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因儒家一统都以孟子说为正统,你认为呢?

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人,如果连什么是人的问题都搞不清楚,又如何给人类意识所独有的“善”或“恶”的概念做出正确的定义呢?

我们这个族群的人从周文王开始悖离上帝“不知不识,顺帝之则”的诫命,称自己为“天子 ”,把自己当神。从而降天道为王道,不崇拜上帝,转而孝敬祖宗,就没有了宗教信仰。从此天道失落了,人失去了位份,成了王侯的奴仆或财产。财产是不会思考、没有思想、没有自由和权利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天道失落了。”

天道本来是人类判断善恶和分辨是非的准绳。没有了天道的准绳,人就只能按自己的理性去判断善恶与是非,如此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没有了人类可以共同维护和遵守的价值观。至于孟子和荀子的善恶观看似相悖,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儒家伦理道德重要的组成部分。何为正统、什么是负统同样没有可以分辨的可靠依据。

所以,人必须晓得什么是人,知道人的位分,明白人的真理,也就是天道。用真理去判断人的价值取向。才能对所谓善恶、是非、正负等等概念作出正确的定义。




同一个人性的问题,孟子主张性善论,旬子主张性恶论,基督教主张原罪说等等,这其实是反映了一个问题,人性并非非善即恶或非恶即善,人性复杂。

人生存要物质

我认为人性复杂,生而为人(同其它生物一样),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也就是从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出发人生在世就必需生存所需的物质,并需要有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人性表现出恶的一面,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存要依赖社会

但从另一面,人不仅为自然人,还是社会人,任何一个人脱离了这个社会都无法生存。作为一个社会人,为了维护这个社会架构,人又必须有利他的一面,如果绝对的利己主义,那么这个社会架构也就玩不下去了,那么所有的人也会灭亡而不存在。

基于人的这个天性,欧洲就出现了所谓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生在世界上,要抵抗各升自然灾害就必须要组合成国家组织,需要互助互利,基于这个层面人又表现出利他主义的一面也即性善的一面。

人具有性善与性恶双面性

总之,人的生存必须要有物质,相对这一面,人表现出利己主义,即性恶的一面;但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依赖于整个社会,脱离了社会任何人都无法生存,基于这个层面人又必须表面出到他的一面,即性善的一面。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是很难改变的。有句话说叫“狗行千里吃屎,狼走千里吃肉”

成都有个女孩叫李微漪在诺尔盖大草原救养了一只小野狼,带回成都喂它狗粮,不让它接触到肉。可是在领它到小区遛弯时,它突然跳到旁边的水池里,叼住了里面的金鱼,抓破了大妈的购物袋,吃到了里面的猪里脊肉。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都是片面的。还有人说,人之初性是一块白布,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也是片面的。

人性无所谓善恶,他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而善恶又是相对的,比如自私自利是恶吧?可是在亚当斯看来,正是自私自利才推动了历史发展,人性本恶,自私自利并不是什么坏事,历史发展往往是以这样的“恶”为杠杆的。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说:“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这个思想今天看来平淡无奇,但却把当时一只脚已经跨入工业文明的英国彻底推进了新时代,为建立现代经济秩序奠定了基石,从而引领了人类的巨大飞跃。后人把这个思想的提出与牛顿的科学发现、瓦特的蒸汽机发明相互并列,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变革事件。

见义勇为是善吧?可是当你被道德绑架时,很可能就至于你死地。面对穷凶极恶并且持有凶器的人,你是一个文弱书生,却要不顾一切冲上去,有人溺水了,你不会游泳又不知水情,还要不顾一切的跳下去,后果是什么?

人性是自然的,在完善自己的时候,能够给他人也是善就是好的,而自己的恶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利益的时候也是可以的,就如亚当斯密说的自私自利。




人的本性,善,与恶,始初本来一体两面,没有好坏之分,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略为深思一点都,我们把这个善分晰一下,这个善也不同的各种,局部善,(下级善)中部善,感觉善,上部善,呈现善,广部善,皆行平等善,所以善也是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是不能混为一谈,而在人肯定谈有生命体的善,而恶的显现也是这样产生,只是双方觉受的,胜与负的多少,承受才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比如在东汉年间,王莽串汉十几年,就有七次改换货币,弄得百姓没有生存的希望,終而被人民推翻,如果说其当时执政,是九五之尊之体,而被同姓的杀猪之人把他杀掉了,这能定谁是恶,但然肯定是恶天下,恶君王莽之恶,不能把杀猪的用现在法律去说,不管怎么样你不能杀人,非是不清之流也有可能指为杀人大恶,而这种恶可能在某些时候人人都愿去做,虽说愚下从小敬贤习儒,习道,不以现今而论,确有不少本人也不敢苟同,一句话千百年仍在闲谈,还不明白善,恶,一念而生,久谈更属无聊。




孟子说“水向上烧,水向下流,野兽奔跑于旷野。”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注重后天教育,本善就不用学习了。孟子继承了孔子,人性向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荀子   儒家   孟子   亚当   孔子   人性本恶   利己主义   准绳   人性本善   自私自利   善恶   正统   天道   是非   生命体   人性   物质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