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李秀成之所以后期被俘主要是洪秀全不听劝,不愿意放弃南京,随着时间推移南京被围困铁桶一般又没粮草神仙也难救




李秀成和陈玉成,二人相似之处实在太多了。他们来自同一乡同一村,他们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

那么,他们两位谁比较强一点呢?

先开个玩笑,按照今天“颜值即正义”的说法,陈玉成完胜!因为陈玉成“貌极秀美”,是一个超级美男子,哈哈,人帅则无敌!你服不服?

陈玉成屡次被敌人称为“貌极秀美”,既秀美,又勇猛,也许确实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来演吧。

好了,言归正传,这两人在军事风格上、能力结构上、处世方法上都极为不同,让我们一个个展开来对比一番,您可能就能得到答案了。

军事风格:“狡悍” VS “狡诈百端”

总的来说,这两位的军事才能都没得说。不过,从清朝官员和后人对二人的评价中,我们能看出其中的不同。

对陈玉成的评价,是“狡悍”。“玉成凶狠亚秀清,而战略尤过之”、“凶狡无比,善摧大敌”。

对李秀成的评价,一般都强调在“狡”字,对他的“悍”则评价不高。曾国藩说他“狡诈百端”;李鸿章甚至说他“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狡侩异常、诡谲多谋、谋狡而稳”```

李秀成作战风格“诡谲”,但不擅打硬仗。

可见,相比之下,李秀成擅长谋略,但打硬仗似乎不够狠。

李秀成用兵确实多谋,善于调动敌人,掌握战场主动权。他的经典战役是“围魏救赵”,攻杭州调动江北大营敌军,一举破敌;此战中,面对杭州随时可破的局面,他毫不恋战,见调动敌人的目的已达到,即立刻回师击敌,作战分寸的拿捏可谓炉火纯青。

在太平军早期转战各地、北伐大军转战北方时,常常把握不好攻和走的分寸而吃亏。而李秀成显然拿捏到位,奇谋百出。

可是,相比之下,李秀成打硬仗就差一些了,尤其是安庆解围战中,他千里转战,坐拥数十万大军,却不敢和湘军做直接交战,甚至遇到鲍超几千人马就避而走之,这些行为连对手湘军都大跌眼镜,在秀成被俘后,赵烈文等人还专门就此事跟李秀成掰扯了很久。

相比之下,陈玉成打硬仗的能力就强多了。他一开始名震三军,就靠着“先登”武昌城,活脱脱一个猛将的姿态!

陈玉成出道就是猛将之风。


在东征中,他孤身小舟,进入镇江,联络镇江内外太平军,一举破敌!

在三河镇,他面对李续宾嚣张的突击,沉着应对,稳定部众,终于在李秀成等人的配合下取得“三河镇大捷”。

可以说,太平军中像他这样善于打硬仗的将领,确实凤毛麟角。

同时,陈玉成可不是一位有勇无谋的家伙。洪秀全都曾经说“外事不决问成天成天豫”,甚至“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

就军事才能而言,我们并不能随便说二人孰优孰劣。

但是,当后期的敌人是“但求立脚之稳定,不论逆氛之增长”的湘军时,调动敌人的难度大大增加,过分依赖打“巧仗”解决不了问题。此时,陈玉成“善摧大敌”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可惜,陈玉成出局太早了!李秀成也只能叹息“我无助矣”。

政治治理才干:李秀成表现更卓越

李秀成在这方面的才干似乎要好很多。

他在经营苏浙期间,他能够推行务实的财政、土地政策,使得苏浙地区农业、工商业都得到了恢复。

与石达开在江西、安徽时“天高皇帝远”偷偷推行务实政策不同,李秀成的政策是与洪秀全有良好沟通的情况下推行的。农民“租田自产”,既没有从根本上触犯《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归圣库”,又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使得苏浙一片“丰年景色”;他鼓励工商业,“借钱”给无本者做生意,使得苏州“盛于未乱时”。

李秀成在苏州实行良政,很有成效。可惜,李秀成外出作战期间,留守的太平军破坏劫掠,祸害甚多。

只是,由于太平天国缺乏足够治政经世人才,而李秀成本人战斗任务重,当李秀成外出作战时,留守的陈坤书等人随意破坏、劫掠,使得这种好景快速结束,给当地人民还带来了祸害,殊为可惜。

