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怎么回事?

一切都是为了钱

我妈兄弟姐妹四人,她是老大,外婆死得早,从小就担任起长姐为母的角色。

小时候,弟弟妹妹都很听她的话,她也一心为他们操心。 初中时,村上有一个中专推荐名额,本来该是我妈妈去的,她却让给我了小姨。我妈因为成绩优异,家庭负担重,提前被市卫生院录取,学习妇产科。

上班之后,村里的亲戚只要到医院看病,都会留下来吃饭,当时医院有伙食团,我妈都会给他们安排,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她大方,各种借钱也就随之而来。


起初,借10块,20块的,我妈都借给了他们,说好下次来就还的,来了无数次也不提,我妈觉得是亲戚,也不好向他们开口,但谁也不是傻子,90年代初一个月的工资都才2,3百块,后来他们再借钱,也找理由拒绝了,但是到医院吃饭,我妈妈才是会安排的,慢慢地背后就有人开始说闲话了。我妈也就开始疏远他们,减少来往。

我上高中那年,他的表弟又上门借钱。表弟是我妈舅舅的儿子,放着好好的初中数学老师不当,听朋友说养牛赚钱,非要辞职去养牛,牛岂是那么好养的?投了几十万,全亏了,让我妈借钱给他周转。

我妈拿了2000块给他,说这钱不需要他还,让他回去好好想想,做生意不适合他,不能再投钱进去,好好给单位说说,看还能不能回去上班。表弟虽然没说啥,但是很不情愿地拿上桌上的钱,愤愤地走了。

我问我妈,为什么要给他钱呢?他是我从来都没见过的亲戚。我妈对我说:“你外婆死得早,外公常年也不在家,当时你舅公帮衬我们不少,不能忘恩,所以,看在舅公的面子上,我也不该不管,但是他真的不适合做生意,希望他自己能想明白。”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舅公也不在了,甚至我妈都不知道舅公去世的消息,没送舅公最后一程。

哎!这就是所谓的亲戚,这就是所谓的人性,一切都建立在金钱之上!

——————————————————————————————————————

我是麦子Mark生活,欢迎您的评论和点赞!谢谢!




我今年58,俩弟一妹,只有我妹还和我来往,偶尔在给爹娘上坟时,能碰见弟弟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是这些年我们手足兄弟“断交”的往事。

17岁那年,我爸得了重病,临终前,攥着我的手,叫我一定要帮我妈把弟弟妹妹拉扯大,那时我大弟14岁,小弟11岁,妹妹7岁。当时,我正在县城读高三,成绩一般般,处理完我爸的后事,没回去继续读书。

因为我们这要“单干”了,我们家人多,分的地也多,我妈带我种地干活儿,全家人都听她的,但当儿女的都忽略了一点:当父母的都偏心。我妈就特偏我二弟,他白净斯文,聪明好学,还跳级上了初中,是我妈的骄傲。


用现在的话说,那时的我就是我妈的工具人,但本家叔伯眼里,我这属于长兄如父,担起了长子的责任,婶子大娘们一番热心张罗,21岁那年,我娶上了媳妇儿。

从那以后,我们家矛盾不断。

问题出在我妈那里,她觉得我结婚了,就不管这一大家子人了,迟迟不和我们分家,还对我媳妇儿横挑鼻子竖挑眼,怀着5个月的身孕,逼她去村头挑水,要不是被我看到给拦住了,我儿子得晚出生两年。

回家后,我说了妈妈两句,她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念叨着我爸的名字,说我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管弟弟妹妹们。

最后,在家族长者主持下,我们分了家,但依然住在一个院子里。

那时,大弟跟着我一起种地,也到了该说媳妇的岁数,可我们家这条件太差,娶不起,于是我劝他先去当几年兵,没准还有个好出路。

同年,小弟上高一,是全年级的尖子生,我妈觉得日子有盼头了,等过几年她小儿子大学毕业,分配成为国家干部,她就不种地了,进城跟着吃皇粮去了。

不用说,学费还是我这个当大哥的出,但小弟觉不领情,他一直觉得我娶老婆成家,分家过日子以后就不管他们了,认为我背叛了家人,对我冷若冰霜,连学费都是我交给我妈,他从我妈那里拿。

