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清政府所欠的一屁股债最后怎么样了?是还清了吗?

你真会说话,还还个屁呀,八国联军侵略大清,属于非法,我们目前不追究他们偿还本金、利息和文物,就已经是承让啦!




清政府“欠债无数”,最大的一笔赔款,还了58%!

其他国家都放弃了继续赔款,只有一个国家一直要赔款,直到……

本文,我们分三个阶段讲讲。

1、“庚子事变”以前的“大清债务”



看中国的近代史,出现明显可见的衰落拐点,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的。

1842年开始,中国的“耻辱条约”开始了。

(1)在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条约里,除了接受五口通商,除了把香港岛割让了出去,另外就是,要赔偿英国2100万银圆(1470万两白银)。

这笔债务,要求四年内完成的。

最后,先后赔了1476万两白银。

(2)1860年,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了,大清签订了耻辱的“北京条约”。

这份条约总共有三个:《中俄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这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升级版,除了被俄国割走大量土地,除了给英、法、俄等国给予各种政策外,还要赔偿英国800万两白银,赔偿法国800两白银,总计1600万两白银。

这两笔赔款数量还不算很大,因此,也是很快完成了。

关键是,当时的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的头是英国人,前面是英国人李国泰,后面是英国人赫德(1863年起),特别是赫德,对海关税的征收很有心得。在英国人的监督之下,赔款很难跑掉。

(3)1895年,签订极其耻辱的《马关条约》。

1894年甲午战争打响,让全世界惊讶的是,大清竟然被小日本胖揍,最后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是所有丧权辱国条约中最恶心的。

日本靠这条约,割走了台湾岛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也被割了去;

条约规定,朝鲜不再是大清的附属国;

大清必须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另外,大清必须开放四个城市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城市开设工厂。

2亿两白银,那可不是一般的多!

小日本心太狠,巴不得把大清一口吞了,好上演“蛇吞象”的故事。

这2亿两白银,让大清在7年内分8次付清。

要知道,大清当时的全年财政收入也就在8千万两,把所有财政收入付给日本,国家一文都不支出,都需要整整3年。

不得不说,在整个十九世纪中,最伤大清的对外战争,就是甲午战争。

一个甲午战争,让大清彻底成了病猫,而日本一跃成为豹子一般的亚洲强国。这让人不胜唏嘘。

马关条约要赔偿的钱,一文也没少得了,而且因为“三国还辽事件”(俄法德让日本吐出辽东半岛),大清又搭上了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

总之,在十九世纪,大清因为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赔偿的钱,都赔完了。

真的是年年赔钱,把一个偌大的大清,赔成了一个外强中干的大国。

2、庚子赔款:赔的时间最长,情况最为复杂


1900年,发生了著名的“庚子事变”,也就是“八国联军揍大清”的事件。

这一次事件,表面是外国洋人和义和团之间的矛盾扩大化了,导致不少洋人和二鬼子被杀。实际上,是洋人欺人太甚,引起了民间的反弹。

慈禧大妈大手一挥,支持义和团,甚至,英姿飒爽地宣布:和一众外国开战!

于是,八国联军来了,带着坚船利炮,带着占便宜的心理来了。

大清抵抗不住,慈禧和光绪一路西逃,慈溪大妈算是吃尽了颠簸流离的苦了。

最后,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无数人死亡,无数国宝被抢。

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最为著名的“耻辱条约”。根据内容,大清要赔偿4.5亿两白银,总共要赔39年,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

这个赔款,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庚子赔款”。

从1901年开始赔款,39年赔完,就是1940年赔完。

前期,每年按照合约赔钱,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赔钱的历史进程。

这个人名字叫“梁诚”,此人应该被中国人记住。

梁诚是当时的驻美公使,他熟悉美国的机构运转和国家文化,他听到美国人自己讨论“庚子赔款虚高”的时候,开始详细了解,并一次次向美国政府提出“减免赔款”的诉求。

当时的总统是老罗斯福总统,此人深明大义,在他的提议和主导下,美国放弃了继续得到“庚子赔款”,之前获得的赔款,返还大清,但是必须用在教育上。

后来,“清华大学”的建立,就是靠了美国的退款。



美国珠玉在前,他国开始纷纷反思所作所为,但是,大家都没有具体的动作。

1912年,大清结束了,民国开始了,但袁世凯等人把大清的债务全部接了过来。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当时的大清,是在协商中退位的,如此,民国就有代替大清赔款的“义务”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列强太强,民国太弱,根本不敢惹,除了继续赔,没有好办法。

