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帝王的墓葬没有被发现?

人类将亡者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亡者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的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中国至少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开始,已经出现了墓葬的原始雏形,即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从早期的墓坑直接埋葬,到后来用木棺作葬具,并出现了墓地。

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人被分为三六九等,墓葬也出现了等级分化。主要体现在墓葬的方位方向,顺序排列,形制大小,规格高地以及装饰等方面。在中国历史上,墓葬规格最高的是掌握无上权力的帝王。他们的墓葬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中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历时三千余年。在这数千年的岁月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年代明确的帝王陵寝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由于葬制、战乱、政治等因素,再加上年代久远,大多数的帝王陵寝湮灭在历史之中,没被发现确认。

除了中国历史上上古时期传说中的帝王陵寝外,真正意义上的帝陵应该从夏朝开始算起。夏朝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其传承顺序是,夏禹、后启、太康、仲康、后相、少康、后杼、后槐、后芒、后泄、后不降、后扃、后廑、孔甲、孔皋、后发、后履癸(夏桀)。

从夏朝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关于夏朝的帝陵仅有个别的一些传说性的记载,大多都不可考。其中,除了传说太康陵在河南省太康县,孔皋陵在河南省洛宁县外,其他夏朝的帝陵至今无下落。

商汤(成汤)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朝代,也称殷商。从商朝开始,中国有了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商朝前后相传了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看,从商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分别是商汤(成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其中,有关商汤的陵墓,各地多有汤陵,根据文献中有关记载,汤陵有河南偃师汤陵、河南商丘汤陵、山东曹县汤陵、陕西扶风汤陵、山西万荣汤陵、河南虞城汤陵、安徽亳州汤陵等。其中山西万荣县的汤陵已于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沉没于黄河之中。

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分别是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河南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洹水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目前在考古人员在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布在东、西两区,其中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十三座大墓中有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无法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两个时期。

从周武王灭商到周幽王亡国, 西周共传11代、12王分别是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其中,除了周昭王姬瑕因御驾亲征伐楚,全军覆没后死于汉水之滨,葬于洛邑东南少室山(今河南开封)外,其他的周王陵寝都位于陕西关中地区。据《周易》、《汉书》记载,周朝王陵不封不树。因此,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座西周王陵。

西周覆灭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历时515年,共传25王。分别是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战国时期)、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其中,除了周赧王姬延葬于陕西凤翔外,其余的东周王陵都在河南洛阳附近。

据现有史料及考古结果得知,东周王陵大致分为王城、周山、金村三个陵区。其中王城有王陵10座,周山有王陵4座,金村有王陵11座。据了解,1928年至1932年间,金村8座东周王陵被盗掘出数以千计的金银器、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至今仍流散在海外十多个国家。东周王陵因年代久远,加上王陵被盗毁严重,墓主的身份大多难以确认。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历时15年,传3代、2帝、1王。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子婴应该不算帝王,因为他是去帝号,以秦王的身份即位。但他毕竟是秦王朝的君主,有些史学家把他列为秦朝第三代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的陵寝已经得到确认,位于陕西西安地区。秦子婴被项羽杀死后,葬于何处成了千年来的一个谜团。直到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园旁新发现一座仅次于秦始皇陵的相对独立的陪葬墓园,学者认为其主人很可能是秦末代皇帝子婴,这仅仅只是推测,目前无法确认。

刘邦建立汉朝,也可分两个时期来看,一是西汉,一是东汉。西汉历经15帝,其中有四位皇帝没有帝陵。前少帝刘恭被吕后所杀;后少帝刘弘被拥立汉文帝的大臣所杀;汉废帝刘贺被废为海昏侯,失去帝王资格;孺子婴在王莽篡权后不被承认。这四个皇帝都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因此他们死后也就没有帝陵。其余11座帝陵,除了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和汉宣帝刘询的杜陵位分别位于渭河以南的西安市灞桥区江村东侧和西安东南的少陵塬上外,其余九座帝陵位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还有两个短命的政权。一个是王莽所建的新朝,一个是刘玄的更始政权。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仅有15年国祚。王莽是新朝唯一的皇帝,关于王莽的陵寝,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王莽被绿林军杀死后,将其头颅割下来悬挂于宛室之中,后来王莽还没分尸。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的汉室皇帝所保留,直到西晋惠帝时,因洛阳武库被烧,存放其中的王莽头颅也被焚毁。王莽死后应该没有陵寝,或许有,还没被发现。

