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封神演义》,为什么感觉元始天尊那一帮人才应该是反面人物?

一念为善,一念为恶,全在如何抉择取舍。握神兵者故可暴虐嗜杀,握神兵者亦能行侠仗义,试问每人内心,谁不是善恶并存,神魔一体?

尽管每部书都有显而易见的正派或者反派设定,但是区分善恶正邪其实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和立场,毕竟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正反善恶之分,所以古典小说中正派不正、反派不反几乎成了惯例,这点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反派纣王一伙

从“纣王”这个称呼我们就能知道,这一伙人是官方设定的反派,诚然曾经凭借一手“托梁换柱”,纣王赢得了百官的拥戴,最终继任为天子(常有人说纣王是最后一位人皇,还衍生出“纣王之后无人皇”之语,然而在《封神演义》的原著中曾不止一次称纣王为“天子”,连最后的封神名单写的都是天喜星纣王天子。说明人皇之说并不是出自《封神演义》)。起初或许还算得上雄才大略,但是随着九尾狐附身的妲己入宫,纣王残暴冷酷的一面逐渐显露,不仅对忠正之臣肆意残杀,同时沉迷酒色,夜夜笙歌,后期更是凶残到将无辜百姓剖腹敲骨。从这个角度讲,将纣王树立成反派合情合理。

纣王尚且如此,那么迷惑纣王并残杀无辜的轩辕坟三妖以及费仲、尤浑、飞廉、恶来等奸佞之臣自然更是反派。这里的争议比较少,问题出自支持殷商一方的截教上。

截教的可贵之处

首先截教之所以和殷商走得更近,闻仲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老太师为了大商江山可谓殚精竭虑,用尽人脉遍请与自己相交甚笃的截教众仙,不仅有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这样的“中层”,更是有赵公明这样得道于天皇时期的上仙,而由于赵公明身死,本事更在其上的三个妹妹云霄、碧霄、琼霄也被拖下了水,最终全部魂归封神榜。所以从本质上说尽管截教为了殷商死伤无数,但不代表他们是支持纣王的。

最终殷商战争扩大到阐教与截教之间的争斗,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后,通天教主亲自下山,布下诛仙阵与两位师兄斗法。阐教的两位大佬老子、元始天尊不惜请出西方教的接引、准提两大教主,四圣联手大破诛仙阵。这让通天教主既是气氛又是心寒,事态也从意气之争变成了两教彻底决裂,从而引发出后来的万仙阵和鸿钧道人亲自下界为三个弟子调停。

从大致经过上看,赵公明、十天君等人之所以出头并不是因为支持纣王的暴政,甚至可以说纣王在他们心里什么也不是,他们看的是闻仲的面子,是为了义气。而三霄娘娘之所以出山,不过是为了给兄长的死要个说法,为的是亲情。而且云霄一直尽量控制着事态的发展,生怕两个妹妹一激动把阐教门人杀了不好收场,所以尽管九曲黄河阵擒尽阐教十二仙,三霄也仅仅是将他们打落修为,而未伤其性命。

而之后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则是通天教主对于阐教肆意残杀门下弟子一事实在忍无可忍,以致不惜逆天行事。没错,通天教主确实是逆天而行,在神话小说中“天数”是非常玄幻的,但是却不可更改,武王伐纣是天数,那么支持殷商便是逆天,尽管通天教主并不是为纣王出头,但是他的行为确实阻碍了姜子牙伐纣,所以说他是逆天并不为过。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讲,通天教主贵为圣人不惜逆天也要为门人讨个说法,为截教争一口气,难道不值得称赞吗?

讲义气、重亲情、爱护弟子同时明事理,尽管截教站错了队,但这样的截教实在让人恨不起来,也很难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反派相提并论,这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反派不反”。

截教中的“四大恶人”

但是如果因为截教的那些“好”就完全为其“平反”还是缺少说服力的,因为截教可是号称“万仙来朝”的,有普遍认知中的“善”便有通常认为的“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截教中的“四大恶人”。

第一位:马元

通常来说所谓的仙人吃素不吃荤,即便吃也是偷偷摸摸,君不见黄天化刚下山就因为吃荤和换装被打死了。不过马元倒是毫不遮掩,直言自己荤素不忌。若只是这样倒也没什么,关键在于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食人恶魔”。

