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高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

我就是甘油三酯高的人,5年前,我体检报告上写着甘油三酯17mmol/L,差不多是正常值的10倍,每天脑袋都晕晕乎乎的,头脑不清,人好像也变得笨手笨脚的,我还以为是酒喝多了,年龄大了,正常的衰老过程,可是那年我才43岁。直到拿到体检报告,我才知道,原来是三高了。

其实,甘油三酯高并不可怕,可防可控,还可以彻底解决他,不过需要的是决心。

一是加强身体锻炼,保证每天运动一小时以上,上了点年纪的人,最好练习传统的养生气功,比如八段锦或者是易经筋,同时结合快步走,散步等运动,让身体处于良好循环状态。

二是饮食方面要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现在不少人血液内会出现糖分高、脂肪含量高,胆固醇高的现象,对健康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中油、盐、糖的摄入太多了。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各种奶茶、油炸食品等,这些东西内有很多说不清的黑科技,一定要少吃,最好不吃,这些东西对身体的影响是长期。

三是尽量不要喝酒,每一滴酒精都一定会对你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伤害。酒精会导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发生。因为酒精通过肝脏代谢,代谢过程中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炎症反应,从而出现肝细胞的坏死。所以说,不喝酒对肝脏最好,实在忍不住,就喝一小口,过下瘾就好了,还有一点,一次喝多点和每天喝一点,据说后者危害更大。

四是不要进食动物内脏。这东西虽然非常好吃,口感很好,但是不适合经常吃,吃太多的动物内脏,会导致高血脂症出现,因为动物内脏含有许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会导致血脂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会带来健康问题,导致人的血液粘稠,血液循环受阻。

做到这几点,健康会离你越来越近,相信我。




78mmol/L的甘油三酯,您肯定没见过!

正常的甘油三酯是低于1.7,这位大哥的甘油三酯高出了几十倍,真是个奇迹!

那么他有什么不舒服吗?我们先来简单看看甘油三酯是什么!

甘油三酯是高脂血症的一种,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长期的甘油三酯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最终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非但如此,当甘油三酯升高后,还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急性胰腺炎是非常危重的急症,其急性期死亡率就高达10%,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更高。

一、甘油三酯的正常值和作用以及危害。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种,甘油三酯就是血脂的一个项目。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0.45~1.69mmol/L。一般来说,空腹甘油三酯在1.70mmol/L以下为正常水平;1.70-2.25mmol/L为边缘升高;≥2.26mmol/L为升高。

正常水平的甘油三酯,能为我们储存热量和能量,一定的脂肪组织能保护脏器。但如果甘油三酯升高,就会间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后,就会加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垃圾,加重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引起缺血,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二、这位甘油三酯78mmol/L的患者,有什么症状?

这位患者55岁,感觉头晕晕乎乎,脑袋不清楚,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自己平时爱喝酒,以为就是酒精中毒,随后去医院检查。抽血的时候抽了好几次都没抽出来,最后抽出来的全是乳糜血,就和油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正常血液:

为啥这位哥甘油三酯这么高,完全是这位患者自己每天的生活导致的,他是大忙人,能了事,号称黑白通吃的那种,所以每天的生活,或者工作就是饭局,每天2顿酒,3包烟,几乎不回家吃饭。长期在外面吃饭,油水过大,长期喝酒,就是甘油三酯升高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

经过严格的控制饮食,以及正规的用药,这位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甘油三酯才降到24左右。

这么高的甘油三酯非常危险,我们在医院总能遇见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这种病的最主要发病因素就是甘油三酯升高。当甘油三酯高于5.6的时候,那么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就会增加,您说这位大哥甘油三酯都78,竟然没出意外,真是后怕。

三、还有一位患者,甘油三酯24.3mmol/L,看看他有什么症状

这位患者49岁,体检发现甘油三酯24.3,可是他平时任何症状都没有,其实我们在医院遇到的大部分甘油三酯升高的人,都没有典型的症状。只有少部分或极少部分甘油三酯非常高的人,可能才会有头晕、晕晕沉沉、恍恍惚惚、头脑不清晰等等缺氧表现。

所以,我们不能凭感觉去判断自己甘油三酯是不是升高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抽血化验,只有抽血化验才能准确判断甘油三酯是否升高,升高多少,如何处理。

四、如何预防甘油三酯升高

要预防甘油三酯升高,就得先弄明白甘油三酯为什么会升高。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饮食不健康导致的,这个原因占到绝大部分;另一个原因和自身代谢遗传因素有关系。

所以,要预防甘油三酯升高以及控制甘油三酯升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饮食。我们生活中油炸食品、肥腻食品、过多的精细粮、甜品、酥品、喝酒都会升高甘油三酯,上面讲的两个病例,都是典型的饮食极度不健康的患者,所以甘油三酯很高,甚至高的离谱。

不但要控制上述饮食,还得多一点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适当的鱼肉等等。只有长期的健康饮食,才能预防甘油三酯。

总之,绝大部分甘油三酯升高,不会有太多典型表现,只能去主动抽血化验;同时预防和控制甘油三酯升高的基础就是健康饮食!




