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忠贤在明朝只手遮天,却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这个问题有意思,也值得我们这些后来者进行反思。

由于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然而,为什么他却在即位的时候,当机立断,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全部消灭呢?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的复杂性。

魏忠贤的进宫之路:因好色赌博输光家财,最终阉割进宫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必须稍微来了解一下魏忠贤的进宫和晋升之路。

魏忠贤是北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他原名魏进忠,是在天启二年才改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然而却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在进宫当太监之前,他就在当地与地痞流氓关系非常友好。

年轻的魏忠贤还是一个色鬼,经常进出青楼,还喜欢赌博。自己没钱吧,还一掷千金。就这样,魏忠贤把家底都挥霍干净了。

怎么生活呢?魏忠贤一狠心,就把自己阉割了,入宫去当太监了。当时,魏忠贤才21岁。

魏忠贤如何爬上权力巅峰?联络客氏,忽悠天启皇帝

进宫之后的魏忠贤,因为聪明伶俐,官职一路直升,最终成为天启皇帝(当时该是太子)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典膳太监。王才人死后,又来到李选侍的身边。

可是,这还不够。魏忠贤还需要找更硬的靠山。这时候,他就开始巴结客氏。客氏,原名巴巴,原本是保定府侯巴儿的妻子,十八岁时,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之后,被选入宫中充当朱由校的乳母。

客氏为人妖艳淫荡,在宫中经常有淫秽的传闻。

朱由校估计有恋母情节,等他长大之后,对这位乳母百般依恋,从乳母变成了自己的恋人。最变态的是,朱由校大婚之前,还与她发生了关系。

等到朱由校即皇帝位之后,客氏被封为圣夫人,与天启(也就是朱由校)形影不离。客氏生性嫉妒,由于此时自己无法生育(已经四十多了),后来还偷偷把天启与其他人生的孩子毒死。

魏忠贤为了巴结客氏,花费了五百两银子办了一桌酒席,与她同饮。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想要继续往上爬,一个想要拉外援,形成了狼狈为奸的同盟。后来还有人说,客氏与魏忠贤还“私为夫妇“。

二人联手,为魏忠贤扫清了障碍,魏忠贤一直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最高职位)。此外,二人还进一步笼络朝廷内外的党羽,把持朝政,形成了“阉党”,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

这个天启皇帝也不争气,他不喜欢理朝政,只喜欢做木匠活。魏忠贤抓住了这一机会,每次都是在天启皇帝做得更高兴的时候,魏忠贤前去禀报大事。天启很不耐烦,说你看着办吧。就这样,朝廷内外所有大事都取决于魏忠贤。

后来,魏忠贤甚至还搞起了个人崇拜,全国各地都的官员为了巴结魏忠贤,纷纷给他建立生祠。魏忠贤心里非常受用。

天启临死前想让信王即位,吓坏了魏忠贤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天启五年(1625年),有一天,天启皇帝和乳母客氏和魏忠贤跑到西苑湖上游玩。三个人在船上把酒言欢,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小船翻倒,一起掉落水中。

多亏太监们抢救及时,天启等人才没有被淹死,但天启因为受到过度惊吓,再加上身体不好,开始重病不起。

两年后,天启重病加剧。天启说:“凡是重大朝廷事务全由阁臣与厂臣计议商榷,用心赞襄”。不知道是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天启突然开始关心起朝政。

也许是天启预料到命不久于,随后开始安排后事。由于天启没有子嗣,有的三个,一个早夭,另外两个也被魏忠贤和客氏弄死。因此,天启想让自己的五弟朱由检入承大统。

这一下,魏忠贤和客氏开始慌乱起来。为什么?因为朱由检和他们二人结下了梁子。

话说朱由检的母亲死的早,朱由检很小就由西李选侍抚养,后来由交给了东李选侍。东李对朱由检很好,可是这个人在宫中不苟言笑,刚直不阿,魏忠贤和客氏非常忌惮她,因此就多次栽赃陷害,最终默默死去。

天启皇帝召见朱由检,交待了后事。这个时候,朝廷中人人自危,朱由检也担心随时有可能被魏忠贤害死,于是表现得非常淡然,韬光养晦。天启让他当皇帝,朱由检装作吓得要死的样子,说“臣死罪”,以此麻痹魏忠贤。后来,朱由检索性每天衣冠不整,不见任何人,不说话,也不乐,其目的是消除魏忠贤的疑心。

魏忠贤本来想与锦衣卫都督田而耕和兵部尚书崔呈秀一起搞政变,不让朱由检当皇帝。但是,田而耕和崔呈秀胆小,此事只好做罢。

崇祯即位,先不动声色,等魏忠贤动起来

后来,天启逝世,朱由检顺利继承了皇位,是为崇祯。

崇祯开始进入紫禁城之后,皇嫂张氏甚至悄悄告诉他,不要吃宫中的食物。因此,崇祯自己带着一块麦饼藏在身上,饿了偷偷吃一口。

崇祯入宫的第一天晚上,没有睡觉,手中握着一把剑枯坐。这时候,他看到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决定拉拢收买他们。他命人取来酒肉犒赏他们。

这些人自然满心欢喜,对崇祯产生了好感。

崇祯顺利接班之后,他第一个任务就是想办法消灭魏忠贤和客氏。

魏忠贤也意识到了自己末日临近,开始想办法自保。他给崇祯进献了四个绝色美女,并在四个美女身上涂了一种“迷魂香”,男人闻到都会把持不住。魏忠贤觉得,前几任皇帝都是好色之徒,崇祯也应该如此。

然而,崇祯并不好色,不为所动。为了不让魏忠贤疑心,笑纳了这四个美女。他立即让人对四个美女搜身,查出了“迷魂香”。魏忠贤的第一次计谋失败了。

崇祯为什么不利用这一机会,直接命人罢免魏忠贤?魏忠贤党羽太多,弄不好狗急跳墙,自己就性命不保。崇祯需要等待时机,让魏忠贤动起来。

果然,魏忠贤决定以退为进。他主动提出要辞去东厂总督太监的职位。崇祯马上下令,不许辞职!随后,客氏也说,天启皇帝已死,我留在宫中也没有意义,想出宫回到自己家中。这一条,崇祯允准了。其目的是,将魏忠贤和客氏分开。

这时候,大臣们也看出了崇祯想要整治魏忠贤,一个叫杨所修的南京通政使上书弹劾魏忠贤及其党羽,说魏忠贤手下的党羽,父母过世了,还不回去丁忧守孝,和本朝“以孝治天下”的观念不合,应该赶快出宫回家守孝。大臣们的用意就是削弱魏忠贤的力量。

崇祯觉得此时时机未到,不但不同意大臣的建议,还斥责了上书的大臣。

魏忠贤继续试探:决定丢车保帅

这一下把魏忠贤弄迷糊了,崇祯这是要干嘛?有时候,摸不准主子的态度,比知道要整自己更可怕。

魏忠贤要继续试探。他上书崇祯,乞求停止各地给自己建造生祠。崇祯看了之后,说可以,没有建造的就不要建了。这背后的意思其实是,对以前建造的生祠可以既往不咎。

这一下,魏忠贤更迷糊了。魏忠贤继续动作,他命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上书,攻击杨所修是在拨弄是非,是东林党余孽,要进行严查,查处背后的东林党势力。这是企图制造恐怖气氛,把水搅浑。

崇祯自然不会允许,他说,大臣们都是先帝选拔的,都是有道德的大臣,不会被人利用,没必要捕风捉影。但是,这个时候,崇祯还不能让魏忠贤觉得自己要对他下手。怎么办?立即给魏忠贤等人加官晋爵,说他们在自己登基的事情上有贡献,有功劳。

魏忠贤等人开始要进一步动作了,他们要丢车保帅了!一个“阉党”分子杨维垣上书,攻击崔呈秀等人贪污腐败,卖官鬻爵,但是杨维垣并没有提魏忠贤,背后的意思是,朝廷中一切问题都是崔呈秀等人造成的。

崇祯自然不会上钩,他斥责了杨维垣,说他“率意轻诋”,崔呈秀等人任劳任怨,功勋卓著。后来,杨维垣继续上书,揭露了崔呈秀更多恶行并美化魏忠贤。说厂臣都不爱钱,只有崔呈秀贪污腐败等等。

崇祯看到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同意罢免崔呈秀等人官职,让他们归籍守制。

大臣上书弹劾魏忠贤,崇祯觉得时机已到

大臣们看到了崇祯的态度,于是开始纷纷上书揭发魏忠贤及其党羽。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大臣们敢于揭发,就不怕找不到搞掉魏忠贤的证据。只不过,这个时候崇祯还不能对大臣们的上书进行表态,先搜集证据。

这个时候,魏忠贤似乎感觉到,崇祯似乎念及天启的恩德,不敢对自己下手。还跑到崇祯面前,哭诉了一番。对此,崇祯没有表明立场,仍旧不动神色。

最后压死魏忠贤这个骆驼的稻草,是海盐县贡生钱嘉徵的奏疏,名为《奏为请清宫府之禁以肃中兴之治以培三百年士气事》,其中揭发了魏忠贤十大罪状: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通同关节。

一个没有官职的人揭发魏忠贤,这可以让人们觉得,魏忠贤这是惹怒了全天下。崇祯觉得时机到来了,可以下手了。

魏忠贤先是上书,假意表明要“引疾辞爵”,以退为进。他觉得崇祯会挽留他。然而,崇祯立即同意。随后,命令魏忠贤到凤阳给朱元璋的父母守陵。

接着,又下达御旨,历数魏忠贤和客氏的罪恶,要求“除恶务尽”。最终,魏忠贤和客氏被抄家,给被魏忠贤陷害的大臣们平反。

最终,魏忠贤在去凤阳的路上,上吊自尽。客氏也被押入浣衣局严刑审讯。客氏招出了当年自己如何杀害宫中有身孕的宫女。最终,客氏被活活打死。

消灭了魏忠贤和客氏之后,崇祯开始在全国缉捕阉党。就这样,魏忠贤和他所建立的势力烟消云散了。




魏忠贤当时的势力确实相当骇人。文臣有“五虎”,武将有“五彪”,另外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可以说,朝野上下、军队内外都是他的人。他不但号称“九千岁”,而且一家老小都在朝中当大官,连还在襁褓之中的侄儿良栋,也被封为东安侯。另一个侄儿良卿甚至代替皇帝,前往供祭南北郊社,祭祀太庙。可以说,朱由校后期,他已经完全成为傀儡,大明王朝实际上成为了魏忠贤的天下。

(魏忠贤剧照)

那么,既然这么强悍的一个人,刚刚上位,毫无根基,年纪也只有17岁的崇祯皇帝,说拿下,为何就把魏忠贤拿下了呢?

第一,朱由检识破了魏忠贤想在他身边安插眼线的阴谋。

朱由校是因为溺水生病而去世的。本来,魏忠贤和客氏以为守着一个文盲木匠,又厌倦朝政的皇帝,就可以权倾天下高枕无忧。没想到朱由校这样就死了。在朱由校生病去世前,魏忠贤和客氏刚让张皇后流产而不能生育,朱由校又没有其他子嗣。因此魏忠贤和客氏急急忙忙从民间找一些怀有身孕的女子,冒充宫女,说是朱由校让其怀孕的。祈望孩子生下来,立为太子。没想到朱由校没挺得过来。更没想到朱由校并没有立宫女肚子中的孩子为继承人,而是立弟弟朱由检为继承人。这完全打破了魏忠贤的部署。

可以说,魏忠贤在朱由检身边并没有安插眼线,对朱由检的情况一无所知。

为了掌握朱由检的情况,魏忠贤通过向朱由检进献美女的方式,不但企图麻痹朱由检,让他纵情声色,而且还可以因此在朱由检身边安插眼线。但朱由检对这些美女一点也不碰。这样一来,魏忠贤一时找不到应对办法。

(朱由检剧照)

第二,朱由检通过自己模棱两可的态度,压垮阉党。

魏忠贤实力强劲,党羽遍天下。同时,由于魏忠贤一系列的残酷打击,他的政敌们都被打压得不敢轻易开口。

朱由检当然希望大臣们开口,确实也有大臣包括陆澄原、钱元悫、史躬盛等弹劾魏忠贤。但是朱由检这时候都没有表态。他知道,一表态就意味着打草惊蛇,引起魏忠贤的注意,让他铤而走险,贸然行动。所以,朱由检不但什么也不说,还软语宽慰魏忠贤。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杨所修、杨维垣攻击崔呈秀。

其实这三个人都是魏忠贤党羽。这个举动,是朱由检指使的呢?还是魏忠贤想舍车保帅呢?这个没有历史定论。不过,朱由检指使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并不确定这些人就愿意站起来反对魏忠贤的。魏忠贤自己舍车保帅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虽然阉党内部可能有矛盾,但那时候最重要的是团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互相攻击,把火拨开,就不好收场了。

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朱由检模棱两可的态度,让阉党内部崩溃了。大家不敢攻击魏忠贤,就攻击崔呈秀

这时候,朱由检的态度非常关键,他不再客气,重处崔呈秀。

朱由检保护魏忠贤而重处理崔呈秀的做法,让大臣们明白了朱由检的态度,于是,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了。

(弹劾魏忠贤,图取其意)

第三,朱由检动作非常干净,不给魏忠贤留下反击的时间和机会。

原本朱由检一直采用宽慰魏忠贤的方式,就算是大臣多次上书,朱由检也不为所动。但是,一个嘉兴贡生攻击魏忠贤的奏折,朱由检却拿出来给魏忠贤看。并以保护他为由,把他送回凤阳安置。朱由检这样做,相当于一下解除了魏忠贤的各种权利。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臣们弹劾的奏折变得异常猛烈,魏忠贤的心理彻底崩溃,终于选择上吊自杀。

(参考资料:《明史》)




简单来说,崇祯帝对待魏忠贤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防止狗急跳墙,逐渐从内部将其瓦解,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行使皇权一举灭之。



魏忠贤,河北沧州人,原本只是个街头混混,喜欢喝酒赌博,而且特别好色,他之所以能成为太监,是因为有一次与人豪赌输了,他在悔恨交加下挥刀自宫,靠同乡引荐入宫当了太监。

别看魏忠贤文化程度很低,但他很有头脑,他通过贿赂官员,来到了万历帝皇长孙朱由校母亲王才人身边,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

那时候魏忠贤的职务是典膳,也就是负责膳食的太监小头领,他的直属领导是王才人身边的太监头领魏朝,魏朝的干爹则是监秉笔太监王安。

起初,魏忠贤一昧巴结魏朝,与魏朝成为拜把子兄弟,但后来魏朝的对食对象、即朱由检的乳母客印月看上了魏忠贤,于是抛弃魏朝,跟魏忠贤结为对食。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和明光宗朱常洛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十六岁的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