战场之上手撕武荣,取其心直接生食,让人看了忍不住作呕。但毕竟是敌对关系,所以残忍些也不是不能理解,关键在于他对凡人也不留情,在没人的山沟沟里对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娘子直接下手,掏其内脏,可惜划拉了半天什么也没有,呃……因为是杨戬变的。但是如果真的是个凡人,马元不就得手了吗?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吃人几乎是马元的日常。

第二位:羽翼仙

羽翼仙的本体是大鹏,我们都知道大鹏在神话故事中是拥有特殊地位的,书中称其“曾搧四海俱见底,吃尽龙王海内鱼”,可见并非善类,可以说以他的功力,动动翅膀就足以将西岐移平。虽然他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是曾试图水淹西岐,尽管功败垂成,但视人命如草芥是板上钉钉的。将炼气士之间的矛盾转移到老百姓身上,足见其恶。

第三位:罗宣

罗宣和羽翼仙差不多,只不过他的方法是火烧,目标同样是西岐城。

第四位:吕岳

吕岳的性质和羽翼仙、罗宣一样,都是发动大面积杀伤,他的方法是散播瘟疫,而且不仅仅针对西岐百姓,连昆仑山的门人弟子也在攻击范围之内,除了杨戬和哪吒大周一方差点就被团灭。

道统之争也好,报仇泄愤也罢,把昆仑山移平都挑不出毛病,但是对凡人出手实在太过了。

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百姓与军队不同,军队的士兵虽然也是凡人,但他们属于“敌人”这一范围之内,如果只是针对这些人采取行动是说得通的,所以罗宣、羽翼仙、吕岳的所作所为和姜子牙冰封岐山是有本质上不同的。

由于书中对这一类描写不多,所以我们看不到太多截教门人的“恶”,但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预见这四位的所作所为可以算作截教多数门人行事作风的缩影,也就是说尽管他们义薄云天还拥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但是在心性上不可为不暴虐,从这个角度讲,说他们是反派也不算冤枉。

阐教的行事大方向

说完了截教,我们再来看起来更像反派的正派——阐教。

从三教共议封神榜开始,阐教在元始天尊的率领下一直在做顺应天数之事,也就是说支持西岐,助力日后的武王伐纣。不同于截教多数被请出山,阐教是主动参与,不仅有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出任大周一方最高军事统帅,更有杨戬、李靖、哪吒等杰出三代弟子入周为将,前期抵御纣王派来讨伐西岐的大军以及闻仲请出助阵的截教门人,后期更是直接起兵过五关杀奔朝歌。

正因为此,阐教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正派”,在他们看来既然是顺应天命,那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不是错,就像太乙真人向石矶娘娘隐晦表达的那般——哪吒是天选的伐纣先锋,别说打死你的童子,就是打死你又如何?

或许按照《封神演义》的设定确实如此,但是作为读者,站在现实的第三方角度客观看待问题,阐教多少有点打着天数使然的大旗,行不讲武德之事,正因为此很多朋友在通读全书之后对阐教印象并不好,甚至认为元始天尊及其麾下弟子徒孙的行事作风更符合反派的标准。

上行下效的阐教

阐教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弟子门人都很听话,同时弟子在某些传承或者特点上与老师如出一辙,甚至青出于蓝。

比如九曲黄河阵,三霄娘娘大败燃灯,拿尽十二仙,打得阐教二代弟子和助拳的陆压抬不起头,结果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居然亲自出马,出手将三霄镇压,令三姐妹魂归封神榜。我们通常将老子三兄弟、女娲这个级别的大人物称作“圣人”,而圣人与非圣人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元始和老子以圣人之尊对三个晚辈出手,就相当于幼儿园小朋友打架结果家里来俩大人,把小朋友一顿揍,这不玩赖嘛。

而以燃灯道人为首的二代弟子则很好地传承了师傅、师伯的这一特点,甚至连三代弟子都是如此。每每与人对阵,一人打不过就群殴,群殴打不过就请人……总之没有任何规则可言。而截教的铁憨憨们虽然残暴,却也直爽,一个一个地“千里送人头”。看看最终的封神榜,截教的金灵圣母、赵公明、三霄等圣人之下的顶级人物皆在其列,龟灵圣母甚至连榜都没上去。而阐教一方最多不过死伤几个像土行孙、黄天化那样实力不错的三代弟子,至于二代弟子只有萧臻、邓华这样没什么大用的战五渣。

