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治局面风雨飘摇,是因为皇帝生不出儿子来吗?

作者:金满楼

从慈禧太后生下同治后,清宫中近半个世纪就再也没有听到婴儿的啼哭声,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宫荒”。

之后,清廷连续三个皇帝都是幼年登基,而且三个皇帝都没有子嗣,从命理运数上说,这是典型的“天命所终”。

简单说就是,清朝的气数,尽了!

连续三个儿皇帝,而且三个都生不出儿子,如果这朝廷还不灭亡,真是奇了怪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清廷在在风雨飘摇中继续支撑六七十年,这真是托了老祖宗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大帝的丰功伟绩,否则早就该玩完了。



那么,如果不是儿皇帝登基,而是成年皇帝继位的话,那清廷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吗?

这个却是很难说的。

首先,这个继位的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同治皇帝未满20就死了、溥仪退位时未满十岁,这两位就不说了,就光绪皇帝亲政之后,也算是成年皇帝了,他的政绩又如何呢?

也许有人说,如果把康熙雍正乾隆这种厉害的皇帝换来,那晚清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如果是这样,只能说,会好一点,但要说完全扭转当时的东西方差距,恐怕是不现实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1800年工业革命以来,东西方的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全方位的落后。

这就是说,不是像洋务派说的那样,中国和西方差的仅仅是坚船利炮,事实上,真正的差距是背后的产业力量。

再深入说的话就是,中国仍旧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仅是买几艘战舰和几门大炮就可以拉平差距的;

真正的问题是,西方已经步入工业化社会,其工业势力已经在加速度发展,东西方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而且,东西方也不仅仅是产业差距,产业的背后,是技术创新能力、教育、文化、制度、艺术、法律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差距,这绝不是一二十年的追赶就能弥补的。

而且,你在追赶,人家难道就停步不前,等着你吗?

当然不会!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便是康熙大帝再世,要想赶上西方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拼命追赶尚且做不到,何况是近一百年还自己在瞎折腾呢?




晚清政局的动荡,当然和皇室子嗣不兴有关系,甚至可以说,光绪三十多年的人生悲剧,就跟他堂哥没儿子有关系。



一个王朝衰落的征兆,有一个比较玄学但是又很有道理得现象,就是皇帝寿命逐渐变短,皇室血脉难以为继。具体的说,就是皇帝生不出儿子了。这一点在清朝咸丰年间以后尤为明显。

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懿贵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六岁的同治即位。而同治当了十三年皇帝,最后因为梅毒而死,死前也没留下一儿半女,帝位只能交给从血缘和政治利益上最接近他的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是慈禧的姨侄,也是咸丰的七弟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得管慈禧叫四婶和大姨。出于这份感情和血缘,以及对同治教养不严的深切自责,慈禧将她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光绪的教育之上。而这一下,就坏事了。

光绪当了皇帝,可他亲爹醇王还没死。由于恭亲王太厉害,慈禧为了维护统治必须提拔醇王来制约恭王,史称“甲申枢变”。而慈禧最担心的就是她一闭眼以后,醇王就当上太上皇甚至是皇帝。出于对醇王的防备,她对醇王是处处掣肘,种种提防。正是这种中央层面的混乱,导致了光绪后期,整个国家大政已经彻底脱离了“同光中兴”时期的欣欣向荣。



而光绪虽然比他堂哥多活了二十年,却和他堂哥一样没孩子。无奈之下的慈禧只能继续薅醇王的羊毛,把三岁的溥仪抱回来当皇帝。但是三岁孩子怎么做天子?于是就只能把溥仪他爹载沣提为摄政王。

但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小年轻怎么做摄政王?更何况他还拉了一帮岁数和水平都差不多的王族兄弟来执政,把汉人甚至非宗室的满人都排挤出朝廷。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汉人势孤,其实是旗人自己自绝于人民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哦