朱由校是明朝历史上最奇葩的皇帝之一,他大字不识几个,也不喜欢当皇帝,反而在木匠活儿上天赋极高,制作的家具无论是样式还是品质都很高,而且非常畅销。



朱由校对乳母客印月感情极深(极有可能是念母情节),因此他继位之后封客印月为奉圣夫人,还让客印月住在皇宫之中,协助皇后张嫣处理后宫诸事,客印月因此有了极大权力。

事实上,客印月就是个放荡女,她专横跋扈,后宫之人都很怕她,她在待遇上甚至超过了贵妃,只有张嫣可以与她平起平坐,但张嫣也不得不让她三分。

由于客印月得宠,魏忠贤也水涨船高,很快就成为朱由校的心腹,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朱由校还赐他与客印月对食,这在明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之事。

魏忠贤掌权之后,见朱由校不谙政务,只喜欢一个人琢磨木匠工艺,于是产生了极大的野心,他极力巴结朱由校,并用各种手段阻止大臣与朱由校之间的联络,凡事都有他直接向朱由校禀告。

在客印月和魏忠贤的相互配合下,朱由校逐渐荒废朝政,沉溺于倡优声伎、狗马射猎和做木工之中,魏忠贤则趁机培植党羽,他的侄子、侄孙都在各部门担任高官,徒子徒孙更是不计其数,就连内阁、六部和地方督抚都被他的亲信把持,他因此权势熏天,自称九千岁。

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交代一下,明朝时期的宦官看似强大,但其实很虚弱,因为明朝是中央集权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从根本上来说,太监只是皇帝的影子,其权力也都来自于皇帝,皇帝让他干嘛就干嘛,皇帝要他活还是死,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魏忠贤其实也是如此,别看他嚣张得不得了,几乎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但这都是建立在朱由校不理朝政、一昧放纵他的基础上的,如果哪一天朱由校不喜欢他了,想要扳倒他也并非难事。

只不过,魏忠贤运气特别好,遇到了朱由校这样的皇帝,再加上他善于经营,所以他配置了大量心腹亲信,这些人极大加强了他的权势,也是朱由检后来最忌惮的地方,所以不得不采取缓和的方式来对付他。

事实上,魏忠贤也知道自己的生死荣辱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如果换个皇帝,未必会宠幸他,他也未必能继续当个权宦,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先来说说客印月,因为她做的事情会帮到魏忠贤。

客印月掌控后宫之后,担心朱由校的妃子们诞下皇子后就母凭子贵,从而抢走了朱由校对她的宠爱,于是大肆残害妃子宫女,阻止她们得到朱由校临幸。



一旦有妃子怀了朱由校的孩子,客印月就想尽办法害死她或者让她流产,或者在妃子生下孩子,想办法把孩子弄死。

甚至连皇后张嫣也未能幸免,她在天启三年曾怀了个男孩,客印月得知后十分紧张,于是派一个按摩师去给张嫣按摩肚子,趁机用力将孩子锤死,后来张嫣生下死胎,这个孩子被伤心的朱由校取名为朱慈燃,封为冲怀太子。

在客印月的恐怖统治下,朱由校自始至终都没能有个孩子。

天启七年,朱由校在魏忠贤和客印月的陪伴下到西苑湖上乘船游玩,但忽然一阵大风将船给吹翻了,朱由校等人落水,虽然很快就被人救起来了,但朱由校因为本来就身体虚弱,又惊吓过度,结果生了场大病。

这场重病之后,朱由校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客印月在与魏忠贤商议之后,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她决定效仿吕不韦的故事,从宫外找一些婢女入宫,让她们为朱由校生下孩子,等朱由校去世后,这些孩子中的一个继承皇位,就可以成为他傀儡了,权势也就保住了。



同年,朱由校病重,他下令国事由阁臣与厂臣商议决定,自己彻底撂挑子了,魏忠贤由此完全掌握朝政,他与客印月也加紧安排继承人之事,此时已经有两个婢女怀上孩子了。

但没过多久,朱由校病入膏肓了,他开始安排继承人之事,由于他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弟弟信王朱由检,所以他决意让朱由检继承皇位。

魏忠贤得知此事感到很害怕,因为他他跟朱由检可是有很深的矛盾的。

原来,朱由检的生母很早就过去,他先是被西李选侍抚养,西李生了女儿之后,他就被交给东李选侍抚养。

东李为人刚正不阿,尤其看不惯魏忠贤和客印月,因此遭到客印月数次报复,最后郁郁而终,朱由检因为这件事而对魏忠贤和客印月恨之入骨。

不过,朱由检很明智,他平时做人很低调,不怎么参与政治,对魏忠贤也很客气,魏忠贤因此对他的防备心比较小。



当魏忠贤得知朱由校的态度后,便跑去赵朱由校,试图改变朱由校的心意,但朱由校难得明智了一会,坚持立朱由检为继承人。

不过,朱由校也体贴魏忠贤的难处,所以他召集群臣,说魏忠贤忠心耿耿,未来可以用来商议国事,并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为宁国公、太师,魏忠贤因此感到稍稍心安。

八月二十日,朱由校病重,他单独召见了朱由检,不知道二人谈了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朱由检就召集大臣,确立朱由检为继承人。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病逝,两天后朱由校继位为帝,是为明思宗,他与魏忠贤的博弈正式开始。

事实上,早在朱由校召见了朱由检之后,魏忠贤就开始行动了,他找到亲信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和兵部尚书崔呈秀,要他们一起发动政变,但二人摄于皇权之威,所以不敢。

朱由检继位之后,他第一次在宫中居住,晚上害怕得拿着一把剑睡觉,再加上皇嫂张嫣告诉他不要吃宫中任何食物,以防魏忠贤下毒,他因此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

为了尽快稳住阵脚,从而一举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朱由检第二天一上朝就给予魏忠贤和客印月以厚待,以此来稳住他们。



魏忠贤起初还很担心朱由检要对付他,结果反而受到优待和重用,他的戒备心也因此减小了不少。

以此作为契机,朱由检一方面陆续将信王府太监及宫女召入宫中放在身边,让他们保护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他又对那些魏忠贤的心腹太监宫女大加赏赐,并伺机将他们拉到自己阵营。

经过一番操作,朱由检的安全是没有问题了,但这依然不够,接下来他就还要继续麻痹魏忠贤。

魏忠贤见朱由检虽然保留了自己的权势,但私底下并不亲近自己,便有些捉摸不透朱由检的心思,于是心生一计,将四位貌美如花的美女送给朱由检,其实这是对付朱由校的老套路,但他不知道朱由检根本不好色。

朱由检也很聪明,假装收下四位美女,经过仔细搜查,在她们穿的裙子上的香囊里发现了一些细小的药丸,名字叫做迷魂香,是一种可以挥发的刺激性药物,可以激起男人的欲望。

魏忠贤见朱由检不上套,便派一个太监在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持迷魂香,让气味散发到朱由检寝宫中,以此来达到催情的目的,但依然被朱由检识破。



朱由检见魏忠贤手段这么多,曾不无感慨地对左右说,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意思是他的父亲朱常洛和哥哥朱由校都是被这种伎俩给害死的。

其实,朱由检之所以不直接罢黜魏忠贤,就是担心他及党羽狗急跳墙,他得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先想办法从内部将其瓦解,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然后再一举灭之。

在识破了魏忠贤的各种阴谋诡计之后,朱由检决定也来点手段了,那他做了些啥呢?

由于摸不清朱由检对自己的态度,魏忠贤决定继续试探,他上了个奏折,说民间给自己建造生祠实在不该,请求制止,朱由检的回复堪称神级,他说已经建好的就不说了,在建的都停止吧。

朱由检这话的妙处在于,不至于引起魏忠贤的反感,因为这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朱由检没有将已经建好生祠毁掉,已经给足面子了;这话还对外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朱由检不会像朱由校那么放纵魏忠贤了。

更绝妙的还在后面,朱由检不断赏赐魏忠贤,以此来麻痹他,同时又对王休乾、崔呈秀等魏忠贤的主要亲信大加赏赐,并积极对他们进行拉拢,他们的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最后倒魏的竟然就是魏忠贤的亲信,他们不断上书揭发魏忠贤的种种罪行,起初朱由检没有搭理,只是让人把这件事告知给魏忠贤,但不说是谁弹劾他。

魏忠贤听说此事后,开始疑神疑鬼,怀疑是崔呈秀弹劾自己,于是派遣心腹御史杨维垣弹劾崔呈秀,并对自己进行美化。

呈秀毫无益于厂臣,而且若厂臣所累。盖厂臣公而呈秀私,厂臣不爱钱而呈秀贪,厂臣尚知为国为民,而呈秀惟知恃权纳贿。

要知道,崔呈秀贵为兵部尚书,是魏忠贤最得力的干将,称为“五虎”之首,也是魏忠贤累累罪行的参与者,他是不可能轻易背叛魏忠贤的,因为这样他的下场也将会很悲惨。

因此,魏忠贤的这个做法算是自毁前程了,但朱由检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趁机将崔呈秀给罢免了,魏忠贤的臂膀被折断了一根,但他却因此感到很满意。



然而,魏忠贤不知道的是,随着崔呈秀的倒台,他的党羽们彻底慌了,因为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被他“弃车保车”的对象,所以对他的忠心也大为降低。

就这样,魏忠贤阉党集团内部开始出现了裂痕,朱由检为了彻底激发他们的反抗心,下令让已经没有理由再待在宫中的客印月回家养老,他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再折断一根魏忠贤的臂膀,二是对外界释放一个倒魏的信号。

果不其然,魏忠贤的党羽们彻底明白了崇祯帝的心意,于是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以此来自保,但朱由检却不动声色,任由事态继续发酵。

期间,魏忠贤还跑去赵朱由检哭诉,朱由检好言相劝,但也并未做任何表态。

没过多久,魏忠贤被弹劾这件事就举国皆知了,那些被魏忠贤欺负过的文人士子、官员百姓纷纷将魏忠贤的罪状陈列出来送到朝廷。

但是,朱由检依然不动声色,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钱嘉征的海盐贡生上书弹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与其他毫无实据的弹劾相比,钱嘉征列举的每一条罪都是可以找到明确证据的,朱由检这才决定展开行动。

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政、;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朱由检把魏忠贤找来,让人当众宣读了他的十大罪状,但并没有马上处理他,而是让他回去反省。



不久后,魏忠贤的绝大多数党羽都已经被吓破胆了,不敢再继续为他卖命了,比如魏忠贤曾去找他曾经的赌友、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徐应元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就劝他以退为进,不如辞官归隐,尚可保住富贵。

魏忠贤早就没了心神,便采纳了徐应元的建议, 第二天就跑去找朱由检请辞,朱由检几次拒绝,但魏忠贤坚持辞职,朱由检便假装同意,然后让他交接了工作。

而随着魏忠贤的请辞,朱由检就可以明着干了,没过几天他就下旨发配魏忠贤到凤阳去守皇陵,此时魏忠贤没了职权,党羽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只得带着一千私自豢养的爪牙上路了。

走在半路上,魏忠贤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上了朱由检的当了,但为时已晚。

而就在魏忠贤出京之后,朱由检派去监视他的人,很快就报告了他身边又一千兵丁护送的事情,朱由检以此作为罪责,派遣锦衣卫去把他抓回来。

锦衣卫还没出京,魏忠贤在京城的心腹太监李永贞因为提前得知消息,所以派人将消息告诉他,他自知难逃一死,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里豪饮至四更天,然后双双上吊自杀。



魏忠贤死后,朱由检下令将其五马分尸,并将其头颅送到河间府悬挂示众,又派人将客印月找回京城,鞭死于浣衣局。

魏忠贤和客印月的亲属也都被朱由检杀死,朱由检还派人将他们的家都给抄了,在抄客印月的家时,发现了她之前送入宫的八名婢女,其中两人怀孕,朱由检得知后深吸一口凉气,大明江山差点就被夺走了!

这还没完,崇祯帝紧接着又派人查实魏忠贤党羽名单,除了少数漏网之鱼之外,不管他们是否曾主动跟魏忠贤撇清关系,一律被处死,死者多达数百人。

就这样,朱由检先利用魏忠贤的党羽将其扳倒,转过头来又将这些党羽铲除,他本人其实没花什么大力气,只是使用了一些计谋而已,这件事堪称其人生代表作了。




明朝的太监,跟历朝历代的太监不同,是更彻底更纯粹的皇家奴才,只有办事权,没有决定权,因此,在明朝,不管权势再大的宦官,都是为皇权服务的,而他们本身无法成为皇权,更不可能取代皇权。这是由明朝处理政务的流程来决定的。

明朝中央朝廷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就是内阁阁臣们根据六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等部衙,以及全国各省的奏报,初步对各种问题拟定一个处理办法,这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

勤奋的皇帝就看奏章,自己拿主意,自己朱批盖印以后,把是否同意内阁的票拟的意见,发回给内阁,同意的,内阁就去执行,不同意的内阁就修改意见,再次呈上,直到皇帝同意为止。

可是,明朝有些皇帝,特别是后期的一些皇帝,本人特别懒政,奏章不愿自己看,更别说朱批和盖印了。于是就找来太监给他们念奏章,后来又省略一步,都不念了,让太监直接把奏章的大意说给他们听。然后皇帝自己拿个主意,让太监根据自己的主意批红和盖印。

明朝的太监,一开始是不准参政的,也大都不认字,从明成祖开始,就教给太监们认字学习,从而可以帮助皇帝处理奏疏。

明朝最重要的两个太监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一个负责用宝盖印,一个负责批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管理东厂的提督太监。有时候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也兼任提督太监管理东厂。

从上面的流程我们可以看出来,明朝的一切大权仍然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即便像嘉靖帝和万历帝这种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仍然能牢牢掌握全国的权力。

而太监想把持权力,只能有两条道路可走。

第一条是把皇帝哄好了,让皇帝什么都听自己的,一般正常的皇帝都没那么好哄,所以这一条非常难做到。不过也有人做到过,比如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以至于他哄着明英宗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之变,明英宗也被俘虏,明英宗在明朝皇帝里可算傻得可以了。王振虽然做到了,但是他的意志只能在大内有效,到了内阁和三省六部那里,就不太管用了,所以王振即便号称权势熏天,也只是狐假虎威而已。