偷袭、群殴、码人、算计……阐教打着大义旗帜可以说为所欲为,自然会引起多数读者的不满,所以被认为“正派不正”无可厚非。


截教一方残暴得很直接,但性情耿直、守信重义。而阐教一方看起来慈眉善目,却精于算计、不讲武德。至于孰善孰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就留给大家评说吧。




因为你没有读原著。

很多人都被洪荒流小说骗了。事实上但凡你读了原著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你知道原著中的截教有多过分吗?

这是一气仙马元。

直接生吃人心。

这是所谓的三霄。

元始天尊观阵后三霄偷袭,脸都不要了。

元始天尊被偷袭后直接出阵,没有理会三霄。给了三霄好几天的时间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元始天尊对弟子被废的态度。

元始曰:“三位设此阵,乃我门下该当如此。只是一件,你师尚不敢妄为,尔等何苦不守清规,逆天行事,自取违教之律!尔等且进阵去,我自进来。”

看看元始天尊的气度,人家对三霄可是客客气气的。

这是三霄对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态度。

碧霄曰:“吾拜截教主,不知有玄都。上不尊,下不敬,礼之常耳。”

你偷袭元始天尊的时候怎么没考虑这个问题。

很多人一直搞错了一件事。九曲黄河阵时广成子他们是一个一个上的。

真正以多打少的是三霄。

关于很多人说的阐教以大欺小的问题。


三霄欺负黄天化,杨戬这些三代小辈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

这还算是截教中比较明事理的人了。

截教以大欺小在整本封神里随处可见,只是没有欺负成功罢了。

说别人以大欺小,别人说可以,就你截教不行,因为你以大欺小更过分。

所谓的截教万仙来朝,最为强大,听听就行了。

封神里没有人教。

阐教掌教大老爷是老子,教主是元始天尊。

阐教远远强于截教。

根本不存在阐教打压截教的可能性,因为截教不配。

很多人说阐教以多欺少,但截教也以多欺少啊!

万仙阵的时候截教一万人打阐教几十人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

谁欺负谁啊!


看清楚,通天教主才是最受鸿钧喜欢的。

封神里自身修为占一,法宝占九,你们就没有发现截教各种法宝层出不穷吗?

另外原著中并没有设定番天印是不周山炼制的。

实际上阐教法宝还弱于截教。

还有一件事,通天教主从一开始就是站在周的一方的。

商朝和截教的关系很浅,只有几个弟子在朝廷任职。

所谓的尊师重道。

你们就是这么诓你们老师的。真是“孝顺”啊。

通天教主都说了,你们是自取其祸。

为什么布下诛仙阵,纯粹是通天教主自己气不过。

接着截教的的人各种放瘟疫,放火。

姜子牙充其量是天气武器,截教直接要种族灭绝。

谁更坏???

还有姜子牙观阵时姚天君暗算姜子牙的时候怎么没有人说。

谁更无耻???

以大欺小,通天教主这不是更过分。

前几个人就算了,敢问姜尚和武王这是怎么得罪你了。

你要这么做???

可笑的是,后来所谓的六魂幡对元始等人根本没用。

根本没有所谓的非四圣不可破。

好笑通天有厚颜,空将四剑挂中间。

枉劳用尽心机术,独我纵横任往还。

元始天尊根本不怕诛仙剑阵。诛仙剑阵只是元始削掉了一朵金莲而已。

还有老子,同样轻易闯阵。

准提打爆了通天教主的宝剑。

通天疑似最弱。

最后的最后。

通天教主打不过丢面子要灭世。

我就问一句,你屁股到底站在那一边。




看完《封神演义》原著之后我自己确实也有这种感觉,感觉同是一师之徒,大师兄老子和二师兄元始天尊合起伙来欺负老三通天教主,甚至连老师鸿钧老祖都对老三大加指责,说老三这不对那不对。总之老三通天教主很委屈很憋屈,明明自己是个好学生,安分守己为什么不受老师和师兄的待见呢?