绿林军在推翻王莽的新朝之后,拥立汉朝宗室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刘玄为皇帝,史称“更始政权”。刘玄被赤眉军杀死后,葬于汉文帝刘恒的霸陵陵园内,据《水经注》卷八记载,刘玄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霸桥区毛西乡陆旗营一带。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刘玄墓的任何痕迹。

东汉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195年。东汉虽然有历经十四位皇帝,但只有十二座皇陵。因汉婴帝刘懿只当了206天的皇帝就去世,被汉顺帝以诸侯王之礼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称其济北王。汉少帝刘辩被董卓废后毒杀,没有帝陵,后被汉献帝葬入一座太监墓中。东汉的12座帝陵,除汉献帝刘协的禅陵在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以外,其他十一座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汉献帝登基的时候,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经过各路诸侯的纷争吞并,最终由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鼎力而存。曹操病死后,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中国历史开启了三国时代。

曹丕取代汉献帝,建立曹魏政权,定都洛阳。曹魏政权共历经五帝,历时46年。曹魏五帝分别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废帝齐王曹芳、魏废帝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可能是因为曹氏受司马氏挟制之故,曹魏皇陵没有统一的陵区,曹魏五帝中,魏文帝曹丕的首阳陵、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魏废帝曹髦的陵墓史书有详细的记载,都在洛阳附近。

魏废帝齐王曹芳的陵寝史书无记载,考古亦未发现。史书记载,魏元帝曹奂的王原陵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彭城村。然而,后来考古发掘之后,证实这座陵墓并不是曹奂墓。曹奂的王原陵具体位置迄今仍然未能得以考证。曹魏帝王建造陵墓不封不树,不立寝殿,不建神道、陵园,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因此,曹魏帝王陵墓深藏在地下,等待被发现。

刘备所开创的蜀汉政权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关于刘备的墓,有三种说法。第一就是他安葬在白帝城,二是说安葬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三是说安葬在成都的惠陵。时至今日,这三座古墓到底哪一个是刘备的,仍然是存在争议的。当然,主流观点认为,成都武侯祠内的汉惠陵就是刘备的陵寝。后主刘禅死后被葬在了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东。

孙权称帝后,建立东吴政权,建都武昌,后又迁都建业(今南京)。东吴历经四帝,但只有两位皇帝的墓葬可称为帝陵,一是东吴政权缔造者孙权的蒋陵,一是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的定陵。其第二位皇帝孙亮被废为会稽王,而末代皇帝孙皓投降西晋,葬于洛阳邙山。孙休的定陵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已于1987年9月清理发掘。史书记载孙权的陵寝位于今天南京明孝陵景区内的梅花山,但因孙权墓无任何地面痕迹可寻,因此还无法确定孙权墓的具体位置。不过根据现代考古科技勘测,梅花山下有一座甲字形大墓,可能就是孙权的墓葬。

西晋建都洛阳后,历经晋武帝、晋惠帝、晋怀帝、晋愍帝四位皇帝,历时52年。除了晋怀帝司马邺被刘聪杀死在平阳外,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加上追封的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共五位皇帝,其陵墓均在洛阳一带。但是《晋书》只记载陵号,如晋宣帝葬高原陵、晋景帝葬峻平陵、晋文帝葬崇阳陵、晋武帝葬峻阳凌、晋惠帝葬太阳陵。关于具体的陵墓位置,不得而知。西晋帝陵的具体位置和陵墓的具体信息,至今没有一座能被确认。

东晋建都建康(今南京),虽然只是半壁江山,但是历经11位皇帝,历时104年。据史料记载,除晋废帝司马奕死后葬于江苏吴县外,东晋皇陵区主要位于都城建康的西、东、北三个方向,紧靠宫城。西陵区在鸡笼山之阳,今南京大学北园、鼓楼岗一带,有晋元帝司马睿的见平陵、晋明帝司马绍的武平陵、晋成帝司马衍的兴平陵、晋哀帝司马丕的安平陵;东陵区在钟山之阳龙尾坡,今富贵山一带,有晋康帝司马岳的崇平陵、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高平陵、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隆平陵、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休平陵、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冲平陵;北陵区在幕府山之阳,有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

