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五军团到红五军,董振堂将军手下出了多少位名将?

在红军的历史上,曾出现过10个军团,它们都能征善战,是铁打的部队。其中最富有悲壮色彩的当属红五军团,这支“铁流后卫”在长征途中为革命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黄中岳等人于宁都发动兵变,除城北25师的一个团被该师师长李孙昆带走外,其余1万七千余人全都参加了起义,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后,起义部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将部队开往中央苏区接收改编。期间历经两个多月的思想改造,起义部队被整编为红五军团。军团总指挥和政治委员分别由季振同和肖劲光担任,而副总指挥和参谋长则是董振堂和赵博生。

可以说,红五军团从成立之日起就命运多舛。在1931—1934年红军反围剿期间,红五军团的领导层就遭受了灭顶之灾。先是军团总指挥季振同和第十五军军长黄中岳被冤杀,而后军团参谋长赵博生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一切都给尚属萌芽期的红五军团蒙上了阴影。


季振同被错杀后,上级指示董振堂接任军团长。长征途中,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负责抗击追兵,掩护北上的红军队伍。应该说,掩护主力部队撤离是个苦差事,可红五军团将士却丝毫没有怨言。一路上,他们不顾全军覆没的危险,多次击退了国民党军的追兵,保护了红军主力的安全。正因为如此,红五军团也被同志们称为“铁流后卫”。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胜利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编为红军第五军,由董振堂担任军长一职。


1936年10月,红五军编入西路军,负责执行西征任务。西征作战期间,青海军阀马步芳集结军队大举进攻红五军,而此时的红五军早已疲惫不堪,原本就减员严重的部队在历次战斗中伤亡惨重,到驻守高台时兵力就只剩下了三千多人。相比之下,马步芳的军队不仅军力充足、装备优良,还占尽了地理优势。

面对敌军日益紧缩的包围圈,董振堂自知坚守高台无望,但苦于上级下的坚守命令,董振堂只能率领孤军奋战九个日夜,直至弹尽粮绝。为了不做俘虏,军长董振堂于是举枪自杀,年仅42岁。


尽管宁都起义的领导人大多都已死伤殆尽,不过,红五军团却给红军输送了大批军事指挥干部,其中也不乏我军的高级将领。

董振堂牺牲后,红五军团还有一位高级将领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他就是开国上将李达。在开国上将中,李达的排名仅次于肖克上将,位在许世友等红军名将之上。除此之外,红五军团也涌现了一批开国中将,如王秉璋、孙毅、孙继先、李雪三、韩振纪。


以孙继先为例,说一下这批开国中将的重要贡献。孙继先是当年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之一,他亲自带领十七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建国后,孙继先担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继续为革命发光发热。

当然了,红五军团也走出了不少开国少将。他们的名单如下:王谦、王振祥、王蕴瑞、刘放、孙润华、李毅、李化民、谷广善、汪洪清、苏进、侯世奎、张汝光、张步峰、张松平、张明远、孟庆山、徐国珍、郭卓辛、黄德魁、熊伯涛、鲁瑞林、曹灿章、靳虎、靳来川。


值得一提的是,红五军团不仅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也涌现了一批在地方任职的干部,如王幼平、袁雪组、姬鹏飞等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五军团是长征的生力军,也是长征的播种机。




非常多,将星如云,多达三十多位,有开国上将李达;开国中将孙毅、孙继先、李雪三、韩振纪、王秉璋;开国少将张明远、张汝光、张步峰、张松平、王蕴瑞、王谦、王振祥、李化民、李毅,靳虎、靳来川,刘放、孙润华、谷广善、汪洪清、苏进、侯世奎、孟庆山、徐国珍、郭卓辛、黄德魁、熊伯涛、鲁瑞林、曹灿章、赵章成。另外开国大将萧劲光也在红五军团给董振堂当过政委,但只是不能将他列为“手下”。