第二条就是矫召,也就是世俗所说的假传圣旨,伪传圣意。而魏忠贤就擅长干这个,他跟客氏通过矫召杀死对头王安,通过矫召残害天启皇帝的后妃,以至于天启的后妃们,被打入冷宫,被害死,天启皇帝都不知道。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在后宫搞专业打胎,后妃们但凡有怀了龙种的,他们就千方百计把龙种弄死,连皇后怀孕,他们都用计害到皇后流产。天启皇帝无后,就是魏阉和客氏害的。

魏忠贤不但为祸大内,他的触角还逐渐伸展到朝廷,伸展到内阁,甚至伸展到清流们的党争之中。

按说,魏忠贤通过矫召去影响朝局,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他这个司礼监太监,也只是皇帝和内阁辅臣们之间的传声筒快递员而已,一切都是皇帝和阁臣们在交流,票拟的权力在内阁,朱批的权力在皇帝那里,只有皇帝有个意见,你司礼监的批红和盖印才有效。批红和盖印,只是皇帝意见的最终一步,没有皇帝的意见,你批不了红,也盖不了印。

但是,魏忠贤运气好,他偏偏碰上了大明朝最奇葩的皇帝天启帝。天启喜欢干木工活,干活的时候,还偏偏不喜欢被打扰。于是魏忠贤偏偏趁天启玩木头玩的兴致高昂的时候,把票拟和国家大事拿来咨询天启的主意。

每每这个时候,天启就会很烦躁地说,朕知道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你们是指谁呢?就是司礼监的魏忠贤和王体乾等一班太监头子,而其中为首的正是魏忠贤。然而,天启嘴上说他知道了,其实他什么都没听进去。这就给了魏忠贤矫召的机会。这时候魏忠贤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代表皇帝行使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了。

他通过矫召,先是在朝廷里打掉了当时党争的齐、楚、浙三大党的首领人物,以至于三党的残余竟然转而依附魏忠贤等阉人,形成了阉党。接着他又把目标对准最大的东林党。此时朝廷只剩下阉党和阉党的敌人两派,为了打击东林党,甚至连中立的人物,也被目为他们阉党的敌人。

为了斗倒东林,魏忠贤不断矫召增强自己的实力,一方面是把触角伸进内阁,安排了好几个阉党的人进内阁。原来内阁里有四五个人,他又安排进四个,以致内阁里都没地方坐了,另一方面就是在大内操练兵勇,号称内操,最鼎盛时,据说参与内操的兵勇有一万多人。在掌握兵权上,魏忠贤还不断派太监到边关各镇监军,拉拢边关将领。像毛文龙这货,就依附过阉党,袁崇焕本来想依附的,可是魏阉没看上他。

等一切准备齐当,魏忠贤就对东林下手了,先是打倒几个对他不断弹劾的言官,接着毁坏全国各地的书院,不准再讲学,然后指使内阁里自己的人排挤正派的阁臣,即便有些阁臣并不是东林的人,也一样被排挤走。最后就是干掉东林的几个骨干人员左光斗等人。东林的势力也被暂时压制下去了。

在这一斗争的过程中,只要不是阉党的人,就是阉党的敌人,不管你这个敌人是不是东林的人。所以,很多中立的正派人物,实心为国为民办事的官员也被牵连打倒了。

在魏忠贤打倒东林以后,他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号称什么九千岁,爪牙遍布朝廷和各省。可是,这一切,却全都是建立在天启皇帝不问朝政,对他放纵的基础之上的。

等到崇祯帝一继位,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一个阉人,你在朝廷百官眼里,是个奴才,你在大内,更是个奴才。只要崇祯帝对朝政稍加一眼,你的批红,你的盖印,你的矫召,就全不管用了。

既然魏忠贤的矫召不管用了,那么他在大内,在内阁,在朝廷,在全国各省,在边关,在军中,就都没有话语权了。因此,阉党的势力,很显然也就会土崩瓦解。依附魏忠贤的那些官员,也会树倒猢狲散。

所以,崇祯帝能轻易打倒魏忠贤,就是因为,他自己代表着皇权,而魏忠贤以前作威作福,权势熏天,只是因为他捧着一个皇权的外衣,震慑朝廷,震慑天下,现在崇祯把这件外衣收回去了。魏忠贤无法抗拒,也无力抗拒。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是明朝天启年间最有权势的太监。天启年间发布的诏书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诏书,开头第一句就是“朕与厂臣”(厂臣指的是魏忠贤)。


天启皇帝喜欢木工,基本上整天都与一堆木头待在一起,发布诏书的人基本上都是魏忠贤自己,而魏忠贤竟然敢胆大妄为的拿自己与皇帝并列,可见魏忠贤权势已经到达熏天的地步,事实也是如此。



当时满朝上下皆是魏忠贤的党羽,而党羽也有上下之分,最上等的是号称“五虎”的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这五人要么是在内阁任职,要么是在六部任职。次一等的是号称“五彪”的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这五人要么是在锦衣卫任职,要么是在东厂任职。


再次一等的按大小顺序分别是“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五百义孙”,处于魏忠贤党羽势力的外围,与魏忠贤接触的机会没有“五虎”、“五彪”的那么多,但是却依旧在朝廷或者地方上担任的要职。


朝廷的各个部门以及地方,基本上都是由魏忠贤的人掌控,崇祯皇帝朱由检初来乍到,十七岁突然收到兄长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的消息,进入皇宫,继承皇位,仅三个月就将魏忠贤打倒,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敢于自宫


魏忠贤是明朝权监当中出身最为低下的一位,他的前辈王振、刘瑾、张永、冯保、无一例外,在未当太监之前都不愁吃喝,而他则一无所有。


原本魏忠贤并非一无所有,他的家里勉强算得上是小康家庭,他有积蓄(父母留下的),有老婆(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找的),有孩子,但是由于他的个人原因,最终落得个妻离子散,家徒四壁的下场。


魏忠贤就是一个典型的混混,他一天天的什么也不干,就只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到处逛妓院,第二件事是到处赌博,这两件事都得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而魏忠贤家的钱只出不进。


当家没多久的魏忠贤就将家里有限的积蓄全部花完。没钱了不要紧,可以去借,但是拿什么还呢?这一点魏忠贤从来没有想过,他想过的无非就是通过赢钱来还,但俗话说十赌九输,很快债主就找上门,逼迫魏忠贤还钱。



魏忠贤实在是没有钱还,债主只能暴打魏忠贤一顿,警告他快点还钱,然后就甩甩手回去。魏忠贤坐在家里环绕四周,突然间就发现他并非一无所有,他还有一个女儿,紧接着他就把他唯一的一个女儿给卖了。他的老婆看他根本无可救药,便离开了魏家,改嫁他人。


这下魏忠贤彻底一无所有了,但还得需要活下去,而活下去就得需要钱,去哪里才能够搞得到钱呢?很简单,当太监。


魏忠贤兴致冲冲地跑到职业阉割场所询问了一下价格,这一询问,把他吓了一大跳,只是一刀下去,再包扎几下,竟然需要四五两银子,折合人民币几千块钱。如果说魏忠贤有这几千块钱的话,他干嘛还要当太监,早就拿着这笔钱去逛妓院或者去赌了。


思来想去,魏忠贤决定自己动手,不得不说真够狠的。



往上爬


自宫准备当太监的魏忠贤没有去详细打听过当太监所需要的条件,只是知道需要接受过阉割手术的男性,根本不清楚详细条件,详细条件就是除了接受过阉割手术之外,还得是不到十岁的孩童,因为方便管教,而当时魏忠贤已经接近二十岁。


无奈的魏忠贤只能整天在京城逛来逛去,说简单点也就是乞丐,顺便再打点工维持生活。机缘巧合之下,魏忠贤来到司礼监秉笔太监孙暹(太监中的成功人士)的家中当仆人。


魏忠贤清楚地嗅到孙暹将是改变他命运的人,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的工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孙暹的推荐下得以进宫。虽然有孙暹推荐的,但是魏忠贤依旧从最基层做起,也就是打杂。


魏忠贤毕竟是魏忠贤,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脱离了打杂群体,奔入了另一个比较轻松的群体,也就是管理仓库。这时的魏忠贤已经年过半百,距离他阉割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如果说再这样子下去,历史将会改写,但偏偏不知道从哪一天起,魏忠贤也有了上进心。



在宫中混迹多年的魏忠贤有不少太监兄弟,而其中一位叫做魏朝(不是亲兄弟,只是同性)。魏朝是乾清宫管事太监,而乾清宫是皇帝住的地方,可见魏朝在太监中的身份之高。


魏朝有一位对食对象叫做客氏,是当今天启皇帝的乳母。这位乳母不相同于其他的乳母,按照规定,皇帝六岁乳母必须出宫,但是客氏却在宫里住了一辈子,原因很简单,天启皇帝不让他走,不但不让他走,而且还允许他在宫里坐轿子出入,个人规格方面甚至高于妃子。


天启皇帝有很大的可能有恋母情结,群臣曾经上奏,用舆论的压力将客氏赶出宫外,但是后来天启皇帝茶饭不思,不顾群臣的反对,强行将客氏请入宫中。对于天启皇帝的所作所为,群臣上奏劝阻,得到的结果要么是降级,要么是撤职。如果天启皇帝没有恋母情节,那么他根本不可能对客氏有这么大的依赖性。



客氏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在他担任天启皇帝乳母期间,曾多次出宫与不同的男人幽会。根据《稗说》记载,客氏身材丰满,皮肤微微泛红,最主要的是性情放荡,也正是这一点促使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


“魏虽腐余,势未尽,又挟房中术以媚,得客欢”——《稗说》


魏忠贤只是一个看守仓库的,与侍奉皇帝的魏朝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他却有两点是魏朝可望不可及的,第一点、他的阉割工作由于是他自己动手,割的不怎么干净;第二点、他年轻的时候经常逛妓院,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魏朝虽然有权势,但客氏最不缺的就是权势,缺的是一个男人,然而宫中也就只有皇帝一个男人,其他的都是不男不女的人,直到魏忠贤的出现。魏忠贤依靠他的优势,顺利抢走兄弟魏朝的对像客氏,同时依靠客氏到处搜罗魏朝的罪名,将魏朝挤出朝廷。


下一步就是最有权势的太监王安。



将魏朝挤出朝廷容易,但是将王安挤出朝廷那就不容易了。王安历经三朝,在天启皇帝爷爷万历那一朝就已经存在于天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的身边,现如今更是成为掌控司礼监(权力最大的太监部门)的太监,谈何容易。


事实证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魏忠贤找到了除掉王安的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特别的滑稽。


就在魏忠贤冥思苦想如何除掉王安的时候,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突然间犯错被开除,顶替上去的人就是王安。


原本王安是不想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以他的权势,如果想当早就能够当了,之所以不当是因为明白枪打出头鸟这句话,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躲在幕后的原因。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必须得当,整个司礼监就只剩下他的资历最深,他不当的话,谁来当。


按照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新任重要职位,都得故意向皇帝再三推辞,然后就任,王安也不例外。在王安就任掌印太监的时候,故意向皇帝推辞,但是他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同意了,很明显是客氏与魏忠贤在后面搞鬼。



王安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混了一辈子,到后来竟然会败在一个女人以及一个依靠女人上位的人手上。但他还来不及感叹,就被发配到南海子充当劳役,紧接着就被魏忠贤安排的人暗杀。


魏朝走了,王安走了,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魏忠贤的死党王体乾,而魏忠贤本人则担任东厂提督太监。内廷彻底被魏忠贤掌控,但魏忠贤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要掌控的不仅是内廷,而且还要外廷,如果要掌控外廷,就必须得搞定当时最大的政党东林党。


东林党的势力遍布朝野,魏忠贤明白自己几斤几两,不敢直接与东林党起争端,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送礼、拍马屁,希望东林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东林党并不吃他这一套,一次又一次将他所送的礼退回去给他,总的来说一句话,你当你的太监,我当我的官,各自安好。



魏忠贤暗自认为东林党的人看不起他,下定决心要把东林党打败,说说简单,真的实施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困难。魏忠贤试探性的将一个东林党人抓入锦衣卫管理的诏狱,到后来这个东林党人竟然能够毫发无损的出来,原因很简单,当时锦衣卫的老大是东林党的人。


清楚地意识到东林党势力有多么可怕的魏忠贤,虽然不敢再对东林党人下死手,但是却依旧各种打击,各种排挤,同时暗地里搞小动作——拉人。


天启四年,昔日里强大的东林党到这时已经没有了与魏忠贤对抗的底气,不得不说,魏忠贤是真的会拉人。魏忠贤拉人的手段很简单,只要你跟着我干,要官有官,要钱有钱,在这样的号召下,别说一般人,就连标榜清高的东林党人都有一部分加入魏忠贤团伙。


这时的魏忠贤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内阁、六部、都察院、东厂、锦衣卫基本上都是他的人,撕破脸的时候到了。魏忠贤命令手下调查东林党骨干成员的不良信息,按道理来说当官多年多多少少都有点不良信息,但是东林党的骨干成员愣是一点点的不良信息都没有,整人总得需要借口,可是如今连借口都没有。



不知所措的魏忠贤突然想起前两年东林党骨干成员汪文言不好意思亲自找他,托人找他替熊廷弼求情,这不就是突破口吗?


熊廷弼是明末大将,在天启元年到辽东当经略,虽然他的官比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官大,但是手中却没有兵马,辽东十五万兵马的控制权都在王化贞的手中,他仅仅只有五千兵马的控制权。


仗着手中有权力,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坚守策略,选择进攻。其实王化贞的进攻策略是并没有错,他在努尔哈赤进军的路上安排下两路大概三万大军的障碍,他的想法是努尔哈赤总共也就五万大军,等这五万大军经过三万大军的消耗,肯定疲惫不堪,到时候派出主力部队直扑努尔哈赤,难道不是必胜吗?


