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任用了哪些六国人才?

我是老湿基,我来回答!

秦国原来是非常闭塞以及落后的国家,贵族盘根错节,山东诸国对于秦国一直都是正眼瞧不上,知道秦孝公的出现,用一纸《求贤令》打破了僵局。从《求贤令》颁布以后,秦国就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他国的人才为秦国服务!毫不客气地讲,就是六国的人才,才使得秦国最后一统天下的。

一、商鞅

商鞅,卫国人,也有人说是魏国人,其实,商鞅的祖籍是卫国人,人家是妥妥的姬姓卫国的贵族,早年出仕在魏国,为魏国丞相公叔痤门客,他本想留在魏国为魏国效力,奈何魏慧王不采纳公叔痤的建议,既不用商鞅,也没杀商鞅,公叔痤早就已经预感到商鞅是不世之大才,其以法治国将会成为时代的趋势,便跟魏慧王说:要么就用他,要么就杀他。

此时,正巧秦孝公向天下颁布《求贤令》,商鞅一看,还是去秦国吧,再在魏国待下去,等魏王缓过神来,肯定要弄死自己的。

到秦国之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商鞅变法了,以一己之力把秦国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也把百姓都打造成为这个战争机器服务的资源。他以法治国,打通了普通人向上晋升的通道,一个军功制,就把旧贵族势力打个稀烂,秦国上下全民都渴望战争,只为砍得脑袋多一点,换取爵位。

商鞅一度被秦孝公封为商君,在秦国地位如同秦君,出现了短暂的孝公与商君共治秦国的局面,正如商鞅对秦孝公说的那样:公如青山,我如松柏。一切都在秦孝公死后,烟消云散,孝公薨逝之后,旧贵族势力复辟,联手弄死了商鞅,不过幸运的是,新上位的秦惠文王继续承袭了商鞅之法治国,使得秦国继续强大下去。

商鞅为秦国打下了一统天下的基础框架,扭转了秦国的颓势,就是从此刻起,秦国在一统华夏的路上大踩油门。

二、公孙衍

魏国人,同样也是魏国出仕的,还做着大官,官职“犀首”,很多人认为这是称呼,其实,这是魏国设立的武将的官职,曾经多次率领魏国军队攻打秦国,但受人猜忌,被魏王炒了鱿鱼,本已经心灰意冷,结果,秦国抛来了橄榄枝,公孙衍头一头扎进了秦惠王的怀抱。

被秦惠王拜为大良造,也是武将的官职,率领秦军攻打魏国,好家伙,秦魏两国交战成为了公孙衍左右互搏了,熟知魏国军情的公孙衍大火全收,迫使魏王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

魏王呢,后悔的直拍大腿,便令人给公孙衍送去重金,以挽公孙衍回头,此时呢,张仪也到秦国了,提出此时应该继续敲打魏国,魏国此时正是无将可用之机,公孙衍也许是因为魏国是自己母国的原因,则提出此时应该先打西南的戎狄,张仪就说公孙衍有意袒护自己的母国,秦惠文王就炒了公孙衍的鱿鱼。不过,公孙衍也确实为秦国立下大功,夺回了大片土地给秦国。

三、张仪

张仪也是魏国人,看到没,魏国简直就是战国时期的“黄埔军校”专门为他国输出人才。不同的是,张仪没有在魏国做过官。他从鬼谷子那毕业之后去的赵国,本想在赵国混个编制呢,结果,一事无成,此时,他的师兄苏秦在赵国混得风生水起,正在游说赵肃侯联合其他5国去攻打秦国,张仪呢就想去拜见自己的师兄,结果苏秦对这个师弟是不闻不问,连见都不见,张仪十分气愤:要不,也去秦国去碰碰运气。于是就朝秦国奔去。

而这正是苏秦所想的,苏秦想联合六国以攻秦,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秦国得对六国造成威胁,这个事情,他的师弟能做到,因为他知道张仪的能力,便故意把张仪气走,在得知张仪是朝着秦国去的时候,张仪就派人沿途为张仪提供饭票,到了秦国,苏秦还花钱给张仪运作,使得张仪能够成功混上秦国的编制。