红军时期的军团长,那可不是一般的身份,你看看当时能当上军团长的人都是什么人?红军历史上一共组建成立过十个军团,红一军团有两任军团长,第一位就是开国元帅三军总司令朱德,而此时的军团政委(当时还不叫政委而叫党代表)正是共和国第一伟人毛泽东,第二位是开国元帅和国家的副统帅林彪,而另一位开国元帅聂荣臻,则是林彪当军团长时候的红一军团政委;红二军团长是开国元帅贺龙;红三军团长是开国元帅三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红四军团没有组建不存在,当时可能是计划由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苏区来组建,但鄂豫皖根据地并没有组建军团编制,如果组建的话,大概率开国元帅徐向前会担任军团长;红五军团长就是董振堂,他却不幸在红军主力会师陕北后在参加西路军西征战略行动而牺牲;红六军团长是开国第一上将萧克,这个萧克按照正常逻辑本应该是大将,但是由于在红军草地分裂时期一度追随了张国焘,致使其被安上了历史包袱,所以最后只得了个第一上将,其实他的文功武略,即便放在开国十大将里,也仅仅只略逊于粟裕、徐海东,应该比其他八位大将(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要更突出;红七军团是寻淮州,由于担当红军北上抗日的先遣队任务,他比董振堂牺牲得更早,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如果不是这样,建国后的军衔无法估量;红八军团长是周昆,这个人是个如同迷一般的存在,他的红八军团在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初期那场惨烈的突破湘江的战役中基本打光了,被并入了红五军团,后来他担任以林彪为师长、聂荣臻为政委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建国后应该也是个大将的资格,但是却在八路军刚刚开赴抗日前线的时候,却离奇地离队失踪了;红九军团长是罗炳辉,他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在新四军时期地位比开国第一大将粟裕都高,是新四军第二任军长陈毅的副军长,但却在解放战争时期病逝了,如果不是这样,建国后的军衔无法估量;红十军团长是刘畴西,他和红十军团的方志敏一道因失败被俘,英勇就义,如果不是这样,建国后的军衔也是和罗炳辉、寻淮州一样无法估量,而且寻淮州的红七军团与方志敏、刘畴西会师后,被并入了红十军团,寻淮州都成了刘畴西的下级;红十一至十四军团都没有组建不存在;红十五军团长是徐海东,开国第二大将,和徐向前元帅、王树声大将、许世友上将一样出自张国焘的红丝方面军,然而他对中国工农红军落脚陕甘宁做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红十五军团的副军团长,那可是陕甘宁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但是刘志丹却在红军东征山西的时候壮烈牺牲。

从以上红军时期的军团首长的情况看,董振堂如果不是牺牲了,而是活到了建国,那会是什么军衔?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可叹啊!




1931年12月,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率领下,国军第26路军于江西宁都举行起义。随即,这支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全军团下辖三个军,共有不下15000人。建军以后,红五军团由季振同担任总指挥,萧劲光担任政委,三个军长分别为董振堂、赵博生、黄中岳。

1932年,红五军团参加了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同年,我军撤销了红14军的建制。紧接着,红14军的大多数指战员被编入了红13军,并被缩编为红13军第39师。此时,红13军军长董振堂已经升任为军团总指挥,红14军军长赵博生升任为军团副总指挥兼红13军军长。

据查证,红五军团的总指挥先后为季振同和董振堂,政委先后为萧劲光、朱瑞、李卓然,副总指挥为董振堂和赵博生,参谋长为赵博生、周子昆、陈伯钧、张经武、曹里怀、刘伯承……政治部主任为刘伯坚和曾日三。红13军军长先后为董振堂和赵博生,红14军军长为赵博生,红15军军长先后为黄中岳、左权、李青云。

在赣州战役中,红五军团的部分将士用大刀杀退了敌军的追兵,拼死掩护红三军团撤出战场。在漳州战役中,红五军团主力配合红一军团,迅速歼灭了敌第49师的主体,从而巩固和扩大了闽西苏区,还发展了闽南地区的游击战争。在南雄水口战役中,红五军团锐不可当,配合兄弟部队击溃了粤军的十几个团……

季振同

1932年,红14军被缩编为红13军第39师。1933年,红15军也被撤销了建制。据查证,红五军团的主力被缩编为红13师。同年8月和12月,红少共国际师被改编为红15师,红19军被缩编为红34师。我军以这三个师为基础,重建了红五军团。其中,原红五军团第14军,其老底子被改编为红五军团第13师第39团。

1934年,红五军团参加了长征。据统计,全军下辖两个师,分别为红13师和红34师,共有大约1.2万人。红15师已经改隶红一军团指挥,后来该师由于损失太大,其余部被分散编入了红一军团。在长征路上,红五军团负责全军的后卫工作,由董振堂担任军团总指挥,李卓然担任政委,刘伯承兼任参谋长,曾日三担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1月,这支部队参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湘江战役。为掩护我军主力部队顺利渡江,红34师不幸被阻于湘江东岸。经过数日激战,这支英雄部队成功完成了阻敌任务。但是,师长陈树湘和绝大多数指战员都壮烈牺牲了!只有韩伟等少数指战员,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回到了大部队。另外,红13师为了阻敌,也先后损失了上千名指战员。

董振堂

渡过湘江以后,红五军团已经是损失过半了。同样损失惨重的红八军团,此时还有上千名指战员。1934年12月,我军撤销了红八军团的建制,其余部被编入了红五军团。同时,红五军团撤销了红13师这一建制。全军直接下辖三个团,共有不下5500名指战员。其中,红五军团尤其是红14军的老底子,被编入了红五军团的第39团。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为了统一建制,红五军团改称为红五军,由董振堂担任军长,曾日三担任代理政委。8月,红五军被编入了左路军,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一起行动。在徐向前和陈昌浩的指挥下,这支部队南下作战,又多次爬雪山过草地,损失很大。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被缩编为红五军第15师。

两军合编以后,红五军下辖两个师,分别为红13师和红15师,每师各辖两个团。原红五军的部队改编为红13师第37团、第39团,原红三十三军的部队被改编为红15师第43团、第45团。我军来到甘南地区后,以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红40团。同年10月,红五军于西兰大道华家岭、会宁等地连续作战,损失很大,副军长罗南辉壮烈牺牲!

