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你见过哪些命硬的将军?

当然是战神粟裕了!

两次差点被爆头,硬是活了下来,一次刮骨疗毒,关羽见了都要摇头。战神轻伤无数,重伤六次,本文篇幅有限,只着重讲述其中三次重伤过程,胆小勿进!

第一次,是在1928年,南昌起义之后的转移作战,粟裕所在部队负责断后,战斗中一颗子弹击穿他的右侧颞骨,粟裕满脸是血躺倒在地,身边的战友认为他牺牲了,就没再顾及他,后来幸运的被后续路过的战友发现并救起。

第二次,粟裕被炮弹的气浪掀倒,头部被弹片击中,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才勉强出院,可是弹片却永远留在了颅骨内,五十年间,疼痛一直折磨着粟裕,严重的时候天旋地转,站都站不住,直到粟裕去世后遗体火化,才在头部骨灰中发现三枚弹片,一片如蚕豆大小,一如豌豆,一如绿豆。

第三次,在1933年的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粟裕左臂被子弹击中动脉血管,鲜血一下子喷出去一米多远,旁边的警卫员赶紧拆下绑腿在伤口上方紧紧缠了好几圈,血是临时止住了,可粟裕却昏迷过去。第二天粟裕的左臂已经肿得像腿一样粗了,转到后方医院后,发现不仅尺骨和桡骨有损伤,还打断了神经,肌肉也有坏死。医生建议截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粟裕坚决反对,因为怕影响行军打仗。

后来伤口感染恶化,不得不进行处理,清除腐肉,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医生把粟裕的手臂绑在板凳上固定好就开始手术,这种疼痛情况绝不亚于关公刮骨疗毒。这次手术后为了防止伤口再次感染,医生用了当时的一种土方法:把蚊帐布裁成一个个小布条,用盐水泡了塞在贯穿伤口的一侧,第二天把布条从贯穿伤口的另一侧拽出来,再塞上新的盐水布条,如此反复几次。

这样以来伤口倒是不再感染了,可是这样用布条反复塞进拽出,伤口很难愈合,时间久了伤口处还长出肉芽来,医生只能用工具把肉芽一个个给清理掉…

这样的场景,估计关羽见了都要摇头吧!?




1958年8月21日,小蒋携“国防部长”俞大维到金门视察,当晚返台后嘱俞大维留下主持修订防御计划。两天后的下午5时许,“金门防卫总司令”胡琏与三位副司令赵家镶(原卫立煌的参谋长)、吉星文(卢沟桥事变时第29军的团长)、章杰(黄埔六期,时任空军中将)共同设宴,款待“上差”俞大维。

(吉星文中校)

宴会的地点选择在金门岛翠谷湖的湖心亭中,几个人酒过数旬后已是微醺,步行走回北太武山的防卫司令部,在司令部门前的草地上又闲谈了一会。期间胡琏进屋喝了点水,就在他再次走出司令部掩体时,1958年8月23日晚6时30分,对岸459门大口径火炮同时吼叫起来,第一批炮弹呼啸而来,胡琏顿觉不妙,第一时间连滚带爬缩回地下隐蔽部,逃过一劫。

外面那几位就惨了,俞大维被卫士护着躲到路边的岩石下,轻伤;赵家镶和章杰当场毙命,后者连尸体都没找到;吉星文被炸成重伤,次日也告不治,也就是说,胡琏的三个副司令一家伙全部挂了,他的参谋长刘明奎也伤得不轻,偏偏就是他毫发无损,如果不是喝了那口水,这个“金门王”就成为“金门鬼”了,可谓命硬。

(胡琏上校团长时期)

这已经不是胡琏第一次死里逃生了,早在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覆灭的1948年12月,发现大势已去的黄维决定分散突围,并给兵团前三号人物各自准备了一辆坦克。其中1号坦克是司令官黄维的,2号坦克是副司令胡琏的,3号坦克是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的,胡琏为了表示尊重黄埔一期的师兄,特别谦让把最新的一辆给了黄维,准备停当后,三辆坦克同时出发向外逃窜。

在经过一条小河时,第1、2号坦克经过后轧断了桥,导致3号坦克的吴绍周被俘。不久第1号的新坦克鬼使神差抛了锚,黄维只好爬出坦克在野地里狂奔逃命,终于还是被抓。只有胡琏乘坐2号坦克一路向南逃窜,路上曾经多次遭遇解放军部队,有的是指战员们误以为我军缴获的坦克,所以没有开火,有的是因为夜黑风高,开火后没有拦截成功,总之让这家伙逃了出去。

(胡琏中将)

期间胡琏曾探出身子寻找方向和道路(以月亮为参照),所以被我军火力杀伤,逃至涡河岸边时坦克也没有了油,刚好发现一条渡船,胡琏和卫兵用枪逼着艄公送他们过了河。随后又劫持一辆牛车继续赶路,终于撞见了从华中前来淮海战场增援的第20军,辗转逃回南京,若非运气超好,胡琏早就跟杜聿明、黄维等师兄去功德林相会了。