理想永远都是美好的,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主力部队内出现了叛徒,明明大胜在即,却突然扔下刀,大喊兵败,结果真的兵败。铸成大错的王化贞哭丧着脸,深刻检讨自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熊廷弼却不吃这一套,叫你听我的,你不听我的,现在好了吧。


一怒之下的熊廷弼率领几十万辽东军民退到山海关内,丢掉广宁,自此辽东全部失守,这可是重罪,但是由于熊廷弼并没有兵败,兵败的是王化贞,所以熊廷弼觉得自己没有错,找到朋友汪文言替自己说情。



当时魏忠贤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东林党的势力已经逐步衰弱,无奈的汪文言只能通过别人找到魏忠贤,希望魏忠贤能够为熊廷弼说几句好话,致使天启皇帝放过熊廷弼。魏忠贤明码标价,表示只要有四万两银子,那么熊廷弼即可毫发无损,然而熊廷弼却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这件事情就此中断。


事情虽然中断,但是魏忠贤却注意上了这件事情,他开始调查到底是谁通过别人找他,这一调查就调查到是汪文言。魏忠贤生气了,在他看来四万两银子对于东林党来说绝对拿得出,认为东林党是在拿他开涮,故意找他办事,然后以没钱为借口,就当事情没发生过。


魏忠贤是天启元年傍上客氏,到这时也仅仅过了两年,并没有绝对的胜算能够打倒东林党,所以选择了忍耐。经过两年的时间,这件事情他本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但是奈何记性太好,突然间又想起来。



汪文言被魏忠贤抓入锦衣卫诏狱,这时的诏狱已经不是东林党说了算,而是魏忠贤说了算。准备严刑逼供的诏狱负责人许显纯把汪文言从上打到下,又从下打到上,还往汪文言的身上用各种刑具,其中最痛苦的当属沾满盐水的铁刷刷身体上的皮肉。


虽然汪文言已经血肉模糊,但是依旧保持自己最后的气节,一直表示不知道。许显纯快被汪文言逼疯了,如果说办不好这件事情,说不定就会丧失魏忠贤的信任。许显纯咬咬牙,决定伪造供词,同时杀掉汪文言。


魏忠贤拿着伪造供词为依据,抓捕了东林党的骨干成员,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这六人无一例外全部身亡,死得最惨的当属杨涟,被许显纯用钉子钉入脑袋。


东林党大势已去,魏忠贤决定赶尽杀绝,又杀了七位与东林党有关的人,分别是周起元、黄尊素、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高攀龙。


就此,明朝只有一个人说了算,无人再敢唱反调,这个人就是魏忠贤。从这一年(天启五年)算起,魏忠贤的巅峰时期也仅仅是持续了两年,因为在天启七年天启皇帝去世,由于无子,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一步步打倒魏忠贤


崇祯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够打倒权倾天下的魏忠贤。从崇祯进宫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要想打倒魏忠贤绝非易事,当时朝廷满朝上下都是魏忠贤的党羽,包括崇祯身边的太监、侍卫、宫女。


崇祯并不明白魏忠贤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敢吃宫里的食物,而是自带干粮,就连睡觉都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而是以请吃饭的名义,将附近的侍卫、太监都请到自己的身边,才敢睡觉(无论魏忠贤胆子多大,都不敢大庭广众动手)。


崇祯正琢磨着魏忠贤对他的态度,而魏忠贤也正琢磨着崇祯对他的态度,纵管魏忠贤的党羽遍布朝野,但崇祯毕竟是皇帝,他只是一个太监,如果说行刺皇帝的话绰绰有余,但是又有几个人敢呢?(魏忠贤想过,但是他手底下的人一致不敢)如果说光明正大的和皇帝拼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皇帝手里有三大营将近二十万的精兵,而他能够直接调动的也就只有一两万普通士兵。


如果说崇祯知道没有人敢行刺他,那么他绝对不会怕魏忠贤,更加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试探。



魏忠贤为了琢磨清楚崇祯对他的态度,故意上奏折,希望崇祯能够让他退休,可是崇祯不但没有让他退休,而且还亲自找到他,向他表示先帝驾崩的时候曾经说过,必须要信任两个人,第一个是张皇后,也就是先帝的老婆,第二个就是你魏忠贤魏公公。


魏忠贤听到这句话心里暖暖的,认为崇祯并没有铲除他的想法,但是依旧不放心,进行再一次的试探。这一次负责试探的人是客氏,然而这一次的结果令魏忠贤大跌眼镜,崇祯直接同意客氏退休的请求。


魏忠贤纳闷了,难道崇祯是在假好人,他既然不允许我退休,那干嘛要允许客氏退休?崇祯解释,先帝都已经驾崩了,他是先帝的奶妈,怎么能够依旧留在宫中呢?这个解释有道理,但是魏忠贤依旧不放心,又一次进行试探,这一次试探的人是他的死党司礼监掌印王体乾,然而崇祯没有答应王体乾的辞职请求。



在崇祯与魏忠贤周旋的同时,崇祯大肆封赏魏忠贤的党羽,这个举动致使有一部分的聪明人感到了异样,你崇祯自从即位以来并没有过昏庸的举动,既不好色,也不好酒,也不好玩,很明显是个正人君子,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如此信任魏忠贤的党羽呢?恐怕是想温水煮青蛙吧。


魏忠贤的党羽开始蠢蠢欲动,你弹劾我,我弹劾你,总的来说就是尽早脱离魏忠贤党羽这个身份,以免日后遭到清算。魏忠贤也意识到了要想全身而退,几乎不可能的这个现实,于是他做了一个特别愚蠢的动作,那就是将“五虎”中的骨干崔呈秀推出去顶罪。


原本魏忠贤的党羽就想与魏忠贤撇清关系,随着魏忠贤将崔呈秀推出去顶罪,魏忠贤团伙彻底土崩瓦解,因为所有人都认清楚了一个事实,再想依靠魏忠贤是绝对不行的了,他连他自己都保不住了,如果保得住,他干嘛要把崔呈秀推出去,魏忠贤要完蛋了。



按道理来说,到这时崇祯已经完全有实力打倒魏忠贤,但是他依旧没有动手,不是他不想动手,而是时机未到,他所需要的是群臣弹劾魏忠贤,但是由于群臣平日里见识到了魏忠贤的手段,对魏忠贤产生心理阴影,想的只是撇清关系,从未想过弹劾魏忠贤。


就在崇祯对群臣感到失望的时候,国子监学生钱嘉徵上奏折,弹劾魏忠贤,总的来说就一句话,魏忠贤罪恶滔天,应当千刀万剐!崇祯召见魏忠贤,命令旁边的一位太监将这道奏折当着魏忠贤的面读了一遍。魏忠贤知道崇祯这是要他的命,他立刻找到他当年的赌友,现任崇祯贴身太监的徐应元,希望徐应元能够救他。


徐应元给出了救他的方法,那就是自己辞职。崇祯虽然想就此杀掉魏忠贤,但是却不敢,毕竟重用魏忠贤的天启皇帝才刚刚驾崩两个月,如果就此动手,那不就是等于说天启皇帝昏庸吗(虽然是,但却不能说)?所以崇祯命令魏忠贤到凤阳去守陵。



不知道魏忠贤是当了多年的权监当傻了还是怎么的,在他离开京城的那一天,他竟然敢拉着四十车的财物,在一千多名骑兵的护送下,大摇大摆的出京。正所谓孰可忍,孰不可忍,你魏忠贤都已经倒台了,还在这里装。


就在魏忠贤离京的第三天,崇祯命令兵部用最快的速度发出逮捕令,将身处河间府阜城县的魏忠贤捉拿到京接受审判。魏忠贤毕竟在朝中混迹多年,虽然已经倒台,但是依旧有人忠于他,崇祯发出逮捕令逮捕他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在当天晚上魏忠贤自尽。


崇祯罢免魏忠贤,叫魏忠贤到凤阳守陵,在路途中又发出逮捕令,逮捕魏忠贤,已经表明了魏忠贤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如果有的话,明明已经罢免,为何还要逮捕。魏忠贤为了避免在监狱中遭受酷刑,只剩下一条路,自我了断。


至此,一代权监终于落幕,从崇祯继位那天算起,仅三个月。


随着魏忠贤的死,昔日里跟随着魏忠贤的党羽遭到了崇祯的清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客氏与崔呈秀(崔呈秀之前只是被迫辞官回乡)。客氏被一群洗衣宫女活活打死,而崔呈秀则是边吃饭边砸家里的贵重物品,吃完饭自尽而死(挺有意思)。其余的人,比如客氏的儿子侯国兴、客氏的弟弟客光先、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等等,基本上都是死于斩首。



结语


崇祯虽然打倒了魏忠贤,但是却依旧不能够阻止大明王朝的灭亡。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满目疮痍,内有农民起义军,外有清军,辽东已经几乎被清军全部占领,恰好又碰上小冰河时期,灾情连绵不断,农民起义军不断做大,纵使朱元璋再世都不能够力挽狂澜,更何况崇祯。




很简单,明朝大太监只有检察权,没有军权。

历史上太监最厉害的是唐朝,唐朝后期的太监是掌兵权的,尤其是掌握了禁军大权,所以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而明朝的太监掌握的检察权,像东厂西厂锦衣卫, 这些检察机构掌握在太监手里。这些权力对付官员那是很吓人的,动不动就把你抓到牢里审两下。但是他们没有兵权,他们的检察权全部来自皇帝的授权,如果皇帝一收回,那他们就没戏了。

所以,魏忠贤再牛,也没法可能翻过天去。

下面介绍一下魏忠贤具体的一些事情。我们先从明末的一件奇案说起。

移宫事件

明朝泰昌元年,发生一件重大的事情。明光宗朱常洛去世了。

明光宗也是一个苦哈哈,母亲是个宫女,因为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夜激情才诞生了他。虽然是长子,可是万历皇帝很不喜欢他,一直不立太子,想立他的一个兄弟为太子。折腾了近四十来年,好不容易成为太子,又当上了皇帝。据说加夜班太猛,跟七个姑娘同时发生并保持了嘿嘿嘿关系,最终一个月就光荣下岗,也就传说中的崩了。

虽然有点悲剧,但继往开来,新皇帝还得接着上来。

当然,新皇帝登基前,追悼会什么的还是要开的。

九月初一,大臣杨涟就率领大臣去奠拜明光宗。可是,刚进大门就发现不对劲。前面有人拦住了路。

一群太监拦在路上,不让大臣通过。大臣嘛,手无缚鸡之力,虽然太监也没练过葵花宝典,但手里持着大棒,气焰嚣张,个别年青耐打的官员冲上去,就被乱棒齐下,打得抱头退了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宫里不让大臣们去参加追悼会呢?

这其实都是一位低级嫔妃的主意。这位嫔妃姓李,级别是选侍。明朝的后宫分为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这几级。可见这个选侍也就比最低级的淑女高一级。可为什么还这么不淑女,竟然有势力调动大监防暴队,来宫门这里阻拦大臣们呢?

其实,级别不在高低,关键看谁喜欢。

李选侍其实是前皇帝明光宗的宠妃。而且还受命照顾了两名皇子,其中一名就是太子的大热人选朱常洛。而且李选侍就居住在皇宫后三殿的第一殿乾清宫里,地位形同皇后。

既然是皇后,那为什么不让大臣奠拜她的老公呢?

因为形同皇后,不代表就是皇后。李选侍同志希望自己能够正式成为皇为。在光宗生病的期间,李选侍要求提干。光宗想了一下,也确实应该,所以召来儿子朱常洛跟大臣们,表示李选侍辛苦了,就提拔为皇贵妃吧。

皇贵妃也就比皇后低一级,对于李先侍来说,已经算是越级提拔了。

正当明光宗吩咐,朱常洛跪在下面听的时候,旁边突然伸出一只诡异的手,将朱由校拉到了后面,嘀里咕噜说了一通。

过了一会,朱由校又跪了回来,说,“要为皇后。”

原来,这只手属于李选侍,李选侍果然是有追求的,不提则已,一提就要到顶。

明光宗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第二天,光宗就开光升天了。这就是不负责任了,李选侍不但没有提为皇后,就是皇贵妃的提干手续也没有走完。

这一走,找谁升职去?

眼看着主管已经躺尸了,李选侍着急了,她下令太监把宫门堵住,然后表示,不升为皇贵妃,你们就别想拜先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见过,挟死掉的天子令诸候的还是第一次。

效果怎么样?

一个人拔开了太监的棍子,大声喊道:“皇帝叫我们来的,现在皇帝驾崩,太子又年轻,你们守着门不让我们入宫哭奠,你们想干什么?”

这个人叫杨涟。这位仁兄,别的不说,气场相当大,一脸大胡子,脾气也大。上个月光宗生病,这位仁兄上了一个奏折,既不是慰问的,也不是提供药房的,而且批评明光宗。这赶情怕光宗没挺过,以后想骂他都没机会,所以突击批评来了。

明光宗看了之后,气得病都好了一些,一边叫他上来,一边叫锦衣卫的来。这是明朝的老规矩了,大家一看,就知道要拖到午门外打屁股。可是等杨涟上来了,明光宗盯着他看了半天,然后说了四个字:“此真忠君。”并顺便把杨涟提为顾命大臣。

这是十分奇怪的一个任命,要知道,顾问大臣一般都从内阁中选,至少也得是尚书侍郎吧。可是,这时的杨涟仅仅是一个七品兵科给事中。

给事中,就是找事中,没事还要找点事,现在又有皇帝亲批的顾问大臣,这当然是奉旨找事。所以,杨涟大人中气十足,一把就拔开了太监的乱棍。这些太监侍郎刚打,尚书敢揍,内阁大学士也敢骂,就是不敢惹这位给事中,生生给杨涟让开了大道。大臣一哄而上,挤进乾清门,来到乾清宫。

光宗确实是死了,大臣按礼哭了哭,可是,杨涟站起身,眼睛四看了一下,问:太子呢?

当然,跑到这里来,可不是单纯为了缅怀先帝,追思光宗英容笑貌,毕竟死人归阎王爷管。找到将登基的太子才是正经事。

这时,一个太监悄声示意杨涟:太子被李选侍扣在了东暖阁里,不让出来。

这个太监叫王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怎么关键呢,他是明光宗的伴读,又是当下太子朱由校的侍读,可以说培养了大明二代人,而且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显然,他还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太监。没有跟李选侍搞到一起,而是站到了文臣一边。

听说太子被扣住了,文臣齐齐朝东暖阁叩起头来,强烈要求太子出来跟大家见面,确定一下君臣的地位。可是,喊了半天,里面没有半点反应。这一下,大臣坐不住了,内阁首辅刘一燝对着东暖阁吼了一嗓子,“谁敢把新天子隐起来!”

搞不好,大臣就要挽起袖子去抢人了。这样就太好看了,毕竟人家是新寡妇咧。

这时,王安站了出来,表示大家不要激动,这个事情我去说。

王安一进去,一句话就把李选侍说跪了。

“娘娘,你想当皇贵妃,这可以理解,但是,先帝已经驾崩了,现在没有新天子, 谁来封你为皇贵妃呢?”