再一次发生很大的变化,就到了一战后了。

一战时,段祺瑞政府力主参加“协约国一方”。虽然没派多少人,也没打什么仗,但却成了获益方。

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在一战后无奈放弃对中华民国的赔款。

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的体制也变了,布尔什维克开始当家做主,苏俄成立了,他们很快宣布:放弃俄国在中国的特权,包括放弃庚子赔款。

1924年,苏联和民国政府签订协议,退还庚子赔款的部分,并用到文化教育上。

这样,老牌帝国英国的老脸也挂不住了,1925年,英国国会也放弃了“庚子赔款”,并且在1930年签订协议,商议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在中国的铁路、教育上。

英国放弃了赔款诉求,法国怎么样了呢?

法国也不能要赔款了,而且从1924年到1947年之间,将退款陆续退回,并用于慈善、教育事业等。

此外,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分别在1925年、1926年、1933年停止赔款,并分别签订协议,将退款用于文化教育事业。

这些列强中,唯独日本是个异数,因为一战都是协约国,日本做出第一步承诺:从1917年开始,赔款可以停五年。

从1922年起,又开始要求民国赔款了。

这一开始,就没停下。

日本对外说,是用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日本留学生、援助项目等,实际上,日本把赔款的大部分用在了侵略上,用到中国留学生等教育文化事业上,仅仅只有19%。

就这19%,很多用在了宣传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观点、培养傀儡人员和伪政权上。

日本什么时候不要赔款了呢?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爆发后,对日本的庚子赔款才停止。

据统计,中国总计支付了5.76亿两白银,占据本息总数的58%。

可以这样说,到三十年代末,国民政府基本停止了所有的庚子赔款。

到这一步,大清的赔款等告一段落了。

但是,最近几年,美国民间有人竟然拿着所谓的借据来了,开口就是要让中国赔偿1.6万亿美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3、美国人为何要债?民国政府欠债了没有?



最近几年,美国议员发出一项提案,让中国给美国一些人赔偿“欠债”,总计1.6万亿美元。

这是妥妥的狮子大张口啊,问题是,这账目到底有没有?有,但这不是赔款,而是真正的借债。

一笔是1911年的“湖广铁路债券”。

这个债券刚发行不久,清政府钱都没有拿到,就“倒闭”了。那这笔钱到哪去了呢?袁世凯主导的民国政府。这一笔,当时是600万英镑。

二是1913年的“黄金融资债券”。

这是袁世凯为了融资,去向各国银行贷款,各国银行觉得有风险,就发行了债券,总计2500万英镑。

这笔款,袁世凯政府拿到了仅仅760万的贷款。为何缩水那么多?因为去掉折扣(银行卖债券的提成),还扣除了那一年的列强的庚子赔款。

可以这样说,总共是1360万英镑的债务。

这些债务,民国政府定期给银行还款,银行定期给债券持有者发放利息。但是,在日本全面侵华,迁都重庆后就不再还了,一是没钱,二是其中日本、德国的银行都是法西斯国家,怎么还?暂时不还了。

1911年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息归还时间是1951年,当时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也没有国家要求还。到1978年,美国人要打官司,因为早就过了时效,败诉。

1913年那一笔,归还本息时间是1960年,也是没有主张还钱。后来提起时,也过了时效了。

为什么新中国刚 建立的时候不提呢?因为,新中国建立后,不承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管它是清朝的债务,还是民国的债务,不合理、不公平的一概不认。恶债可以不还!