晋宣帝司马懿立曾经留下身后“不坟”、“不树”、“不谒”的“三不”遗嘱,所以东晋的帝陵大都不起封土,埋葬从简,所以千百年来,东晋的皇陵和西晋的皇陵一样,能确认陵寝的大致范围,但是具体位置和墓主信息,都无法确认。东晋皇陵只有一座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被确认。那是因为司马聃的永平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有封土堆的晋帝王陵。这严重违反了司马懿“不坟”、“不树”“不谒”的祖训。为何司马聃要标新立异?已无法说清。

西晋灭亡后,中国的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权走马灯似的转换,帝王也走马灯似的上任、篡位、下岗、被杀、病死、逃亡。这一时期的帝陵没有太气派的,盗掘严重,甚至有些根本无法找到,数目难以厘清。

五胡十六国之后,中国北方进入北朝时期。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历经十三帝,追封皇帝39人。总计有帝陵10座。分别是石室帝陵、盛乐帝陵、云中帝陵、北魏孝文帝拓跋弘的长陵、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景陵、北魏孝明帝元诩的定陵、北魏孝庄皇帝元子攸的静陵、北魏后废帝元朗的后废帝墓。其中,除了石室帝陵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盛乐金陵和云中帝陵位于山西省外,其余帝陵都在洛阳附近。

盛乐金陵是北魏草创时期的帝陵,可能埋葬有北魏从拓跋力微(神元皇帝)到道武帝拓跋珪的所有皇帝,盛乐金陵的方位已不可考。据考古人员推测,盛乐金陵可能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大南山一带;云中金陵为北魏迁都平城后的帝陵,葬有北魏明元皇帝拓跋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文成皇帝拓跋睿、北魏献文皇帝拓跋弘、北魏景穆皇帝拓跋晃(追封)在内的皇帝和后妃,云中金陵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有学者认为,云中金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左县西北的五路山。北魏后废帝元朗被权臣高欢所杀后,葬于河北省临漳县古邺城之野马岗,其墓今已不可考。

北朝时期,东魏和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城。与邺城相邻的河北磁县,就成为北朝时期两个王族用以聚族而葬的墓地所在。北朝墓群分布于河北磁县的东部,墓葬密集区位于磁县的东南部区域,南北绵延达15公里,东西约14公里。北朝墓群文物档案中有编号记录的墓葬达134座,其中80多座有封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工作的推进,发现的墓葬数量在不断增加。北齐帝陵除了北齐后主高纬死后葬于陕西西安长安区的洪窦塬外,其他的帝陵都位于此。

北魏孝武帝元修被宇文泰毒杀后,葬于云陵(今陕西富平县东30公里),确切位置至今难考。北周取代了西魏政权后,建都长安,共有五位皇帝埋葬在今陕西咸阳渭城区底张镇一带。但五座帝陵仅发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孝陵和北周静帝宇文阐的恭陵,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静陵、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昭陵和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定陵的位置仍未得到确认。

东晋灭亡后,进入南朝,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南齐共23年,历3代7帝;南梁共52年,历3代4帝;南陈共33年,历3代5帝。其中,宋、陈二朝帝陵散列在江苏南京地区;齐、梁二朝的帝陵则集中于江苏丹阳,形成较大的陵区。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陵墓毁坏严重。目前大部分的南朝帝陵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确认。

隋唐时期的帝陵相对比较清晰,除了隋炀帝杨广葬于江苏扬州,唐昭宗李晔建和陵于河南洛阳,唐哀帝李杞建温陵于山东菏泽外,其余的隋唐帝陵都位于陕西关中地区,隋唐时期的帝陵都被发现而且得到确认。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中原地区的王朝不断更替,前后有梁、唐、晋、汉、周五代。其他地区主要在南方则有十个割据的王国:长江下游的吴国、南唐、浙江一带的吴越、福建一带的闽、四川一带的前蜀、后蜀,两湖地区的楚、南平,两广地区的南汉和山西境内的北汉。这一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连年不息,政权更迭频繁。五代历经54年,14位皇帝中,8位被杀。所以,五代时期的大部分帝王未能以皇帝形制起陵。但是这一时期的帝陵信息比较明确,基本得到确认。

