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引体向上男生一次做多少个才正常?

按年龄分组 答案仅供参考

18到30岁是人体最健壮的时期 所以要求高一点 同理 岁数越大 要求越低

18到30 六个及格 十个满分 超过十个你就是百分之一!

30到50 的岁人 身体机能开始持续下降 这个时候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保持住就ok

五个及格 八个满分 超过八个你就是百分之一!

60到70 已经算是老年人 运动之前一定要充分热身 最大程度避免意外

四个及格 六个满分 超过六个你还是百分之一!

八十以上 我还能说啥?根据我国人口数据 能活到这个年龄段已经属于本身就属于百分之十五以上 不过还是给个数据

四个满分 两个及格 三个优秀!





你好谢谢邀请。

那引体向上是一个衡量上肢力量非常好的一个动作。他与俯卧撑和深蹲都是在自重训练当中非常好的动作。

但是现今大部分的青少年或者说是成年人的标准的引体向上,很少有做到非常优秀的。

其实有很多觉得这人机上做的还不错,他们做的动作都是这个反手引体向上,也就是掌心朝向自己的,这种相对来说不是标准的,他这是一种变化形式,针对手臂训练会有侧重。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标准引体向上该怎么做以及做到多少是一个比较好的数据。

这张图带颜色的部位,都是引体向上会锻炼到的一些肌肉。
那正确的动作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的手的握距的宽度要比你的肩膀要留在拉到顶部的时候,你的小臂要接近于垂直地面。

同时眼睛和头部看向你的斜上方,胸部挺起,让你的胸口尽量的去靠近这个横杆。

然后背部肌肉收缩带动手臂向上拉,你的下巴要超过横杆。同时的话,下落的时候要放到手臂伸直,不要只落到一半。

然后重复进行这个动作的练习。用这个来做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测试,这才是最准确的。

那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呢,做到多少才算是标准?

这是从初中到大学的一个引体向上标准,其实像成年以后的这个引体向上的标准基本上都要达到20次,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位置,最不行及格的也要十多次。

所以希望你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继续努力锻炼对身体的力量做一个加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那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朋友们,你们在做引体向上的时候能够做多少个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感谢邀请!从动物角度来说引体向上做五个才算正常。但由于现代人身体发胖与体能素质的下降,导致很多人一个也做不到..

引体向上考验的是相对力量,能够做到代表了身体的拉力肌群力量是足够拉起整的身体体重的。拉力肌群是以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肌群和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为主,同时腰腹核心肌群维持身体在动作过程当中的稳定。

身高越高,体重就会越大,那么完成引起向上就需要更多的力量。体重越大的人完成引体向上的难度就会越高,但假如练出同样的效果,其收获也是最大,能够得到更多的力量。只有不断减少脂肪这种不必要重量,才是对引体向上的提高有所帮助。

而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难度之高是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很多人能够借用腰腹腿的摆动惯性来完成引体向上,并且幅度还不够完全。真正严格意义的引体向上,完全是拉力肌群完成的,身体稳定动作幅度足够:

而这种引体向上如果能够完成一个就已经是超越平常人的了,如果从动物学上说,能够完成五个才算是正常的。只要努力健身,10个甚至20个以上都是没有问题的,用进废退。

了解更多健身知识,请关注“大囚自重健身”。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标准的引体向上,一般人做一个就很优秀了。




我老公方面在部队的时候,训练就有引体向上这一项目,那个时候一口气做个二三十个不成问题。自从结了婚以后越来越胖,肚子也出来了,别说二三十个了,估计现在做十个都成问题。

对于引体向上一次做多少个才算正常,这个应该是跟男生的年龄有一定的不同要求的,因为毕竟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耐力等方面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样坚持锻炼的人和长久不锻炼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目前的生活水平比较好,大部分人都是营养过剩,但是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锻炼,很多人能做五到十个感觉都不错了。在健身房里面经常遇到坚持健身的人们,能做二十都算是很优秀的了。

现在引体向上在某些地区,应该是纳入了体育考核的范围,作为男生的考核项目,一般是15个就及格了,所以看来大部分年轻男孩子的引体向上,能够做15个应该是不错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引体向上   横杆   标准   自重   拉力   背部   满分   手臂   体重   身体   男生   力量   动作   优秀   更多   数据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