他去省城的大学报到时,我想去送他,顺便看看大学到底长啥样,被他一口拒绝了。说自己是大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当时我儿子还小,老婆又怀了孕,家里也走不开,就没陪他去。


至于我妹,她的出生就是个意外,刚生下来还没5斤沉,皮肤皱巴巴的,头发都盖不住头皮,裹在襁褓里,就像个小猫,当时我妈没有奶水,饿的她嗷嗷直哭,没等出月子,就打听着把她送走,在我和我爸的阻挠下,她才打消这个念头。

后来,爷爷奶奶还有我,用小米汤羊奶把她喂大,她从小特别黏我,也特别懂事,帮我老婆带孩子,跟我妈下地干活儿,给羊割草,给猪喂食,自己还养了一窝兔子,一窝鸡,还有两只大鹅。

现如今,她是养殖专业户,喂了200多头牛。

二弟大学毕业之后,分到了市财政局,端上了铁饭碗,领导给他介绍了个官家千金,攀龙附凤后的二弟,和原生家庭划清了界限,虽然他儿子跟他姓,但无法改变他上门女婿的现实。

我妈跟着进城享福的梦想破灭,又把宝押在她二儿子身上了。

大弟当了6年兵,转业后,分进一家国企,成了在编正式工人,娶了厂里的女工,因为工作出色,还分了个小院子,我妈去伺候月子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给他们带了三年孩子。

俩弟弟结婚,家具家电摩托车,婚礼宴席,加起来我花了小三万。

在1990年代初期,这算是一笔大钱了,当时我赶集卖布多年,攒了家底,俩弟弟结婚,花了一多半,后来小舅子结婚,全掏空了。


当时全国人民都下海,我是全村第一批脱产农民,把地包给邻居之后,开着机动三轮,拉着老婆继续贩卖布匹。

到1995年,布匹生意已经不赚钱,我想在城里开个成衣店,投资有点大,于是去找俩弟弟想办法,大弟说厂子效益不好,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我叫他跟我一起生意,他觉得被熟人看见不好。我问他,前段时间买厂里集资盖楼房,找我借的八千块钱啥时候还,他来了一句:“村里的房子和地,我都不要了,我买楼找你拿点钱,你还好意思找我还?”

“你当兵转业的,要不是我托高中同学关系,你根本就进不了这个厂子,你成了国家工人,就不是农业户口了,责任田和宅基地,都和你没关系了,你想要的话,咱妈住的那土坯房宅基地给你留着,那二亩地也给你,你结婚时,我出的钱,是替咱爹娘出的,但你借我的钱,有了得还我,绝不能赖掉!”我认真地跟他解释。


“你还是我亲哥吗,这几年不种地,做买卖做的,眼里只认钱了是不?现在这社会风气太坏了,把你一个淳朴善良有担当的大哥给带坏了!”他感慨道。

“你别扯这没用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亲兄弟也得明算账,你要是还不了,就跟着我干活儿顶账,反正你也天天闲着!”我当时是怕他无所事事,整个人待废了。

大弟像看傻瓜似地看着我,觉得我一个泥腿子农民,哪有资格教训拿国家工资的工人阶级,然后告诉我:“你只是我哥,不是我爸,咱们各过各的日子,我欠你的钱,发了工资,一下就给你还清,看看你挣了俩钱这嘚瑟样吧!”说罢就把我赶出了家门。

那年七月十五,回乡下给我爸上坟,他把这事儿告诉了我妈,当我老婆的面,我妈说这钱不用还了,我老婆看着我,没等我张口,小妹挺身而出,说:“凭什么总让不能大哥大嫂吃亏,他们为全家人付出的够多了,二哥你们就是砸锅卖铁卖房子,也得把钱还上!我们都当父母的人了,妈你咋还这么偏心,还这么爱掺和事儿呀!”