这一句直中李选侍的软胁。她这才想明白,没有天子,她当不发皇贵妃的事情谁也做不了主。她要想当皇贵妃,就得先让朱由校当皇帝。

“见面大臣,小哥又回来。”王安又加了一句。

妥了。于是,她点了点头,她的崩盘就从这一点头开始。

王安一看,松口了,马上上前抱起朱由校就走。朱由校的身子一动,李选侍终于意识到不对了,连忙上前牵住朱由校的袖子。事实证明,王安虽然不是汉子,但李选侍也不是女汉子,生生没有拉住。

刚出东暖阁,接应的来了,内阁首辅刘一璟抓住朱由校的右臂,另一位大臣张维贤抓住左臂,半扶半抓的将其拎到了群臣的面前。

群臣一看,正主出来了,马上集体跪下,三呼万岁。朱由校还很客气,说了中国人被表扬时,最常用的三个字:不敢当,不敢当。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老老实实就在他老子的棺材旁边接受了群臣的跪拜,从此,君臣名份已定。

接下来呢?

是按口头的约定,把朱由校还给李选侍吗?想得美。大家一看,关系定了,就一拥而上,把朱由校裹在中间。拔腿就跑。去哪呢?太子该住的地方,慈庆宫。

这就太不讲究了,东暖阁传出一声凄厉的喊声:小哥,回来!随着李选侍这声召唤,东暖阁冲出一帮太监,手拿木棒就冲了上来。

有一个人长得很帅,英气逼人,动作也大,三下两步就抢到了大臣们的前面。这个人叫李进忠,再过几天,他要改一个名字,那个名字,就是天下无人不识阉的魏忠贤了。

“你们去哪里,别吓着少主!”

说罢 ,太监的棒子就要招呼过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年轻的顶上了。杨涟这个兵科给事中还是很中用的。关键时刻又站了出来,大声喝道:“我们都是殿下的群臣,四海九州都是殿下的臣子,他还能所谁!”

李进忠哑口无言,只好眼睁睁看着杨涟们将朱由校带走,他也第一次领教到这位大臣的雷霆之力,当然不是最后一次。

朱由校搬到了慈庆宫,成为了正宗太子,就等过两天,黄道吉日就可以登基了,但就在这时,杨涟又提出来一个新问题。

李选侍应该搬出乾清宫。

以李选侍这倒数第二的排位,是没资格住乾清宫的,明光帝在的时候,他是大房东,安排谁住谁就住了,现在大房东已经不在了,由朱由校住住,李选侍就没有理由再厚着脸皮住在乾清宫了。

事实,李选侍还真的不想搬。因为,这是她最后的底牌了。

这位大姐一开始抓住明光帝的棺材做文章,结果被杨涟冲了进来,挟持先帝尸体计划失败,只好搬出计划B:隐匿太子朱由校,可惜被太监王安给忽悠了。现在,她只好挟持这座大殿了。

就是不搬,你们能把我咋地?想要我搬可以,给我皇太妃的名份。

对于这位皇宫钉子户,杨涟也是奇怪了,你不搬还想咋地。于是,杨涟找到朱由校,请他下了一道圣旨。说实话,这位朱由校对自己这位后妈早就不满了,据他回忆,自己的亲妈就是被李选侍给逼死的。被李选侍收养后,李选侍也发挥后妈精神,没事折磨一下朱由校。现在当然是报复的时候。

于是,朱由校一道命令下来,李选侍只好老老实实搬走了。

这就是明末大案移宫。可是,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李选侍第一个不干了,她也是苦熬了好多年,才等到自己的老公当了皇帝,可没想到,老公太不争气,干了一个月就下岗了。她也没有跟着沾光提拔上去,原以为能够当皇后,老公死了,就当太后,顺便垂个帘听个政什么的,结果一撸到底,还是一个李选侍。要不是生了一个女儿,说不定直接就出宫当尼姑了。

李选侍实在不心甘,而她又没有什么能量,只好拿出传统妇女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精神,自己要上吊,而自己的小女儿据说要跳井。而没过多久,她住的宫殿突然发生了大火。

寡妇要上吊,皇妹要跳井,宫里还被人放火,这简直是惨绝人寰的悲剧。稍有点同情心的人都会坐不住,果然,御史贾继春上了一个本子,表示这样做太可过份了,孝是人间的大道。现在这样做,是违背了最基本的原则。

介绍一下,其实李选侍并没有上吊,公主也没有跳,不但没有上吊,这位李选侍还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

受到攻击,杨涟当然组织人员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认为皇帝要登基,一个选侍占着正殿不搬,这完全是说不的,让她迁走也是正常的。

就此,轰轰烈烈的李选侍到底有没有受委屈的真理大讨论就在大明朝展开了,一讨论就是数年。为什么一个问题,讨论这么久都没有结果呢?因为你仔细观察一下两方的辩词,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他们虽然吵得不共戴天,两边说的都对,一个说孝,这没问题啊,一个说顾全大局。这个也对啊。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大明朝最聪明的人都看出来呢。

事实上,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恰恰是因为他们看出来了,而他们争论的原因,从来就不是得出一个唯一的公正的答案。而是为了支撑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对人不对事。

东林党的起源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杨涟,这个人铁血义胆,似乎是一个忠臣,但他同样是一个复杂的人,比如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之所以能够以一个给事中的职位同满朝邪恶势力(在他的眼中是如此)做斗争。那是因为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宏大的身影在支撑。这个身影叫东林党。

一开始,东林党只是一个座谈会。

万历二十二年,一个吏部的官员下岗了。下岗原因很简单,万历皇帝看他不爽。这一年,选内阁大学士的人员,这位吏部的官员任职文选司郎中,负责这项事宜,等他拟好名单,万历一看火了,全部都是平时跟他对着干,让他恼火的人。万历一生气,就把这个郎中踢回了老家。

过了十四年,因为大家的推荐,万历又要把他召回来,安排到南京光禄寺少卿,职位不高,好坏是也一天没事干,只管领工作的养老单位。可奇怪的是,这位前郎中不干了。

当年,你让我滚,我就滚了,现在让我回来,对不起,我已经滚远了。而且,老子对当官才没有兴趣,老子现在过得相当滋润,才不去当什么官咧。

这位傲娇的仁兄叫顾宪成。

顾宪成为什么不去当官呢?那是因为他找到了人生当中更为快乐的事情:讲学。

从京城回来后,他回到了老家江苏无锡,因为没事干,只好交朋会友,他本人又很有才华,曾经的乡试第一,又在京里工作过,还负责过重要的吏部工作,所以,很快成为无锡的文化圈名人。不但无锡的人来跟他聊人生聊理想,就是外地的人也前来交流。

搞得多了,顾宪成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正儿八经的地方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破院子,这还是宋朝时杨时讲学的书院,书院的名字叫东林学院。

翻修了一下,东林书院终于开张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这里,听顾宪成,也听其他文艺圈大咖的讲学。渐渐地,顾宪成发现,在这里讲学,成就感更多。在京城,做为一个官员,苦心熬个夜,写个文章送上去,可能直接就进了黑洞,被留中了。就算皇帝看了,也不一定同意,搞不好还要触犯龙颜,被拖到午门打屁股,下岗丢命,也是不是没可能的。

而在这里,他没有题材限制,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而收获的是无数的认同。

这样的日子不比当官快活?这就是顾宪成不愿意当官,就愿意呆在他的书院里,跟四面八方的人交流他的学识,他的看法。渐渐地,这里形成了一个流派:东林党。

要入这个党,很简单,不像要入阉党一样,要动大手术,也不要宣誓、交党费,当然也不用新婚夜抄党章。甚至也不用去东林学院听课。要成为东林党的成员,承认东林党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林党可能是最纯粹的党。

东林党的世界观

那么,东林党有什么世界观,价值观呢?说起来,东林党号称继承明代儒家大宗师王阳明的心学,但事实上,他们可能并没有继承王大师知行合一的思想,他们顶多做到了知。

知道了,却不能行,似乎也没有行的途径,毕竟是一个民间的机构。那只有一个发泄途径:骂。

没错,东林党的最重要的世界观就是骂,说好听点叫批评,批评谁呢?做为一个民间机构,当然是批评掌权的人士。皇帝他们敢批评,太监他们敢骂,文官更是骂得酣畅淋漓,朝政是他们重点的批判对象,民间不公也是他们重点怦击的内容。反正谁红骂谁,谁掌权骂谁,看谁不顺眼就骂谁。

总而言之,东林党就是明朝最为重要最成组织的意见领袖组织。

有意思的是,东林书院这一批评,不但产生了东林党,还附加产生了很多其它机构,比如齐党,楚党、浙党。

为什么会冒出这么多党呢?很简单,都是东林党逼的,因为东林党无差别的攻击模式,朝中的官员混得很狼狈,想回个嘴吧,可对方组团来的,自己刚出声,就被对方的声音压下去了。没有办法,只好组团回应,而乡党就是最天然的组织。于是,依靠籍贯,大家分别组成了山东人为主的齐党,湖北人为主的楚党,浙江人为主的浙党。当然,东林党大有三英占吕布的气势,一党斗多党,除了没在朝中掌握权力之外,在民间的呼声很大,绝不落下风。

可以说,万历是高堂的皇帝,而顾宪成就是民间的帝王,意见的党魁。自己一个好好的民间皇帝不当,跑去跟你当一个闲官?不去,五金三险再全也不去。

东林党一开始是没有权力的文联性组织。因为他们的首领顾宪成就是一个下岗员工,在野意见领袖。但聚集在东林党旗下的毕竟都是文人,是文人自然会走上科举的道理,平心而论,这些人还是有才华的,论考试,他们总有机会金榜题名,渐渐地,一些东林党人也进入官场。东林党人开骂的对象,当然就发生了变化。变化是,只要是东林党的官员就夸,不是东林党人,嗯,非我异类,其心必匪,骂,绝对不会错。

而这些东林党的官员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把宝押在了万历朝的太子朱常洛身上,朱常洛就是开篇的明光宗皇帝,而在移宫案件,东林党又站队了队伍。扶持朱由校时,东林党人再次立下大功。因为那位大胡子的杨涟就是东林党的骨干。还是学生的时候,杨涟就成为了东林学院的粉丝,只要听说东林学院开课,杨涟必定前往听课。

后来,与东林党势成水火的阉党搞了一个东林占将录,用梁山一百零八将来对应东林党人。杨涟在里面的对应是马军五虎将之首的天勇星大刀关胜。可见杨涟实是东林党的一位骨干。

从此,东林党一举成为朝中第一大党,掌握了权势,东林党人的斗争手段就从骂为主,变成打为主,任何不是东林党的官员都成了打压的对方。借着移宫案,还有明末另外二大案红丸案、梃击案,东林党打得其它数党抱头乱窜。

齐党不齐了,浙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楚党差点集体学屈原跳江。

东林党取得胜利,然后所向无敌了吗?

没有的,就在东林党打压其它团队的同时,另一个阴影开始在宫中越来越大,最终,它将成为东林党最大的敌人,而它将使用的手段,将是东林党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这个阴影有一个名字:魏忠贤。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林党,东林党本来是一个民间的学术机构,因为其中的人员站对了位,支持了明光宗跟明熹宗,所以击败了政敌浙党、齐党等对手,成为朝中的第一大势力。可是,就在他们弹冠相庆时,魏忠贤,这个不起眼的太监却悄然升起。那么,魏忠贤是什么来头呢,他有什么资本,能够跟正红得发烫的东林党较量?我们先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太监谈恋爱。

太监也恋爱

话说明熹宗年间的一天晚上,皇宫突然发生了一场奇怪的事情。一个太监追着另一个太监猛打,而一个宫妇模样的人在后面拼命拉扯。这是什么回事呢?

堂堂皇家重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随意的事情?

先介绍一下被追着打的这位,此人是明朝大太监魏朝。这个人可能大家不熟,但打人的大家很熟了,他正是后来的明朝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为什么追着同行痛殴呢?

这其实是魏忠贤不讲究,因为魏朝算起来,是魏忠贤的入宫介绍人,是他的大哥,可是,魏忠贤竟然偷二嫂,跟魏朝的女朋友滚到了一起。

可能有的人亲觉得奇怪,太监也有女朋友吗?

有的。

其实在明朝一开始,宫里是严禁宫女跟太监谈恋爱的,尤其是朱元璋,特别狠,一发现这样的,可不是棒打鸳鸯,而是直接扒皮。但到了后来,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也越来越倚重太监,谈个恋爱就不算事了。甚至有皇帝皇后会关心一下太监的感情生活,问太监你的对象是谁啊?那太监跟宫女是怎么看上眼并开始对食的呢?其实跟食物还真有关系。太监如果要值班,就得准备一天的饭菜,而到了宫里是不能生火的。那饭菜凉了怎么办?宫女有办法。宫女是有炉子的。相当于宫女那有一微波炉,太监把饭菜送过去,请宫女叮一下就可以拿出来吃了,客气地要请宫女一起吃。这样一来一往,关系就发展起来了。跟亲们现在谈恋爱一定要人约黄昏后,你想吃点啥是一样一样的。慢慢地,这个对食就成为了风气,宫里的宫女一般都会找一个太监当男朋友。要是没有,还要受到鄙视,认为是“弃物”。就像大学两年了,男朋友都没有,你说这大学是不是白上了?另外,这个对食还有一个称呼叫“菜户”,为什么叫菜户呢?大概跟太监如果与宫女好了,就会经常背着菜篮子给宫女到外面买点青菜针线之类的有关。而菜户跟对食还有一点区别。对食就像处男女朋友,可能是一饭情。菜户就是结为夫妻了。两人要海誓山盟,并且具有排他性,一般不能同时跟多人结成菜户。道理很明显,微波炉能热很多饭菜,菜篮子只有一个。

有谈恋爱,当然就有争风吃醋,也有撬人家女朋友的。魏忠贤就撬了大哥魏朝的女朋友客氏。

宫里宫女成千上万,魏忠贤为什么要干这种没道义的事情,偷二嫂说出来,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当然是因为魏忠贤泡的这个宫女有点特殊。其实,她也不是真正的宫女,而是皇帝朱由校的奶妈。这位奶妈叫客氏,一般皇子的奶妈断奶之后,就要从哪来回哪去,可这位客氏就此成了宫里的钉子户,扎根皇宫,哪也不去了,甚至连皇后也奈何她不得。

有一天,朱由校的老婆张皇后把客氏叫过来,说了两句,然后打了客氏出宫了。客氏托人给朱由校带了一个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是朱由校小时候的头发、乳牙等等。朱由校专门一文件说:客氏一走,我这中午都没吃饭,必须把客氏给我找回来。

以绝食为手段,要强留客氏,可见客氏的地位之高。如果太监能够有这样的女朋友,当然是能够少奋斗二百年。

于是,魏忠贤只好下狠手,开始撬起魏朝的客氏来。

我们介绍一下魏忠贤,魏忠贤是河北沧州人,据说出身于娱乐圈家庭,父母都是演戏的。所以他的基因还是可以的,颜值很高,长得仪表堂堂,而且也很会在社会上混,后面因为欠了赌债,被人逼得没办法,就自我阉割了,所是自阉成才、大器晚阉。可是,因为是自己动手,所以手艺就糙了点,据说没割干净,所以进宫时,不断被淘汰了,还差点被打死。后面,魏忠贤搞了一个曲线进宫的道路,到一位李姓太监家里打杂,后经这个老太监引路,才进了宫。

因为手术不彻底, 是他的最大短板,差点进不了宫。可进了宫,这又成了他的优势。靠着这,魏忠贤把客氏追到了手。

两个人经常在宫里搞个幽会宫震什么的。这一天为什么会被发现呢?