这还不算,胡琏的背部伤势看起来不重,其实非常危险,在上海教会医院动手术时居然取出了32块碎片,有几块弹片据称与心肺“仅一纸之隔”,确实是命硬,否则就算没有被抓俘虏,也得死在手术台上。回到南京后,他的老同学老部下们纷纷道贺:“伯玉兄岂止是命大,简直是命硬啊”!不久被任命为新的第12兵团司令官,前往广东潮汕地区重建部队。

(周福成、卫立煌和赵家镶)

再往前倒,1947年7月的南麻战役中,整编第11师被华野三个纵队加特纵团团围住,激战二天后已被压缩到核心阵地,胡琏即将面临全师覆灭的局面。绝望中,胡琏又祭起了抗战时期石牌保卫战那一套,率领师部全体人员焚香跪拜,乞求老天爷保佑,说来也巧偏偏天降暴雨,并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华野部队的进攻因雨迟滞,同时在南京蒋某人和陈诚的严令下,援军也终于接近,胡琏总算是命不该绝。

胡琏最后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卒于1977年,年70整。

(小蒋和胡琏)




命最硬的将军莫过于琼崖纵队的领导人冯白驹,冯白驹带着琼崖游击队和琼崖纵队在海南岛,从1927年坚持到1950年最终胜利,23年红旗不倒。

1927-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冯白驹带着琼崖游击队打满全场。琼崖游击队始终面临十倍乃至数十倍敌人的围剿,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2000余人,人数最少的1932年仅余26人。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其他地方问题不大,但是冯白驹在和谈的时候居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逮捕,虽经各方奔走获得营救,但琼崖游击队依然处于国民党的打压之中。这等于实际上海南的土地革命战争持续到了1938年底,比其他任何地区打的时间都长。

1938年底海口遭到轰炸的时候国民党才同意与琼崖游击队联合抗日。但海南岛随即被日军攻占,琼崖纵队又开始了六年多的艰苦抗战时期。

1939-1945年,冯白驹带着300人的琼崖游击队发展为7700人的琼崖纵队,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解放了海南岛一半的土地和100多万人口,是毫无疑义的海南抗战主要力量。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开始来收果实,1945年又对琼崖纵队进行疯狂进攻,损失极大,冯白驹只能带着琼崖纵队躲进五指山的树林里与国民党军队周旋。

我们的说法是三年解放战争,但冯白驹带着琼崖纵队从1945年打到1950年,足足打了5年。琼崖纵队从7700人发展到最强盛的时候拥有2.5万人,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6万人。

冯白驹指挥的琼崖纵队歼敌数字虽然不多,但是处境却是极为凶险。因为从1927-1950年,琼崖纵队都是独立作战,从来没有得到过支援。并且海南是海岛,想转移都没地方跑。

更为关键的是,在其他战场,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虽然艰难,但都有喘息的机会。

而冯白驹无论是琼崖游击队阶段还是琼崖纵队阶段,从来就没有喘息的机会。哪怕是1950年海南解放之前,琼崖纵队都在国民党重兵的包围之中,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大名鼎鼎的红色娘子军实际上就是琼崖游击队和琼崖纵队,因为男兵牺牲的太多,只能用女兵来参战,这种严峻形势也是任何战场都没有出现过的。

冯白驹能够带队从1927年坚持到1950年,虽然是领导人,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都是班长的角色,随时都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中,能活下来可以说是个奇迹,不是一般的命硬。

所以1955年冯白驹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全国有这个待遇的人,包括十大元帅十大将在内也只有51人。

冯白驹解放后在海南与广东任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文革期间遭受严重冲击和审查,1973年病逝,1983年恢复名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命最硬的应该是王近山。