我妈听罢,气得拿拐杖敲她,被她一把夺过去扔了。


在那个遍地是黄金,干啥都发财的年月,那些吃惯皇粮,按月领工资成习惯的人,大部分拉不下脸去捡,弯不下腰去挣。

最终,大弟没跟我干,后来两口子下岗之后,找我借钱买了个微型卡车,给家具城拉家具,直到2007年,我儿子上大学报到,他才把欠我的钱还清。

那时,他带着人揽装修生意,挣了不少钱,开上了奥迪A6L,更不把我这个开烟酒铺子的大哥放眼里了,也就逢年过节回来看看我妈,见了我,连招呼都不打。


至于我那当上干部的二弟,见我上门借钱,人家只说不欠我钱,也没受我恩惠,没义务借给我,还说上学到结婚所有的花费是妈给的,工作是自己找的。

他那态度惹怒了我,我说:“咱妈所有的钱,都是我给的,要是全靠她,你高中都念不完!”

“大哥,麻烦您算一下,他到底花了你家多少钱!”说罢他媳妇儿递给我一个电子计算器。

“弟媳妇儿,我是来找你们借钱,不是讨债的,我做买卖挣了就还的!”我解释道。

“不用,你算清楚,多点也无所谓,别算少了,这是他欠你的,我们家不欠债!”她跟我解释。

我说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三万。

“你这叫狮子大开口,做了两年买卖,宰人宰得挺熟练啊,别听他瞎扯,撑破天两万……”没等说完,他老婆说:“好了你不用管,三万就三万,多出来的就算替他谢恩了,但没有下次,对了,麻烦您给我写个收条!”说罢递给我纸笔。

“你家人的事情,希望你能快刀斩乱麻,我不想让你和他们有牵扯,你母亲的赡养费,每个月500块够了吧,你每个季度送一次,我只要求一点,叫他们不要来干扰我们的生活,OK?”已经下海做生意的弟媳妇儿对我小弟说道。

“嗯,我知道了,家里事情我会处理好的!”我弟唯唯诺诺地说道。


没想到这种豪门狗血剧的桥段,居然落到我们兄弟身上了!当时我恨不得踹他两脚,读了这么多年书,全白费了,一读书人的气节,文化人的风骨都丢得一干二净,为了荣华富贵,可以不管活着的亲娘,不顾死去的亲爹,不认手足兄弟,老婆说啥是啥,活的和条哈巴狗似的,我这小弟算是白瞎了!

带着满怀失望,和三万块钱,我离开了他们家。

后来我妈知道这事儿,跑我家把我骂了一顿,拿拐棍戳着我家锅,骂得我狗血喷头。

在我们这个曾经因为饥荒死亡过半的村子,打架骂街升级到进门砸锅,基本就是不解之仇了。

关键时候,还是我媳妇当了恶人,把我妈架了出去。

我妈气不过,进城去找俩儿子告状,但她引以为傲的俩儿子谁也没回来替她撑腰……


小弟对老婆信守言诺,直到我妈去世,她也没在他家住过一次,除了给爸妈上坟,中秋春节,都在岳父岳母家过。

他家儿子,我见过不到5次,我妈就见过一次。如今这个侄子在美国上大学,弟媳妇在美国陪读,我弟弟在国内算是“裸官”了。

不过,这两年他升迁无望,倒是多了几分人情味儿,也敢回来看看了。

甚至还忍着牛粪味儿,去养牛场找过小妹,国庆节时,还帮他喂过几天牛。

再说我自己家的情况:

到2000年代,互联网电商崛起之前,我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城买了楼房,买了商铺,在商场代理了来自宁波的西装品牌,攒了点钱,借给妹妹一部分搞养殖场,给儿女买了房,留了点养老钱,现在就靠吃利息,收房租过日子。

我妈不想进城,觉得会麻烦她那挣大钱当大官的有出息儿子,终究是我和小妹,这两个她深以为耻,觉得一辈子没啥出息的儿女,轮番照顾,直到她生命最后一刻。

我孙子已经上小学了,大弟也当上了爷爷,但依然管着那家装修公司,一副老板派头,四十年前那个跟我后面锄地,磨得满手水泡,累的满头大汗的忧伤少年,头发已经花白。

三兄弟的后代几乎没什么交集,血脉相连,但相遇无言。

恩恩怨怨,即使放下,也没啥共同话题了。


后记:


这是我房东大叔给我讲家族往事,有点长,一说起兄弟之间的疏离,他就后悔自己当初去找俩弟弟借钱,觉得要不是他找上门,俩弟弟也不会这样,其实他忽略了一点,自从他弟弟进了国企,进了机关,他们生活方式就不同了,这种差异,注定了情分上的疏远,渐渐的亲情就“断了”!

