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独对火烧藤甲兵之事耿耿于怀?

火烧藤甲兵使诸葛亮成三国第一“屠夫”,耿耿于怀原因如下: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是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刘备四处逃命的时候,遇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出山,诸葛亮就使用了平生中第一次火攻:火烧博望坡。十万曹军被烧得灰飞烟灭,刘备激动地说道:军师我遇到你真如鱼得水!

当然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出自罗贯中老爷子笔下,正史中的诸葛亮只是一个管理后勤的丞相,他对于兵法熟练程度并不高,可在演义中诸葛亮成为了神人!五次火攻帮助蜀汉争夺天下,诸葛亮算得上是三国中的玩火高手。

话说刘备逃亡到了荆州,荆州刺史刘表念刘备与自己是同宗让他前往新野驻扎,此时曹操正值巅峰,官渡大败袁绍后,整个北方重要城镇几乎都进入了曹操的手中,加上挟天子令诸侯带甲百万,随时都可以挥师南下。

曹操剧照

之前通过煮酒论英雄,曹操发现刘备是一个具备与自己争夺天下的人才,因此在刘备逃到荆州后,曹操仅仅修整了几个月就准备带领百万大军前往荆州。刘表的荆州军有十万可刘备在新野驻扎的兵马只有1万左右,因此情况十分危急。

在徐庶的帮助下,刘备得知荆州地界上有一个可安天下的卧龙!三顾茅庐之下刘备终于请到了此人出山,此时刘备阵营中已经有张飞、关羽、赵云等悍将,他们根本不服孔明,认为孔明没有什么才能。

孔明自知没有话语权于是便告诉刘备:现如今曹兵将至,张、关、赵等将军还不听我调遣,此战若败实非我孔明无能!当场刘备就拔出自己的宝剑,气愤地说道:自今日起孔明先生说的话就如同我说的话,不听者斩!

刘备

诸葛亮也知道自己必须要打一个胜仗,不然这些人根本不会服自己。好巧不巧,曹操派出了手下第一“大将”夏侯惇,这位大将可谓是让蜀汉很多将领、谋士扬名,当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就成为了背景板,此次又成功让诸葛亮扬名。

得知来人是夏侯惇,诸葛亮大笑道:众将军只要听我调遣,十万曹军顷刻之间我便让其化为灰烬!众人将信将疑,还是按照诸葛亮说的办,诸葛亮让赵云、张飞、关羽佯败,诱使夏侯惇进入早已遍布刘备军的博望坡。

关羽对此不服地说道:军师,我们都出去打仗了,你准备干什么?如果夏侯惇不进博望坡又该如何?孔明面带微笑着说道:关将军我在新野给将军们摆酒庆功,若夏侯惇不进博望坡我甘愿军法!

关羽

随后几人便按照诸葛亮部署,果不其然十万曹军成功进入埋伏圈,夏侯惇吃了一次大败,诸葛亮却扬名于刘备军团内部,从此之后将军们再也不会质疑诸葛亮说的话。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次成名之战火烧新野,面对夏侯惇的惨败,曹操绝对亲自带兵南下。

听闻曹操亲自带兵前来刘备十分无奈,他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连夜请教诸葛亮:军师现如今曹操大军将至前有博望坡之败,曹操定然不会中计,现如今天下半数已归曹操之首难道汉室真的难兴吗?诸葛亮笑着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定让曹军惨败!

在刘备的支持下诸葛亮发起了第二次火攻:火烧新野!新野之战若非刘备犹豫寡断,曹军定然大数会葬身火场,此战中诸葛亮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兵才能,他一把火直接将曹操烧毛了,曹操愤怒的问道:此人到底是谁?难道真有改天换地之才?

彼时的徐庶正在曹魏军中效力数日里一言不发,这次却笑着说道:此人乃孔明,一直在南阳隆中耕种,有经天纬地之才,众人皆评价我徐庶才能卓著,可我与孔明相比真乃拿星星比皓月,可谓萤烛之火难与日月争辉!