也是老桥段了,魏朝这一天提前下班,回客氏的住处,突然看到魏忠贤跟他的菜户亲亲热热,嬉嬉哈哈。

夹我的菜!反了你!魏朝火气直冒,当场冲进去,抓住魏忠贤就打。谁知道魏忠贤虽然也是动过手术的,但人家动得晚,所以身子壮,而且年轻时练过。打了两下,魏忠贤就占了上风。魏朝一看,不行,打不过,咱跑。

魏朝牵起妹妹的手就跑。客氏被拉着喊,魏忠贤在后面追,大半夜的搅得宫里面鸡犬不宁,最终惊动了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著名的木匠皇帝,平时爱捣腾点木工活。白天刚做好一张椅子要休息呢,被吵醒了,就爬起来问:怎么回事,大半夜的不睡觉在这里吵。

报告:魏忠贤跟魏朝两个人争女朋友呢。

女朋友是谁?

客氏!

朱由校一听,是我奶妈啊。奶妈的事我得管。所以把客氏叫上来,说:奶妈,你说你喜欢谁,我替你作主了。客氏一听,也不客气,说我喜欢魏忠贤。

于是,皇帝作主,客氏就是魏忠贤的菜户了,魏朝朝边站。不久后,魏忠贤找个借口,把情敌魏朝打发到凤阳看祖坟去了。

魏忠贤成功夺走了魏朝的菜户,可他并不是为了么么哒,他的理想是通过客氏掌握更多的权力。

魏忠贤的目标

上一节,我们讲到明朝移宫案,魏忠贤曾经依附李选侍,跟大臣杨涟抢过皇帝。最终以失败告终。大臣的威严给他上了第一课,他知道,要真正掌握权力,抢一个女朋友是不够的,他还要战胜这些大臣。

那么,现在就要朝这些大臣开战吗?

魏忠贤衡量了一下,把目标对准了另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同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当日就是他三言两语把李选侍忽悠瘸了,在朱由校登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这么一个人,上有皇帝的宠信,外跟群臣的关系好得一糊涂,要怎么搞倒他呢?

事实证明,没有打不倒的忠臣,只有不努力的奸臣。很快,魏忠贤就找到了一次机会。

朱由校要提拔王安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这资历跟功劳,这也是应该的,当然,按中国人的惯例,总是要推辞一下的,于是,王安就客气了两句,表示自己当不起,还是回去养老好了。

推辞之后,皇帝就会挽留,如果讲究,这个程序要来回三次,是谓,重要的事情说三次,也就三让。但没想到,王安只是谦虚了一次,朱由校不按牌理出牌,直接落鎚成交了,好,你去养老吧。

这是怎么回呢?当然是魏忠贤跟客氏两人的通力合作,两个一阴一不阴不阳,忽悠朱由校,真的就让王安养老去了。

魏忠贤就此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不是很谦虚的,没有当掌印太监,原因之一,司礼监是太监中的文化单位,没有一定文化是干不好的,而魏忠贤,不好意思,大字不识两个。就这水平,就是当秉笔,也太勉强,魏忠贤只好让贤,反正掌印太监也是他的人。另外,秉笔太监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这个岗位往往还兼着另一个重要的职位:东厂的厂督。

魏忠贤以太监二把手的身份,却实际掌控太监部门。现在,对付起王安就容易多了,可关键时候,魏忠贤竟然下不了手,毕竟王安跟他同样都是太子宫出来的,而且这个人很厚道,对他也不错,要对他下死手,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候,客氏说了一句话:我们俩跟李选侍比起来怎么样,她那样厉害的女人都被王安收拾了,现在你不斩草除根,有把握对付王安的反击吗?魏忠贤慎重的点点头,听菜户的没错。

于是,王安被栽了一个罪名,打一了南海子净军,所谓净军,就是太监犯错误后劳动改造的地方,平时扫扫地,给皇陵上个香什么的。魏忠贤又很帖心的安排了跟王安有仇的一个人去当督军。很快,他放心了。王安被他派去的人勒杀。

自此,太监这个团队再也没有人可以对他构成威胁。在这件事情里,最奇怪的不是客氏或者魏忠贤的作用,而是一群人的沉默。

东林党人保持了沉默。

东林党的失误

面对魏忠贤对王安的迫害,东林党没有像自己人碰到攻击时那样,群起而反击,甚至连抗议都没有,原因很简单,王安虽然一直跟他们保持密切关系,甚至在很多领域展开了愉快的合作,但王安并不是东林党人。甚至他的身份:太监,也是让东林党人难以启齿的。所以,东林党人没有任何替王安站出来的时候。

当别人对人施暴时,你没有站出来,那么,当对你施暴时,同样不会有人站起来。

魏忠贤终于开始决定对东林党下手了,可是,稍一出击,魏忠贤就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东林党对外面人不咋地,但内部是一个极其团结的部队,一人被攻击,群起而反击。魏忠贤就算掌有东厂跟司礼监,也依然无法打倒东林党。原因是,魏忠贤掌握了内廷,文臣掌握了外廷,这其实是明朝官制的一个独特设计,其目标就是让内处廷相互制衡,所以,内廷无法压倒外廷,外廷也无法压倒内廷。

要想胜利,关键不仅仅是强大自己,还需要瓦解对方。也就是说,魏忠贤要想战胜东林党,还需要得到一些外廷的帮助。

这个帮助马上就有了,可以说是自动送上门的,甚至还是东林党包邮上门的。

这些人是楚党、浙党、齐党们。说起来,也是东林党下手下过份了,自从掌握权力之后,就开始搞起了东林承包制,不是东林党的人一律打跑,无奈之下,这些人只好倒向了魏忠贤。

内阁首辅顾秉谦、昆党领袖(昆山人)顾秉谦带着自己的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我希望能让你的儿子,可怕您嫌我年纪大,这样好了,不如让我的儿子给您当孙子吧。”

内阁大学士魏广微被东林党弹劾,走投无路,跑到魏忠贤家里求保护伞,因为同姓,先是自称老弟,后面,干脆自称贤侄。

御史崔呈秀,曾经投奔东林党,因为名气太差被谢绝入会,后转投魏忠贤。

兵部尚书霍维华,据他研究家谱,发现自己家的一个小老婆是魏忠贤外甥的孙子。霍维华马上宣布自己是魏忠贤的外甥孙女婿。

……

在东林党人的帮助下,魏忠贤很快集齐了魏家阁老团队(宰相),五虎团队(九卿团队),十狗(武将团队)还有十孩儿,四十孙。

魏忠贤终于有了可以跟东林党一较高下的资本。而这些文人的投靠,最重要的是帮他理清了东林党的关系。

东林党花名册

要知道,东林党人也没有登记造籍,关系又错综复杂,还有甚至脱离又入会的。所以搞清楚他们很不容易。而这些文臣跟东林党人打了数十年交道,自然了得的一清二楚。投奔到魏忠贤名下,很快给魏忠贤整起了东林黑名单。其中以按重要性排名的,有按籍贯的,有按师座门生的,这些名单标明了东林党人的职位,态度,师门,关系,甚至还提供陷害,处理等一条龙的参谋服务。

而这里面,最有名的一本是叫《东林点将录》的。这本书是一位叫王绍徽的都御史搞的。我们知道这种黑名单,都是人名,关系错综复杂,看起来很枯燥,为了不让九千岁大人看到犯困,王大人就创造性的发明了用水浒一百零八将来套这些政敌。于是就有了一本《东林点将录》。这些随便抄录一下: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总兵都头领二员: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等等。

顾宪成是东林党开山祖师爷,按理说,他才是托塔天王,但顾宪成幸运的是,去世得比较高,魏忠贤有打倒一切的野心,但对死人毕竟还是放心的,就没有将顾宪成登录进去。另外,我们也说过了,杨涟在这里面是天勇星大刀手。

可以说,这个榜单一网打尽了东林党人,你要是没进这个大名单,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反魏人士。

随便说一下,这个编《东林点将录》的王绍徽有个外号叫:王媳妇。为什么呢?因为性格温和,在魏忠贤面前就跟小媳妇一样。不过,他上了这个《东林点将录》也是把魏忠贤吓了一跳,说这个人平时妩媚如闺人,但下起笔,笔头却如挟有风霜一般。这就是传说中的,对干爹像春天一般温暖,对敌人像冬天一样冷酷了。

有意思的是,魏忠贤得到这本天书,兴冲冲拿给朱由校看,结果朱由校一个人也不认识,没办法,从小教育没抓紧,水浒传没看过啊。魏忠贤只好耐心给他解释这些人都是干嘛的,都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朱由校听得十分兴奋,一拍桌子:真是一群好汉也。

敢情梁山反的不是他大明江山,所以他不着急啊。

魏忠贤一看,得,不能再讲下去了,赶紧把这个本子收起来,以后想听水浒故事,自人翻书去吧,反正你也看不懂。

有了这些黑名单,魏忠贤才搞清楚了东林党的关系网,这才调整目标,对准了一个合适的人。

最奇怪的东林党人

这个人叫汪文言,东林党人,但却是一个奇怪的东林党人,我们知道,东林党人其实是一个文化人的圈子,大家都是读书人,聚在一起,除了讨论朝政,也交流一下高考经验什么的。但汪文言不是一个文化人,他是一个吏。就是像宋江那样永远上不了台面的吏。

一开始,他是一位东林党官员下面的官吏,平时跑跑腿,打点关系,领导看他机灵,就派他到京城打探一下消息。结果一去,就混得风生水起,进入打入京城官场,而他对东林党最大的贡献是为东林党介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太监王安。

当时,王安还是太孙侍读,因为太子,太孙都像后妈生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皇帝也不管他们,所以王安混得也很惨。而汪文言抓住这个机会,跟王安结交上,没事喝个酒撸个串,培养一下感情,还给他灌输一些东林党思想。

这样,经过汪文言的搭线,东林党人才有了王安这个内线,从而在移宫事件中,掌握先机,并最终取得胜利。因为这个,东林点将录这本书将他列为鼓上蚤时迁。

汪文言的第二个贡献是帮助东林党打倒了齐楚浙党,其中的过程已经不见于史书,只知道他使了一个离间计,使本来抱团的齐楚浙三党分为二党,最终东林党一击致胜。

而魏忠贤选择汪文言下手,原因也很简单,汪文言嘛,官吏出身,平时就没有杨涟们这么行事讲究,容易被抓住把柄。

魏忠贤就抓住了汪文言的把柄,说起来,也让老魏火冒三丈。天启二年,辽东经略熊廷弼在外面打了败仗,被抓起来准备处斩。这时候,熊廷弼找到了汪文言,让他代为打点一下,愿意出四万金买一个死刑变无期。

天底下也只有一个人能够接和愿意接这个单,这个人当然是魏忠贤。汪文言通过很多渠道跟魏忠贤接上了手,当然魏忠贤不知道这个单的始包人是汪文言。魏忠贤答应了。可接下来,没想到熊廷弼家的钱迟迟没到位。魏忠贤一直惦记这笔钱,派人去查,一查发现这个单竟然是他一直很愤火的汪文言发给他的。

这太欺负人了,你们一边骂我收受贿赂,一边还跟我搞交易!

魏忠贤愤怒之下,将汪文言抓了起来,他也意识到这也是彻底打倒东林党的机会,于是,他授意自己的心腹,五彪之一的锦卫衣都指挥佥事许显钝严加审询,他既然要贿赂我四万金,肯定也给其他人送钱了,说,给杨涟送多少钱了。

魏忠贤指示,只要说出来,你不过是行贿的,没多大罪。但如果不说,就是抗拒从严,打死拉倒了。

选择摆在了汪文言的面前,说实话,他是一个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投机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愿意去做很多东林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去结交东林党那些文人鄙视的人,也不介意拍拍领导的马屁。可是,他毕竟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听说,要他招认给杨涟送了钱。汪文言大笑:这天底下还有人会认为杨涟会收钱吗?

诏狱刑具齐上,汪文言很快不成人形。许显纯一看交不了差,着急了,抢过了审讯者的笔,直接捉起刀来。原本还奄奄一息的汪文言猛然抬起了头,眼里射过吓人的精光:你不要乱写,以后我要与你当面对质。

以后,当然就是地府之时了,这一天,汪文言死于诏狱。

许显纯的伪造书也写好了,据统计,杨涟收了二万金,左光斗(东林点将录中是豹子头林冲)收了二万,魏大中收了三千(因为是给事中,敢打必杀,所以东林点将录中是天杀星黑旋风)。周朝瑞收了一万(天威星·双鞭将·呼延灼),袁化中六千(天立星双枪将董平),顾大章四万(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这些人其实已经被削职,此案一发,全部从老家被押过来,三个月后,六人全部遇害,是为明末六君子。

六君子,魏忠贤照方抓药,炮制七君子案。东林党彻底被魏忠贤的阉党击败。

平心而论,东林党是一群有理想的人,他们宁死不屈,对社会不公充满愤怒,但他们是一群方法不多的人。成千上百的人东林党人都败在了魏忠贤的手下,而击败他的,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妇道人家。

后宫的力量

这个人是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张皇后。

张皇后是河南人,据说长得微胖,当年入宫,一眼被朱由校看中,也算是一见钟情,就此封为皇后。

后宫斗争嘛,无非是宫妃之间的你来我往,可让张皇后没想到的,后宫最危险的敌人不是其他嫔妃,而是自己老公的奶娘客氏。

碰到这样的事情,张皇后也是无语了,她也曾经轰过客氏,结果发现,她这个皇后名义上名仪天下,可就是摆不平这个奶妈,而这个奶妈不但稳如泰山,还主要找起了她的麻烦。

我们曾经介绍过,朱见深当皇帝时,宫里有个万贵妃是个计生小能手,可她的工作毕竟有潮漏洞,还是让人生下来了朱祐樘。这位客氏工作就到位多了,只要嫔妃有怀孕的,将会采取按摩,幽禁等各种手段将胎打下来。甚至连张皇后的胎都给按摩流产了。

张皇后明白,自己事实上是后宫之主,但依然斗争不过这个号称奉圣夫人的客氏。

要斗争,只能悄悄的来。有一天,朱由校来看张皇后,发现张皇后在看书,就奇怪地问,你在看什么?张皇后答:赵高传。

朱由校沉默了,虽然他是一位木匠皇帝,其实并不笨,他很明白张皇后在暗示他。

而这个赵高的比喻很快传到了魏忠贤的耳里。

魏忠贤愤怒了,自己搞掂了群臣,难道还收拾不了一个妇道人道。介绍一下,明朝的妃子都是从平民百姓家里选取,为的是不让形成外戚集团,所以明朝皇后的地位在所有朝代中都是最代的。

魏忠贤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第二天派了几个人跑进宫,准确直接刺杀张皇后,这个手法就太简单粗暴了,宫城好坏也是五星级保护单位,哪这么容易,这些刺客马上被搜了出来,当然送到锦衣卫诏狱,没过两天就被打死了。

直接来硬的不行,魏忠贤就准备用对付文臣的案子对付张皇后,跑去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商量。想了一下,王体乾问了一句:皇上什么事情都不管,但只有对兄弟、皇后感情很深,要是这件事情逼急了,恐怕最后没命的是我们。

魏忠贤沉默了,他知道对方是正确的。

这两个人是绝对不能动的,而最终打倒他的人,也将是这两个人。

朱由校的妻子张皇后,朱由校的兄弟朱由检。

机会终于来了,朱由校驾崩了。

最后一代权阉的覆没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掉到水里,经抢救保住了一个命,不过,却生此生病,皇帝生命,魏忠贤还是很关心的,搜天下名方,献了一个仙药。据说吃下去清甜可口,事实上只不过是竹筒熬的米汤,吃了一段时间,朱由校全身水肿,最终一病呜呼。可以说,朱由校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营养不良而去世的皇帝。

皇帝一死,又因为客氏跟魏忠贤的大力合作,朱由校一个儿子都没有。

那怎么办?