晚清风雨飘摇,内外因素都有,但和皇帝生不生儿子没啥关系。因果颠倒一下,估计皇帝生不出儿子,是因为晚清政治

自从咸丰开始,大清皇帝子嗣真的开始断了

咸丰十几岁开始大婚,后宫老婆有名字的就有几十个,但这些老婆也就慈禧生了一个同治,还有静贵妃生了个闺女,额,另外还有一个夭折的,总的来说,怀孕的也就仨

同治帝呢,也是十几岁开始大婚,老婆没有几十,估计十几个有的,贵人以上为五人,但同治帝婚后两年时间,一个怀孕的都没,也不能说都没,据说有一个,让慈禧给打掉了,然后直到得病去世,都没能让后宫里头怀上

光绪帝差不多,17岁大婚,老婆一堆,除了个别疑似怀孕,二十年间都没生出一个娃。讲真,光绪和咸丰差不多,都是有时间,但子嗣难产

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早年无事一身轻,无忧无虑,也没什么诡谲宫斗,按道理讲,应该有产出才对,可老婆换了几任,还是一无所出,奇怪。后来有小道传言,说是太监作祟,很小时候就给溥仪玩弹鸡鸡游戏,坏了阳水……具体真假不知,反正几个老婆都没怀孕……

皇帝生不出儿子,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宗族有啊,找一个过继就行了,即便不过继,那换宗也没问题,反正都是太祖血脉。当年大明、大宋不都有过先例嘛,排队那么多,什么时候缺过皇帝?

为什么说皇帝生不出儿子,是因为晚清政治呢

晚清局面其实和北魏差不多,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临死前,给北魏设置了一套帝王继承制度,叫子贵母死,杀母立子。所谓子贵母死,就是确定太子前,把太子老妈干掉,以免母族把控朝堂

这个制度有两个后果,一是后宫没人敢怀孕,拓跋家传承差点断掉;二是宫斗的厉害,都想方设法让别人怀孕,自己抚养,在宫斗中培养了权欲,为此北魏历任皇帝,都算死的不明白

这和晚清差不多吧?两宫垂帘,其中老二慈禧权力欲又重,皇帝生不出儿子显而易见,虽然不明不白




晩清政治局面风雨飘摇,虽然与清末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没有子嗣,皇位继承是在非正常情况下的人为指定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清末的政治局面动荡不定是取决于清王朝末期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而与皇帝生不出儿子关系不大。

众所周知,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大清王朝就走向了风雨飘摇的穷途末路。彼时,清王朝已入关近200年,从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国祚较长的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周期律来看,维持到这一时间王朝也已经该走下坡路了。清王朝自道光帝后期已明显看出其朝廷的腐朽没落、衰败颓废现象,皇室和八旗子弟已全然没有了入主中原时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到了晚清时期朝廷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靠汉臣们在支撑着。咸丰帝去世、“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攫取了最高权力,这个没有政治头脑,只会玩弄权术的女人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更加剧了清王朝衰败的进程。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民变都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革命党推行的议会共和运动都严重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这些都是清王朝面对的内忧。

而清王朝面对的外患是经过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后,欧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势力纷纷进入中国,我们的近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也快速进入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经过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王朝除了一败再败,而且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清王朝大厦摇摇欲坠。

因此说晚清风雨飘摇的局面主要是取决于上述的内忧外患,换了谁做皇帝都不会带来根本性的转变。只能说同治帝短寿且无子,促成了慈禧太后指定光绪帝继位,慈禧太后继续执掌大权。后来光绪帝又无子,又让慈禧太后指定了小皇帝宣统继位。这些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进程。




从1849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黑暗时期,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时期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上,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接连失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呢,则发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朝的统治力急剧下降。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用武力获得在华利益。清朝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

那么晚清严重的政治危机,与皇帝生不出儿子关系大吗?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皇帝问题

从1840年到1911年,清朝共经历了五位皇帝,分别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到了晚晴,道光帝已经年老,不说他。我们就从咸丰时期开始聊一聊。