曹操一看徐庶对诸葛亮有如此评价,内心中特别的震撼,只恨自己当年并没有早到荆州访问到如此贤能之人。

第三把火就直接将曹军烧的多年内没有主动出手之力,史称“赤壁之战”。先提一嘴,正史中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可我们在用演义解答今日问题,索性就用演义来说这件事情。诸葛亮一把大火将曹操烧的片甲不留,若非关羽心软当时曹操就已经被杀了。

诸葛亮

此次火攻知名度太高没有必要细细解释,接着我们就来说第四次大火:火烧藤甲兵。这次火攻也牵出了今日之题目:诸葛亮为何要对火烧藤甲兵之事耿耿于怀?

火烧藤甲兵之前蜀汉经历了很大的变故,刘备不听劝诫率领全国之力出征东吴,却被陆逊一把大火将诸葛亮多年积攒的实力烧光,后来刘备怒火冲心直接病倒,几个月后在白帝城举行了“盛大”的托孤仪式,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

刘备逝世后,南方部落依靠天险经常挑衅蜀国。诸葛亮在整顿兵马多年后准备彻底将南方部落来一次大整治,南方部落的王有很多,可大部分的部落都听从孟获得指挥,孟获也是此次诸葛亮出征南方准备收拾的第一个目标。

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终将收复孟获之心,在最后一次擒获的过程中,孟获找来了藤甲兵。这些藤甲兵在史书上也是有记载的,每一副藤甲的制作历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可藤甲兵的实力也是十分强悍的。

不仅能够刀枪不入,甚至还能将藤甲脱下当做小船划走,诸葛亮分析一番后发现:藤甲兵制作过程中要用到桐油,根据资料显示桐油的燃点在400度,当然古人是不知道这些的,这也算是一个科普小知识哦!

既然用到油那就用火将这些人烧死,诸葛亮设计将藤甲兵引入了盘蛇谷之中,三万多藤甲兵被全数烧死!虽说孟获投降,可诸葛亮却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可比损阳寿!

第五次火攻是上方谷之战,此战若是将司马懿烧死,或许有可能更进一步,谁料天降大雨让司马懿侥幸逃过一劫,这也导致了诸葛亮被活活气死,无奈的说出:尽人事听天命!

1、藤甲兵与曹魏不同

藤甲兵是南蛮地区的军队,这些军队是可以为诸葛亮所用的,包括后来诸葛亮北伐孟获也会派出大将以及军队帮忙。这是藤甲兵与曹魏本质上的不同,诸葛亮一生中五次火攻四次都用在了曹魏身上,唯独只有一次用在了藤甲兵身上。

可以说火烧藤甲兵并不是诸葛亮的本意,诸葛亮原本是想要将南蛮打服,谁料他们搬出了藤甲兵,若不用火攻诸葛亮在南方便无法立下威信,这会让日后自己北伐,一直被担心被偷家!

可以说藤甲兵的出现是让诸葛亮措不及防的,以及那些南蛮象兵!

2、诸葛亮本是文人承受不了太多煞气

盘蛇谷之战时,诸葛亮亲自到场指挥,他亲眼看到那些藤甲兵被火火烧死的惨状,他不过一介文人自然是无法承受那么大煞气的。要知道当年前三次火攻诸葛亮都是在大方后指挥,自然是看不到这些血腥的场面。

可当自己真正看到这些场面的时候,才知道被烧死的人是多么难受,可诸葛亮也不想这样做,若是打不服藤甲兵之间苦苦擒获6次孟获全部化为泡影,只能说此战不得不打。

另外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之前火烧曹军的时候,会有部分曹军逃出不至于全部亡命,可火烧藤甲兵时,诸葛亮命令士兵堵住谷口让藤甲兵一个都逃不出来,此战也让诸葛亮背上了“屠夫”的骂名!

诸葛亮知道藤甲兵若是能够助自己北伐,那北伐势必会顺利很多,藤甲兵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属下的臣民,诸葛亮没有给他们一点机会,直接一击必杀,导致藤甲兵绝种!

制作一副藤甲就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而且这种方法是从不外传的,诸葛亮这样也间接地让藤甲兵彻底绝种。这也是直接消耗了自己的实力,并且火烧时周围会产生大量的煞气,煞气对于一般将军来说很常见,可诸葛亮是军师并不多来战场上,自然就很少见,导致被反噬。

总结:

诸葛亮的暴毙与火烧藤甲兵关系很大,想当年诸葛亮暴毙的时候年仅54岁,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是被活活累死的,诸葛亮有一句名言:事无巨细!

