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上河工”,农民是自己做饭吃,还是生产队里安排?

自从1964年黒龙港领域发洪水,危及到北京,天津,党中央注意到了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自那全国就开始了兴修水利,疏通河道的轰轰烈烈的运动。

我们地处黑龙港流域,每年两季组织民工出外参加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开春一季,秋后一季,由各生产队抽人,有时候人多,有时候人少。自带工具地拉车,铁掀等。

路途远的就不用带粮食,比如去天津挖淤就是国家调拨粮食管吃,住的是窝棚。在本县治理小河小渠就是自带口粮,由各生产队自筹,有时是以公社为单位设立伙食,有时就以村为单位有一名或两名伙夫做饭给大家。

那时没有机械化都是靠人力用地拉车挖河倒坝,从河底把土拉上岸来,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力气活,但是那时的思想教育搞的好,学习愚公战天斗地,劳动号子,歌声笑声响彻工地,尽管苦累,也是任劳任怨。

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回想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劳动场景,如在眼前。




那个时候人民公社,人人觉悟高,每个劳动人民及孩子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奔向共产主义的社会,农民及城市里工人都会参加义务劳动,那个年代虽然穷但是人人都有幸福感参加义务劳动是很自豪的事。




本人七五年高中毕业后的冬天,参加了公社的整修乱河滩工程。用石头沏好河道,两边的乱河滩填土造田。

我白天参加轰轰烈烈的工地劳动,整个工地到处红旗招展,大广播喇叭播放着鼓舞士气的各大队的好人好事和工程进度,间隔播放红色歌曲与国内外新闻。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公知们所说的懒汉在这里是很少见的。

晚上住在附近村的民房里,自带铺盖,我还有给广播站写稿子的任务。广播员是我高中女同学,我的稿子经常被广播,我们生产队大干快上的劳动成果也广为人知,好人好事受到鼓励,也更促进了劳动进度。

吃饭各大队有食堂,早饭和午饭送到工地,晚上回住处吃。吃的粗细粮结合,早上有咸菜稀饭馒头,中午粗粮和燉菜汤,每份菜里都有几片五花肉片,晚饭粗细粮混合,也是燉菜,不用社员个人负担。很难忘的治河造田劳动场面,一生的记忆。




那个年代挑河固堤,兴修水利,是最艰苦的重体活。

每年冬春农闲季节,生产队除留下年老体弱的人在家搞田间管理外,所有男女劳力都要全部上水利。

水利任务有上级政府下达,有县水利工程,本乡镇挖河固堤工程。水利工地最近的离家有十几里、最远的距家有五六十里路。

一般每年秋收秋种基本结束,十二月初、到来年二月底,至少要用两三个月时间上水利。水利开工后一直要干到腊月二十八九才放假回家过春节。在家顶多休息四五天,来年初二三又要返回水利工地。

上水利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划分土方任务。各人自帶被子行李,吃饭有生产队提供,每个队一个食堂、选派专人烧饭送到工地。

那时大概平均每人每天按1·5斤大米标准,早中饭每顿各6两干饭,晚上3两稀饭。加班或打晚班抢工程进度,再另外加餐。

这个粮食标准对现在人来说,要吃上两天。但对那时全靠人工干水利重体力活的人来说,根本就吃不饱,只有多用瓜菜代替。有条件的生产队十天半月,将饲养的猪在家屠宰后,把猪肉送到工地,改善生活、补充营养,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上水利工地的社员,每天无任何经济补贴,只有生产队记工分。每天工分要比家里劳动力高2到3分,各个劳力按平时评定工分标准以此类推。有的按土方计工,可多劳多得。这些工分都参加生产队年终分配,国家不给任何补贴或报酬,全部有各生产队全体社员负担。

这些大的水利工程,大多是国家重点水库、通江达海河道和加固埂堤工程,少数是农田灌溉河渠。国家的大型水库等工程,如今已成了城市自来水取用水源头,少数河湖成了湿地公园、游览景点。有的是航运河道和泄洪、提水闸站。

这些水利工程,当时国家未给一分钱,都是农民尽义务,顶严寒、冒风雪、战冰冻,脚穿草鞋、身着薄衣,肩膀压出血、手上磨出泡,硬是靠肩挑手挖,忍饥挨饿、用辛勤汗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干出来的。

当初农民在水利工地付出的苦衷,是现代年轻人难以想象、也是笔者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当今,这些水利工程,都发挥了抗拒洪涝灾害、农田水利灌溉能力和巨大的水利枢纽基础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激励后人的“战天斗地”精神。

综上所述,农民在那个年代,挖河固堤,兴修水利,不是像网络上有少数“喷子”、不顾客观事实,歪曲说什么兴修水利是农民为自己而干、且是国家给钱的。我想对说这种话的人,不管你居何用心,但不能歪曲事实、违背良心。如有不信,请你多学点历史或回家请教你们仍然健在的前辈,从他们那里可以找到实事求是的正确答案。

总之,过去农民“上河工”,只记工分参加生产队年终分配,由全体社员共同负担。对此,国家从未给过任何经济报酬,是农民在无私的为国家尽义务、作奉献!

“吃水不忘挖井人”,请当今年轻人,不要忘记过去这段兴修水利的历史,更不能忘记农民曾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的无私贡献!

上述由于各地情况有别,因此仅供交流参考!(原创)




上河工,在东北也称“岀工”,就是修河堤,清河淤泥,还有水库坝,另外,修梯田也是如此。

一般都是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施工,伙房由生产队统一管理,住的冬季都住在当地老乡家里,也有自己搭窝棚住的。非常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河工   海河   战天斗地   农民   好人好事   义务劳动   生产队   工分   社员   河道   水利工程   水库   工地   水利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