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奇怪之处为何前6期将星如云,后17期却再难出名人?

前期的在战争风口上,后期的过风口了。军校的毕业生,处风口上易成将星,过了风囗,只能当兵吃饷。




前6期(截止1928年),因为战争规模小,死亡率低,没死的很快从连排级战斗岗位升到了营团级指挥岗位。不死之人,自然会成为将军,成名人。6期以后,基本充任基层军官,大战频繁,很少有人能活着升到指挥岗位。人都死了,也就无名无姓了!




因为战争前期的机会最多,后期有不少没上过军校、但是凴借天赋也是战功赫赫的,也都提拔了。就算你是黄埔军校新毕业的大学生,也不能把战功赫赫的将领们撸了给你腾位子吧?

就像四十多年前的大学生一样,毕业就能给分配,并且大多都是火箭一样被提干,最后都成了一方领导,不少还是“一方老大”!

后来就渐渐不给分配了,甚至还有北大毕业卖猪肉、研究生毕业应聘城市街道办事处清洁工的现象!

人贵能得天时。得天时,文盲都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生不逢时,大学生也得去扫垃圾![大笑][大笑][大笑]




黄埔后期的名人少出,这与天时、地利、人和有直接关系。

首先辛亥革命后,有许多人能人志士直接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革命,参加了推翻袁世凯的斗争。在全国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有无数爱国青年都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得到锻炼。尤其是中国国民党,早期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武装斗争,大浪淘沙,让许多精英得到成长,涌现和培养出无数革命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共合作,又为革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革命活力。在此基础上1924年国共两党创办了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派出了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等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担任教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孙中山先生也积极支持,国民党的爱国志士鼎力合作,形成了充分革命的氛围。

再加上部分省份成立了讲武学堂,为大革命培养了一批火种,为革命积蓄了无数军事人才。

黄埔的成立是在大革命洪流中诞生的,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的武装斗争为黄埔输送了大批教育人才和军事人才。再加上东征、讨伐陈炯明,讨伐吴佩孚的北伐战争中,让许多优秀将领脱颖而出,成为黄埔的中流砥柱;时代造英雄,英雄出时代。许多著名将星就在革命洪流中产生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至于后期的黄埔生少出将星,这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革命有先后,人才有条件,无数将帅已云集于军队中,并在生死火线中得已成长,而后来者只能屈尊俯就。大浪淘沙,只能让许多优秀人才在平庸中眠灭,这就是历史,也是时代的必然。




黄埔军校全名叫“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区,故名。黄埔军校实际上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军创办的陆军低级别军官短期集训班,学期大概从六个月到一年不等,学生毕业后大多担任步炮兵部队见习性质的连、排长。

前六期黄埔军校将星闪烁,是在当时特定环境下造成的。一开始东征平叛、北伐,还有后来湖南江西福建“剿匪”、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战火纷飞年代,“乱世英雄起四方”嘛。黄埔出身的青年军官有了用武之地,许多中下层军人有勇有谋,叠加一些运气,百万军中暂露峥嵘脱颖而出,占据重要岗位,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一路高升,加上独裁执政的校长蒋中正蓄意栽培弟子门生,形成中央军嫡系,平步青云也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黄埔中的一部分学员加入中共,参加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上了井岗山,投入红军阵营,历经长征、抗日烽火与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功勋卓著,跻身共和国将帅行列…

黄埔军校前后招收学员数万,血染沙场马革裹尸者占十之八九,兵祸连结--所谓凭君休说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人离开了平台,个人发挥作用当然受到诸乡限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   大浪淘沙   将帅   战功   风口   洪流   军校   天时   军官   后期   岗位   奇怪   名人   战争   人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