意思就是蜀国有任何事情都需要让诸葛亮知道,不论大事小事,司马懿当年听了这话还有些难过地说:真可惜啊!属下不解地问道:都督有何可惜?司马懿捂着脸说道:我这一生之敌就要离开了!

不论怎么说火烧藤甲兵诸葛亮的确是应该耿耿于怀毕竟那是三万条活生生的性命!




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善用火攻。这是因为在《孙子兵法》中有言,“以火佐攻者明”。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出色的军事指挥员自然要借助自然的力量,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作为书中着力刻画的军事家,诸葛亮自然精通火攻之道。他一出山就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杀得曹军胆战心惊。可是,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却有一场火攻让他心生愧疚。那就是盘蛇谷一战中,火烧藤甲军。

一、盘蛇谷火烧藤甲军。

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重新稳定了蜀汉政权的形势。他重建了一支蜀军,开始平定内部的叛乱。他率军五月渡泸,征讨南中。在这场战役中,他听取了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在南征过程中,他注重收服敌方的民心,上演了七擒孟获的活剧。

要想让敌方的首领孟获降服,就必须恩威并济。不但要招抚对方,还要先以武力慑服对手。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得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降。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至此,诸葛亮平定南中,将这块叛乱的地区变为蜀汉的稳定后方。他不但获得了当地各族百姓的支持,还得到了大批物资、人员的补充,为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火烧藤甲军的故事就发生在最后一次擒拿孟获的时候。在前六次活捉孟获的过程中,诸葛亮使用了各种手段,让孟获屡屡失败。孟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向吴戈国求援,请求吴戈国派兵一起对抗诸葛亮。吴戈国的国主兀突骨答应了孟获的请求,率领三万藤甲军前来对抗诸葛亮。

在书中对藤甲军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支军队之所以难以对付,主要是因为他们身上穿着的藤甲。这种藤甲是由当地人采集山藤,用油浸泡,过了半年后再取出晒干,然后再于油中浸泡。这样反复浸泡十几遍后,再做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从这样的描述来看,如果蜀军和藤甲军正面交手,肯定会处于不利的境地。


果然,在蜀军和藤甲军的初次交手中,蜀军的弩箭射到藤甲上都不能射透,都落在地上。刀砍枪刺也都不能入藤甲。蜀军因此被打得大败而走。藤甲军得胜后,又带甲渡水而去,有人甚至将藤甲脱下,坐在其上渡水而去。诸葛亮在得知情况后,便设计了一场伏击战,伏击的地点就在盘蛇谷。

诸葛亮选择盘蛇谷这个地点也是煞费苦心。这是因为孟获在遭到多次失败后,总结的教训就是诸葛亮善于埋伏。而盘蛇谷这个地方形如长蛇,都是陡峭的岩石,没有树木,中间一条大路。这样的地形没有遮蔽物,自然不适合埋伏,可是诸葛亮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在这里设下了伏兵。


他在谷中布置了地雷,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并且派魏延前去诱敌,让他连败十五阵,丢弃七个营寨。就这样,兀突骨在连续获胜的情况下,被魏延引到了盘蛇谷。他见山上没有树木,认为不会有埋伏,便放心大胆地冲进谷中。

结果三万藤甲军被蜀军用车辆、柴草阻截在谷中。然后蜀军用投掷的火把引燃谷中的药线,让地雷爆发。由于藤甲军身上的藤甲都是用油浸泡过的,都被引燃。一战下来,兀突骨和他手下的三万藤甲军都被烧死在盘蛇谷中。孟获也被诸葛亮用计捉住,最后终于投降,诸葛亮也因此结束了南征之战。


二、诸葛亮使用火攻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书中写道,诸葛亮看到盘蛇谷中藤甲军被烧死的惨状,不禁垂泪叹息,说自己这样做虽然有功社稷,但是必然折损自己的寿命。后来在总结这一战的时候,对部下还说此战大损阴德,是自己的大罪。可是诸葛亮出山后便使用火攻,消灭了无数的敌人,为何偏偏对这一战这么感叹呢?