两宋帝陵中,除了北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被金兵北掳,以及南宋端宗赵昰的永福陵在广东新会外,其余的两宋帝陵主要分布在河南巩义以及浙江绍兴一带。位于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基本被伪齐皇帝刘豫盗掘一空;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陵被元代喇嘛杨琏真迦和允泽破坏殆尽。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一王,享国二百一十八年。辽朝的帝王死后分别葬在五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葬祖陵,辽太宗耶律德光和辽穆宗耶律璟葬怀陵,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和辽道宗耶律弘基葬庆陵,此三陵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而且都已被发现考证。

依据文献记载,东丹人皇王耶律倍和其子世宗耶律阮葬于显陵,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葬于乾陵。由于辽朝末年,契丹皇陵被女真军队毁坏殆尽,很难发现显陵和乾陵的位置。目前,根据考古结果可知,显陵和乾陵位于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董家坟、龙岗村一带的山谷中,具体位置不详。

金代帝王陵遗址位于房山区大房山车厂村龙门口。共葬有从金代始祖至金章宗17个皇帝、后妃及诸王,是北京地区第一个皇陵,比明十三陵还早两百多年。金代的皇帝陵以云峰山为中心,埋葬的比较集中。包括真正当过皇帝的六人(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金世宗、金章宗、卫绍王),追谥的三人(海陵王父德宗、世宗父睿宗、章宗父显宗),这九人的葬地是金陵里面的皇陵区。具体方位就是大房山东南侧左右两条山脉之中。目前,除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被发现外,其余16座金代帝陵并未找到确切位置。

历史上的西夏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开始,到公元1227年,西夏一共持续了189年,历经10位皇帝。位于宁夏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占地极为宽广,在58平方公里的陵墓中,有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陪葬墓。这么多陵墓,却找不出一块完好的碑石,就连碑石残片上的文字,在关键信息处也被人刻意凿掉。因此,虽然西夏王陵可以确认,但是具体陵墓主人的身份却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陵,在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唯独元代的帝陵是一个不解之谜,今天我们知道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陵,其实只是个衣冢陵,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寝 至今不知所踪。根据史料记载,元代的皇帝驾崩之后,遗体用整棵巨大的金丝楠木对半剖开、掏空后装殓,然后合拢剖开的木头、用金箍予以固定,再运回漠北草原安葬。

元代皇帝的遗体被运回漠北草原下葬之后,将地表万马踏平,然后派军队驻守一年,待来年草长、与他处无异之后,驻军撤离。元代帝陵到底在哪里?史籍中给出了一个地方起辇谷。根据学者考证,这个起辇谷的大致位置在元太祖铁木真的“救命山”,即不儿罕合勒敦山附近。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座元代帝陵。

明清时期的帝王陵寝,史书记载和今天的地面遗存都比较丰富。除了明朝建文帝不知所踪外,其余的明清帝王陵寝都已确认。中国历史上数百位帝王的陵寝,如今发现确认的也只是一小部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帝王陵墓将会浮现出来。




中国历史被发现的皇帝陵墓很多了,被盗过墓的也不少,而没被找到的皇帝陵墓也不少,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炎帝和黄帝的陵墓

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就是因为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生活在公元前2600多年,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炎帝和黄帝都是古代华夏部落的首领,他们的子孙后代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统一了整个华夏部落,征服了东夷、九黎族,建立了统一的部落联盟,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但是关于黄帝、炎帝的陵墓,由于年代久远,既没有记载,历经四千多年,也没有发现炎帝与黄帝的陵墓,一直是一个谜。

2、夏朝历代王的陵墓

整个夏朝有470年的历史,关于夏朝的记载多见于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夏朝由大禹的儿子子启建立,共历经14代,传至夏桀时被商所灭亡,我们自称为华夏,其中的“夏”就来自夏朝的“夏”,由于年代久远,夏朝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夏朝历代王的陵墓也没有被发现。



3、商朝商汤到盘庚时期的商王陵墓

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商朝建国后直到商王盘庚时期,这中间有281年时间,历经十世十九王,盘庚是商朝的第19位君王,这19位君王的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而自盘庚之后的商王陵墓,大多都埋葬在河南省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这里是商朝的王陵区。