张仪就厉害了,苏秦是合纵,张仪是连横,这段时期的华夏,一直都是这哥俩在“斗法”,在张仪的辅佐下,秦国国君第一次相王,也就是秦国的第一个王——秦惠文王,秦国拿下巴蜀之地,数次破解苏秦的合纵,总是以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立下大功,数次戏耍楚王,还能全身而退,把楚王,韩王,魏王、齐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秦国由此声威大震。

晚年的时候,由于秦国宗室内斗,便黯然地退出秦国政坛,消失于民间。

四、 宣太后——芈八子

楚国人,为秦惠文王之妾,生下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由于秦惠文王之子嬴荡举鼎身亡,指定嬴稷接任秦王之位,芈八子成为了太后,也就是秦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

当时,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把持朝政,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特长,先是稳定住义渠王,最后为了秦国利益,杀了自己的情人——义渠王,且杀了自己与义渠王的孩子,用自己的纵横捭阖的能力大大缓解了秦国的后顾之忧,宣太后虽然把持朝政,但一切出发点都是以秦国利益为重,把持朝政期间,提拔自己的弟弟魏冉成为秦国的丞相,而魏冉也的确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秦国的实力再一步提升,晚年的时候,放权给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少有的没有流血的政权交接。

五、 魏冉

楚国人,宣太后之弟,位居秦国丞相,刚到秦国时,就因为拥立秦昭襄王而立下大功,更是提拔了白起,为秦国活生生的提供了一个征伐四方的杀神。

帅兵攻打魏国,直接打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这一战,直接打断了魏国的脊梁,以至于魏国在灭亡之前都浑浑噩噩的,患上了恐秦症。

此时的魏冉,由于战功赫赫,在秦国权倾朝野 ,自己提拔的白起更是在战场上给魏冉增添了不少政治资本,巧妙地化解了苏秦主导的五国攻秦,更是转化成为了六国攻齐,几乎灭了齐国,为秦一统天下扫清了一个大的障碍,但由于私欲太重独享了战争成功,且由于权势过大,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忌惮,秦昭襄王便借机解除了魏冉的所有职务,使其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暗度晚年,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位高权重能够得以善终的人。

六、 范睢

很不巧,哈哈,又是魏国人,看到没,魏国在为他国输入人才这方面一直是孜孜不倦的态度。

范睢,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满腹经纶,一直都想有出头之日,在跟须贾一起出访齐国的时候,齐王一眼就看出范睢有大才,便赠送了须贾一些钱财,并且劝说范睢留在齐国,包吃住,给编制。不曾想,范睢十分有原则,不但拒绝了齐王的好意,还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自己的老大须贾,按照须贾的意思,退还了所有的财宝给齐王,带着范睢回了魏国。

须贾觉得,此次去齐国,作为下人的范睢的待遇居然比自己还高,便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把整件事情包装成范睢有叛国的嫌疑报告给了魏王,魏王呢也很配合的开始对范睢进行严刑拷打,范睢的一条命几乎就这样交代了,还是在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小吏的帮助之下,装死混了过去。

绝境逢生的范睢,此刻内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报复的种子。他放眼一看,整个天下只有秦国一片勃勃生机的盛况,便起身投奔秦国去也。

到了秦国之后,范睢自我推荐的见到了秦王,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王,成为了秦王的侍从。他主张秦国远交近攻,具体的方针是与远在东方的齐国结交,让齐国安心地跟秦国做生意,使其不干预秦国东出的计划,而秦国呢好放手蚕食距离最近的韩国、魏国、楚国,这一政策直接把齐国弄成了作壁上观的人。

范睢深知秦昭襄王的困惑,建议废除魏冉丞相之职,帮助秦昭襄王收回权柄,又建议从巴蜀之地修直达咸阳的直道,使巴蜀之地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的送往咸阳,使得整个秦国都没有粮草不足的后顾之忧。