首先,这一战并不是出自诸葛亮的本意。在诸葛亮的计划中,原本就没有这一战。他已经把孟获六擒六纵,占领了孟获的所有地盘。按理说孟获到这种境地,应该投降了。谁知道孟获依然没有投降,还引来吴戈国的外援来与自己决一死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南征的最后胜利,诸葛亮不能半途而废,只能继续和孟获打下去。


其次,诸葛亮对于吴戈国的惨败心生怜悯。南征中,诸葛亮最根本的敌人是孟获,而不是吴戈国。孟获为了抵抗诸葛亮,将吴戈国引入战争。在这一次战斗中,吴戈国可谓倾国而来。上至国主,下至士兵,都披挂上阵。但是在这一场战斗过后,整个吴戈国的壮丁都在盘蛇谷被活活烧死。

这些吴戈国的将士,被铁炮打得头颅破碎,身上的藤甲也纷纷被引燃。这么多人被烧死的惨状,让诸葛亮看得惊心动魄。这些人原本不该死在此处,只因为他们参与了不该参与的战争,才都死于非命。再加上吴戈国一下子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壮丁,很快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在那个蛮荒的地区,这样的部族只有灭亡的道路。诸葛亮念及此情此景,感到自己身上负有罪责,因此才会垂泪叹息。


第三,是因为诸葛亮除了火攻之外没有取胜的办法,这造成了吴戈国的灭亡,更是让诸葛亮感到自责。蜀军在初遇吴戈国的藤甲军时,由于敌情不明吃了大亏。不过诸葛亮在了解到藤甲军的藤甲不怕水的情况后,马上从“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这个道理,想出了火攻的计策。

不过如果在正面战场上使用火攻,虽然可能会取得优势,并不能取得歼灭性的战果。因此,诸葛亮才会想出使用埋伏战术,来一举全歼对手。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藤甲军人人穿着藤甲,一旦遭到火攻,必然人人在劫难逃。但是,诸葛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手段能够战胜藤甲军。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让诸葛亮不由得难过。


第四,这一战的结果,违背了诸葛亮南征的宗旨,让诸葛亮感到自责。诸葛亮此次南征的宗旨是“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因此诸葛亮对于当地的百姓,都以收服民心为主。他不但优待被俘的孟获和他的部下,还多次放回孟获,让他重整兵马,和自己作战。

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作战中,孟获甚至被自己的部下抓住,送到诸葛亮那里。当地的百姓不但不敌视诸葛亮,还主动帮助诸葛亮克服困难。可是,这一次火烧盘蛇谷,却让诸葛亮处于两难的境地。不打败藤甲军,就会前功尽弃,如果打败藤甲军,就会让吴戈国灭国。

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最终选择了火烧藤甲军。可是这一仗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让诸葛亮感到自责。这种内疚的心理,使得他不但垂泪叹息,还多次说自己有罪,会损寿命。可这也是诸葛亮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三、天雷可破地雷,此战暗伏了上方谷的失败。

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设计巧妙,并且还动用了当时的秘密武器地雷。诸葛亮首先选择了不会被敌人怀疑的盘蛇谷作为伏击战场,然后将自己的秘密武器地雷布置在谷中。这种武器埋在地下,用竹筒通过安设药线。然后又派魏延连输十五阵,丢弃七座营寨,用骄兵之计来引诱敌人,终于将藤甲军引入了盘蛇谷。

兀突骨率领的藤甲军在盘蛇谷被围时,他们还不担心。因为山谷中没有树木,暂时也引不起火灾。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山谷中的地雷被蜀军的火把引燃。藤甲军不但被铁炮打得头脸粉碎,还将身上的藤甲引着,全部烧死在谷中。可以说,藤甲军的失败,是失败在他们没有见过的武器地雷上。

正是因为诸葛亮有了地雷这样的秘密武器,他才取得了火烧盘蛇谷的胜利。不过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这种秘密武器还是数量有限的。他只使用了十辆黑油车的地雷,剩下的就不再使用了。当时他的部下曾经问,地雷如此厉害,何物可破?诸葛亮也随口回答说,天雷可破地雷。


诸葛亮回答部下的话也许是无心之言,但是这句话还是应验了。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他在上方谷设计,要引司马懿入谷,用火攻烧死他。这样一来,关陇的战争就大局已定,诸葛亮可以实现了北伐的目标了。