4、周文王与周武王陵墓

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正是由于周文王的不懈努力,他的儿子周武王才能灭亡商朝,周文王与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之君,但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真正陵墓一直没有找到,有传说是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在陕西省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南,但据专家考证,这里并不是周文王与周武王的陵墓。



5、南越王赵佗陵墓

南越王赵佗是割据岭南地区,也就是今天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而建立的一个王国,赵佗本是秦人,是秦始皇派到南越地区征服当地人的秦军将领,在征服百越地区后,中原由于天下大乱,赵佗便割据百越地区称王,当时的中原地区政权是西汉。

赵佗一生活了103岁,死后安葬在何处,一直没有找到。



6、蜀汉昭烈皇帝刘备陵墓

刘备陵墓虽然在史书上记载为成都市南郊武候祠正殿西侧,但是这里是否是刘备的陵墓有很大的疑问,因为刘备是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去世,到成都还有600多公里,当时刘备又是在夏天去世,运这么远尸体怎么处理,因此关于刘备的陵墓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就安葬在白帝城,二是说安葬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三是说安葬在成都的惠陵,到底哪里才是真的,搞不清楚,相当于没有发现一样。



7、元朝历代皇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崇尚“密葬”,所谓密葬就是秘密安葬,就连蒙古人自已也不知道安葬在哪里,正因为这一习俗,从成吉思汗开始,直到元朝建立之后,元朝的历代皇帝陵墓都没有被发现,因为根本就没人知道安葬在哪里。



历史上没有被发现的皇帝陵墓主要是这些,当然还有一些皇帝陵墓是在战乱中被毁坏了,如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时期,这些大乱世中,皇帝的陵墓很多都被盗被毁坏,消灭于历史的痕迹中,并不是没有找到。




未被发现的帝王墓。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皇帝的墓葬都是一个王朝的天大秘密,大多数逐渐墓葬的人基本上在墓葬修好后就不知所踪,所以,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的帝王墓没有被发现。下面我们来捋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王朝。

1、夏商周王朝。

在历史上,夏朝到底有没有还存在着争议,但是因为没有翔实的文字记录,所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当然,夏朝的皇陵也没有发现。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前后共有十九王,同样因为历史久远,这些帝王陵墓至今也没有发现。到了周朝,自商开始的文字记载使得周朝的皇陵的寻找成为可能,但由于年代的久远,除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外,其他的大部分陵墓没有找到。

2、始皇以后。

当年横扫天下的秦朝,可惜仅仅存活了两代就灰飞烟灭了,陵墓也已找到,并且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汉朝分为西东两汉,重要的王陵也已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乱世,由于国家统治时间短暂,或许很多当时的国家还没来得及逐渐陵墓就灭亡了,所以这个时期的皇帝陵墓都没有发现。当然,前几年考古说发现了曹操的大墓,甚至有一些物证,但是争议很大,并且物证也不是非常充分,按照曹操生前的奸诈,估计他的陵墓不会随便就被人发现。隋唐时期的二帝陵墓也已发现。唐朝主要的帝王陵墓大部分已找到,从历史来看,基本上国力强盛的王朝,因为有比较翔实的文字记录,所以对皇室的记录比较详细,虽然很多资料都不是对外公开的,因为有的朝代统治时间比较长,所以他们的皇帝陵墓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也就容易被集中发现。五代十国又是中国一个乱世,大部分的皇帝陵墓没有踪迹。辽国时代,皇陵也是比较集中,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一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金朝在北京大房山营建山陵,金代帝王均葬于此,现存帝陵遗址十七座。南北宋两朝,大部分还是遗留了下来,主要有北宋巩县八陵,南宋绍兴六陵。

3、元明清。

元朝,成吉思汗的大帝国,历来,蒙古族贵族有秘密下葬的习俗。根据史书记载,蒙古族贵族死后,埋到地下后,陵墓上方没有封土,没有坟头,填平墓葬后,用千军万马来回踏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小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然后派千骑士兵守护,直到来年的春天,草生长茂盛之后,士兵迁帐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牵着那只丧子的母骆驼引路,母骆驼停下后悲呜之处,就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所以现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无法找到。明朝自明成祖朱棣后,历代帝王都埋葬在今北京郊区的"明十三陵",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其父母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内。清朝皇陵,我们就更熟悉了,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挖的就是清朝的皇陵。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顺康雍乾嘉、道咸通光宣,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这就是著名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此可见,有文字记录以来,大部分王朝的皇陵都已经被发现。