七、 吕不韦

吕不韦,卫国人,世代经商,因此,家境十分殷实。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商人为四民之末,地位是最低的,同样的道理,作为天下首富,物质这一方面已经得到满足了,精神上的文明也该抓抓了。

在赵国,吕不韦结识了在赵国做质子的秦公子异人,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把异人当做商品作为投资的想法告诉了异人,异人一听,一拍即合,并且表示:一旦得国,定与汝共享秦国。

接着,吕不韦就开始了一场豪赌,吕不韦深知梭哈的智慧,直接就把所有的生意变卖成了财产,一半给异人,叫异人拿着在赵国享用以及结交关系,另一半自己拿着去了秦国开始运作。在这个时候,还把自己的婢女送给了公子异人,也就是后来的赵姬,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公子政。

在吕不韦的精心运作下,没有子嗣却受秦昭襄王宠信的正宫华阳夫人顺利的认公子异人为嫡子,并且成功的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让吕不韦做了丞相,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又把公子政给迎回了秦国,成功地被立为储君,没几天,秦庄襄王就死了,那么,战国的最终BOSS秦王嬴政登场了。

这个时候,嬴政年幼,朝政一直是吕不韦把持着,不过,吕不韦也的确对得起秦国,在吕不韦当政的时候,进一步削弱了六国的实力,并且以经商的名义在六国埋下大量眼线做为间谍,为秦国源源不断的提供着信息,在吕不韦的运作之下,为秦国挖掘了大量人才:蒙氏一家、王氏一家,这两个家族可是一直为秦国输出着不世将才,还为嬴政挖掘了李斯这个大才,可以这么说,在吕不韦的时期,山东六国全都患上了恐秦症。

最终,不管是因为嫪毐的宫廷之变也好,或者是功高震主也好,总之是引起了嬴政的忌惮,最终被贬到自己的封地洛阳暗度晚年,紧接着,又为了保全整个吕氏一族,服毒自杀以证明吕家的清白。

八、 郑国

韩国人,一个水利工程师。被秦国聘请到秦国主持修理大渠,此项工程之浩大就相当于如今的三峡工程,整个工程一开始的时候,就遭到了秦国上下一致的反对,认为工程太过庞大,不可能完工,其他六国也嘲笑秦国简直痴人说梦。

就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秦国逐渐发现了一个惊天的阴谋:郑国是韩国派到秦国间谍,主要任务就是游说秦国修大型的水渠,以达到疲秦,放缓东出的目的。为此,郑国也表示自己只想把渠修好,因为他平生只有这一梦想,修一个足以功在千秋的大项目,奈何自己的一家人在韩王手里。

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半,此刻放手那就前功尽弃了,那不是政哥的作风,于是,嬴政力排众议,坚持把渠修下去,另一边着手派人贿赂韩国的政坛,成功的将郑国一家老小接到了秦国。

郑国一看,秦王如此上道,自己不能掉链子,于是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程,最终,大渠修成,为秦国增添了万亩良田,老实讲,200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恩泽着两岸的百姓。嬴政亲自命名为——郑国渠。

就这样,一个叫做郑国的韩国人在秦国修了一个名字叫做郑国渠的水渠。

九、 李斯

楚国人,早年在稷下学宫求学于荀子,于韩非子是同门师兄,这哥们在没毕业的时候就预料到秦国将要一统天下,所以,毕业之后就直奔秦国而去。

先是被吕不韦举荐为客卿,陪嬴政读书,渐渐地,这俩人都发现相逢甚晚,俩人的的治国理念,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知我深浅,我只你长短。

之后,李斯帮助嬴政罢免吕不韦的丞相之职,成功的把权力收归嬴政之手,紧接着就开始帮助嬴政推行一统大事,主张先灭韩,再一步步东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主张皆合秦王之意,更重要的是,李斯也赞同一统之后的秦王对全国实行废分封行郡县的国策,并帮助推行了下去。可以说,李斯是秦一统天下的最终辅助。