确实,《封神演义》中原本确实没有通天教主的截教啥事,昊天上帝那里缺人手,他点名要的是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十二个弟子,又不是要的截教弟子;再者说犯了一千五百年杀戒的是阐教十二金仙又不是截教金仙,他阐教犯不犯戒跟人家截教有啥关系呢?

既然没有截教啥事,那么截教是怎么趟了这个浑水的呢?最终落得弟子死伤无数截教分崩离析的结局的呢?原著中对此有解释,但是解释得非常模糊,有些不知所云,原著中在说完昊天上帝缺人点名要十二金仙俯首称臣以及十二金仙犯杀戒后又解释了这么一通:

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说了半天云里雾里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虽然犯杀戒的是阐教十二金仙但是鸿钧老祖门下这三位徒弟领导的教派都得参与其中,不得袖手旁观。老子的人道教、元始天尊的阐教、通天教主的截教都要通过封神大战有门人弟子战死然后进入封神榜才行,通过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来解决天庭缺人以及十二金仙犯戒问题。

说白了神仙们就是借助武王伐纣这场人间战争来开展封神大战,神仙们各为其主,有支持纣王的有支持武王的,让三教互相残杀从而实现上述目的。为了实现武王伐纣,神仙们专门安排了轩辕坟三妖去迷惑原本并不是昏君的纣王。

按照现在的话说神仙们纯粹就是强行对人类改朝换代,粗暴干涉人间王朝政权更迭。什么五百年王者起,还不是神仙们一句话的事儿?他们想扶持谁,谁就是有道明君。

本来,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多么好的太平盛世,结果纣王就因为在女娲庙降香时为女娲娘娘写了一首赞美诗招来弥天大祸,女娲安排三妖托身宫院蛊惑君心配合武王伐纣。神仙们就是没打算再让纣王统治下去,否则封神大战怎么开展?

为了准备封神大战,在截教总部鸿钧老祖亲自主持三教共立封神榜,榜上人员名单显然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教主协商一致都同意了的。问题是封神的权力给了元始天尊,封神榜也由元始天尊掌管。

在缺乏必要监督的情况下,元始天尊为了实现打压截教,壮大自身势力的目的,悄悄改动了封神榜上的名单。这下名单上基本上都是截教门人弟子,而且不乏道行高深的大罗金仙,而阐教只有几个道行浅薄不成器的门人弟子滥竽充数,尤其是昊天上帝点名要的阐教十二金仙一个都不在榜单上。

通天教主对封神榜放在二师兄元始天尊手里是不放心的,但他依然谨遵保密协议,只是在碧游宫门口贴了一幅对联告诫门下弟子谨言慎行,这幅对联是:紧闭洞府,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通天教主希望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的弟子少管闲事,少招惹是非,老老实实在自己洞府修行才是正道才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树欲静而风不止,元始天尊早就料到通天教主会有这一手,你想安分守己,没门!于是元始天尊表面上让申公豹与自己划清界限将其逐出师门,然后暗地里赋予申公豹秘密使命,那就是让申公豹到截教门人弟子的洞府去搬弄是非,游说他们出洞下山去保纣王。

申公豹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起到了很好的成效,一句道友请留步基本上就判了截教门人的死刑。受到蛊惑的截教门人弟子群情激奋把老师通天教主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头脑一发热就下山了。引蛇出洞了那就好办了,我们可以看到在每次大战中截教门人弟子死伤最多,榜上人员也基本上上以截教门人为主。

后来截教阵亡的弟子级别越来越高,像三霄娘娘、赵公明等这都是截教大罗金仙,当初三教共立封神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他们的名字。通天教主坐不住了,他知道二师兄这是要对自己的截教斩尽杀绝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是可忍孰不可忍,通天教主这才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与阐教拼个你死我活。

最后的结局是通天教主大败,自己都成光杆司令了,老师鸿钧老祖还指责自己的不是。那么说到底鸿钧老祖为什么要站在老子和元始天尊一方呢?主要原因是通天教主收得徒弟让鸿钧老祖心生不满,通天教主遵循的是“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的原则,只要有虔诚的修道之心哪怕是飞禽走兽同样也可以修成正果。

通天教主的做法虽然是壮大了截教的实力,但是却引起了鸿钧老祖的不满,鸿钧老祖希望自己的徒子徒孙们都是人类修行成仙这才是正统,所谓的“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只能说说而已不能落到实处,通天教主就是太较真了。

元始天尊及其门人经常嘲笑截教门人左道旁门,有教无类,不问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教共处。元始天尊俨然以自己的阐教为正统自居,元始天尊对截教的辱骂正好戳到了老师鸿钧老祖的痛处。于是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元始天尊和老子合起伙来欺负师弟通天教主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解读!欢迎讨论!