全文三千字,感谢各位读完,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农村亲戚“断交”正在演咋回事?

我来给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真实故事,你们听大概就知怎么一回事了。

我是65年出生的地道的农村人,家里姐弟五人,我是老四,大哥比我大二十多岁,二哥也比我大十七八岁,就连我姐比我都大十三岁。我下百还有个弟弟,我比弟大三岁。我是结婚最后的一个。所以等到我结婚的时候,家境已经衰落到了一定境况了。我是92年结的婚,那时婚后我欠了五干块钱处债,我人厂亲也已经七八岁了,没有能力了。所以,生活重都压在我的肩上,我家六七亩地,每年产出的粮食,除去交公粮和卖些去还外债外,家中留下粮食也就只能勉强够生活的了。如果再有人情往来的话?有诗生活就捉襟见肘了。弟二年,我的女儿出生了,是剖腹产。我的经济状况本来很就挺糟糕的,这下又要雪上加霜了。为了还债,我就在女儿刚满月时候,到浙江温州去打工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到温州还到两个字的时候,我老婆又在老家把胳膊摔断了。所以我又不得不回去老家,来给老婆治疗。总之,在婚后的六七年间,我是借钱买藕吃,窟窿套窟窿。直至九八年,我的儿子又来到了这世界,儿子的到来,我一家皆大欢喜(虽然我们一家欠了别人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次年我便告别妻子去了山东青岛即墨去打工,好在此去即墨,便一直到见在。因为我是做的自由买卖,第二年我的四个舅子,就有三个跟我到了山东,他们刚到的时候,房子是我给他租的,车子也我给他们买的,总之连生活费用都我的。我对亲戚的帮助也够可以吧!我把他们领上路后,他们就各人干各人了。中间,他还隔三差五地到我那里聚会,当然了生活费用都是我的…。

这期间,他们每个盖房子都跟我借了钱。而且他们是借多少,我便是给多少。不信,我老婆可以作证。他们借钱时最长的时间有十二三年,最短的话也有六七点的时间。在借钱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关系都挺好的,逢年过节都在互动。可是就在2004年,我盖房子的找他要钱的时候,情况就大变了。他不是推托临时没有,就说你家哪里缺这点钱。总之就一幅不想还钱的样子。于是,我老婆与他们大吵一顿。还好钱最终是要回来了。但亲情算是画上句号。从此我们便没了往来,就像陌生人一样,有时见了面也相互不理。现在我老岳母还健在,老婆去看她母亲时,他都不理。在二0一六年五月十三日的深夜十一点半,居然能放我一把火。我与老婆去灭火,老婆脸上被火了个大泡,有巴掌那么大。当时报了案,派出所也没立案。当时打死也不敢相信是自己小孩舅子放的火!可过了一年了,他自己在电话里与他舅妈说起这件事时,说是他干的,说当时这样做,是要吓唬吓唬我。当时连车带货,我损失了十好几万块钱。你说你如今还有象这样丧尽天良亲戚吗?

从这点你应该知道现在的农村亲戚互不往来的原因了吧?




说说我家里吧:我爸爸这边亲戚只有一个姑姑,家里住在镇上,虽然和他们只隔着一条河,但是我们也不怎么来往的。


姑姑和姑父是“吃商品粮”的人,还领着工资,这在七八十年代可谓是“高人一等”的,就连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也会对他们和农村孩子不一样。


我们除了姑姑和姑父的生日非去不可,平常都不会去。因为看不惯表哥表姐妹那种翻着白眼看人的眼神,说话口气里全是“你们家里又缺啥东西了,我们家里我妈做不了主”。就好像姑姑会偷偷地给我们什么东西一样,让人受不了。