元代的帝陵至今一个都没发现

自从商周之后,中国历代帝陵基本上都不用去发现,皇陵就在那里矗着,凡是视力正常的人都看的见。

皇陵的规模通常都是非常巨大的,在明朝之前,皇陵都是建有高大的封土堆,远看犹如一座大山,非常显眼。

例如秦始皇陵最初的封土高度有120米,即便是经过2000多年的风霜洗礼,现在秦皇陵的封土高度仍然有87米之高,而整个秦皇陵的占地面更是高达56.25平方公里。(秦皇陵巨大的封土堆)

而到了唐朝,为了防盗,唐太宗、唐高宗的陵寝都是修在一座大山中,直接把山掏空,待皇帝下葬后再用巨石将出口堵死。在没有烈性炸药的年代,盗墓者是几乎不可能盗掘太宗和高宗帝陵的。(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直接就挖空了一座山)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改帝陵建造的传统,放弃了巨大的封土堆形式,改为在地宫上建宝城宝顶。

宝城宝顶可以看作是一种小型的封土堆,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用青砖垒砌,称之为宝城,土堆的穹隆顶称宝顶。

明代皇家陵寝虽然取消了大封土堆,使用比较小的宝城宝顶,但还是保留了大量的地上建筑物用于祭祀和保护皇陵,例如如正门、神道、享殿、围墙等建筑物。

以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为例,整个长陵的地上建筑形制是一个三进院落,光这些地上建筑面积就达到12万平方米,其祭祀主殿祾恩殿的内部面积甚至比故宫的太和殿还要大。如此宏大的一座帝王陵寝,想不看见都不可能。(明长陵祾恩殿,太气派了)

当然,也有一些君王在墓葬方面非常低调,例如魏武帝曹操(曹操趋势时虽然不是皇帝,但也是魏王了)。民间曾广泛流传曹操为了防盗,设有七十二疑冢,以达到混淆视听,保护自己陵寝的目的。

但是这只是民间传言,事实中曹操并没有秘葬,曹操病逝后就是葬在高陵。只不过曹操主张简葬,因此没有建封土,随葬的物品也不多。后来由于战火,曹操陵寝遭到破坏,地上建筑都没有了,而又因为没有封土,所以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曹操的陵寝到底在哪。

直到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才最终认定,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曹操陵寝之谜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总体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流行厚葬的国家,帝王尤其如此,绝大多数皇帝在刚登基之初就开始着手修建陵寝,皇陵的规模通常都是很庞大的,非常显眼。

不过有一个王朝的帝王一直坚持秘葬(注意是秘葬,不是简葬),这个王朝就是元朝,元朝的帝王陵墓至今一个都没发现,甚至连大体位置都不知道。

元代帝陵都是不封不树的,即没有封土堆,也没有任何的地面建筑,甚至连一块记录生平歌功颂德的石碑也没有。传说从成吉思汗开始,大蒙古国和元朝的历代大汗或皇帝都被秘密地埋葬在蒙古高原的起辇谷。

当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突然逝世,之后他的遗体被秘密运回蒙古高原下葬(对于成吉思汗的下葬地点,现在还有争议,大多数学学者都认为葬在了蒙古高原)。

一路之上,蒙古人的送葬队伍杀掉一切所遇之人,而在成吉思汗遗体下葬之后,蒙古人又杀掉了所有的工匠,以免墓葬细节和地址被泄露出去。

据明代《草木子》记载,待陵寝修建完毕后,蒙古军“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此后,所有的元朝帝王都延续了秘葬的传统,由于实在是太低调了,元朝15个帝王陵寝至今一个都没找到。




每一座帝王陵墓,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时至今日,还有许多皇帝陵墓没有被人们发现。下面编者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那些没有被发现的皇陵。

古人视死如生,特别注重殡葬礼仪。古代君王更是希望通过修建陵墓,把自己生前拥有的一切带入另一个世界。

夏商周:

如果将周王朝前的时代,归结为神话时代。那么商周之前的夏朝,到底存不存在至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根据现有史料,我们只能知道夏朝共传承14代,它是由大禹开始的世袭制王朝。