这样有力的话语,西方国家自然知难而退,放弃了。

还是伟人说得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提了呢?因为中国富裕了,他们出来添堵,他们要告诉世界,中国无信誉,不认旧账。

想得太美了!没门。



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赔了多少款,损失了多少财物?只因当时国力羸弱,清政府认了。

到了民国,负担着过去的债务,蹒跚前行,发展缓慢,民国政府挺不起腰,也认了。

新中国成立了,国家虽瘦弱,但是筋骨在,已经注入了硬朗的基因,并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一切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取消,割了我们的香港、澳门等,必须还回来,这事没商量!

终于,西方国家低头了!不应仅仅是低头,而且应该忏悔,忏悔过去做过的所有的恶.....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以历史为书,那么我想每位读者对清政府的看法都褒贬不一,因为它既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又经历过丧权辱国的民族大难。

但是,对于晚清政府,一群昏庸腐败、腐朽没落的统治者,一个苟延残喘,日薄西山的朝廷。它让中华大地陷入近百年战火岁月,让我等先辈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的屈辱历史。

所以历史上给予晚清正面的评价实在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指出它的诟病,望后人引以为戒,而不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今天就来谈谈晚清政府的债务问题。 近代史上,清政府遭遇的第一个侵略者就是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富强起来的英国,一个是闭关锁国数百年的农业大国,面对的一个是开放进取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最终的结果那就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而来的则是一纸《南京条约》:“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清朝政府开放“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英国殖民者在对外扩张中尝到了甜头,自然也勾起了其他国家殖民者的欲望。

1856-1860年间,英法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再次战败,这次的赔款金额:清政府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白银200万两。

另一方面,刚从明治维新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个本国资源极度缺乏的岛国将第下一步放在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日本一贯使用的军国主义侵略风格这次直接对准了清政府,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依旧是割地,通商,赔款……不过这次的赔款金额早已超出清政府的承受能力范围外了——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要知道当时清政府就算一年不吃不喝,财政收入也不过是8000万两白银。

可想而知,战争赔款给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多大的苦难,总之是印证了张养浩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独乐不如众乐”,眼看着清政府这么昏庸无能,其他的殖民者也耐不住性子了,来瓜分中国的侵略者愈来愈多。1900年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为首的八个国家进军京城,而这次清政府终于选择了放手一搏,慈禧太后宣战了。虽然经过义和团的裹乱和清军的奋力抵抗,但联军还是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之后中国与八国签订的《辛丑条约》则直接标志着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走狗,成为洋人以华制华的工具。

所以这次的赔款内容则是: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据粗略计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近60年的时间,清政府“光荣”的为广大的人民增加了1300000000两白银的负担,最大的那一笔还要分39年还清。

可是清政府却在1912年“撒手人寰”,那么的背负的这么多“遗产”(负债)有没有偿还呢?又是怎么偿还的呢?

答案是当然得还!由它的“子女”中华民国的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来还。

先说英国,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前的那些战争赔款,清政府其实已经偿还了一大部分,而剩下的那笔巨款则是由北洋军阀慢慢偿还。后来一战爆发,中国以参战国的身份加入到对抗三国同盟的战争中,因此,英国也停止对剩下未偿还巨款的索要。

更幸运的是,在1927年,英国通过议案,宣布免去剩下的战争赔款,并且将之前索要的战争赔款也全部奉还给北洋政府,但是要求全部用于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上。自此,与英国的赔款问题得到解决。

再说法国,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差不多,作为协约国和北洋政府站在统一战线上,免去了剩下的赔款,从1919年开始大笔退回部分赔款,当然这些赔款也用于公共事业。

接着说美国,美国和清政府的最大一笔债务也是属于《辛丑条约》赔款条例。但是美国政府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年,就率先将赔款逐渐退还给当时还没灭亡的清政府。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费用也必须用于教育事业。

下面是俄国,和另一个处于太平洋沿岸的超级大国美国一样,俄国也无暇顾及一战,而是忙于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所以北洋政府并没有得到像英法政府那样的对待。但是沙皇却宣布将“赔款”缓付5年,五年缓赔期已到,出人意料的是在1924年,还在襁褓的苏联政府宣布放弃赔款,但是却一直没有退还。