相比之下,陈玉成在经略安徽等地期间,或许由于安徽长期受到湘军巨大的军事压力,在政治改革、经济治理上的亮点不多。

怀柔VS强硬:风格不同,效果都不佳

太平天国时期,人心浮动,在对待敌军、友军、微妙势力时,李秀成和陈玉成的风格差异极大,甚至发生过严重的分歧和争论。

李秀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他一直主张采取“怀柔”政策。

对待韦俊,就是一例。韦昌辉被打倒后,韦俊的处境十分微妙。但李秀成一直为韦俊说好话,劝阻对韦俊的处罚。


韦俊迟迟没有叛降,也有感激李秀成的因素在。

对待李昭寿也是这样。李昭寿是他的爱将,在献城投敌后。李秀成甚至与李昭寿保持着书信往来,甚至想劝洪秀全采取措施,把李昭寿争取回来!

而在对待敌军俘虏上,李秀成甚至显得有些“骑士精神”。他厚葬王有龄,不杀赵景贤;任用愿意投降的旧清朝官员和知识分子。

对此,清朝方对他的评价是“假仁假义,慈爱军民”。

相比之下,陈玉成的态度就强硬得多。

清方对他的评价是“嗜杀”。被他俘虏的清朝官员,一般都被直接处死。而对于有可能投降的动摇分子,玉成也都采取坚决手段予以镇压。

陈玉成对李秀成的怀柔不以为然,曾经评价:“李秀成的那些做法,都是太平时的做法,现在无日不争战,人心未定,还指望行这种仁义之事吗?”

尽管两人的举措风格都完全不同。不过,二人的似乎在这里没有分出胜负。

尽管李秀成爱惜军民,但到了后期:那些对他本人充满尊敬的大将一样自行其事,不听调遣;那些动摇分子,虽然不忍加害他,但该投降的照样投降,该互相攻击的照样互相攻击。甚至,倒了最后,尽管他受到百姓爱戴,但该出卖他的,照样出卖了他。

也许,确如陈玉成所说,乱世之时,人心险恶,不足为恃吧!

但是,陈玉成的强硬政策效果也不好!

尽管陈玉成的强硬政策使得自己的队伍保持了相对团结。但是,当安庆失守,当洪秀全滥封王以求招兵方便后,各部也都不听调遣,吴孝如不坚持到他抵达就撤退,使陈玉成最终无法,只得寄希望于苗沛霖,最终被出卖而死。

气节:疑点太多,不做评价

在被俘后,陈玉成痛斥对方,拒绝招降,最终被害,让人唏嘘不已。

陈玉成最后的气节,值得尊敬!

而对于李秀成最后时刻的气节,则历来争论颇多。他似乎“阱虎乞怜”,有求生之愿。但由于他的最后时刻被曾国藩篡改太多,不便评价。而他试图请曾国藩饶恕广西老兄弟的举动,也是最后的责任使然。他最后被杀时所做的绝命诗,也是慷慨激昂,被杀时的表现,看起来实在不像是贪生怕死之辈。

总而言之,二人都有常人不及的本事,也都有成就大事的缺点,如果遇到刘邦、朱元璋这样的明主,因才而用,或能成为徐达、常遇春。

可是,他们遇到了洪秀全这样的主子。

李秀成的谋略过人、善于治政,洪秀全却只愿意用他四处作战,既不用他的谋略改善大局(如让城别走),也不帮他打理好根据地;使得李秀成东奔西走,失去基本,一度顿于雨花台与擅长“结硬寨”的湘军打硬仗。

陈玉成“善摧大敌”。可是,自从三河镇大捷后,洪秀全再也没有有效督促各军统一指挥,使得陈玉成、李秀成配合失去协调,整个安庆保卫战配合极其混乱,陈玉成最终无力支撑局面,丢失安庆,兵败身死。

如果非要对二人比出各高低来,我认为:

如果把他们看成战将,陈玉成更为全面;如果把他们看成支撑太平天国的顶梁柱,李秀成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更全面。

这是我的看法,不知您怎么看呢?我很接受反驳!




