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些人为什么不喜欢京剧了?

这个问题,既可做为闲聊,也算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做为一个喜欢听京剧的,我的回答,只能算是闲聊吧。

京剧虽然以京字为名,但它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当然,硬说他是北京戏也未尝不可。中国的地方戏有几百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戏可以与京剧相比美。所谓的地方戏,一般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京剧在诞生之初,就是多种地方戏融合而成,其中有徽剧,汉剧,秦腔以及昆曲等等。所以,把京剧与某某几个地方戏并列称为几大剧种的说法,我觉得有点问题。京剧本质上是国剧,是中国戏曲的总代表。它无论在行当的齐全,体系的完备上,都是任何地方戏无法比拟的。也正因此,它才被称为“国粹”。“梅兰芳体系”之所以能与“斯坦尼斯拉夫体系”以及“布莱希特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不是因为梅兰芳代表的只是京剧,而是中国戏曲的全部精华所在。

我们举个例子,黄梅戏说的是安庆话;川剧说的是四川话;云南的玉溪花灯,说的是玉溪话;滇剧说的是云南话;山东吕剧是山东话;豫剧是河南话。但京剧不一样,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是地道的北京话,而是用湖广韵唱出来才是正宗,才有味道。而且,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京剧艺人们只在北京唱红了是不算数的。必须到上海也唱红了才算数。这正是京剧做为国剧,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戏之处。

我们都知道,一般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不同的行当,代表人物不同的性别、性格、职业、身份、年龄等方面的不同。行当的分工越细,表现的人物故事就更加完备,更加丰富。京剧的行当是最齐全的,比如仅仅一个生行,就有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分类,细化下去,可以分成十来种。其它行当也一样。行当分类之后,不同人物无论是在唱、念、做、打、舞等每个方面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一个洪大的表演体系。正因此,京剧可以说是包含了中国戏曲几乎所有的文化元素。它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巅峰。梅兰芳是京剧巅峰时代的代表人物。

说到这里,我们就进入另一个问题,京剧这么好,那它一定有天量的观众和爱好者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就算是在京剧的巅峰时期,其观众和爱好者恐怕也没有今天德云社的粉丝多。原因很简单,京剧做为高雅艺术,在当时其实是精英文化。因为其文化和艺术含量,所以入门的门槛也高。以五十年代为志愿军表演为例,常香玉唱的《花木兰》,大多数北方战士大约直接可以听懂,而梅兰芳的《天女散花》《贵妃醉酒》恐怕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直接听懂的。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合寡。因为高雅艺术是为上层精英服务的,不太关注下层需要。所以,三十年代,鲁迅曾经对梅兰芳发出批评。批评的矛头,也是指向脱离大众。

京剧真正成为大众所喜欢的艺术形式,其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京剧现代戏的创作,以及样板戏的出现,使得京剧在普罗大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革命宣传队对现代京剧的排演,相当于在全民之中,对高雅艺术进行了推广。这时,产生了大量的京剧爱好者。因为学习排练现代京剧,就是一个拉你入门的过程。当人民对京剧有了接触和了解之后,便成了终生不能舍弃的爱好。现在的京剧爱好者,四零后五零后,许多都是因为现代京剧结的缘。六零后七零后,是受了父辈的影响而爱上京剧的。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世纪初到五十年代,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就如李白是盛唐的符号一样。梅兰芳也是这样的一个符号。到六七十年代的革命现代京剧,是灿烂之后的余辉。之后,京剧就走上下坡路了。原因无它,就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有极限,不可能无限发展下去。京剧也一样。“四大名旦”过后,虽然又有“四小名旦”,但真正被人记住的,也只有一个张君秋了。

任何事物,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当年唐明皇的“梨园子弟”所唱的曲子,一定与后来的昆曲有差别,而京剧又和昆曲有很大不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真正迈入到现代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生活的节奏也变得更快了。而京剧的表演方式是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条件下形成的。很难再适应新时代人们情感上对艺术的要求。于是,京剧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一下,京剧的唱腔一般都很慢。戏剧的故事情节一般也都较简单。因为,戏剧的演出本质上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演绎一种情怀。所以,慢节奏的唱腔,实际上是表现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下的情感。这种方式,好象是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在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可以慢慢欣赏。到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趣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算是京剧再好,人们也奈不住性子两三个小时看一个五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

我始终觉得,革命现代京剧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艺术改革尝试。但以传统的形式,反应现实题材,总是有着许多问题。比如,革命现代京剧中,小生的唱腔被取消了。花脸的脸谱被取消了。试想一下,如果座山雕画上窦尔墩一下的脸谱,杨子荣象黄天霸一样,观众们会认吗?但在京剧的系统里,这两组人物是一样的。另外,无论是《沙家浜》还是《平原作战》《奇袭白虎团》中,都有八路军,志愿军都有戏剧舞蹈动作反应剧情,我们小时候看了,都觉得八路军解放军们是会飞的。可见,京剧中抽象化的表演,没有相关的知识,是会遇到理解的困惑的。这也是京剧最终必然衰落的另一个原因。