在《封神演义》这本书里,元始天尊所领导的阐教就是名副其实的反派,通天教主所领导的截教是受害的弱势一方,任何人只要认真的读完封神演义这本书,都能品味出故事中隐含的真义。

大多数人不能感受出元始天尊是书里大反派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站在人族的立场上看,对于通天教主所率领的截教,那些个披毛戴甲的妖兽,内心有天生的抵触厌恶情绪,因为自然界生物等级上的区分,我们人类和动物相比属于高等智慧生物,我们作为人类,不可能让动物凌驾在人类之上,假设封神演义里只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厮杀,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站在通天教主率领的截教这一方,而鄙视元始天尊所领导的阐教。

说起封神演义,我们不得不提下西游记这部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在明朝中期1550至1582年所写,而封神演义成书在西游记之后,是许仲琳(1560年—1630年)所写。

明朝时期,佛道两家争执很大,西游记小说的宗旨是贬佛崇道,而后许仲琳写了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崇佛贬道。所以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两部小说,是佛道两家争执的产物。

道家修行者追求的是长生不老,羽化飞仙,所以道家修行者怕死,而佛家修行者追求的是涅槃入灭,所以视死如生。

于是封神演义故事的开篇,因为阐教十二金仙在1500年前证道时,没有斩掉自身的三尸,十二金仙身死道消后,魂魄投胎转世重新修行,却留下了自身的三尸魔,在人间造成了很多杀戮,导致了天怒人怨,犯下了杀戒,所以昊天上帝命阐教仙首的十二金仙,到天上向昊天上帝称臣。

天上的神和仙是有区别的,死后才能成神,例如关羽死后被封为伏魔大帝。而仙是道家所修的长生不老之术,昊天上帝让阐教的十二金仙称臣,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让十二金仙死掉后到天上成为神。

元始天尊当然不会同意,十二金仙也不会甘心情愿地去死,元始天尊为了阐教的利益,为了自己十二个金仙徒弟的性命,只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是

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理念,牺牲别人保全自己,就像美国仗着自己强大,为了本国利益,将本国的经济危机转嫁到别的国家头上褥羊毛一样。

天下除了阐教外,还有一个截教,截教弟子都是披毛戴甲的妖修,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妖修强大了,还会对人族世界产生威胁,元始天尊想通了这些道理后,就和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师兄弟三人研究出来一个封神榜,让阐教、截教、人道三家来场大战,一切听天由命,谁死了谁就去昊天上帝那里报到当神去。

从一开始,通天教主就已经被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两个人族大佬给算计了,一方面元始天尊不仅仅答应给昊天上帝十二个金仙到天上称臣,而且还增加到365个正神的砝码,昊天上帝也是人类出身,自然也会站在人类的立场上举双手赞同,没有任何意见,通天教主作为小师弟,也只能捏鼻子咬牙同意,不敢反抗,通天教主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些弟子还很弱小,根本就不是阐教弟子的对手,于是回到了碧游宫,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了大门上:紧闭洞门,静诵黄庭叁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通天教主是在暗示告诫自己的徒弟们,封神榜上有你们的名字,都在各自的洞府里好好修行,不要下山去送死。

截教这些披毛戴甲的妖修不下山,封神榜的死亡名额就完成不了,女娲娘娘身为人类始祖,一颗心也会倾向人类修士这边,于是率先用招妖幡找来雉鸡,琵琶与九尾狐狸三个妖精,去商纣王那里搞事情。

元始天尊故意用修仙资质极差的姜子牙,掌管封神榜,来激怒聪明自负的申公豹,让内心充满了嫉妒恨的申公豹,四处找截教弟子和姜子牙作对,申公豹找来一波灭一波,所以大多数截教的弟子都是因为申公豹而死。