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位杰出将领,天京变乱爆发后,两人通力合作,力挽狂澜,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及二破江南大营等战役的胜利,稳固了岌岌可危的战场形势,使太平天国延续到1864年才宣告覆灭。那么陈玉成与李秀成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

军事才能

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是广西藤县人,根据《李秀成自述》所载,他俩虽然年龄上相差14岁,但两家相距不远,遂结为至交,加入太平军后,交情更为深厚。

陈玉成双眼下各有一块紫斑,人送外号“四眼狗”,他作战勇猛,智勇双全,时常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湘军名将胡林翼评价道:“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时人评价他:“凶狡杰出,善摧大敌”,都对陈玉成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太平军曾三次攻占武昌,陈玉成有两次率先杀入城内的纪录,尤其是在1854年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期间,武昌久攻不克,陈玉成自告奋勇,率领500敢死队,绕道东门缒城而上,杀入城中为大部队开辟道路。

陈玉成麾下的小左队和小右队都以敢打敢拼而著称一时,安庆保卫战中驻守在集贤关的小右队,曾使得湘军无法前进半步,最后依靠策反降将程学启才最终攻克。

李秀成善于出奇制胜,但不耐苦战。淮军统帅李鸿章评价道:“伪忠王李秀成为诸贼之冠,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曾任曾国藩机要秘书的赵烈文评曰:“此贼甚狡”,这些评价都注重一个“狡”字,说明李秀成颇富谋略,诡计多端。

1860年初,为了解除天京之围,李秀成险中求胜,率领一支仅有1350人的突击小分队,从间道奔袭重兵驻防的杭州。此举真可谓险过剃头,如果突袭不成功则很可能战死沙场。出人意料的是,清军极度腐败,竟然被这支突击小分队攻破城池,迫使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派总兵张玉良率兵救援。李秀成在城内故布疑阵,率部连夜撤回天京,会合刘官芳,杨辅清,李世贤等大破江南大营,上演了一幕经典的“调虎离山”之计。总体来说,陈玉成的军事才能要略高于李秀成。

政治才能

在政治才能方面,陈玉成可能过于年轻,少年得志,在政治敏锐性上远逊于李秀成。陈玉成在攻占武昌的战役中立下首功,从而一战成名,被封为殿右三十检点,年仅18岁便统领千军万马。

1857年10月,21岁的陈玉成跻身最高军事委员会,受封为又正掌率(二把手),22岁晋封英王,一路顺风顺水,青云直上。过于顺遂的仕途也导致了他的政治嗅觉不够敏锐,遭到不少功臣的嫉恨。为了平息众怒,洪秀全给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林绍璋等人都封了王。李秀成老成持重,非常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原本李秀成手中没有多少人马,但他用重金礼遇收买捻军头目李昭寿,使得捻军张乐行等都乐意与他倾心结交。

韦昌辉之弟韦俊遭杨辅清逼迫,打算从池州渡江投奔李秀成,奈何被陈玉成所阻,走投无路之下被迫向湘军投降。

1860年,李秀成攻占苏浙,建立苏福省,他体恤百姓,不仅减免赋税,并且发放本钱供他们恢复生产;他善待清廷官吏,破城后发放川资路凭,供其返乡。

浙江巡抚王有龄城破自缢而死,李秀成派人收敛其遗骸,奉送奠仪两千两,从抚标亲兵中挑选500人,给船15艘,让他们扶柩还乡;总体来说,李秀成的政治才能要远高于陈玉成。

气节方面

1862年,陈玉成误信奏王苗沛霖谎言,从庐州突围至寿州被俘。钦差大臣胜保劝其投降,陈玉成当即予以斥责,并表示“大丈夫死则死耳,何绕舌也?”此举充分表现了陈玉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胜保又羞又怒,霸占了陈玉成的绝色妻子后仍不解恨,在押解入京的途中,于河南延津将其杀害。临刑前,陈玉成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慷慨就义,年仅26岁。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陷。李秀成力保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并把胯下战马给了幼天王,导致自己在南京城外的方山被俘。湘军主将曾国荃把他装在一个特制的木笼子里,用铁锥猛戳其身,又派人割其臂股,李秀成巍然不动,笑曰:“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如此?”

