭不让带酒一样。这就好比你去吃饭带了一个厨师过去。




被讹多了,出了事算谁的?我们附近一诊所也是帮人家输液,本来有车有房,儿女双全的,结果帮人家输液(说是市三甲医院带回来的药)出事了,卖车卖房赔偿,老婆也带孩子跑了,名声也不好了,现在到处打零工,三天两头喝酒,人也废了!输液的那家人儿子拿着钱做生意发财了!




这个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经济利益,以北京为例,社区收支两条线,干不干活对收入影响不大(所以大家就不要鼓吹大锅饭啦,没有利益驱动,干活很难积极),而且社区的工作目前以琐碎的居民健康档案为主,每天疲于应付检查,基本没有心思在看病上。其次因为输液治疗本身费用比较低廉,一次输液的费用算上输液器等耗材不过二三十块钱,其中输液费也就六七块钱,所以积极性更不足。

二是输液的风险相对高一些,社区医院抢救措施相对比较欠缺,一旦出现突发状况造成纠纷对社区医院影响会非常大。社区检查项目不足,现在的患者要求又比较高,为了规避风险,医生也基本丧失看病的能力了,目前社区医院去的基本都是长期拿药患者,基本不会去看病,除非是一些中心社区还会有少量看病的患者。农村的诊所就不一样,受利益驱动看病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又容易滥用药。

三是时间问题,社区医院多数都是白天开诊,输液项目多,时间长就不能接收,或者下午比较晚也不能接收。有些社区医院会和附近的大医院作为医联体,接收一部分输液患者,但是数量有限。

通过分析来看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还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医生和患者都要转变观念,另外强化基层医疗水平,真正做到家庭医生的水平,而不是整天搞文字、档案工作。实际上看病都集中到大医院是能提高效率,有利于监管,但是就是不利于急诊体验。




这个事依照相关行业法规是不允许的。首先你给患者使用的药物必须要有合法的购药途径,药物的批号要有相符的电脑单据以及供药商的有效“三证”,复印件核对,这些都不具备,被认作不明来源药品。再者,就算有开药机构的处置单,但药物经过患者携带,谁能保证药品的原始状态。出了事肯定不合法,不信你就试试。




不论赚钱不赚钱,最主要最关键的是担心输出问题,担责最重要的。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体,上次输没事,下午输就出问题的,临床上也经常碰到。不到迫不得己,还是不输为妙!!药物的贮存条件,个体的生物特性……不出事,则皆大欢喜,一出事,嘿嘿除了成冤家,更要大出血啦,得不尝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卫生院   块钱   诊所   积极性   药物   患者   街道   利益   费用   下午   水平   医生   风险   药品   档案   医院   财经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