万氏脑洞大开,把一些宫女带到自己家,然后让自己的儿子侄子们跟她们睡觉,最后生育率很高,果然是计生小能手,促进跟控制生育都很在行。

万氏准备等生下来后,就抱进宫,宣称是张皇的儿子。万氏想得很清楚,这是一个对张皇后也有利的事情,毕竟张皇后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张太皇,搞不好还能玩一把垂帘听政。

结果,张皇后断然拒绝。

没办法,万氏跟魏忠贤又跑去做朱由校的工作,朱由校长期服用汤,脑子接近浆糊,竟然点头同意了。关键时刻,张皇后杀掉,经过细致耐心的工作,告诉他,对大明朝最好的选择,是让他的弟弟朱由检接班。

朱由校点了点头。叫来了弟弟朱由检,表示不行了,大明朝就交给你了。

朱由检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第一反应是讲客套话,表示不要不要的。这时,一个人从后页面走了出来,告诉他:“皇叔不要再客气了,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马上谢恩吧,事情再迟,就可能有变。”

于是,朱由检下跪谢恩,定下了接班人的顺序。就在这一天,朱由检走后,朱由校正式驾崩。

收到消息,百官开始朝皇宫出发了,跟明光宗去世一样,太监又把门给堵住了,说百官穿的衣服不对,应该穿孝服,于是,百官呼哧呼哧又回去换衣服,换好了之后,又说不对,应该穿平常的衣服。

来来回回跑了三次,这么折腾官员,当然不是为了让官员多运动,而是魏忠贤也慌了,说实话,他的心里也没有任何预案。

所以,他将百官拦在宫外,说不定,还能把朱由检也拦在宫外。可事实上,朱由检根本就没有回家,而是由张皇后将他藏在了一处宫殿里,听说老哥终于病逝。第一时间出现在大殿中。

百官也进来了,朱由检终于当皇帝了,可是,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就在早上,张皇后用她丰富的后宫斗争经验告诉他:不要吃宫里的东西。

于是,朱由检只好饿着肚子完成了登基仪式,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啃两口自己带来的干粮,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完成了整个仪式,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朱由检一上位,魏忠贤的未日就要到来了。

客氏第一个被踢了出去,宫里也没有人需要喂奶,何况她早就没有生产,还留在宫里摆谱吗?

数个月后,弹劾像潮水一般涌来,魏忠贤终于顶不住了,要求辞职回家,毕竟这么多年也捞够了,这说明,魏忠贤还是比较幼稚啊,下岗的权臣或者权阉不是不如鸡,而纯粹就是火鸡,什么时候上桌就看领导的心情了。

离职后,魏忠贤开始打包,搞了四十大车的行李,当手下提醒他是不是太高调时,魏忠贤表示自己是学秦朝王翦。当年王翦带兵,经常跟秦始皇要钱,是为了让秦始皇放心。现在自己打包财钱,也是为了让皇帝放心。

历史告诉我们,照搬经验,砸的可是自己的脚,王翦是有兵,才能玩,魏忠贤连本人都不全乎,怎么有资格玩这样的游戏。

走到半路,锦衣卫的缇骑到了,老江湖魏忠贤终于开窍了,也不想麻烦政府了,拉个腰带,在客栈自个掉死了,而他的菜客氏就没有这么积极主动了,最终被拉出来打死。

魏忠贤,客氏这一对乱国组合终于倒台了。明朝迎来了崇祯时代,曾经被逐的东林党人再次回到朝中。




魏忠贤在明熹宗时一手遮天,明熹宗划船落水病逝后,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继承大统,这是一位雄心勃勃,志在扭转乾坤光复大明基业的皇帝。

1627年,明思宗崇祯称帝时年仅17岁,此时魏忠贤已经59岁高龄,两人论年龄,一个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另一个如日薄西山。但是魏忠贤毕竟树大根深,党羽如云,要彻底铲除阉党,非常不容易,稍不留神,可能立马就要改朝换代。

毛主席曾经评价崇祯皇帝说:“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确实如此,崇祯皇帝如果生逢其时,绝对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至少应该能够搞出一个不错的盛世。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吏治,铲除魏忠贤阉党,重拾核心权力。

实际上当年,崇祯是在庄妃的抚养下长大的,对庄妃感情很深。后来,这个庄妃因为受到魏忠贤党的排挤,最后“愤郁而死”。所以崇祯一直伺机除掉魏忠贤以报此仇。

崇祯继位后,魏忠贤立刻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威胁,不过,此时的魏忠贤坐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还想着蹦哒蹦哒,甚至意图谋反。

据说崇祯入宫当天彻夜未眠,甚至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就是害怕被魏忠贤党羽毒害。由于不敢轻举妄动,崇祯登基之初,并没有立刻对魏忠贤下手,而是采取了迂回曲折的战术,首先麻痹敌人,进而一鼓作气,收拾阉党。

魏忠贤对于这位新上任的崇祯帝,第一条策略,是广送美女,然而崇祯是少有的不好色的好娃娃。后来,魏忠贤干脆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想确切地试试崇祯皇帝的水深。于是,天启七年九月,“魏忠贤乞辞任”。崇祯皇帝看明白了这出戏,但佯装不知,不许魏忠贤辞官。

这时,由于上层形势不明,还有一些无耻的臣工们,仍然不停地为魏忠贤大唱颂歌,据说崇祯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这时,为了麻痹敌人,崇祯帝还不断地嘉奖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等人。

老奸巨猾的魏忠贤实际上有些害怕了,他实在捉摸不透这位皇帝是啥意思,于是指使云南道御史杨维垣,施出丢车保帅之计,于十月十三日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企图通过自断臂膀以混淆视听。

崔呈秀在魏忠贤门下号称“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去了崔呈秀,等于断了魏忠贤一臂。崇祯早就知道这里面的道道,所以仍然佯作不知,对崔不予追究。

十月十八日,杨维垣再次上疏,弹劾崔呈秀“通内”。几天后,崇祯免除崔呈秀的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这等于是掀开了“倒魏”的大幕,崇祯皇帝是要对阉党下手了。

这个信号对于那帮善于见风使舵,政治灵敏度极高的官员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立刻觉察到了政治局势不利于魏忠贤,于是倒戈相向,揭发和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崇祯皇帝案前。

崇祯不动声色,果然是一个城府极深的皇帝。据说,魏忠贤跑到崇祯面前哭诉自己的耿耿忠心时,崇祯皇帝依然无动于衷,既不发怒,也不褒奖。

直到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恶,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据说魏忠贤听了奏疏后“震恐伤魄”,立即去找幕僚们讨教对策。徐应元劝魏忠贤辞去爵位,也许可以保得富贵。事已至此,还想着富贵,可见这帮人真是可恨至极。

魏忠贤腹背受敌,别无他计,自己也乱了阵脚,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他以患病为由,主动辞去东厂职务,崇祯皇帝批准了,并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也就是在祖陵守墓。

魏忠贤可能真是老了,糊涂愚蠢至极,也可能是过惯了有权有势的生活,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1000多卫兵、40余辆大车,浩浩荡荡地游街。一个戴罪的宦官如此骄横跋扈,这进一步刺激了崇祯敏感的神经。于是,崇祯命锦衣卫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魏忠贤惊慌失措,自知这一次脑袋不保了,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县旅舍中,亲兵散尽众叛亲离的魏忠贤在旅馆中自缢而亡。

魏忠贤的得势,全是明熹宗的昏庸所致。

神宗死后,儿子明光宗即位。谁料,这位皇帝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书,居然是选美女,简直昏庸至极。好在这么个皇帝二十九天后就驾崩了,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这在太平年代史无前例,否则不知道他要搞出些什么幺蛾子呢。可惜,皇帝轮流做,后来者也不是什么好鸟。

光宗驾崩之后,儿子熹宗匆忙即位,这是个十分杰出的木匠。据说,皇上坐的椅子、睡的床全是明熹宗自己做的。据说他曾经做了一扇屏风,太监拿到前门外,匿名卖,居然卖了一万两银子。还有人说,中华门后边,以前有一座关帝庙,那关帝庙里的关帝,是明熹宗亲手做的。

明熹宗在位的时候,根本不理朝政,整天不是做木匠活,就是沉迷于酒色,太监魏忠贤于是趁机专权执政。魏忠贤独揽大权,皇上是万岁,魏忠贤称九千岁,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笑的是,这阉狗一个字不认得,居然还想着要跟孔子并列,鼓动全国各地到处给他自己建生祠。当年的魏忠贤权势逼人,据说在圣旨里面,前半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半句是“朕与厂臣…………”。把一个太监的名字提到皇帝尊号旁边,可见其权势不可挡,这也为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仅仅一句话就注定魏忠贤十死无生的是周皇后,她的那句话是:“别吃宫里东西。”,就一句,足够了,其他什么魏忠贤祸乱朝纲呀,陷害忠良呀说多少句都没这句好使,琢磨去吧。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这顿饭没事,下顿饭说不定人就没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说魏忠贤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没有什么“如果”。

至于斗不过崇祯这种说法,也不尽然,主要是崇祯初期演技不错,迷惑并稳住了魏忠贤,如果表现太露,魏忠贤未必就没有反制的方法,毕竟魏珰在当时是“满朝俯首清一色,私置党羽遍天下”。

当时的舆论就有传闻:熹宗刚死,魏忠贤令宦者“持门不许入”、“忠贤欲自篡,而(崔)呈秀以时未可止之”,意思是说魏忠贤本有封锁消息并自篡的企图,还好崔呈秀脑子还没抽,告诉他时机未到,现在不是时候。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我估计崔呈秀想的是:擅权没什么,但你一个太监当了皇帝,那就不分什么党派什么忠奸什么官民了,全天下每一个人都要弄死你。

魏忠贤的死是必然结果

崇祯帝自己能活多久?这才是首要问题,所以仅就崇祯诛杀魏忠贤这件事来说,“君非甚暗”,英明果断。王府的生活并不是监狱,消息绝不闭塞,连周皇后都知道宫中险恶,魏忠贤的事情朱由检怎么会不知道,况且“帝在信邸时,数与中官微行于外,故民情周知,且内恶魏珰逆状。”

我总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你说这崇祯帝袖筒里揣着王府的热大饼(袖食以入),菜吃什么呢?^_^,所以魏忠贤的性命需要尽早了解,留下安抚朝堂?弹压东林党?崇祯自己的命要不要了么。

朱由检的皇位是兄终弟及,如果朱由检死了再从外面找个“嘉靖大仙”继位,这可行么?也是一样!所以,在自己小命不保的情况下,魏忠贤会在乎崇祯帝的性命么?他又没个亲戚(有也跟没有一样),诛九族还是诛十族对他来说无所谓的,从这点来说,暗害崇祯帝并没有什么顾忌。

事极必反,反正不远

这是吴怀贤悼念杨涟等六君子的一句话,除了阉党自身,所有势力都欲除之而后快,只是苦于阉党势力庞大,魏珰又与客氏勾结无法下手罢了。

收拢归我所用那是做梦,太小瞧魏珰了,他之所以被崇祯收拾,完全是因为被崇祯迷惑,一旦回过神来,后果不堪设想。

魏忠贤的身边有谁呢?王体乾、李朝钦、孙进等三十余人,这都是太监。

朝堂上有崔呈秀、田吉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这些人所做的事,已经没人控制得住,当然,我们从表面上看,都是些徒子徒孙依附于魏忠贤,其实魏忠贤又何尝不是被这群人把控呢,没好处谁跟你,你清正廉明了,手下人即便不投东林党,也会联合起来先整死你再说。

有很多朋友说,所谓魏忠贤的罪行种种,都是东林党栽赃的,站在文人集团的对立面,他的形象又怎么会正面,必定被抹黑不少。

这件事要这么看,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魏忠贤确实干了不少,民间也不是看朝堂口碑怒怼魏珰的,就魏忠贤那花销,根本来源还不是民脂民膏,都是儿子孙子们刮地刮来的,背后都是身家性命、百姓血汗。

抹黑是有的,但不太多,比如一提魏忠贤这人,开头肯定要加上“目不识丁”四个大字,带有刻意贬低的成分,从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史料、笔记、奏本也都能印证这一点,其实从这四个字引发的种种反应来说,这种说法恐怕不实,从很多未曾删改的史料细节来看,魏忠贤读写都没啥问题,宦官是有内书堂培训名额和机会的,一般新入宫的新人,学习期2-3年。

魏忠贤的死对头杨涟的话还是比较可信的,他在弹劾魏忠贤的时候写道,付应星等人“目不识丁”,魏忠贤是“非能通文理”,就是说文化水平一般,大概也就在扫盲班毕业的层次,目不识丁和不谙文字可是两回事,杨涟的这封奏疏可不是给魏忠贤看的,更没必要替魏忠贤掩饰,杨涟不是那种人。

从后宫到外廷,再到六部,四方督抚,外加其他依附势力从中央到地方不计其数,绝大多数都受到魏忠贤的特殊照顾,官运亨通,这么庞大的势力集团,忠心在谁?在魏忠贤而不是崇祯,所以这些人崇祯即便不追究法办继续任用,魏忠贤也铁定活不了,反过来说,魏忠贤在幕后操作,崇祯也活不了,下手快是关键。

朱由检不是朱由校,他是要亲政的,没有任何一位正常的君主愿意以这种方式治国,真正的权利在阉党,而朝堂、后宫、特务机构上上下下全是魏忠贤的忠实仆从,自己就只发号施令?问题是脱离了魏忠贤就啥事办不成,这是任何人都受不了的,魏忠贤也没有那么乖巧听话,即便不暗杀崇祯,阳奉阴违的话,崇祯也会头痛万分的。

害崇祯,就一顿饭的事儿。再说了,就算你从家带饭,你还从家捎水过来怎地。

所以无论是从自己的政治生命来讲,还是从自己的唧唧性命来说,魏忠贤这个人都不能存活于这个世上,而且死的越早越好,否则自己死了他魏忠贤是否压制东林党无异于洪水的确滔天,但是与我何干。

崇祯帝为何能“轻而易举”的干掉魏珰

我先重复一下问题“为什么魏忠贤在明朝只手遮天,却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魏忠贤之所以能只手遮天是因为权力,而权力来源于皇帝。

是什么造成分权呢?是皇帝,阉党能够祸害朝纲是熹宗分权的结果,除了自己的木匠活计,他什么都不想理,皇帝自己乐意,魏忠贤才能掌控权力。

为什么朱瞻基要培养太监为他分担工作压力,累呀,他可没老朱和成祖的体魄,说白了,还是皇帝自己乐意。分担工作压力,培养铁杆势力,对抗文臣集团等等原因都能促使皇帝重用太监。

明朝的太监很嚣张,但哪个太监是在皇帝不乐意的情况下,分权跋扈了。

狐假虎威,实力在老虎身上,狐狸只是借用而已,某天老虎说了,那谁,你滚一边去吧,这次我来,狐狸能怎样呢?老娘跟你拼了?