甘油三酯增高医学上叫高脂血症。

出现甘油三酯高的症状有什么:

轻中度

一般的情况下,很多人对于处在发展时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的,当血管堵塞至大于百分之七十五时才会有一定的感觉。但是,如果动脉硬化比较严重发展到血管堵塞、或者是形成血栓的时候,对人是由致命的危险的。随意,在轻度和中度时期,甘油三酯高症状是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是非常的不明显的,通常在体检时才意外发现。

重度症状

这里的重度并没有什么绝对性,是相对于轻中度来说的的,当甘油三酯高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就非常的严重了,甚至会使血管堵塞变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机体正常的血流供应,机体内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也会是十分的明显的,所以,此时甘油三酯高已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甘油三酯高的症状并不具有什么特异性,如头晕、气短、四肢无力、耳鸣、失眠健忘等。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动脉硬化使血管变窄,或者是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不同的是血管变窄、堵塞的地方会有所不一样。如胸闷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而全身小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引发高血压的出现。这些甘油三酯高症状常和其他疾病症状是非常相似的,很容易出现混肴的现象,所以说甘油三酯高不能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症状来诊断,而要做详细的检查才能偶准企鹅的确定病情。

甘油三酯高的症状虽然在临床上没有什么具体的特异性,危害却不可小觑。所以说,建议中老年朋友要定期的进行体检,如果发现甘油三酯高后,尽快的采取必要的方法治疗。如果甘油三酯高症状非常明显的话,那时,患者的健康已受到了非常严重危害。

甘油三酯高的症状有哪些呢?我想看过专家介绍的朋友们已经有所掌握了,希望在了解之后能够正视这种疾病,积极的此案去必要的预防措施,预防此病的出现。另外,甘油三酯高危害是非常大的,希望生活中一些甘油三酯高患者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及早治疗,避免危害身体的健康。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血脂异常的人群中,占比例最高的情况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偏低的问题,约占19%左右,而占第二位的就是甘油三酯高的问题,占比在14%左右。因此,很多朋友都会碰到甘油三酯高的问题,但甘油三酯高能够通过症状来判断吗?通常是很难的。

很多轻中度甘油三酯高的朋友,身体是没有任何异常症状的,有的文章在网上宣传,说走路爬楼梯气喘,心绞痛等各种问题,都是甘油三酯高的症状,其实是一种误导,出现体力下降,心脏不适,或其他这样那样的症状,很可能与甘油三酯升高有关,去检查也可能确实存在甘油三酯高的问题,但没有一种特异性的症状,通过这种症状就能够判断是否有甘油三酯高的问题。

甘油三酯升高,对心血管会形成一定的健康风险,可能是导致心梗脑梗等问题的风险因素之一,而重度的甘油三酯升高,还有一定的几率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但如果等到出现脑梗、心梗等问题,或急性胰腺炎问题时,才去排查甘油三酯高的问题,岂不是太晚了?!

因此,想要了解自身的血脂异常情况,想要知道自身是不是有甘油三酯高的问题,最好的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去医院进行抽血检查,抽血前严格保持空腹12小时以上,抽血前两周保持正常饮食习惯,抽血前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如果能做到上述几点,一般说来测得的血脂检查结果,特别是甘油三酯结果都是准确的,高不高,看检验报告单一目了然,何必非得去自己凭一些所谓的“症状”去猜来猜去呢?再进一步提醒大家: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进入围绝经期(更年期)后的女性,肥胖人群,都应该每年检查血脂水平,了解自己的血脂异常情况。

首先大家应该了解的是,在所有的血脂指标中,相比其他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是一种成分,空腹检查时,它的数值高低,指征的是人体血脂初级代谢产物——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残粒的水平,这种极低密度脂蛋白还会进一步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其他的血脂颗粒,因此,出现甘油三酯高的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身体摄入的脂质或糖分过多,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身体对于脂质的代谢有一定的问题,因此,甘油三酯高的朋友,应该注意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脏疾病等方面的问题,一些代谢性的疾病问题,会影响身体的脂质代谢过程,引起继发性的高甘油三酯问题。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偏高,对身体有何危害呢?首先,甘油三酯的升高,会影响身体的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正常代谢,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形成不良影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另外,甘油三酯升高,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流速度变慢,同样也会导致更多的脂质更易于在血管壁形成沉积,造成动脉硬化狭窄的加速;除此之外,重度的甘油三酯升高,其形成的乳糜颗粒还会堵塞胰腺毛细血管,同时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不管是心血管疾病,还是急性胰腺炎症,都是大问题,因此,发现甘油三酯的升高的问题,一定要积极的进行应对和治疗。