然而,李斯却是以上所有人中最惨的了,没有之一,因为他的自私自利,轻信了宦官赵高之言,违背秦始皇的意愿,跟赵高联手篡改了遗诏,最终,在赵高的算计下,被赵高腰斩于闹市。

其实,在秦国打工的六国人才远不只这些,这些只是最为出名的,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补充哦!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秦国能统一六国,离开不从六国输入的杰出人才,接下来根据他们的功绩排名(由小到大)来依次介绍。

1、公孙衍

国籍:魏国

爵位:大良造

入秦原因:18岁到秦国参军(估计是看上了秦国以军功封爵)

辅佐君主:秦惠文王

功绩:因为军功做到了最高爵位大良造,率军夺回了河西之地,打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

结局:本以为唾手可得的相邦之位被秦惠文王给了张仪,由此心生不满出走魏国,合纵诸国攻秦,被张仪“连横”破解。


2、吕不韦

国籍:卫国

爵位:文信侯

入秦原因:看中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异人,帮助他成为秦国太子,跟随其入秦

辅佐君主:秦庄襄王、秦始皇

功绩:独具慧眼帮助嬴异人上位,保护嬴异人逃离赵国,这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帮助少年登基的嬴政稳固王位;率军攻灭东周国,周王室绝祀

结局:牵扯嫪毐叛乱,被嬴政罢职遣回封地;回到封地后东方六国趋之若鹜,纷纷邀请吕不韦来做官,嬴政怕吕不韦未来威胁秦国,下令将其全家发配至蜀地,吕不韦惧怕服毒自杀。


3、魏冉

国籍:楚国

爵位:穰侯

入秦原因:芈八子同母异父弟,随芈八子入秦

辅佐君主:秦昭襄王

功绩:拥立秦昭襄王,秦武王意外去世后,诸兄争位,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在赵国和魏冉的支持下回国继位;平定嬴壮谋反,稳固了嬴稷的王位;举荐白起,让秦国拥有了最令人胆寒的尖刀;多次率军攻打魏国,占据魏国河东、河内大片领土

结局:范雎入秦后与秦昭襄王说魏冉权力过大影响了王权,并且批评其越过魏国、韩国去攻打齐国仅仅是为了自己谋私利,因此被秦昭襄王免职,遣回封地。


4、张仪

国籍:魏国

爵位:武信君

入秦原因:游说诸国不受重用,在楚国被污蔑偷了楚国相邦的玉璧,受到侮辱后入秦

辅佐君主:秦惠文王

功绩:以“连横”破“合纵”,瓦解东方诸国合纵攻秦之势,为秦国崛起获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支持秦惠文王称王,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这也标志着秦国正式成为列强;张仪欺楚粉碎了最强大的齐楚联盟,削弱了强大的楚国,为秦国东出扫清障碍

结局:秦武王继位后,不喜欢张仪的外交风格,更喜欢直接刀兵相见,不受重视的张仪主动辞职回到魏国。


5、李斯

国籍:楚国

爵位:

入秦原因:师从荀子,学业有成之后评估诸国情况,觉得秦国最有前途

辅佐君主:秦始皇

功绩: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议实行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就这三项便可让其功绩位居前三,如果对中华民族来说,功绩可位居第一)

结局:秦始皇驾崩后,联合赵高发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登基,后被赵高污蔑谋反,夷灭三族。


6、范雎

国籍:魏国

爵位:应侯

入秦原因: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被污蔑通敌(齐国),遭到魏国相邦魏齐毒打,以为他死了便将其扔到粪坑,爬出粪坑后范雎隐姓埋名入秦

辅佐君主:秦昭襄王

功绩:提出“远交近攻”,改变了秦国原来盲目的对外战争,专门盯着接壤的三晋和楚国狠揍,获得了巨大的土地利益;帮助秦昭襄王驱逐魏冉、芈戎等外戚权贵,实现真正掌权;使用反间计让赵国用赵括替换了廉颇,助力长平之战