王近山外号叫做王疯子,是张国焘麾下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将。

王近山是放牛娃出生,作战勇猛到了夸张的地步。

他经常冲到第一线战壕,同士兵一起作战。

早在士兵时期,王近山就多次和敌人肉搏,九死一生。

王近山一生负伤不计其数,四肢有三个留下残疾,胸腹还有各种残疾。

参加红军的第2年,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和大个子敌人肉搏。

当时王近山才16岁,力气不足,根本不是敌人对手。

双方扭打期间,王近山见不是敌人对手,就发了蛮劲。他直接抱着敌人一起滚下了山崖,同归于尽。

结果王近山命大,敌人摔得脑浆迸裂,他则头破血流,昏死过去。

战友们找到他,将他背了回去。王近山此次岁侥幸不死,头上留下了一道永远的伤疤。

在1935年江油战役时,王近山是28团团长。当时川军以优势兵力,猛攻28团阵地。

川军数量是红军10倍,眼见顶不住,王近山冲到最前线战壕指挥。

谁知道,王近山刚刚进入战壕,敌人也跳入战壕。

王近山操起一把大刀,一刀砍倒一个敌人。然而还没来得及再砍第二刀,一发子弹射穿胸部,王近山中弹倒地,被战友们背了下去。

此次胸部中弹好在没有击中重要器官,性命却保住了。

随后,王近山躺在担架上指挥。

混战中,一发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当场昏死过去。

战友们见他头部中弹,以为必死无疑,都计划开追悼会了。

谁知道,王近山竟然挺了过来,命真的很硬。

抗战期间,王近山担任386旅的副团长。

一次反扫荡中,日军发现他是个军官,立即用机枪扫射。

日军的火力精准,王近山胳膊和前胸连续中弹。

胳膊中弹导致残疾,但还好说。胸部中弹却射穿肺部,王近山昏死过去。军医冒着极大风险取出了肺部的子弹,但胳膊受伤严重,只能考虑截肢。

然而,王近山苏醒以后,坚决不同意截肢,不然还怎么打仗。

军医无奈,只能采用保守治疗。

由此,王近山奇迹般保住了手臂,但却也留下残疾,一只手臂难以有效转动。

就是在这次负伤住院期间,王近山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护士韩岫岩,后来夫妻两人闹得天翻地覆。

最后一次受伤是1947年,他在邓大军第六纵队司令员了。

王近山乘坐吉普车,赶往前线的时候,突然遇到国军飞机盘旋。司机心慌,疯狂开车躲避,结果车子翻了,王近山被压在车下,右腿中部粉碎性骨折。

当年无法彻底治愈这种复杂的骨折,王近山从此成为瘸子。


大家熟悉的李云龙,主要的原型就是王近山。




说起命硬的将军,咸鱼这里想聊一聊当年素有“万岁军”之称的38军军长梁兴初。

梁兴初自1930年入军以来,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最终成长为开国中将,而他的每一次升迁必然都是在经历了一次大战之后大难不死之下才得到的,可以说,伴随着梁兴初二十多年战争生涯的是他和死神的一次次擦肩而过,甚至有几次死神几乎已经触摸到他了,然而命硬的梁兴初愣是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最终平安无事。那么连阎王都不收的人,他的命究竟有多硬?

与很多开国将军一样,梁兴初出身贫寒,从小就被送到了铁匠铺学徒,那段打铁生涯练就了他钢铁一般的意志,倔强,隐忍,不服输亦不怕死。在后来的战争生涯里,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曾帮助梁兴初打赢了很多的硬仗恶仗,而他也因此有了一个外号叫“铁打的”,除了这个外号之外,由于梁兴初天生长有一副大牙,所以他还有一个外号叫“梁大牙”,相信很多朋友曾看过某部著名的影视剧,里面的主角“梁大牙”就是以梁兴初为原型的。

1931年5月,国军对苏区进行第二次反围剿,在这次战斗中,参军仅一年的梁兴初手提砍刀,大喊着从山上向敌人猛冲,他视死如归勇往无前,但冲锋的时候他的双腿被敌人射来的子弹击中,虽然双腿负伤,可梁兴初却一直在咬牙向前冲,不曾后退半步,直到战斗结束,伤好后升为排长。

之后梁兴初又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在黄陂战斗中,梁兴初率部向敌人猛攻,先后两次负伤,尤其是第二次,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胸,但即便如此,梁兴初并没有倒下而是坚持率领其他战士继续向敌人猛攻,直到战斗结束。

1933年1月,梁兴初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九连连长,在于都河伏击战中,他带领九连冲在全团的最前面,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也是在这场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再次击中了他,这一次子弹从他的左面颊射入从脑后穿出,梁兴初顿时鲜血满面,应声倒地,昏迷不醒,谁都知道这是致命伤,看来梁兴初这一次真的是在劫难逃了,甚至连医生也认为梁兴初无法救治了,当时大家都在等着梁兴初咽下最后一口气,还为他备了一口棺材,准备随时安葬这位战斗英雄。然而就在大家万念俱灰之时,昏迷了三天的梁兴初竟然恢复了意识。

第三天的夜里,梁兴初突然醒了过来,嘴里还喊着“饿了,要吃饭”,梁兴初这么突然一喊着实吓坏了医院里的所有人,大家最开始以为梁兴初“诈尸”了,但是当医生对梁兴初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检查后大家才长舒一口气,因为大家都确定了曾经勇猛无敌的梁大牙又活过来了,医生和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梁兴初的“复活”而感到高兴当然了也暗暗称奇,他们都惊讶于梁兴初的命竟然如此的硬,连阎王都不收他。

逐渐恢复的梁兴初对医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救了自己一命,而当时的医生却摆摆手说“你这人就是打铁得命,不用救也死不了”,从此“铁打的”成了梁兴初的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革命战争   吉星   海南岛   司令部   金门   弹片   战壕   布条   纵队   海南   游击队   坦克   将军   伤口   敌人   医生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