京剧的衰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但京剧死不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有的艺术精形式,都可以通过影像保留下来。我前段时间学着刷抖音,发现里边各种戏曲爱好者都很多。爱京剧的也不少。京剧虽然不能再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样辉煌。但是,继续欣赏它,发扬它还是可以的。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京剧于清朝初年流行于江南一带,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后得到空前发展,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京剧以其夸张的艺术手段、独特的美学形象、歌唱和动作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京剧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生一般指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旦指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相貌等方面有特异性的男性人物;丑俗称小花脸,扮演喜剧角色。每种角色都有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艺术形象上各具特色。


近代,京剧代表人物是梅兰芳,他在京剧表演方面取得了极高成就,完美演绎了京剧的精髓,达到了崇高的艺术境界,促进了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声誉。


京剧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中国的文化艺术品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毋庸置疑,近年来,喜欢京剧的人确实不多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类文艺形式空前丰富,京剧逐渐被其他艺术形式冲击、甚至取代。


二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内心趋向浮躁,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人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欣赏京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年轻人被各种网络游戏、视频、电视剧等吸引,京剧成为极少数人特别是老年人的专利。


三是京剧作为一种高雅、也很高难的艺术形式,难学难炼,年轻人不愿刻苦学习,一些老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没能很好地流传下来。


四是京剧自身艺术特点,比如缓慢的节奏,抑扬顿挫、余韵悠长的唱腔,不适合现代社会,不适合现代人欣赏、享受。


五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京剧没能找到与市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普及程度不够,极大限制了京剧的传播和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京剧作为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已经成为世界性文化遗产,国家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还会有广阔的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京剧一定会重新绽放独特的光芒。




看了这个提问,突然想起来应该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详细说明这个问题。写文章需要时间,今天先提纲携领地说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学发展到最高峰时期的产物。所谓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戏曲就是建立在元散曲之上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学几千年积累的产物。

其次,远古时期,人们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经过了几千年的磨合,又经过宋代勾栏瓦舍的集中锤炼,到了元代音乐与文学的磨合进入最佳状态戏曲应运而生。

再次,戏曲形成后,出现了分裂。留在城市的,逐步走向雅致,成了象牙宝塔,这就是昆曲等;流入民间(乡村)的,被本土化,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方戏曲。

最后是四大徽班进京,最后形成了京剧。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无一不成体系。过去的戏曲观众皆为自幼接触,逐渐成谜。这也是过去很多观众只听一种戏,只看一个角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极高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表演形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带光环,有着很高的门槛,没有自幼接触的功底,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其中。包括京剧在内的所有戏曲,无论是观众还是表演者,没有所谓的童子功,想要真正融进去难度很高。

这一点不难理解,就如同周杰伦的歌,今天接触,今天就喜欢,很难。况,戏曲和周杰伦的歌相比,就难度和底蕴而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周杰伦的歌听一天能懂,戏曲听一年有可能入门。




谢谢邀答。

京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作为国粹之一,荣登世界艺术表演舞台,为中国赢得赞誉。比如梅兰芳先生以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成为了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可近些年,人们对京剧艺术的欣赏低迷,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京剧常识的普及不够。京剧作为国粹,欣赏需要有一定京剧常识,正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京剧演员分生旦净末丑,旦角、丑角各代表什么?这需要明白。也就是需要识别脸谱。再是,演员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较深的寓意,没有一定的京剧基础,只能是看热闹。

二是,人们的审美情趣随着娱乐样式而改变。过去,除了舞台剧,再就是黑白电影,可供选择的娱乐样式较少。现在,电影、电视、游戏厅,特别是手机上的视频、抖音等娱乐项目,争夺了观众的眼球。

三是,生活节奏快了,人心普遍浮躁,而京剧等戏曲,节奏缓慢,很难适应当下,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口味需求。




没时间啊!看看抖音为什么那么火就明白了,它短啊!半小时就可以看无数个视频啊!京剧半个小时开场戏还没唱完呢!谁有那个耐心啊!恐怕也只有农村老头老太太了。前一阵子有一个东北的美女戏曲演员尝试在抖音上用京剧唱腔唱中国风流行歌曲,现在已经很火了,也是因为她人美唱得好,还是因为她一次唱一首,大家才听得进去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京剧   梅兰芳   地方戏   昆曲   国粹   行当   唱腔   戏曲   中国   节奏   观众   形式   体系   艺术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