李秀成在气节方面疑窦重重的是他亲手所写的《李秀成自述》,在这部自述中,李秀成使用了大量词汇贬低洪秀全,同时又赞誉曾国藩及湘军,并表示愿意出面招降旧部。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李秀成变节投敌的铁证,可也有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诈降之策。真相究竟如何,已经不得而知。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被秘密处死。总体来说,李秀成在气节方面不如陈玉成果敢和无畏。

综上所述,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委实难分高下。个人认为从维护大局出发的话,李秀成比陈玉成要略胜一筹。不知诸位看官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856年9月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燕王秦日纲,佐天候、陈承瑢等核心领导毙命 2万骨干力量死于内斗。次年5月,翼王石达开因得不到“军师”头衔,以致处处受洪仁发、洪仁达这俩草包掣肘,一怒之下率10余万精锐外出单干。经此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巅峰跌落至谷底,再次面临严峻之军事危机,困难重重。此时,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力挽狂澜,承担起复兴太平天国之重任,成为天国后期绝对之顶梁柱,被誉为双子星。那么,陈玉成与李秀成,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谁人段位强一点呢?从四个方面看,英王远不如忠王,李秀成综合能力甩陈玉成几条街。

01.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英王几乎培养不出人才,忠殿则是人才之摇篮。

评价一位将领能力如何,能否算是优秀之统帅,得看看他可否培养出一群强大的班底,麾下战将之成长值如何。就此而言,陈玉成比不过李秀成,因为英王殿下能够拿得出手的悍将,都是“天京事变”之前就已经可独当一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例如,吴如孝、黄文金、陈得才、叶芸来等,他们在追随英王时,已经声名显赫,尤其是吴如孝、黄文金,绝对是一流战将之苗子,可惜抓不住机遇。英王自己则几乎没培养出什么战将,麾下猛将都是老底,基础比较好。

李秀成呢?天京事变后,他手头资源有限,帐下并没啥优秀宿将,陈坤书、谭绍光、陈炳文、陆顺德、郜永宽、汪海洋、谭体元、吴定彩、黄金爱,等等,都是李秀成一手提拨起来,从不知名小兵成长为独当一面之大将,就拿汪海洋来说吧,他追随翼王石达开混时,没啥表现机会,没啥地位;追随忠王时汪海洋如同打了鸡血,所向无敌,成为左宗棠难缠的对手,还差点打死左系悍将蒋益澧、刘典。可以说,李秀成忠殿集团,乃人才成长之摇篮。

02.从保存实力看,英王一味浪战,忠王则会最大限度保护自己。

要想消灭敌人,建功立业,成就辉煌,首先就得学会保护自己,积蓄足够之力量后方才出击,一战定乾坤。从作战之彪悍程度看,忠王比不上英王,陈玉成喜欢打血仗、恶仗,是出了名的“刺头”,曾国藩、胡林翼等中兴名臣吃了不少英王之苦,直言:“四眼狗不灭,两湖不安也”。然而,英王虽彪悍可压根就不懂得保存实力之重要性,只会一味浪战,将所有精锐消耗,最终被叛徒俘虏,受凌迟而死。就拿安庆会战来说,明知城池守不住,陈玉成不但不想着如何将城内守军接出来,还将各路援军投进这“绞肉机”;天国精锐将士损失殆尽,也拉开了英王败落之序幕。

相对于英王,李秀成更懂得保存实力之重要性,在没有必胜把握时,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尤其是与湘军最精锐部队正面冲突。三河大捷后,湘军6000精锐被全歼,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安徽湘军损失惨重。但是,太平军连续作战多年,几乎没有得到休整,此时部队厌战情绪强烈且疲备不堪。对此,李秀成希望休整后再战,可陈玉成不听,非要强攻二郎河,结果被鲍超、多隆阿一顿猛揍。李秀成呢?西征武昌期间,招收30万散兵游勇后,并未与鲍超开战,而是直接回到苏南休整,编练军队。如此,英王失败后,李秀成在苏南保存了相当之武装力量,为太平天国续命近三年,否则太平天国在1862年就得灭亡。

03.从大局观上看,英王格局有限,争取不到盟友,忠王则正好相反。

作为优秀统帅,必须得有大局观,从长远看问题,而不能只考虑眼前之利益,就此而言,英王、忠王各有欠缺,但忠王整体上要强于英王,李秀成懂得争取盟友之重要性,懂得内部团结之重要性;陈玉成呢?也许是年轻气盛,阅历不多,格局有点小。天京事变后,北王弟弟韦俊处境孤立,虽未卷入内斗,可这锅他必须要背。如此,天王洪秀全要杀他,杨秀清老弟杨辅清则经常挑起武装冲突,公开搞械斗