有一次,我妈娘家摘了新鲜的蔬果,家里吃不完,让我给姑姑家里背些去,结果三个表姐把我挡在门外,表哥出来接过背篓,进去把菜倒出来,又把空的背篓递给我,还说他妈不在家,不让我进去。


这个事情成了我一辈子的阴影,挥之不去,即使偶尔有机会坐在一起,我也会想起这一幕,虽然有的时候闲聊的时候,会聊起这一段,他们都能做到哈哈笑着就过去了,可我心里却有个埂。


我妈娘家在大山里,有二个舅舅和二个姨妈。

大舅在城里上班,从来不和乡下的姐妹和弟弟来往,所以妈妈真正的娘家就只有一个小舅和二个姨妈了。

在我的印象里,小舅和小舅妈或者姨夫姨妈来了,就是借钱或者什么事情,妈妈收罗着爸爸的旧衣服,或者我们穿不了的衣服,都给了他们。当然他们来的时候,会经常带些新鲜的蔬菜和鸡蛋什么的。

感觉他们每次来,都没有空手回去的时候。有时,他们也会把表弟妹们带来,不过表弟妹们每次来都是怯生生的样子,头都不肯抬起来。

有次二姨带家里表妹来的时候,挨着我们睡一床,头上的虱子也传给了我们,为这个我妈给我和妹妹的头发都剪了,收拾了好久才弄干净,还说农村的女孩子头上长虱子是正常的。

我和妹妹可不干了,每次姨和舅妈或者带了他们家里的表妹,我们都躲的远远的,怕传上虱子,被同学们耻笑。

在学校里面,谁头上有虱子,就表示这家人不爱干净,大家都不会和她玩。

鉴于这种情况,妈妈娘家过来的表弟妹来了,我们姐弟三个就会走到远处去玩,尽量不和他们在一起,然后用怪怪的眼神看他们,所以他们也很少来了。自然感情就淡漠了很多。


随着父母辈渐渐地老去,表兄妹之间更加的难聚在一起了,偶尔碰到也很客气,和外人没有区别,甚至比外人更加的有距离感。


现在我的那些姨表亲兄妹姐弟,有的在外面打工,几年都见不了一次面,自然越来越生疏,有的即使在家里也难得走动一下,都在各忙各的,没有事连电话都没有。


即使有时候家里某个长辈有什么事,我们聚在一起了,也没有什么话可以说,相互之间显得很冷清。


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怎么回事?

我看过一个新闻:跳水冠军全红婵在日本得奖回国以后,家里从来没有来往过的亲戚都上门来认亲了,而且很多都不认识。

这真的就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农村有句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亲戚之间“断交”也是很正常的。

一、交流少

亲戚之间,只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健在的时候,会有来往,老人是维系亲情的纽带。

但是表兄妹之间,感觉生活环境的差异,交流的少,情感生疏。长大以后,难于融入。

父母辈是兄弟姐妹,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感情自然好。长大以后,各自成家,各在一方。孩子们不是一个环境里长大,自然对其他的“表”姐妹兄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也只是陌生的血缘关系。

二、从小生活的芥蒂

小的时候,对走亲戚是很新奇和向往的,一旦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受欢迎,心里就会留下阴影,对待表亲也会敬而远之,甚至不愿意来往。

比如我家的姑表兄弟姐妹,虽然知道相互之间有关系,但是反而处处回避,童年时代的影响在心里留下了不好的感觉。

三、经济地位的影响

经济条件好些的人,就怕穷亲戚来认自己,也有故意躲着不来往的。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呢,担心亲戚看不起自己,伤了自尊,也不愿意主动相认。

慢慢地亲戚之间,相互就好像“断交”了一样。亲戚关系,反倒不如朋友之间关系好了。

朋友们,你家里亲戚之间现在来往多吗?