因此与俄国的赔款问题也告一段落。

下面是几个一战的战败国: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作为战胜国的北洋政府当然有资格提出放弃赔款的条件。风水轮流转,这次也轮到了这些战败国尝尝赔款的痛苦了。

接着是比利时,荷兰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设立还款协定,将战争赔款全部退还。

最后讲讲日本,在全面抗日战争以前,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日本的赔款是照常进行的,以至于会出现日本人拿着中国赔给他们的钱迎接和国民党的四大会战。

随着战争的继续深入,英美等国向日本宣战,中国正式加入二战体系,向日本宣战,国民政府不再承认之前的条约,于是放弃了对日的战争赔款。直至二战结束,中国胜利,那些之前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才一一废止。

清政府倒台后,中国政府还是向列强总共支付六亿五千多万赔款,想融入国际社会,新生的民国政府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可见战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荼毒,落后就要挨打向来不是一句空话。




当然没还清,毕竟大清当年欠的债,实在是太多了。


清朝灭亡前,曾签下了多笔不平等条约,而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赔偿数额最大的一笔,莫过于庚子赔款。

庚子年(公元1900年),在八国联军成功入侵之后,占据上风的列强,并没有直接将大清瓜分,而是选择了一种效益更长远的方式。

那就是和清朝签订“辛丑条约”,让清朝支付天价赔偿。

具体的赔偿金额是多少呢?按照当时条约上的规定,大清需要向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支付“关平银”共计4.5亿两,用以赔偿列强的各类损失。

而当时,整个大清的人口也只有4亿多人,这就相当于,每个人头上,都摊派了一两银子。

当然,如此高额的赔款,就算是将大清榨干,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来,怎么办呢?列强随后“贴心”的为大清制定了“分期还款”计划。

列强们允许大清按照“4厘”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欠款。

而按照这个年息计算的话,那么这笔欠款光是利息,就基本和本金一样多,两者加起来的话,大清共计需要支付10亿两左右。

虽说很多,但没办法,谁叫当时“技不如人”呢?因此,就算是捏着鼻子,大清也得乖乖按期进行赔付。

之后,当时清朝为了筹集赔款,开始大玩“摊派”,将赔款分摊入省,各省又分摊入州县,而各州县,最终将这些赔款强加在百姓身上。

于是,这就让百姓面临着“旧税愈重、新税愈多”的局面,由此,从民到商,个个苦不堪言。

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清朝宣告灭亡,那么,清朝灭亡后,这些尚未还清的赔款是如何处理的呢?

处理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接着还。


清朝灭亡后,民国的北洋政府并没有否定这笔赔款,而是在列强没有开口讨要之前,就主动表态,愿意继续支付清朝欠下的外债。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既然清朝都没了,北洋政府为何还要继续帮清朝还债呢?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要知道,民国政府能掌握那么大的国土面积,是因为他们是从清政府手里继承过来的。

既然继承了清政府的家产,自然也要继承清政府的债务。

当然,这还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民国政府没有实力和底气,来拒绝向列强赔钱。

说白了,就是他们还不是列强的对手,真要是拒绝的话,列强必然不会放过民国政府。

所以,民国政府最终承认和接手了昔日清政府欠下的所有烂账。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不过,在清朝灭亡之前,关于赔款,还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正是这个小插曲,让列强之一的美国开始退还清政府的赔款。

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先生就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白银这个问题上,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海约翰争论时,海约翰的一句随口说出的话,让梁诚先生发现了一个秘密。

当时海约翰说,庚子赔案实属过多,梁诚先生正是通过这句话展开调查,发现美国在上报赔款金额时有“浮报冒报”的现象,也就是说,美国人虚报了赔款金额。

后经过调查,美国虚报的数额,大概在1200万两左右。

这件事被传开之后,美国也很没面子,为了挽回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最终在1908年,美国对外宣布,将该国所得的“庚子赔款”之半数进行退还。

当然,美国在这里玩了一个心眼,其并没有真金白银的把钱退回,而是用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上,把钱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中国留学生,从而培养出一批在知识和精神上受美国支配的人才出来。

除了美国退还部分赔款外,英国在1926年,国会也通过了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议案,当然,英国的方式和美国如出一辙,所有退付的款项,都用在了中国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一些教育项目方面。