萧劲光

来到河西走廊以前,红五军撤销了第40团的建制,全军依然下辖四个团。有一个统计显示,红五军共有约4600人、将近2000支长短枪、52挺轻重机枪、34支冲锋枪。不过,红五军团的老底子只剩下了红13师第37团。毕竟,红15师的前身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另外,此时的红13师第39团,其前身为原红四方面军第31军第273团。

在此特别说明下:1936年1月,在四川天全地区,红五军第13师第39团奉命调入了红31军,改编为红31军第91师第273团。与此同时,红31军调出了第91师第273团,改编为红五军第39团。这一调动,使得红五军团保住了至少一个团的老底子。至于红五军的其他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于河西走廊,只有少数将士幸运地回到了延安。

到了这个时候,红五军团的老底子只剩下了一个团,即原红13师第39团,也就是兄弟部队的红31军第91师第273团。这支部队并未被我军编入西路军,而是来到了陕北地区。抗战全面爆发前后,这个团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771团第三营。这个团的团长为徐深吉,政委为张南生,第三营营长为吴宗先,营教导员为刘福胜。

李达

在徐深吉的指挥下,这支部队长期在冀南等地作战,参加了平原地区的无数次大小战斗。抗战后期,第771团奉命开往陕北,后来被改编为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第771团。这个团由吴宗先担任团长,张世功担任政委。另外,抗战初期,第三营第11连在赵基梅的率领下来到了冀鲁豫地区,后来发展为二野第16军第138团一部。

在解放战争中,新四旅被编入了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由程悦长担任旅长,黄振棠担任政委,吴宗先担任副旅长。至于新四旅麾下的第771团,先后由吴宗先和聂凤彦担任团长。1949年,这支部队被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6军第17师第49团,由罗元发担任军长,张贤约担任政委,程悦长担任师长,黄振棠担任师政委,张江霖担任团长。

1949年11月,第49团奉命来到了新疆,驻防在迪化至伊犁一线。1953年,这个团所在的第17师被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6师。至此,红五军团的余脉正式转入了农垦部队,长期执行屯垦戍边任务。2012年,这支队伍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至于红五军团的其他余脉,主要编入了二野第16军的一个团和第13军的一个团。

孙毅

据统计,在建国以后,红五军团出了大批开国功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刘伯承元帅、萧劲光大将、彭绍辉上将、赖传珠上将、陈伯钧上将、朱良才上将、李达上将、韩伟中将、曹里怀中将、张经武中将、李雪三中将、孙毅中将、孙继先中将、王秉璋中将、韩振纪中将、孟庆山少将、苏进少将、刘丰少将、赵章成少将……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出身于宁都起义部队的名将主要有:季振同烈士、赵博生烈士、董振堂烈士、黄中岳烈士、李青云烈士、李达上将、孙毅中将、李雪三中将、孙继先中将、王秉璋中将、韩振纪中将、苏进少将、孟庆山少将、刘丰少将、赵章成少将、李化民少将、靳虎少将、张汝光少将、徐国珍少将、原文化部部长黄镇、原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周骏鸣……在此,向这支百战雄师致敬!










(欢迎友友们来围观)红五军团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之后改编的,军团总指挥为季振同,副总指挥为董振堂,政委为肖劲光,政治部主任为刘伯坚。遵义会议后改称为红五军。肖劲光大将是中央军委派到红五军团任政委的,刘伯承元帅也曾任过红五军团参谋长。今天简要列写几位从红五军团土生土长的将军,他们是:

一、开国上将:

△李达(1905年4月19日—1993年7月12日),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任连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开国中将:

△孙毅(1904年-2003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军谍报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1931年, 孙继先随26路军在宁都阵前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雪三(1910年10月14日—1992年12月22日),河南修武人,曾任红5军团第3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韩振纪(1905-1975),河北省高邑县人,历任红5军团第14军侦察科长及第13军参谋处长、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王秉璋(1914-2005),河南省安阳人,曾任红五军团通讯大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三、开国少将25人:张明远、张汝光、张步峰、张松平、王蕴瑞、王谦、王振祥、李化民、李毅,靳虎、靳来川,刘放、孙润华、谷广善、汪洪清、苏进、侯世奎、孟庆山、徐国珍、郭卓辛、黄德魁、熊伯涛、鲁瑞林、曹灿章、赵章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宁都   军团   指战员   军长   总指挥   军衔   政委   参谋长   少将   元帅   名将   上将   红军   中将   手下   将军   军团长   部队   财经   董振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