结局:白起拒绝领兵攻打赵国,秦昭襄王不喜,范雎在旁说白起对秦昭襄王不满,秦昭襄王因此赐死白起;后来在一次谈话中,秦昭襄王提到秦国再也没有像白起一样厉害的大将了,范雎认为这是秦昭襄王在怪罪他,便主动辞职回封地去了。


7、商鞅

国籍:卫国

爵位:大良造,商君

入秦原因:本是魏国相国公孙痤府上当属官,公孙痤死后得不到魏王重用,恰好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入秦

辅佐君主:秦孝公

功绩: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源,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从破旧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新兴强国,后继之君依然坚持商君之法,最终秦国得以统一六国

结局: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守旧贵族的利益,若没有秦孝公罩着他们早就把商鞅撕成碎片了;秦孝公死后,宗室便诬告商鞅谋反,而继位的秦惠文王也与商鞅有过节,下令逮捕商鞅,五马分尸。古来变法者的下场都比较凄惨,但是他的功绩却随着大秦统一六国而光芒万丈。


8、总结

秦国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背着“偷窃”罪名的张仪,还是身有残疾的范雎,亦或是商人吕不韦,都能在体现出价值后得到重用,这是秦国能持续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观六国,朝堂之上相邦等职位都是宗室贵族担当,齐有孟尝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他们都豢养数千食客,却留不住一个大才,可悲可叹。




秦国能奋六世余烈而统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其它各国的人才,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以下几人:

第一位:商鞅,又名卫鞅。

商鞅是卫国人,起初在魏国做魏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在临死前本来想要向魏惠王举荐商鞅接任相国之职,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没有接受公叔痤的建议而任用商鞅,于是商鞅便跑到秦国去效力。商鞅向秦孝公推销霸道而被任用,在商鞅的一系列变法下,秦国逐渐由穷弱走向富强并一举收复了河西地区,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位: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因在魏国不受待见而跑到楚国做了楚相的门客,然而张仪在楚国也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当作窃玉贼逐出了楚国。后来张仪在好友苏秦的帮助下来到秦国,因向秦惠文王提出连横之术而被任用,在张仪的努力下,六国合纵攻秦之策宣告破产,并将楚国的门户打开,为秦国的东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位:范睢。

范睢也是魏国人,原先是魏相的门客,后因为欲改换门庭之事被魏相发现而差点身死,在一番死里逃生之后,范睢来到了秦国。因向秦昭王提出除三贵和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提拔为秦相,为秦国吞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位: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人,从事商业,家财万贯。因见在赵国作人质的赢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奇货可居,所以吕不韦帮助其登上秦国的王位,赢异人因感恩而将吕不韦封为秦相。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秦国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次六国合纵,并灭亡了东周,稳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政治形势。

第五位: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因在楚国不受重用且领悟了老鼠哲学而跑到秦国施展抱负。李斯来到楚国后,向秦王赢政提出离间六国的计策而受到重用,后来又向秦王赢政上奏了一封《谏逐客书》,被秦王赢政任命为廷尉,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绝佳可靠的战略方案和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六位:蒙骜。

蒙骜,齐国人,秦昭王时期从齐国投奔到秦国,在秦军中屡立战功,为秦国攻取了三晋大片土地,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又一虎将,其子蒙武和孙蒙恬相继为秦将,祖孙三代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七位:郑国。

郑国是韩国人,韩国因惧怕被秦国吞并,于是派出郑国作为间谍入秦。郑国入秦之后,向秦王赢政建议大修水渠用于灌溉农田,其本意是消耗秦国国力,然而不久便被识破,为了保命,郑国据理力争,认为修建水渠对秦国的农业有利,于是秦王赢政保留了郑国,并继续让他兴修秦国的水利,这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秦国何止任用了六国的人才,天下只要有才能的人,秦国都能以兼容并包的精神给予重用。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在秦国宗室大臣的劝谏下,要把秦国以外的人士都驱逐出去,秦国丞相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李斯就写了一篇《谏逐客书》献给秦王,述说各国的人才帮助秦国强大的经过,最终嬴政取消了这个命令。