此外还有俄国,俄国在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宣布放弃俄罗斯帝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其中就包括退还庚子赔款。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当时苏俄有一个条件,让北洋政府承认苏维埃政权。

因此,退还赔款事宜就此敲定,而到了1924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中俄协定》,该协定中,进一步对退款的款项用途进行了详细要求,同样是大部分用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上。

除了上述国家之外,随着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清朝遗留下来的债务也随之一变。

先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华民国在1917年作为协约国进行了参战,参战当年,便单方面宣布停付同盟国之一的德国之赔款。

到了1919年,随着凡尔赛和约的签署,德国被迫放弃了1917年之后民国政府的所有欠款,至此,庚子赔款中有关德国的赔款彻底结束。

另外还有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在一战后瓦解,瓦解后分为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多个国家,而在1919年和1920年,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宣布放弃庚子赔款,因此,有关奥匈帝国的赔款也就此结束。

剩下的就是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这些国家也先后放弃了庚子赔款,同时也进行了退付,只不过大部分国家都指定了退付的用途。

说到法国,当年法国就退付赔款这件事,还耍了一个阴损的招数。

在诸如美英等国开始退付庚子赔款时,法国也进行了参与,同样对中国开始退付,但退了没几年,法国就不退了。

这个不退,并不是说法国赖账,而是其换了一种形式,叫做基金。

换句话说,法国当时用庚子赔款的退付款项,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并在中国开始兜售基金,前后足足卖了一年有余。

最后一算,法国通过卖基金,不仅没有退一毛钱,反而在中国还赚了一笔,赚的金额根据记载,竟然高达庚子赔款中需要向法国赔付的九成左右。


不止是法国,最令人感到无耻的还有日本。

日本一直到1936年,还锲而不舍的向中国追要欠款,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9月就已经爆发。

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数年里,日本还在向中国要钱,更离奇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一面抗日,一面还在向日本赔钱。

直到后来,这件事被曝光出来后,国民政府才将这笔钱存到英国的银行账户,让日本无法染指这笔款项。

而在此期间,日本也曾跟风美国,声称开始进行庚子赔款的退付,但整个退付过程属于是波折重重,日本的所有退款,其实主要用途有三方面:

第一,就是在华进行所谓的“文化事业”,其次就是用在了留日学生的补助方面,另外,则是在中国设立学术机构,美其名曰是为了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总之日本关于庚子赔款的退付,基本上都是自己用了。

而到了1936年之后,日本更是将庚子赔款的退付款项,直接用在了侵华的战争之上。

整个庚子赔款,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02年开始赔付第一笔算起,到1939年1月15日,也就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宣布停止支付庚子赔款为止,前后长达37年的时间里,中国一共为此支付了高达6.64亿海关两的庚子赔款。

虽说在中间有部分国家,比如英美等国进行了一定数额的退付,但即便是扣除这些退付的款项之后,中国实际支付的赔款,依然高达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占整体庚子赔款的接近六成。

而这还只是诸多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还不算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经还清的各项赔款。


比如,在道光年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需要赔偿的金额,高达2100万两。

另外还有咸丰时期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中的赔款加起来,一共是1600万两。

此外,《马关条约》中的赔款数额更高,达到了2.3亿两。

不过,上述几个赔款,清政府分别利用了各种手段,在灭亡之前就已经还清,具体都是什么手段呢?

先说《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当时清政府拿不出钱来赔,于是英国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建议清政府将海关规范化,并推荐英国人赫德担任海关的税收官员。

而在赫德的管理下,清朝的海关税收杜绝了之前官员腐败,从中捞钱的现象,收入开始稳定下来,而从这些海关税收中,清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进行赔款,就这样赔了几年后,便了结了道光道光时期所欠下的债。

而《马关条约》时,由于数额太大,清政府更是无力支付,加上当时日本要求清政府三年之内必须还清,不得已之下,清政府只得向沙俄、德国和法国这三国的银行借款。

资料记载,当时清政府共借了三亿两白银,用于支付《马关条约》中的赔款。

当然,借来的钱那是肯定要还的,而清政府为了还债,就把东北的矿权,南满铁路筑路权,辽宁的旅顺、大连;山东的胶州湾,广东的广州湾(在湛江)。以及额外一些开矿权力,用“以资抵债”的方式,全部抵给了上述三国。