当然,相对于发现了甘油三酯升高的问题再去干预和治疗,不如尽早的做好预防工作,虽然甘油三酯高的朋友比例很高,但除了遗传因素造成的甘油三酯代谢异常,导致出现甘油三酯升高的问题之外,大多数的高甘油三酯问题,都是与一些生活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如果能够做好生活控制,就能够有效的预防甘油三酯升高的问题,关于生活控制,建议大家注意下几点:

1. 控制体重,特别是腹型肥胖的朋友,更要注意减肥减脂。

2. 避免高脂高糖的不健康饮食,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高糖的摄入,都是导致脂质代谢负担的重要因素。

3. 避免久坐,适度运动,合理的运动锻炼或体力活动,都有助于人体的脂质代谢吸收转化,对控制甘油三酯效果明显。

4. 戒烟限酒,每次都说,每次都有朋友不认可,但还是要说,吸烟喝酒都会影响脂质代谢,已有甘油三酯高问题的朋友,应戒饮烈性酒。

5. 避免熬夜,熬夜对于身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也包括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对于预防甘油三酯升高很重要。

其实总体来说,想要预防甘油三酯的升高,就是保持健康的身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因素,是避免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方面,值得一直坚持下去。




谢邀!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甘油三酯高的人身体有很多情况下是并不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的,只有极个别的人,可能会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实预防的措施也很简单,注意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很重要。

其实甘油三酯高的人群在中国不在少数,尤其是现在生活水平都比较好,吃喝都不愁,但分有点经济实力的人都每餐离不开肉,尤其是大肥肉,甚至有的还天天在饭局上进行周旋。所以很多人都有甘油三酯高的问题存在。

甘油三酯理论上来讲,它是一个正常的物质,但是如果过量的话,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也可以通俗一点去解释,类似于血稠这种概念。也就是血液的粘滞度比较高。更加通俗一点的理解,可以把甘油三酯理解成脂肪,脂肪过量了之后混杂在血管里边就会使血液流动,相对而言比较缓慢,而且血管里边的杂质比较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动脉硬化血栓,一旦特殊情况下就会引起脑血栓。那么它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等等。

再一个就是血液当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过高,这种事会严重影响到消化系统,从而诱发一些消化方面的疾病,比如说腹胀腹痛腹泻等等,而且相对而言体型肥胖。甚至有的还可能会诱发心理衰竭,胸闷,憋气等等一些情况。

所以总的来讲甘油三酯单纯增高在临床当中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更多的是升高了之后会对人体产生一连锁的异常反应,这样反而是对整体生活不好的一种情况。

其实预防措施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但是有很多人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尤其是现在的诱惑非常非常的多,就拿管住嘴这一点来讲,现在的饮食非常的丰富,大的可以说满汉全席,小的可以说是各地的小吃,无不在每时每刻挑战的我们的自制能力,有很多人自制能力相对比较差,吃起来就没有过,像小吃街这种情况从头吃到尾,不知不觉身体就会摄入大量的能量,从而造成最终的甘油三酯过高。像饭局酒局这种情况,大吃大喝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这种的也并不罕见,尤其是喝了点酒之后起到一定的麻醉作用,这个时候吃起来也是像无底洞一样。

所以总的来讲,从嘴里边吃进去的食物可以说决定了绝大多数的甘油三酯的高低。也可以说这是个富贵病,也只有家里有经济实力的人才能得这种疾病。

再一个就是迈开腿,迈开腿的意思,通俗一点理解就是适当的运动,促进人体对于脂肪的消耗,但是在目前这个社会上来讲,想要真正的去迈开腿,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难的,一个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忙的,忙于工作忙于家庭,而恰恰忽视了自己,再一个就是诱惑太大选择太多,比如说刷抖音这种事情很容易上瘾,一刷一晚上过去了,这一晚上又一点都没有运动,躺在沙发上。

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就是有很多人太过于较真,永远再去强调我究竟做什么样的运动才好,究竟怎么样运动才能长寿?其实这个说句实在话全都是伪概念,你只要有运动,只要不是非常剧烈的极限运动,适度适量的运动,他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千万不要再去问我究竟做什么样的运动好,有些运动它可以起到一个综合性的锻炼效果,但是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讲,你只要是一个运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达到像运动员那样好的身材以及非常完善的训练体系。比如说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慢走,这些运动其实都可以。千万不要认为我要做最好的运动,那恰恰就是给自己找借口。

坚持下去,适度适量的运动,这些都非常的重要。

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甘油   身体   脂蛋白   都会   胰腺炎   动脉硬化   胆固醇   血脂   脂肪   血管   症状   患者   血液   因素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