韦俊没办法,只好渡江去投靠李秀成,可陈玉成伯袒杨辅清,他强令韦俊返回原驻地,不能去找忠王

韦俊强行渡江,陈玉成则封锁江面,与杨辅清一起夹击韦俊,挑起兵变,双方死伤数千人。韦俊很憨

屈,直接投降清朝,后率兵攻克安庆门户枞阳,在陈玉成背后通下冰冷一刀。

反观忠王李秀成,他了解韦俊之困境,知道他只是背锅侠,不应该承受天京事变之痛苦。洪秀全要杀韦俊时,李秀成以性命担保,使其免于一死;陈玉成、杨辅清仇视韦俊时,李秀成则欢迎他前来投靠,准 备在江北划出地盘给他,一起合作抗清。还有就是对两淮“捻军”之争取上,英王陈玉成喜欢从“捻 军”中挖掘人才,组建以骑兵为主的“小左队”。如此,“大汉盟主”张乐行很恼火,直言“长毛不讲 义气”。李秀成呢?很少从中挖掘人才,而是最大限度地采留“捻军”原有之战斗序列,极力劝说洪秀全册封“捻军”首领为王,以巩固同盟关系。如此一来,“捻军”首领还是比较愿意听从李秀成调遣, 配合太平军作战。

04.从心态上看,同是受天王斥责,忠王心理素质远强于英王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在乱世之中,自身处在困境之时。从心态上看,英王陈玉成之心里素质远不如忠王李秀成,也许是太过年轻了吧。陈玉成,少年英雄,遇害时年仅26岁,可谓是血气方刚。安庆陷落后,时年25岁的陈玉成,因受不了洪秀全指责,无法忍受失败之耻辱,更无法承受被“革职留任”之痛苦。由此,陈玉成不听大伙劝告,决意去留守孤城庐州,后又不听大伙“良言”,跑去寿州投靠墙头草奏王苗沛霖,终于迎来厄运。陈玉成被苗沛囊诱捕,打包送给胜保,受凌迟而死,也就是割千刀。

反观李秀成,心理素质还是很过硬,关键时刻不掉链子。1859年初,叛徒李昭寿派人送信给正在浦口镇守的李秀成,希望他识时务者为俊杰,赶尽投靠大清王朝,为自己找条活路。可惜,信件被天京派来的巡视官员截获,并送到洪秀全手中。洪秀全大怒,认为李秀成准备叛变,于是下令封锁长江,密切注视其一举一动。不过,李秀成依然坚守浦口,以此表明心迹。如此,天王洪秀全觉得对不住他,便册封李秀成为忠王,寓意“万古忠义”。天京被合围后,洪秀全不但没感受到危险之来临,还一味信天,说鬼话,不理政务,忠王李秀成呢?尽全力防守京师,救济难民,可还处处受洪仁发与洪仁达两位草包掣肘与指责,但李秀成没有泄气,也没抛弃天京。

综上所述,从培养人才、争取盟友、大局观、心理素质等方面看,忠王李秀成要强于英王陈玉成几个档次,算得上是栋梁之材,是王佐之才。但是,忠王也有不少缺点,即是过于仁慈,对敌人太仁慈,这在乱世之中会吃亏。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这道题在不同的状语下,有不同的答案,假如状语为“在历史上”,自然是陈玉成厉害。英王既能打仗,又会练兵,民政方面也不可小觑,放在任何一个朝代末期,即使不能登基为帝,也不失为一方诸侯。但若是状语中加几个字,为“在太平天国历史上”,自然是李秀成更厉害。因为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李秀成比陈玉成更有大局观。

当然,如果拿党员的标准衡量李秀成的大局观,肯定颇有不足,但若是李秀成和陈玉成相比,李秀成能甩陈玉成几十里地去。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莫名惊诧了。因为陈玉成比李秀成更有大局观在太史圈是公认的。

然而,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是真理,陈玉成更有大局观就是一个因多次重复而变成真理的谎言。

好吧,你也说陈玉成有大局观,他也说陈玉成有大局观,那么请问,陈玉成的大局观表现在哪里呢?

有人举手发言:陈玉成多次救李秀成,安庆保卫战李秀成却对陈玉成见死不救!