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那时代的17岁可不是现在17岁的花季,17岁老婆孩子一大堆的人太多了,更何况从前的王爷当时的皇帝。

崇祯什么环境长起来的?极不受待见的环境下长起来的,所以他的心理阴暗面本身就比较大,心眼也比较多,他知道自己生母是被活活打死的,所以偷偷塞钱给下人打听消息和坟墓位置。

小时候的事儿,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也就是因为他身处那种环境时间太长,所以崇祯除了自己谁都不信,而且刻薄寡恩,忘恩负义,好不容易信了个袁崇焕,这老脸被袁崇焕抽的啪啪啪啪啪啪²。

崇祯装相

举个栗子,崇祯帝刚继位就有数人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呢早就见怪不怪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崇祯帝,他要辞去总督东厂的职务。

崇祯帝是怎么演的呢?

不准。这让魏忠贤误以为崇祯是看中他的资历,离不开他,而崇祯后面还一句呢,“奉圣夫人出外宅居住”,啥意思呢?表面上是小惩大诫,让魏忠贤避嫌,其实崇祯首先要保障自己的安全不受威胁,皇宫就那么大点地方,魏忠贤可控的人员众多······嗯······大饼还是热的。

崇祯要不要死,魏珰要不要活,为什么赶尽杀绝?

崇祯不要死,所以魏忠贤必须不能活,赶尽杀绝无非是担心阴魂不散。

先看看魏忠贤搬家的热闹劲,本该人走茶凉,没想到还是门庭若市,走的时候有良马千匹,壮士八百护送财物,满城皆知,太嚣张了,既然崇祯已经开头,朝臣们自然不能给魏忠贤一个好的结尾,弹劾的奏疏雪片一样飘向崇祯。

崇祯帝随即下令缉捕魏忠贤,而魏忠贤畏罪自杀,毕竟到了诏狱老领导的身份也不好使呀,杨涟和左光斗这些人承受的酷刑,他可没那硬骨头承受。

籍此,治国乏术,邀誉有方的崇祯达到了什么目的呢?

跟东林党买好,那时候的他还看不清状况,他觉得他比熹宗强,他觉得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让东林党出于感激而俯首帖耳,唯命是从,所以“逐忠贤党,东林诸人复进用”。

当时他没想到,东林党在忘恩负义这方面比他崇祯也不逞多让,虽然在魏阉自戕后举朝欢腾,崇祯也被追捧的云山雾罩,但是没多久东林党就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调补了权力真空,把持朝政的势力切换为东林党。

空谈误国的东林党同样也安插嫡亲,排除异己,同样贪赃枉法藏污纳垢,道德文章吹的山响,就是救国救民没啥好办法,国家陷入危难他们也一毛不拔,抻着脖子等待李自成来交割政权,李自成匪气太重,于是他们又抻着脖子等多尔衮,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其实清兵无需走山海关也能进入中原腹地),朝臣们又沸腾了,那高兴劲儿堪比得到魏忠贤自杀的消息,不光他们,就连南明弘光朝也感到很欣慰,傻了吧唧的以为多尔衮是来帮忙报仇的。

一段闹剧过后,大明帝国迎来了比小冰期还要还要寒冷的内忧外患的政治困境,最终政熄人亡,而满清入主后,有了大明的前车之鉴,几乎作为国策,始终对宦官和党争保持着高度警惕。




文/牛在看你


1.

小魏家住在京城附近的河间地区,他有个手艺人的父亲,还有个哥哥。小魏从小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大家都很喜欢他。

到了小魏七八岁的时候,小魏的父母送他去上学,小魏却死活不肯读,小魏父母也拿他没办法。

成年之后的小魏喜欢游手好闲,常找人喝酒赌博,但是那个时候的小魏家里很穷,根本没有多少钱给他去赌博。

但是小魏偏偏却好这一口,而且他在赌博时的胆量非常大。

结果小魏运气不佳,输得个精光,赌友们只能扒他的衣服和裤子。

小魏回到家中,一想家徒四壁就心事重重。他本想靠赌博来发家致富,却想不到反而输个精光。小魏绞尽脑汁想,终于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去皇宫里去做公务员,可问题是他既不会文,又不会武,怎么办呢?

有了,去做太监

于是,小魏当晚就拿起一把小刀把小鸡鸡割了。

第二天,小魏的爸妈回来一看,简直吓傻了。但如今已没有后悔药了,没有小鸡鸡的小魏只能去京城里混了。

小魏的伤势康复之后,他告别了父母,开始去京城闯荡。

2.

当时是明朝,虽然公务员体系中太监这种基层职位比较空缺,但因为以前出过大量老百姓挥刀自宫来应聘太监的事情,使得政府不得下令禁止私下自宫的行为。

因为那些自宫的求职者,一旦应聘不上太监,只能去做乞丐。

但太监这种基层职位实在是稀缺,光靠从国外劳务公司招聘(进贡),显然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到小魏那会儿,虽然政府的有禁令,执行度却很低。

小魏到京城之后,人生地不熟,一时半会儿也没能在皇宫里找到工作。他也倒乐观,先做着乞丐,有时间就帮人挑水做兼职,晚上就住在破庙里,倒也是衣食无忧。

后来他在京城混熟了,就拖关系去了皇宫里工作。

在这里小魏遇到了贵人小朝(魏朝),小朝当时是王局长(王安)的人。

一开始小魏和小朝以及王局长的关系都还不错,只是后来因为三角恋的关系,他把这两个人全都害了。

这就要从客氏说起,这个客氏以前当做总统孙子朱由校的奶妈,她生性浪荡,曾经还哄骗过小朱和她一起睡觉。

在认识小魏之前,客氏已经死了外面的丈夫,由于她常年在皇宫里工作,就只能找太监小朝做一对假夫妻过日子,可是在认识小魏之后,她开始渐渐疏远了小朝,因为这件事,小魏和小朝闹的不开心了。

等到小朱做总统的时候客氏终于熬出头了客氏的姘头小魏也出了头。

客氏先让小朱答应王局长的辞职请求,而后又和小魏串通起来弄死他。

除去了王局长,小魏和客氏的权利就也来越大了。

……

(中间省略一万字)

3.

小魏逐渐丧失了良知,他为了权势可以不择手段,期间搞死了不少人,很多都是大明的忠良。

但小朱却偏偏偏袒小魏。小朱的态度,让小魏更加大胆放手地去干了。谁要是不听话,就弄死谁。除此之外,就连京城的保安队锦衣卫也听小魏的命令。

因为死了太多的忠良,还有小朱又不管不问,让大臣们比较寒心了,敢怒不敢言,还是保住自己小命重要。

但是这种权利只能是一时的,还没等小魏退休,支持小魏的小朱就先死了。

话说,这也得怪小魏。

那年三月,小魏陪小朱在湖面上游玩,小魏为了让小朱高兴,弄了很大的阵势,小朱一高兴就大赏四方,他们一连玩到太阳下山,在下船登岸的时候,那些下人们下船下的没轻没重,导致小船摇摆不定,我们的小朱不幸掉到了水里。

自从小朱掉到水里之后,小朱就病倒了,不久之后,小朱就死了。

4.

新上任总统的小朱朱(朱由检)其实对小魏的作为早就看在了眼里。

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一些原本默不作声的局长、科长们开始勇敢站起来了,他们开始在小朱朱面前进行试探。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只把矛头指向那个小魏的帮凶小B。

小朱朱没有像小朱那样袒护小魏,相反他依法把小魏的那个帮凶小B给办了。

小魏的其余帮凶一看是这个情况,立即改变了想法,个个都到小朱朱面前请求辞职,小朱朱一一签字批准。

由于小朱朱的态度,局长和科长们逐步敢于将矛头指到小魏身上了。

小朱朱也因此找小魏谈了几次话。

小魏一看大事已去,很怕小朱朱弄死他。

于是,他与客氏商量准备主动提出辞职,同时还贿赂小朱朱的助理太监小徐,请他帮忙说好话。

小徐和小魏以前关系就不错,加上这次贿赂,他也很乐意帮忙,可他哪里知道小朱朱其实早已经下定了决心。

小徐因此被开除了公务员太监助理的职位,外调地方做看陵临时工。同时,对小魏的发落也下来了,让他去凤阳去做看陵临时工。

因为不用死,小魏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高兴,他收拾了所有的珍宝高调地从京城出发了,还带了自己强悍的警卫队,小魏万万也没有想到他的高调性格反而害死了他。

就当小魏离开京城之后不久,就有人告发他带了珍宝和警卫队的不良行为,小朱朱一恼火,就下令再将他抓回来治罪。

小魏又不得不重新回到京城,他也料想到自己的死期到了,就在那一晚,他喝了很多的酒,然后唱起悲伤的歌上吊了。

小朱朱知道小魏死了之后,觉得这样的死太便宜他了,他命令将小魏的尸体进行千刀万剐,把小魏的头割下来挂在他家乡来做警告。

写了这么多字,求帮忙点赞。O(∩_∩)O哈哈~




魏忠贤是历史上一类复杂人物的“杰出”代表,他权势熏天,号称“九千九百岁”,在明熹宗一朝,党徒众多,可以说除了“东林党”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唯他的马首是瞻。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对熹宗是“忠心耿耿”,竟然没有丝毫簒逆之心。

魏忠贤掌控的“阉党”内部,不乏具有超凡政治眼光的聪明之人,他们在魏忠贤权势强盛之时,就已经看到了魏忠贤权力基础的弱点,那就是魏氏非常依赖皇帝。如果皇帝去世,那么魏氏王朝必将土崩瓦解。

这些人就向魏忠贤献策,趁势力全盛之时,代君自立,只有这样子,才能确保魏氏集团的长远利益。纵观历史,向来是一朝皇帝一朝臣,建议是没错的。

但是,魏忠贤不听,不肯废掉熹宗自立,而是以“忠臣”自诩。当熹宗病重时,魏忠贤显出了忠仆本色,亲自伺候熹宗的起居,并试图用仙方“灵露饮”来挽救熹宗的性命。

不过呢,熹宗短命,让魏忠贤始料未及。在熹宗即将崩逝之时,魏忠贤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丝恐惧。他找来锦衣卫都督田尔耕,说天要变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宫廷内做点事情了,就是暗示田尔耕发动宫廷政变。田尔耕装迟钝,啊,你说啥,大声点,马什么梅?

魏忠贤一看,好吧,你就装吧。他又找来了兵部尚书崔呈秀谈话。崔呈秀也是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前言不搭后语,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魏忠贤扯,最后逼急了:“恐外有义兵。”然后闪了。

这时候,满大明朝廷,那些坚持正义与真理,倔强的“东林党”中坚,已经被魏大太监给清除干净了,剩下的多数是墙头草。而阉党,除了飘飘然的九千岁“魏傻子”之外,其他人也都明白的很。你不要动我的奶酪,否则,就跟你拼命。现在东林已灭,没人动我的奶酪了,你想让我帮你干活,那你就得给我奶酪。但你魏公公的大势即将逝去,凭什么还要帮你呀。

残酷把,这就是阉党集团的真相,除了利益、虚荣,还有阿谀奉承之外,仅仅是一堆毫无信仰和理想的散沙罢了。

东林党的中坚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东林七贤,至少是有理想,有信仰,有抱负之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大明。而阉党呢?打击异己的目的是给自己捞取更多的金钱、土地。他们找到了朝廷弊端,想的不是革除弊政,而是利用这些漏洞给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这是什么呢?社会蛀虫而已。说“阉党”可以救大明的,只是看到了他们可以捞钱的表面而已,他们捞钱可并不是为了大明朝,而是为了自己。

到这里,魏忠贤不可能斗过崇祯的原因已经明了了。魏忠贤缺乏远见,缺少强有力的支持,就是魏忠贤失败的原因。此时的九千岁魏忠贤,完全就是纸老虎了。

魏忠贤作为纸老虎,最后还是可以拼死一搏的。杀了朱由检,随便找个乳儿宗室,胁迫张皇后,将其立为新帝,可以继续把持朝政。要不就完全支持朱由检,装可怜,去哭去求饶,把家财全部捐出,支持朱由检用兵。朱由检面对如此可怜听话之人,也许会一念之仁,放魏忠贤一条活路。

但是,魏忠贤却自己选择了“温水煮青蛙”的死法。而朝廷的众多大臣,自然也都倒向了崇祯,那么魏忠贤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崇祯   明朝   王安   明光   东林党   阉党   党羽   天启   党人   宫女   内阁   大臣   太监   皇后   皇帝   美食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