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老子《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

《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

精髓应该就是在中学语文课上老师讲的中心思想。《道德经》的精髓是什么?要说它不难理解,两千多年过去了,也还没有人解读出来。要说它有多么的难理解 ,整部道德经讲的不就是道德二字吗?把这两个字整明白,中心思想不就顺理成章的出来了吗?

《道德经》里的道从古至今被许多解读者神秘化了,把一个多义词搞得满天飞舞,如同仙女散花不知所踪。道怎么翻译都整不明白,到那里去了解老子的中心思想呢?

我参考了一些文友的答卷,得出《道德经》的精髓就是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无为、天人和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等等。

这样的答卷,别说读者,就是答题者都可能不明就里。

一提到《道德经》人们都习惯去纠结这些众说纷纭的东西,反而把“道者万物之奥”、“不如住进此道”、“以道莅天下”、“大道废,有仁义”、“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还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道就是道。

要找出道德经的中心思想——精髓,我们还是应该从道和德两个方面入手。

一,平等思想。

平等思想是道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六十章。

五十六章表达的是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是它们共同组成了生命的乐园,不要去说长道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它们没有优劣之分:“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当我学到这一章的时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有这么朴素而深刻的见解,的确“为天下贵”。

六十章表达的是社会的人都是平等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无论是从政的(治大国),还是服务性行业(烹小鲜),只要你的工作有利于社会——就是“以道莅天下”。

这一章充分体现了老子的社会平等思想,到目前可能还没有人懂。因为,在人们的固定思维里,一提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小心翼翼地翻动小鱼。

二、方式方法。

方式方法是德的魂。我在走进道德经不久,就从以下几篇文章中得出结论。老子的德就是方式方法。这又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之一。如果有疑问,可以去道德经四十九章、六十三章、七十九章中去印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这些德字,离开了方式方法,所有的翻译都只能贻笑大方。

例如,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在这里的“善”,前边用“德”限制,对善恶是要区别对待,强调善必须要讲方式方法。

不少人理解的对坏人要善,用善去使坏人变成好人。这个可能吗?愚蠢的善,不讲方式方法的善,只会出现更多的东郭先生和农夫。

平等思想是道的基石,方式方法则是德的魂。

《道德经》就是一部最接近生活的哲学,满载生存的智慧。

欢迎评论!




世间要有道!人类要守自然和谐之道!




道,无,发万物生死在其中',老子仿之,修掉有的负担,仿道的生,也就是修掉道发生的死亡,剩下皆生。五千言用俗语解道的导引法达到求生的目的。




《道德经》的精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悟道——尊道——行道。


《道德经》的最大价值:

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根基——道法自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他是最被推崇的中国古代第一哲学家,甚至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哲学家。


老子的《道德经》既包含了宇宙观世界观(道篇),也包含了社会观人生观(德篇),是中国早期最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


老子是中国文明的元祖,重要性甚至超过孔子。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底层架构,这个底层架构的建立让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拉开了距离,成为世界各种文明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那么,这个底层架构究竟是什么?它就是中国人独有的自然哲学,其核心就在于老子所说的“道”。


“道”是什么?老子对于道做过很多定义,比如: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 道。”


是不是很玄乎?但是如果我们抛开繁琐的枝节,抓住核心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从哪里来呢?从“无”中来,世界是“无中生有”的产物。这个观点有多惊人呢?想一想其他文明都有自己的创世论,也就是关于关于世界从何而来的观点,都不会讲“无中生有”,而是存在“神”,也就是“造世主”。


比如《圣经》中讲创世纪,“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在其他文明中,世界几乎都是“神”创造的,也就是一个人格化的主宰力量创造的。但你老子却说“无中生有”,没有一个“神”在主宰在创造,它是自然而然就生成了。


因此,老子的《道徳经》是就把中华文明底层架构定在了“自然哲学”上,所以才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根本的决定性主宰性的力量不是“神”,而是“自然”,因此,我们不需要向一个中间的代理者也就是“神”学习,我们直接向自然学习,向天学习,向道学习。


这个思想对于中华文明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就是自然哲学了。因此,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就不再是宗教,宗教只是一个边缘补充。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真的吗?其实他们讲的信仰,是狭义的“宗教信仰”。的确,我们没有把“宗教信仰”但做安身立命的底层信仰。但这不代表中国人缺乏信仰。这是我们不依赖“宗教信仰”,而是有非宗教的另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就是哲学,关于“道”的哲学,我们也把它叫做“天道”。


“天道”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中国人在精神底层上不相信所谓的“神”,而是相信"天",相信自然的力量。因此,中国人在精神上不依赖“神”,而是依赖人,依赖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自强不息”。


因此,我们看到,在灾难面前,西方的神话中有“诺亚方舟”,他们等待上帝的拯救。而中国的神话里有什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背后的精神本质是什么?自强不息。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它不同于宗教信仰,对于神的信仰,我们信仰的是自然,我们信仰的是自强。


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底层架构,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而这个底层和核心,是老子为我们奠定的,因此,我们把老子称之为中华文明始祖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我们的文化铸造了根基:道法自然,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道德经   精髓   老子   道法   中心思想   自强不息   底层   平等   中华文明   哲学   核心   评价   自然   思想   方式   方法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