嗯,小编便把陈玉成救李秀成最著名的一次——桐城大捷拎出来说一说。

桐城大捷前,李秀成是桐城的守将。陈玉成呢?则在长江以南的宁国一带征战。

当时,桐城被秦定三、郑魁士两大清军将领带兵围困。于是,李秀成派人送信到宁国,请陈玉成前来救援。接到信后,陈玉成率领手下在枞阳对面渡江,来到江北,之后,则是两军配合默契,解了桐城之围。

然而,当太平天国后期的封地制逐渐成型时,陈玉成地盘的中心是安庆,桐城和枞阳都成为了安庆的卫星城。

陈玉成帮李秀成守桐城,大局来,大局去,结果是把桐城揣进了自己的口袋。

陈玉成打安庆保卫战也被公认是有大局观,可安庆是陈玉成的地盘啊!保卫自己的地盘居然也能拔高到这种地步,纵观太平天国史,可也没谁了。

下面,小编就以二破江南大营为重点,比较一下陈玉成与李秀成的大局观。

在二破江南大营之前,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江南大营的清军团团围困,形势十分危急。那么,危急到什么地步呢?有图有真相:

显而易见,江南大营已经把天京包了饺子。

再上一些史料记载:

“金陵城中粮尽,食草根树皮,破在旦夕”(过铸:《向张二公传忠录》)。

“先则杀马而食,继而饿死不少”(萧盛远:《粤匪纪略》)

“近闻江浦、浦口克复,六合亦已合围,金陵即日可下。果尔,则皖江两岸与江西、湖南之贼皆成流寇。办流寇之法……”(《曾国藩致李续宜》咸丰十年三月十九日)

“在去年四月,甚至就连南京也遭到10万大军的包围。该城有一次看上去会在10天之内落入清军之手。”(杨笃牧师的小册子,《中国之叛乱》广州1861年)

在这种情况下,保卫天京,就是大局观。

与此同时,陈玉成的地盘安庆情况怎样呢?

曾国藩日记:

咸丰十年三月一日:

城(安庆)内现存米五万三千余担,煤一万八千余担,各馆私贮之米,尚不在内云。

曾国藩家书

咸丰十年三月初四:

致澄弟沅弟

安庆之贼,积米至五万三千余石,将来围剿,不易为力。

折合627万斤

1860年1月28日,我们选取这个时间点,看一看从这一天起直到二破江南大营,都发生了什么。

因为是比较陈玉成和李秀成,就把这二人的行动画一个表格,以便更清晰的观看。

可以看到,自2月19日至4月21日,在首都天京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陈玉成毫无大局观,一直在北岸观望,以打李昭寿为名按兵不动。期间,天京方面多次求援,陈玉成不为所动。

与此同时,李秀成率领几千人去攻打杭州。杭州是什么地方?江南大营的老巢,杨秀清生前多次向这个方向用兵,都被打了回来。李秀成这么干,是提着脑袋去的。

最后,奇袭杭州的胜利鼓舞了人心,李秀成四筹使得杨辅清、刘官芳、黄文金、李远继、赖文鸿、古隆贤等人大会建平,统一了思想,扑向了江南大营,开始解京围。陈玉成在长江对岸看到有机可乘,光速结束了与李昭寿的纠缠,也开始解京围去了。

小编在此处承认,假如没有陈玉成,说不定真二破不了江南大营,但你能说他有大局观?

所以说,在太平天国历史上,陈玉成虽然本事比李秀成大,但因为缺乏大局观,就只能排在李秀成后面了。

最后,我来说一说丹阳。二破江南大营后,太平军各部把江南大营赶到了丹阳。因为陈玉成力量最为强大,本人也具有枭雄气质,所以大家一起打下的丹阳就成为了陈玉成的地盘。

然而,夺取丹阳后,陈玉成又一次不顾大局了。历史是未知的,江南大营的余部在前,陈玉成没有想到继续向前进军会势如破竹。结果是李秀成领衔进军,攻占了苏常。至于陈玉成看到后跑去和李秀成抢地盘,那就是后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太平军   枞阳   太平天国   桐城   捻军   武昌   安庆   打硬仗   天王   湘军   气节   作战   江南   杭州   厉害   评价   财经   陈玉成   李秀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