我是珊桃和露,一个生在60年代末,长在7080年代爱回忆的写作者,欢迎关注。




说说我的亲戚吧。今年疫情没事做,我妈让我跟我爸回老家装修,外公强烈推荐他侄子给我们,也就是我堂舅,说他做了十几年做的好。

先装修外墙,堂舅给的报价包工65一平方,我爸打听过一般也是60-65,加上那时候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没事做,我大伯他们说便宜一点的都能找到。但是碍于亲戚关系,我爸妈觉得找熟人做也比较放心,贵一点也没事,做的好就行,于是就找了我堂舅。不过他们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伙食费,如果我们有空做给他吃,就不用,如果没空做就要按他们的方式给他们补伙食费,伙食费不是一餐多少钱,而是按工钱总额的百分之十计算。我们长期在外面,那个时候刚过完年,想到疫情估计也不会持续很久,等下疫情结束就要出去了,那就答应了,毕竟老家请本地人做都是这么算的,哪像我们在外面打工,屋主很多一口水都不给你吃。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谁想到疫情封村居然持续了小半年,我们足足在家呆了将近三个月。呆到外墙基本完工了,搞得我每天在家帮他们拎水泥做饭洗碗,累的个半死,后面内墙也交给他们做,没想到外墙做的还行,但是我大伯说内墙确做的很粗糙,厨房厕所的瓷砖基本上没贴平,客厅大白也是批的不平。因为我们出外面打工了,所以听到这样以后,我们商量了一下,我爸就跟堂舅打电话说,二楼以上就不装修先,没钱了,堂舅说没关系不怕我们少,可以先欠着。但是我爸坚决不同意,后面二楼以上就放着了,其实也就两层半的房子。

事情有争执,往往都是后面结账的事,他量的平方,我们没在家,所以也不知堂舅有没有量多,外墙算了六万多,内墙单单搞了一层简单装修,除了厨房厕所贴到顶,其他大厅走廊贴了一米二瓷砖,房间地板跟大厅地板都不用贴,其他就是刷白,用了三万左右。可是他却算了我们十万多点。原来伙食费算了我们将近一万。

我爸妈肯定就不高兴了,虽然说好了给百分之十的伙食费,但是我们在家给他们做了几个月的饭,我跟我爸出门的时候外墙都基本上搞好了,他居然连做外墙的伙食费都算进去了,而且平方数还不知道有没有量多。

我爸就跟他说能不能少点,没想到堂舅那人脾气很冲,可能因为楼上那一层半他追问了几次,我爸就是说没钱还不肯做。但是我爸也没说他做的不好啊,很多想说的都还什么都没说,就是跟他商量一下可不可以优惠一点,没想到他一听就急了,他说,我那房子怎么怎么难做,他都做到亏本了,一分不能少。我爸说那伙食费也不能少?你们做外墙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在家给你们做了几个月的饭,是不是算错了。堂舅一听就火了,说我爸是不是一定要算得那么清楚?他是我妈娘家人,是亲戚,本来都要请他吃。让我爸别那么多废话快点结钱。我爸听他这么说也有点火,就说我们要回去量一下平方,再结。堂舅一听更火,他说,好你要量平方算的那么清楚,那我也跟你算,说他搭架子批阳台,那搭架子的人工也要算,帮我们搬了家具也要算,所有做了的琐碎事也要算,还让我爸快点给他结钱,不然他就在我妈娘家人面前唱衰我爸妈,让我爸妈以后没脸回娘家走亲戚,说完就挂我爸电话。

没过一个钟我外公就打电话来了,为我们为什么不结钱给人家,人家怎么说也是他介绍的,又是亲戚,让我爸妈不要计较,快点把钱结给人家。

我爸妈听了虽然一肚子火,但是还是强忍着跟我外公说,不能我堂舅说多少平方就多少平方吧?做的怎么样,我们也还没回家看,等我们回家看了,肯定结钱给他。

外公就说不行,不要让他没面子。我爸终究还是太老实,迫于无奈,打了钱给我堂舅。反正我心里,这样的亲戚以后是不会再来往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说我们亲戚之间算的太清楚,可是我给你们做了几个月的饭,天天好吃好喝买菜都一百多那不是钱?你还要算?凭什么?就因为是娘家人,所以就可以这么欺负人?唉,反正我算明白了,农村其实就是这样,有时候最怕的就是这些人,只许他们耍无赖,而你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亲戚   农村   伙食费   表弟   疫情   外墙   娘家   姑姑   外公   小弟   弟弟   亲人   家里   儿子   妹妹   老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