元始天尊一方面不允许自己门下忠心的弟子死一个,另一方面对叛徒不忠者格杀勿论,即使像姜子牙这样没有修仙资质的忠心弟子,死了两回也要救回来,至于截教弟子全死了都无所谓,所以遇到了门下弟子打不过的厉害角色,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一起动手直接秒杀。赵公明,多宝道人,一气道人,三霄娘娘,碧霄娘娘,全都死在了元始天尊手里,云霄娘娘则死在了太上老君手里。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最想除掉的是通天教主这个小师弟,通天教主一死,整个截教灰飞烟灭,这些披毛戴甲的妖修,就会被一网打尽,对人族再也构不成威胁。

通天教主也深知这一点,直到快成了光杆司令的时候,才跳出来摆下天地第一杀阵诛仙阵,想拼个鱼死网破,毁天灭地,

一切都在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预料之中,所以太上老君对通天教主说:

若不听我言,那你去紫霄宫,见了师尊,将你贬入轮回,永不能再至碧游宫,那时悔之晚矣!”

最后鸿钧老祖来了,强词夺理地将通天教主一阵训斥:

“你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已作业,致生杀伐,该这些生灵遭此劫运;你不自责,尚去责人,情殊可恨!当日三教共佥‘封神榜’,你何得尽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争,嗔怒乃儿女子之所事,纵是未斩三尸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脱此苦恼;岂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邪欲。”

最后鸿钧老祖将已经成为光杆司令的通天教主带离了三界,截教从此彻底瓦解,烟消云散了。

封神大劫从头至尾就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人布下的一个局,本来犯下杀戒的是阐教元始天尊坐下的十二大弟子,但是元始天尊不想让自己的门人弟子应劫,只有牺牲别人,保全自己,把危机转嫁到截教妖修身上,一箭双雕,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还铲除了异族。

截教之所以成为阐教的牺牲品,就是因为截教太弱小,没有反抗的能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小就会挨打。

世间的善恶对错都是相对而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敌方,敌方就是恶的,而敌方看自己也是恶的,而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

站在人族的立场来看封神演义这个故事,没有任何人希望阐教人族失败,更不会希望截教妖修获得胜利。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封神演义就是一部强者阐教碾压弱者截教的一场对决,阐教将自己的危机转嫁到截教头上的一场大阴谋。

封神演义的作者,就是站在旁观第三者的角度来写的,目的是贬低阐教所代表的道家,认为道家贪生怕死,为了自己能够修成大道而长生不老,不仅斩三尸犯杀戒,而且还牺牲别人为代价来成全自己。

因此以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就被无形中描绘成了欺负截教弱者的大反派。






如果从历史进程来看,元始天尊的阐教兴周灭纣,是正义之战;而通天教主的截教助纣为虐,才是反面人物。但就整部《封神演义》而言,更侧重于封神大战,两教都是为了各自利益互相厮杀,只是在厮杀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截教的情义并重,所以会觉得阐教是反面人物。

封神大战的起因是昊天上帝的天庭缺少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于是和鸿钧老祖商议,让三教厮杀,死后封神,填补空缺。昊天上帝看中的是阐教的十二金仙,而元始天尊为保实力,自然要谋划一番。

于是在整个封神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天尊联合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女娲娘娘等,以大欺小,逐步瓦解截教。

而截教的众弟子,在这场大战中表现出来的重情重义,令人感叹。不管是九龙岛四圣受闻太师邀请下山,还是十天君主动前往西岐助战,甚至于后来的赵公明、三霄娘娘等,前仆后继,最终全部身陨道消。

而且在封神大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截教仁义的一面。一般说来,修为达到了金仙境界的高手,挥手间就可以移山倒海,杀死千万人。明明身怀大杀器、实力碾压西岐的十天君,却选择伤害范围最小的摆阵模式。 反倒是一贯高举正义大旗的姜子牙,冰封岐山之战中,一下子就重伤五万人,冻死三千人。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到底谁正,谁邪?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元始   天尊   女娲   封神榜   封神   反面人物   太上老君   反派   门人   娘娘   原著   教主   弟子   老子   上帝   人类   感觉   人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