也正因为如此,到了清朝灭亡时,最大的一笔债务就是庚子赔款,虽说清朝灭亡了,但这笔赔款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继承下来,继续向列强偿还,一直到1939年,才算彻底停止。




答案是没有还清债务,清朝一直还债到灭亡,民国接手再还掉其中一部分,新中国拒绝承认一切不平等的外债,到现在清朝的百年老账已经彻底失去法律时效。

关于清政府的外债,最新的新闻是发生在2020年,以美国田纳西州众议院【马克格林】为首,3个共和党人发起1个议案:要求中国政府偿还总计1.6万亿美元的债务,要给将近2万名美国人兑现金钱,他们持有清政府、民国政府所发行的债券。

在这之前,美国民间也有人发起过向中国人要钱的倡议,他们也明白已经过了追讨期限,但是炒热话题有助于让债券在收藏市场里升值。至于马克格林发起的议案,更多的是带有政治目的,打“中国牌”给时任总统【特朗普】施加影响。

话说,“武昌起义”是清朝灭亡的导火索,而这场起义跟外债有关联。1911年,清政府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600万英镑,归还期限40年,拿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修筑权为抵押。结果引发“保路运动”,武昌新军主力开赴四川镇压,导致湖北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良机。

接下来,星火燎原不可阻挡,清政府很快于1912年倒台。那么,这笔600万英镑借款就大部分落到民国政府手里,既然拿到真金白银,还钱就理所当然。事实上,民国政府为得到列强们的承认,对于清政府所欠的一屁股债是甘心“背锅”。

之前,清政府是勒紧裤腰带,分批次给列强还钱。从最早《南京条约》的2100万两白银,到《马关条约》的2亿两白银,再到《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即“庚子赔款”),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外债。这都还只是本金,加上利息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辛丑条约》规定39年内还9.8亿两白银。

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的欠账,有一部分被免掉、停付、退回。还是拿“庚子赔款”来说,“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府放弃赔款,一战失败的德国被停付赔款、美国等少数国家退回一部分赔款。

尽管还款压力减轻,但是基数太大,民国政府还是要咬牙还。据统计,从1902到1938年的37年里,在扣除一部分退款外,中国实际支付给列强的赔款数额依旧有5.76亿两白银,约占总数的58%。

193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子赔款,因为抗日战争已经打红眼。一方面是中国的财力变得很紧张,抗日的各项支出非常大;另一方面不能把欠款还给日本,这简直是给自己打脸。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欠的钱,日本人自始至终都在向中国追讨。

下一个阶段,就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政府不承认一切不平等的条约、不承认一切不平等的外债。毛泽东主席,曾形象地说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英国人一直重实用,当时在中国有着重大利益,特别是在香港。1950年,趁中国人民还在“打扫房子”,他们就来“拜访”,并迅速建立两国外交关系。有鉴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英之间最终在1987年签订《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的相互资产要求的协定》,中国人吃点小亏付给英国人2300万英镑,英国人这边拿出380万美元给中国人,从此双方的历史遗留资产结清。

至于美国等国家,一直没有跟新中国建交,他们想要这笔旧账,只能向在台湾省的蒋家人要。等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清朝的那些债务早到期,而且过了追讨期限。另外,根据国际惯例是“不需要偿还恶债”,意思是说上一届政府借的钱,没有让国家获益、没有让现政府受益,就不需要还。还有国际间有“主权豁免原则”,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成为被告,也不受他国司法管辖。

总之,清政府欠下的一屁股债,基本上属于不平等的债务,民国政府在列强压力下,被迫还掉一部分。新中国拒绝承认这些乌烟瘴气的债务,这么多年过去,带着耻辱的百年老账已经被扫进历史故纸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清朝   北洋   俄国   庚子赔款   清政府   列强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条约   债务   中国   民国   屁股   政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