于是,诸葛亮再次将他的地雷用在了上方谷。在火攻刚刚开始,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等死。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天雷滚滚,暴雨如注,浇熄了诸葛亮的大火。诸葛亮事先埋设的地雷自然也失去了作用。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趁机逃走,也只能望洋兴叹了。最终司马懿逃出生天,再也不敢和诸葛亮交锋。诸葛亮因为患病,也怀着壮志未酬的心情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诸葛亮也没有想到,他在盘蛇谷时一语成谶,天雷最终破了他的地雷,这也许是他火烧盘蛇谷带来的因果吧。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事实上,诸葛亮一生,共使用了五次火攻!他之所以只对火烧藤甲兵一事于心不忍,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五次使用火攻

正史中的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前,基本只负责搞内政,不负责带兵打仗,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是逆天的人物,不仅在内政上表现优秀,而且在行军打仗上也非常厉害,连关羽张飞这种名将,都对诸葛亮佩服不已!而说起诸葛亮的用兵,其最出名的便是火攻战术,在他一生的用兵过程中,他曾使用了五次火攻!

诸葛亮的第一次火攻,是在博望坡之战!当时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阵营,就碰到了曹军进攻。刘备有心借此战让诸葛亮展示一下才能,提升诸葛亮的地位,所以他直接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诸葛亮,让诸葛亮负责应对曹军的进攻。当时诸葛亮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什么用兵经验,所以关羽张飞都对其不是非常信任,但最终诸葛亮的表现,却惊呆了众人,他使用诈败计将夏侯惇引入伏击圈,最终以火烧博望坡的战绩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诸葛亮的第二次火攻,是在新野之战!当时曹操听闻夏侯惇被诸葛亮击败,准备亲率兵马南下,要一举剿灭刘备。面对曹操的亲征,诸葛亮深知自己抵挡不了,所以他建议刘备撤退,但是在撤退之前,他决定以火攻之法,再次让曹军的前锋尝尝厉害,于是火烧新野便出现了。

诸葛亮的第三次火攻,是在赤壁之战!严格地说,火烧赤壁是周瑜的杰作,不过周瑜在公布火攻之计前,诸葛亮就早已料到了周瑜会使用火攻,可见诸葛亮本身的想法,也是火烧赤壁。而且在周瑜被东南风困扰之际,正是诸葛亮准确地算出了东南风的时间,可见诸葛亮其实比周瑜还要厉害一点,他不仅想出了火烧赤壁之法,而且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难题!

诸葛亮的第四次火攻,是在擒拿孟获期间!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疲敝,再加上刘备突然离世,所以不少势力蠢蠢欲动,这里面就包括了孟获。幸亏诸葛亮天纵奇才,成功地稳住了蜀汉的局面,而在稳定了蜀汉内部后,诸葛亮就开始对南中地区用兵了,开始进攻孟获了。在此期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想要收服孟获的心,而火烧藤甲兵,便发生在此战期间!

在前面几次作战中,孟获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能,但仍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他邀请了藤甲兵前来相助,这些藤甲兵的藤甲,采用了特殊工艺,可以刀枪不入,给诸葛亮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最终,诸葛亮迫于无奈,只能使用火攻之法来对付藤甲兵。盘蛇谷之战,诸葛亮一把大火,直接将藤甲兵烧为灰烬,自此,孟获彻底投降,诸葛亮的南征之战圆满收官!

诸葛亮的第五次火攻,是在北伐期间!当时蜀汉大军气势如虹,司马懿完全抵挡不住,于是他命令手下坚守不出,要和诸葛亮打持久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诸葛亮又一次使用了计谋,将司马懿引诱到了上方谷,准备一把火烧死司马懿。哪知道突然天降大雨,将大火扑灭,就这样,司马懿成功逃出了上方谷,而这,也是诸葛亮唯一一次的火攻失败!

总的来说,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而他最擅长的则是火攻之计,他这一辈子,共使用了五次火攻之计,给敌方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令人叹服!然而在感叹诸葛亮用兵如神之余,我们也不禁好奇,诸葛亮数次使用火攻之计,为何独独对火烧藤甲兵一事耿耿于怀呢?按理说诸葛亮都有“三国纵火犯”之称了,他应该见惯了大场面,为何却对火烧藤甲兵表现出了于心不忍呢?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诸葛亮亲自看到了藤甲兵的惨状

诸葛亮虽然非常擅长使用火攻,但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居于后方指挥,很少亲临一线战场!火烧博望坡时,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都出战了,只有诸葛亮坐镇后方。火烧新野时,诸葛亮也是跟刘备待在后方。火烧上方谷时,诸葛亮仍然待在后方指挥,也正是因为这种安排,所以当天降大雨时,前线的蜀军才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阻拦司马懿撤离,而是先去找诸葛亮请示!

