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中有几人能活过80岁?

题主说是活过80岁,既然是“过”,就可以断章取义从过世中的人来说明这个回答。

我爷爷,去世时73岁,到如今有38年了,原因是晚上到我大奶奶娘家陪我舅外公喝酒,估计是酒喝多了,晚上睡得沉,一口浓痰卡在喉咙里没有吐出来,到第二天早上,我父母从地里干活回家,去叫爷爷吃早饭,才发现爷爷去世了。

这属于意外去世,没过80岁。

我大奶奶生了大伯、二叔、姑姑二男一女,在饥荒年代缺吃缺医,饥饿生病去世,没过80岁。

我奶奶生了我爸和小叔,也和大奶奶一样,早早地去世了,没过80岁。

大伯是生产队的队长,很能干,把身体干垮了,重病卧床,也是缺吃缺医,40多岁就去世了,至今有45年了。

大伯母是去年清明节前几天去世的,因年老病去世,享年81岁。

大伯去世后,大伯母没有改嫁,一直跟着儿女住在城里,到70岁的时候,身体差又多病,一直由儿女们照精心照看着,直到去世。

大伯的大女儿,中风,不能自理,躺在床上好几年,一直由大姐夫精心照看着,前年去世时不到60岁。

小叔是去年国庆节前去世的,鼻咽癌,享年70岁。

小叔是流浪汉子,住桥洞,天为被地为床,吃百家饭,他不管儿子,二个儿子也不管他,生病这几年才回到家里住。

我外公去世有12年了,享年85岁。外公有点肥胖,喜欢吃肥肉,喝点小酒,一向来身体很好,到80岁的时候,身体才慢慢差起来,但也属于自然去世,不是因病去世。

我外婆是三年前去世的,去世当天,天气很好,外婆把衣服洗干净了,凉在太阳底下,然后到堂屋躺在靠椅上休息,安祥无疾而终,享年91岁。

外婆一向来身体很好,有五快:吃饭快,饭煮得软;走路快,轻身如燕,爬楼梯比我妈快一倍;说话快,思路清晰,说话有条理;如厕快,无宿便;睡觉快,能一下子就入睡,不失眠。

外公外婆除了有长寿基因,跟他们日常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那就是一日三餐要喝点小酒,每天都要煮点红枣吃,红枣煮五花肉,红枣煮鸡蛋,红枣煮鸡肉,红枣煮鸭肉,红枣煮粥等等换着来。

我姑姑,一向以来身体很好,到晚年还爱上了辟谷,一天只吃二餐,早餐和晚餐,晚餐还不过饱,查出白血病的时候有80岁了,前2年去世,享年80岁。

我姑父,前几天因病去世,在床上躺了大半年,享年85岁。

我老姑姑和老姑父,也喜欢喝点小酒,都是长寿之人,身材都不高,而且精瘦精瘦的,行动方便,就是犯了一点老年人的常规病,老年痴呆症,以前的事记不清楚了,也认不得我们了。

老姑姑和老姑父也是这几年去世的,老姑姑享年93岁,老姑父享年95岁,是目前本家族最长寿之人。

我二叔二娘身体很好,二叔有85岁了,二娘有82岁了,他们都是在县里重要岗位上退休的,退休后进了老年大学,发余光发余热,带领退体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扇子舞等等,还时常带领大家去参加老年人健身强体比赛,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有时二叔二娘对我感慨说,有些伙伴们练着练着第二天没去了,去世了,而且都没有过80岁。

我父亲有78岁了,我妈有73岁了,也是飞奔在80岁的路上,我们除了孝顺父母,还常常吩咐他们要多注意身体健康,尽量吃清淡点,不要干什么活,防止摔倒受伤。

这三五年,亲戚中80岁以上的走了好几个,我妈有点喟叹人生无常,我是这样安慰我妈的:

“别担心,外婆家的长寿基因强大,您老人家比外婆还要长寿。”

我妈幸福地笑了。

100人中有几人能活过80岁?

在我们家族里去世的人有13个,其中我爷爷,大奶奶,奶奶,大伯,小叔,大堂姐6个人没有活过80岁,占比46%。大奶奶,奶奶,大伯去世是因为饥荒缺衣少食,医疗服务跟不上造成的。

大伯母,外公,外婆,姑姑,姑父,老姑姑,老姑父7个人都活过80多岁,占比54%,而且外婆,老姑姑,老姑父3个人还活过90多岁,占比23%。

那么,现在的老年人怎样才能长寿呢?该怎么做?

