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纷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是什么原因?

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局部战争、能源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导致很多人们对未来期望值下降,不敢再投资创业了。因此,银行的贷款放不出去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是贷款利息收入,主要支出是存款利息支出,剪刀差缩小。一句话,银行收益下降了。紧缩开支第一条不就是降低存款利息支出吗?

第二个:国内大循环需要,单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市场受到一定影响。投资、出口、消费是三架刺激经济的战车。因此,只能刺激消费,利率下调有利于刺激消费。

第三个:降低存款利率势必同步下调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有助于房地产复苏,带动上下游几十个产业振兴发展。





引你消費、誘你买房,大伙看透了,不上当。……没招了,使出此招"看似有招实无招"之烂招。




殖人们(金融买办)在行动。他们降低存款利息,是对人民(存款人)厚颜无耻的剥夺。他们这么做还是为了救美元给美元输血,是在帮美元收割人民币!我们应该做的,是大幅度降低存贷差额,是降低金融超额资本利得,是降低金融机构的超级工资福利。我们乐见金融机构退出股市排行榜前十名。然而,他们在通胀上涨时降低了存款利息。可恶至极!




最近,老百姓又关心起钱袋子问题了。为啥?银行不断降息,势必影响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养老等一系列问题。

自2022年9月15日起,国有四大行“中、农、工、建”,1年期、2年期和3年期,下调5—15个基点。其中,三年定期和大额存单,下调15个基点。很多银行,连大额存单,也很稀缺。

有人问,近年来,央行为什么不断降息,接二连三地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近年来,由于疫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热情。特别是旅游、休闲消费行业受其影响最大。就连农副产品市场,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人们的生活开销,也不如往年。有钱不敢花,有钱不想花。因花钱容易,挣钱难。

这样,消费少了,钱放在银行里,就流动不起来了。你说,市场怎能活跃得起来。

前不久,不少地方政府,给市民发放购物券,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期望促进人们去消费,提高市场活力。

二、激活房地产产业;

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也很不景气,尽管房价一掉再掉,也难以激发人们购房的积极性。即使刚需房、地铁房、学区房,也不如往日抢手了。这三类房,虽然是香饽饽,但人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观望,不达目的,不撒手。

我们这里有户人家,小伙子谈了对象,讲好上城购了房再结婚。现在,看到楼市不稳,女方连上城购房的要求也不提了。直接提出将购房款存上存单,放到女方手中保管,便将就在乡下老宅结婚。其实,这种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还有一邻居,城上有两套房,分别在两个城市。打算把闲置的一套房出售了,去年上半年就将出售房产信息挂上“安居客”了。当时挂价是120平方,三房两室两卫,288万元。其间,不断下调价格,直至现在的218元,至今也无人问津。其实,这房产是精装修,楼层也不错,地理位置也较佳。

以上其实不是个例,处于这种情况的,应该不在少数。

如今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贷款也随之下调。从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人们的消费热情。

国家的意愿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热情,维护大部分人的利益,促进各行各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意愿虽好,但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你再这么降息,但子女读书、成家,老人看病、养老的钱,仍然是重中之重。钱放在自己腰包里,想咋样就咋样。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重要消息:多家国有银行自15日起,再度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调。这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的利率,下调15个基点。

对于喜欢在银行存钱的人来说,降息就是一场灾难。这预示着同样的本金,每年就要少拿不少的利息。

很多储户都纷纷哀叹,存钱,现在已经是越来越没存头了。

银行下调存款的利息,根本原因是什么?

银行下调存款利息的目的是什么?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不想储户存钱。降低存款的利息,逼着储户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然后拿到市场上去消费,或者是去做投资。

很多人会说,银行降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房地产。

是有这个功能,但不是全部。

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达到预期。

尤其是这几年,各行各业都颇有点“百业待兴”的感觉。经济不景气,每年提供的劳动岗位就有限。但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有好几百万,急需就业。如果社会闲散人员太多,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只能想方设法的提高经济增长。这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降息。只要银行降息,就能释放大批的存款。市场上的热钱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自然就提上来了。

对我们普通人,会有哪些影响?

表面上看,降息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就是存钱的利息少了。而实际上带来的影响,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都有。

首先,就是物价可能会上涨。

银行释放大批的存款,市场上的热钱自然而然的就多了。钱多了,生产的商品没有能加,就会造成“钱多物少”的局面。市场都是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物价自然而然地就会上涨。

可能以前一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1500块钱。但是降息后,物价轻微上涨,每个月就需要花1600块钱。

其次,经济复苏,劳动岗位增加,就业更加的容易。

前面已经说了,降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最终达到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投资多了,劳动岗位自然也就大幅度地增加。普通人在求职的时候,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那些用人单位,为了能招揽到足够的员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岗位工资。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我们普通人,只需要考虑个人的得失。而国家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对于降息,大多数人都是看不到带来的好处,也确实是感受不到。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是安安稳稳的上班,平平淡淡的存钱。

至于什么经济复苏,增加就业岗位,基本上他很难感受到。他能知道的就是,银行存款利息降了,利息更少了,心里越来越烦躁了。

但是,国家要从大局出发考虑。个人的得失,不在国家的考虑范围之内。国家的每一个政策,都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

所以,降息就降息呗,可能就是每年少拿了几百块钱的利息而已。省一省、少逛一趟超市,少买一点零食就够了。

只有国家好了,个人才能真正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银行   目的   存单   基点   不景气   储户   块钱   利息   物价   普通人   存款   岗位   国家   财经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