我们就按照《谏逐客书》里面的内容依次介绍从各国来投奔秦国的贤士。

一、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从四面八方得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称霸西方。

秦国地处陕西,西面面临西戎许多部落的威胁,开始时并不强大。秦穆公作为一个十分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想尽办法得到许多人才,才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可以说,秦国的强大是从秦穆公开始的。

由余本来是晋国人,流浪在戎地,戎王派他到秦国考察,秦穆公任用他为谋臣,灭掉了十二个戎国。

百里奚曾经在虞国任职,不被信用。虞国灭亡后,百里奚沦为奴隶。秦穆公听说他的贤明,就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换来,任用他为相,秦国开始强大。

(五羊大夫百里奚)

蹇叔是百里奚的好朋友,百里奚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秦穆公礼聘蹇叔为上大夫。蹇叔的眼光超前。秦穆公要去灭亡郑国,蹇叔成功地预见到,晋国会在崤这个地方设伏。

丕豹原本是晋国臣子,逃到了秦国,秦穆公任用他为将领攻打晋国,俘获的晋国的公子夷吾,得到了黄河以西的八座晋国城池。

公孙支从晋国来到秦国后,也被秦穆公重用为谋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

秦穆公征服西戎各部后,周襄王派召公送金鼓祝贺,命他担任西方诸侯的霸主。

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保证了秦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秦孝公在东面的魏国强大起来后,面临很大的危机。于是任用从卫国来的商鞅实行变法。

商鞅移风易俗,改革军功制度,鼓励发展经济,国家因此富强起来。占领了魏国的西河之地,打败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迫使魏惠王迁都大梁。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

可以说,没有商鞅,可能就没有秦国后来的统一天下。

三、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六国的合纵之策,各个击破,保存了秦国

秦国强大起来后,六国开始恐慌。在苏秦的策划下,六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对付秦国都不可能胜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秦国,保存自己。

六国合纵,联合起来后,力量大涨,秦国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惠文王任用了张仪为相,恐吓六国,劝说他们和秦国分别结盟,接受秦国的保护,破坏了合纵策略,使秦国可以对六国各个击破。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魏国把上郡十五个县的土地献给秦国来求和;秦国打败楚军,斩首8万,取得了楚汉中土地6百里。

这一切都是张仪这个魏国人帮助惠文王实现的,他不仅没有让秦国灭亡,反而使秦国土地更加辽阔,国力更加强盛。

四、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解除了秦国权力被外戚权贵掌控的局面,强固了王室。范睢还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逐步征服邻国

秦昭王登基后,魏国的大权掌控在宣太后(就是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手里近三十年,秦昭王几乎等同于傀儡。

(秦宣太后芈月剧照)

范睢帮助秦昭王从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的手里夺回了权势,结束了权贵私人垄断秦国政权的现象。

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使秦国避免了和东方大国齐国的硬刚局面,先从附近的魏国、韩国、楚国入手,获取了大量的好处。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谏逐客书》

就像李斯所说,秦穆公、秦孝公、惠文王、秦昭王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客卿的力量。

五、李斯本人也是个大刀阔斧进行除旧布新的政治家

秦王嬴政正是在李斯的帮助下,才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一方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政权。

从秦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强盛,都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大开方便之门,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强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国家,正是因为他重用来自各国的人才,才最终统一了天下。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百里奚是齐国人,商鞅是卫国人、公孙衍、张仪、范雎是魏国人,蒙骜是齐国人,蒙骜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留在秦国继续为秦国大将,吕不韦是卫国人,李斯是楚国人。

秦始皇时期,昌平君和昌文君是楚国公子,他们是秦国的相国。秦始皇命令他们帅军平定嫪毐作乱。

卫国在商鞅的时代,差不多是魏国的附庸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秦国   苏秦   晋国   连横   魏国   秦王   楚国   公孙   人才   爵位   齐国   丞相   功绩   强大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