说白了,大多数情况下,诸葛亮都不会亲临一线,所以他看不到那些被火攻的敌人的惨状,但是在火烧藤甲兵时,诸葛亮却亲眼看到了藤甲兵的惨状!

原文: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在成功地实施了伏击计划后,诸葛亮忍不住好奇,从山上往山下看,看到藤甲兵都被烧得伸拳舒腿,很多人的脑袋也被炸得粉碎,整个山谷充满了臭味,非常凄惨。诸葛亮长期居于后方,又何曾见过前线的这种惨状,所以他于心不忍,垂泪感叹,此仗太惨烈了,必定会折损他的阳寿!

二、火烧藤甲兵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

事实上,很多人虽然看懂了诸葛亮南征的目的,但却没有看懂诸葛亮的操作方式!诸葛亮南征,目的是打压不服蜀汉的势力,将南中纳于自己的治理中,让南中地区服从蜀汉,为蜀汉提供物资和人口,帮助蜀汉北伐,匡扶汉室。而南中地区不仅地势不便,且人口分散,要想彻底征讨,非常困难,所以诸葛亮才会想出七擒七纵孟获得方式,以此来消耗南中地区的反抗势力!

简单来说,要击败孟获,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南中地区的反抗势力,还是相对比较弱的。但问题是,这些反抗势力四处分散,若蜀军一个一个地去剿灭,必定需要大费周章,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借孟获之手来消耗那些反抗势力!在诸葛亮看来,孟获你不是不服吗?那我便一次次将你打服,而每将孟获击败一次,孟获必定会寻求其他反抗势力的帮助,所以七擒七纵操作下来,诸葛亮几乎就可以将南中地区的反抗势力尽数击破了,不需要四处去追击了!

说白了,诸葛亮之所以会对孟获七擒七纵,其实就是为了让孟获去将那些反抗势力拉过来,这样好方便诸葛亮一次性解决,让这些反抗势力看到蜀汉的强大,之后再也不敢反抗!然而藤甲兵的出现,却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

诸葛亮并不想将南中的反抗势力全部消灭,而只想将他们打服,让他们以后老老实实地听蜀汉的话,结果藤甲兵太厉害了,蜀军根本打不赢。为了最终的胜利,诸葛亮只能采用火攻,火烧藤甲兵,但此举杀伤力太大,直接使得藤甲兵亡国灭种,令人遗憾,因为藤甲兵也是蜀汉的子民啊,原本诸葛亮是可以将他们用于北伐的啊,结果现在诸葛亮屠了自己的子民,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这当然会让他耿耿于怀了!

三、罗贯中的有意安排

诸葛亮之所以会独独对火烧藤甲兵一事耿耿于怀,其实还和罗贯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火烧藤甲兵一事,并非是正史中发生的事,而是罗贯中杜撰的!罗贯中在写到火烧藤甲兵一战上,认为藤甲兵的下场太过凄惨,也于心不忍,所以才会借诸葛亮之后,说出“必损阳寿”话语!另外,诸葛亮此时的感叹,也和后文诸葛亮的英年早逝,遥相呼应!

火烧藤甲兵之后,诸葛亮感叹“必损阳寿”,而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当他机关算尽,采用祈禳之法续命时,七星灯却被魏延扑灭,直接使得他续命的想法破灭,这便是呼应前文的“必损阳寿”!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小说,是拿来给大家看的,里面时不时会穿插神话传说,从“必损阳寿”到最终续命失败,这种神秘色彩更加让人叹服,更加能吸引读者,所以说,这其实都是罗贯中的有意安排,诸葛亮在火烧藤甲兵时的感叹,其实就是在为他后面的突然离世做铺垫!