因为夏朝存在的时间太过久远,导致这一王朝不但没有翔实的文字记录,就连历代夏朝帝王的陵墓至今都没有被发现。

夏朝之后是商汤。

最初商部落的首领名叫子履或称天乙。从天乙到成汤,该部族曾先后完成过八次迁徙。直到成汤执掌部族,他才定都商邑(如今的河南偃师)。

同样,因商朝缺乏文字记录,商朝历代帝王的陵墓至今也没有被发现。而随后的周朝,除姬昌、姬发父子的陵墓外,其他大多数周王陵墓也没有被找到。

秦始皇以后:

曾经横扫天下的秦国,仅延续了两代就灰飞烟灭。秦始皇的陵墓不但找到了,目前该陵墓还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建筑之一。

西汉和东汉,重要的皇陵目前大多数也已经被找到,只有藩王的陵墓依然有一部分没有被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典型的乱世,由于当时各地政权维序时间较短,甚至存在一部分君主都没来得及修建陵墓,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帝王陵墓,绝大多数还没被发现,亦或是不存在的。

近些年,有考古学家声称先后发现了曹操、曹丕、刘备的陵墓。但都尚未挖掘,身在成都的刘备陵墓,更是尚未确定是否只是刘备的衣冠冢。

隋唐时期:

杨广、李世民的陵墓都已经被发现。李治、武则天的陵墓更是放在了光明正大的位置上。

从现实情况来看,往往是国力强盛的王朝,都会有比较详实的文字记录。详实的文字记录,也便于考古学家发现该王朝的皇陵。

因为大唐统治天下时,环境较稳定,又有详实的文字记录可查。因此唐朝帝王墓大部分都已经被发现,同时考古学家还发现唐朝帝王墓比较集中。

唐朝之后,我国又迎来了比较混乱的五代十国。因大环境的混乱,五代十国的帝王墓至今大部分还没有被发现。这其中不乏没有修建,或是无资料可查。

宋辽时期:

大宋皇帝的陵墓和辽国皇帝的陵墓,相对都比较集中。

辽国皇帝墓主要集中在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以及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宋徽宗、宋钦宗的陵墓除衣冠冢外,依然没有被发现。

如今已经发现的北宋的皇陵在巩县有八座,而南宋的皇陵在绍兴有六座。

元明清三朝:

蒙古有着秘密下葬的习俗,结果可想而知。

根据蒙古史料记载,蒙古皇族死后有两种葬法,要么被埋到地下要么是天葬。

将皇族埋到地下后,蒙古皇族的陵墓上方并不存在封土,也没有坟头。填平完坟墓后,蒙古士兵会用马匹再次踩踏墓地。随后蒙古士兵还会当着母驼的面,在陵墓前宰杀掉小骆驼。来年草长莺飞,被填平的皇陵痕迹也就此消失了。

杀掉小骆驼,是为了通过母骆驼的指引,从而找到皇陵的确切位置。因这一秘葬方法的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蒙古皇帝的陵墓也无法找到。

至今为止,考古专家还没有发现任何一座元朝帝王陵墓。

大明建立以后,除朱元璋以外,大明后续的历任帝王,都被安葬在北京郊区的明十三陵内。

清朝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都被葬在了关外(沈阳)。而入关后的十位皇帝,除去溥仪没有修建皇陵以外,其他九位大清皇帝,都被安葬在清东陵或是清西陵内。

由此可知,除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以及元朝,这三个时期的皇帝陵墓没有被发现以外,有确切文字记录的王朝,大部分皇陵都已经被发现。

题外话:

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和陆秀夫,虽然有衣冠冢存在。但由于二人曾跳海殉国,所以小皇帝赵昺真实的陵墓也并不存在,所以也就谈不上发现赵昺陵墓一说了。

此外被耶律察割刺杀的辽国皇帝耶律阮的陵墓,虽然知道大概的位置,即辽宁北镇市骆驼峰附近,但因战乱以及地壳板块活动变化,考古学家至今也没有发现耶律阮的皇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墓葬   王莽   帝王   司马   发现   夏朝   王朝   陵寝   商朝   北魏   皇陵   元朝   陵墓   皇帝   时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