人到中年,有些东西要戒,有些东西不要戒:

酒:酒就不要去戒了,不要多喝,不要喝醉,只要在身体允许就可以把小酒喝下去,喝到九十九。

长期喝酒,身体健康已经习惯了酒的存在,细胞也和酒达到了平衡,达到了和谐共生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必要去戒,戒了反而对身体有害。

当然,人到中年,不会喝酒的就不要去学喝酒了,对肝有直接伤害。

烟:也不需要刻意去戒,但尽量少抽,如果身体有不适应感,要坚决把烟戒掉,同样,不会抽烟的人不要去学了,毕竟抽烟有害身体健康。

槟榔:槟榔已经认定是毒品了,得口腔癌的人有很多,一定要戒掉。

夫妻夜生活:人到中年开始,夫妻生活要减少,这样对男性很有好处,养精蓄锐,精损易人亡。

心态:心态要平和,要改掉以前易暴躁的性格,不要为一丁点小事去发脾气,气伤肝。

别熬夜:熬夜伤神,对脑和心脏有损害,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

希望老年人越活越年轻,活过80岁,奔向100岁,活出精彩人生。





答:一百个人中,有50个男人,有50个女人!能活到80岁的男人大约为20人,能活到80岁的女人大约35人!男人和女人加起来,能活到80岁就是55人!中国现人均寿命76岁,能到80的人正好把不能活到80的人岁数补上!就是中国人均寿命76岁!随着中国人民活越来越好!医疗越来越好!人的寿命还会增加!为什么现在总说中国老龄化严重!因为人的寿命增加了!旧中国人均寿命才35岁,现在比过去寿命翻了一倍还多!希望老年人越活越年轻!人人超过80岁!奔100使劲!享受盛世中国的美好生活!多得退休金!个人见解不喜勿喷!回答完毕。




100人中有多少能活过80岁的,我没做过统计,目前也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我觉得不少,起码我周围有不少80岁以上的老人。

以我周围为例,我父母都活过了80岁,我父亲去世的时候90岁了。我母亲今年89周岁,我家亲戚中还有一个舅妈现在还健在,已经95岁了,我姑姑家的表哥表嫂还健在,也都是年近90了。

我妈妈还有两个比较好的姐妹,她们三人从二十几岁就在一起,其中一个比我妈妈小一岁,一个和我妈妈同岁,她们目前都健在,而且生活能够自理。

我在小区里也经常能见到80多岁的老人。小区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是位92岁的老先生,天气好的时候,会见到他在楼下活动,但需要家里陪伴。我妈妈在小区女性中属于年纪最大的,我经常陪她出门,也就认识了一些平时和她聊天的老人,一般都是些七八十岁的老人。

我自己的感觉是,现在80多岁的老人挺多的,活到80岁也是不件难事。从我父母身上,我还真没发现活到80岁有什么难的。有一点很重要,我父母都是把金钱看得很淡的人,生性善良,曾经帮助过许多亲戚,从未想过让别人回报。都经历过苦难,但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心胸宽广,对任何人和事都不计较。没留下什么财产,但一直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够长寿的原因吧。




100人中有几人能活过80岁呢?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自古以来长寿都是不容易的。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在逐步提高。

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年鉴的数字可以查到1981年我国人均寿命只有67.77岁,到了2015年上升到76.34岁。

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这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了1岁。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再提高1岁。

现在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7.3岁了,离80岁也不太远了,那么,回到问题的本身:100个人中究竟有几人能够活到80岁呢?

客观的讲,活到80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国80岁以上人口共计3580万,比重只达到2.54%。

人到了老年,往上增1岁就是一个台阶,都得努力,越往上越难。

根据科学数据分析,90%的人都能活过50岁,80%的人能够活过60岁,但只有40%的人能活过70岁,而能够活过80岁的人仅有18%了、到了80岁再往上走就更难了,能够活到90岁的人就只剩下9%了,问题的答案这就出来了,从大概率来看,100个人中能够活过80岁的大约有十多个人,前些年是12、3个,现在大概有17、8个,进步还不小呢。

人生短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不论生命的长度,但愿所有的人都去追求生命的高度,认真活好每一天,让所过的每一寸光阴都是有质量的。




据我观察,在我们这里的农村,100个人中有15人左右能活过80岁。而且活过80岁的这15个人中,多数都是女人,女性比男性寿命长。就是说15%的人能活过80岁,但是活过80岁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也许城市这个比例会高一些。毕竟城市老人很多都有退休金,他们生活安逸、充实,经济条件好,物质条件好,生活质量高,所以在城市人口活过80岁的老人会多一些。比例会高一些。

但是在农村是不一样的,因为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国家每月给100多元的基础养老金,不够农村老人养老的,对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生活的还是不富裕的,有很多老人生活还是很困难的。所以为了生活,只能节省着过,节省着活,勤俭持家。有病了,小病也只能挺着,只有得大病了才能到医院去检查。这样很多病就从小病挺到大病,最后没钱治等死。多数农村老人都是这样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在农村活过80岁的老人占全部人口的15%左右。

朋友们,认为说的对,请点赞,并点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人中   长寿   小叔   姑父   享年   大伯   红枣   姑姑   中国   老年人   外婆   寿命   奶奶   老人   身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