结语

总的来说,诸葛亮一生五次使用火攻,之所以独独对火烧藤甲兵一事,耿耿于怀,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诸葛亮亲自看到了藤甲兵的惨状,在此之前他很少亲临一线战场,很少看到火攻的杀伤力!二、火烧藤甲兵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诸葛亮想要将南中反抗势力打服,但并不想让他们亡国灭种,毕竟这些人都是蜀汉的子民,他们能够为日后的北伐出力!三、罗贯中有意安排,以诸葛亮的耿耿于怀做铺垫,呼应后文诸葛亮的续命失败,凸显出一种神秘感,以此吸引读者!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葛亮烧藤甲兵,为何要说折阳寿?

这说明罗贯中笔下功夫了得,为了让三国演义更出神入化,让读者爱不择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不得不虚拟一人些例如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埸来吸引观众,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他手中一年四季拿着羽扇,几乎什么难事只要摇动几下羽毛扇,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历史上却没有七擒孟获和火烧藤甲兵这档子事,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把虚拟的东西说得活灵活现,甚至连诸葛亮折寿的话也跃然纸上,这更加使人相信火烧藤甲兵的可能性,其实诸葛亮一生未用过火,作者让观众取乐子罢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77条回答。

真实历史中,火烧藤甲兵是否存在?

应该是存在的。

诸葛亮率兵远征南中期间,曾与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多次激战。

南中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南中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虽然名义上南中是蜀汉的一部分,由于这里天高皇帝远,实际上是地方豪强家族和少数民族酋长管理,蜀汉的地方官权力有限,甚至因为地方暴乱而被杀死。


这次诸葛亮之所以出兵,主要是蜀汉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领袖孟获等一起叛乱。

诸葛亮出动一二万大军,经过连续作战,平定了叛乱。

期间,蜀汉军队多次同熟悉地形和民情的少数民族武装交手。

由于少数民族武装同汉军有很大区别,作战模式也不同。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七擒孟获,有一些是真实的。

比如少数民族的带毒弩箭,射中蜀汉士兵后即便只是皮肉伤,也会导致死亡,这符合历史。

比如少数民族使用大象进攻,这种象兵也是南方特有。

还有就是藤甲兵了。

藤甲兵没有什么太夸张的,其实就是一种竹甲。

因为少数民族没有金属冶炼技术,只能用植物制造铠甲。

这种竹甲是用坚固的藤蔓编织而成,期间要不断浸泡在桐油或者其他油类中。


花费很长时间制造好的竹甲,也是非常坚固的,可以抵抗远距离射来的弓箭,也可以在近距离抵抗刀剑的攻击(当然没有金属铠甲那么好)。

更重要的是,竹甲非常适合南中,一来它非常透气,不会像普通金属铠甲一样闷气,二来它非常轻便,穿着以后负重较小,便于不断翻山越岭行军。

而南中的少数民族武装因为奇缺金属,连武器很多都不是金属的,更别说制造金属铠甲。

所以,少数民族士兵多是没有铠甲,防御力很低,不是蜀汉军队的对手。

但这些藤甲兵则有较强的防御力,可以同蜀汉军队正面对抗。


然而这支数量不明的藤甲兵,被诸葛亮用火攻的计策,搞得全军覆没了。

因为竹甲浸泡桐油以后,有个极大的缺点,就是怕火。

一旦遇到火,藤甲兵立即就会烧成火把一样。

诸葛亮用了一个伏击战,随后堵住藤甲兵前进和后退的道路,让士兵用火箭射击。

本来普通弓箭,是难以对藤甲造成致命威胁,现在只要射中就起火燃烧。


而藤甲仓促之间又脱不下来,一个个藤甲兵被活活烧死。

而火烧身体是十级疼痛,比妇女生孩子好不了多少,比刀砍、针刺都要厉害。

这3000藤甲兵不断全军覆没,死的时候也极为痛苦,死后更是成为焦尸,惨不忍睹。

诸葛亮才会有所内疚,认为这么对付敌人过于残忍,恐怕会折阳寿。

其实诸葛亮还是比较仁义之人,打仗主要是瓦解敌人的反抗。比如南中征服战,诸葛亮也没有在叛乱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屠杀,反而安抚孟获等酋长,同时教化少数民族老百姓种地,这样就不用打打杀杀依靠抢劫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南中   耿耿于怀   蜀汉   新野   火烧   荆州   阳寿   甲兵   火攻   惨状   地雷   少数民族   演义   夏侯   势力   财经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