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对美宣战,影响了德国对苏联的军事行动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欧洲战场,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在二战期间,德、意、日是轴心国。当时的轴心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战略计划是这样的,即德、意在征服了欧洲国家后,就从西线进攻苏联,日本从东线进攻苏联,在灭亡苏联后,德、意南下占领中东和非洲,日本南下太平洋,最后,德、意、日在澳洲会师。于是德国于1939年9月1日按顺时针方向,首先向东闪击波兰,然后向西、向北闪击了西欧和北欧,最后于1941年6月22日又向东进攻苏联。此时的纳粹德国非常希望日本能按计划从远东进攻苏联,使德国和日本对苏联形成东西夹击的局面,让苏联两线作战。然而,由于日军为了夺取苏联远东的能源,于1939年5月11日,在我国东北地区与蒙古交界的诺门坎,向驻守在外蒙古的苏军发起了军事进攻,史称诺门坎战役。诺门坎战役于1939年9月16日结束,历时125天,以日军惨败而告终。苏军在诺门坎地区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领教了苏军强大的战斗力,更使日军对苏军望而生畏。因此,日本彻底放弃了配合德军北上从远东进攻苏联的计划,即使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日军也没有从远东进攻苏联,而是南下太平洋,向美英殖民地进攻。为了防范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的干预,1941在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暴发,美国对日宣战,并加入了同盟国,对德国宣战。所以,日军没有配合德军进攻苏联,而是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影响了德军对苏联的军事行动。




答案是肯定的,德国当时确实需要日本帮忙,拉日本进轴心国就是想关东军北上对苏联形成钳形夹击态势,但1941年12月7号日本偷袭珍珠港,却让阿道夫大吃一惊。

本身,在德国准备发动战争之前,阿道夫最担心的就是美国给英法当靠山,但随着英法在战争初期绥靖政策的妥协,阿道夫又感觉发动欧战的基础条件是具备的,但对美国参与欧洲事务还是非常关注。

一方面,美国在一战时期就想登陆欧洲,二战打响后,虽然美国处在中立地位,但罗斯福还是通过各种变通措施将影响力深入到了大西洋,所以,日本对美宣战以后,德国也不得不履行轴心国协议对美国宣战,实际上,德国这么做有些违心。

另一方面,日本主动招惹美国,客观上又给德国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美在太平洋打起来对欧洲战场还是十分有利的。一是可以牵制美国的重心放在亚太,腾不出手来支援英苏。二是扩大了战争规模,这让德国的扩张野心得到满足。但是,德国没想到日美打起来后,罗斯福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先欧后亚的策略,紧接着就是派兵参与欧洲战事,并和英苏商量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这有点让德国接受不了。可以说,美国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在欧洲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不仅体现在租借法案和军事物资上的援助,还在1944年6月6日展开了诺曼底登陆作战。

由此看出,如果没有美军的参与,德国就能在两线作战上减轻很大压力,而美国之所以能顺理成章地参与二次大战,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日对美宣战 。

8日,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声称1941年12月7日对美利坚合众国来说是一个耻辱的日子,在演讲最后并号召国会通过对日宣战,对日宣战决议在参众议院都得到全票通过,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美国开始没有向德国宣战,德国出于同盟关系,被迫于12月11日对美国宣战。

1942年 1月1日 26国《同盟国宣言》与华盛顿签订 ,反法西斯同盟战线成立,美国正式对的德国宣战。

日本惹祸,德国守约,美国的加入,加速了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 的胜利。




二战日本并没有对美国公开宣战,而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夏威夷当地时间)清晨的黎明时分,对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珍珠港实施卑鄙地突然袭击。珍珠港蒙难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愤怒谴责日本对美国的无耻偷袭,并正式向日本公开宣战。而这个时候,正是莫斯科保卫战出现转折,苏联红军开始转入反击的第二天。

日本内外交困的战略抉择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了侵华战争,并于一九四零年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越南北部),于是美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遣散侵华日军建立的所有日伪政权机构,以及撤走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由于日本对美国的要求置若罔闻,从而促使美国对日本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不仅终止了石油和铁矿石等战略资源的对日输出,而且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银行的资金账户,这对战略资源依靠进口的日本宛如釜底抽薪。而且由于中国坚持抗战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进而使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战略资源的消耗不堪重负。在日本试图染指远东库页岛石油资源的计划破产(张鼔峰、诺门罕之战日本战败)后,陆军参谋总部同意了海军军令部提出的进军南洋,占领东印度群岛和东南亚中南半岛。

巴巴罗萨助推日本铤而走险

由于日本军部和战争内阁对染指太平洋挑战美英荷的信心不足,于是日本决定与美国进行外交谈判。但美方在谈判中拒绝与日方讨价还价,坚持主张日本必须先撤军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侵略扩张成性的日本自然难以接受,从而使日美外交谈判陷于僵局。为了打破谈判陷入的僵局,美国在不改变态度的前提下,提出一项旨在缓解双方冲突的“日美谅解方案”。但紧接着由于欧洲再度爆发战事:德国对苏联实施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闪电突袭,从而更坚定了日本染指南洋的战争野心。之前德国入侵波兰挑起二战,并相继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等国家后,已经对日本产生了强烈地战争亢奋效应。而德国“巴巴罗萨”的军事冒险对于困境中的日本而言,则等于注射了一针战争兴奋剂。于是天皇裕仁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并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纲要》,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与美英荷争锋南洋吞并东印度群岛和东南亚中南半岛,以获取南洋的战略资源来维持日本已经苟延残喘的战争机器。





军事行动当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却将霉帝扯入战争并成为敌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苏联   德国   印度支那   日本   珍珠港   罗斯福   日美   南洋   远东   轴心国   太平洋   欧洲   战时   美国   日军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