咸丰

咸丰皇帝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他只生了两个儿子,次子还夭折了,他只能选择长子继位,这就是同治帝。咸丰在位期间,任用贤能,重用汉臣,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但大清帝国已经内忧外患不断,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清政府也开始展开洋务运动。

图 洋务运动

同治

同治皇帝继位时只有6岁,由他母亲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同治皇帝在位13年,19岁就去世了,没有子嗣。同治时期,慈禧始终掌控朝局,洋务运动在沿海城市办起了很多近代军工厂,清政府在摸索着复兴之路。

光绪

光绪皇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爱新觉罗·奕譞,算起来光绪和同治是一个辈份的人,朝政还是掌握在慈禧的手里。光绪时期,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光绪皇帝主持了戊戌变法,但在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下,变法仅仅持续了100多天,其后的光绪皇帝被囚禁,直到去世。光绪皇帝也没有子嗣。


图 戊戌变法


图 甲午海战

宣统

宣统皇帝上台时只有3岁,此时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在位3年的宣统皇帝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宣布退位,清朝灭亡。退位时宣统皇帝只有6岁,他也没有子嗣。

图 辛亥革命

综上所述,晚晴的几位皇帝子嗣很少,最后三位皇帝甚至都没有子嗣,但晚晴的局势其实和皇帝有无子关系不大,国家朝局始终不在皇帝手中掌握。晚清的艰难局面是内忧外患所造成的。

内忧

而为了剿灭大平天国、捻军、义和团等起义,清朝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沉重的赋税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外患

国外列强的崛起 ,不断侵略中国,清政府屡屡战败,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主权,中国逐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总结

晚晴的屈辱岁月是难熬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中国人民被强加了太多的枷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辛亥革命的爆发带来民主的声音,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个人不是很赞同这个结论,不可否认清朝后期几位君主均为子嗣不旺。

从咸丰帝开始:咸丰帝只有三个子女,分别为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仅22岁;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19岁病逝;次子次子悯郡王,出生当天即夭折,未命名。

同治帝和后来继位的光绪帝均无子嗣,宣统帝在位仅3年时间清朝即告灭亡,可以不统计在内。

我们来看看晚清时期,清朝所面临的局面。

1.外患

这个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也是最令人中国人痛恨的!

那些强盗们犯我边境、杀我子民、抢我土地、夺我金银,在当时西方列强的欺凌下,那时的中国举步维艰,满清政府根本无力抵挡。

2.内忧

可以说,满清政府从来都没有对于底层百姓放心过,尤其是对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而言,其主要统治还是依靠的是满族。而在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给到了满清政府一记重拳。其后的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到了后来的民主革命,无不对满清政府进行着冲击。

3.统治阶层原因

即使是烂到骨子里,清政府仍然在苟延残喘,他们不愿意放弃握在手中的那点权力。晚清四大名臣之后,清政府也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优秀政治家了(更别提满族大臣了)。固步自封,继续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最终是被历史的车轮给碾压过去。

个人愚以为,在这种环境下,满清的统治已经是回天乏术,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局面,至于有没有儿子,都无关紧要了,毕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犯我中华者都皆如此!




这不是主要原因。


1、子嗣不兴则难选出好皇帝,一定程度影响了政治安宁,皇位更迭之际,权臣无法集中心力富国强民。皇脉将落于他系,堂兄堂弟存幸进之心,各利益团体殊死相搏,朝廷离心离德,无上进之心,自然难以治理好国家。

但是,子嗣兴旺未必国泰民安。像康熙朝,九子夺嫡,政局动荡,如果不是康熙厉害,选了雍正(王朝中兴的主要贡献者),天下必乱。

2、晚清摇摇欲坠根在世界大局动荡。彼时,西方列强大都改造完成,进入热兵器时代。扩张掠夺,势所难免。大清固步自封,军队几无作战能力,平定太平天国,好不容易锻造出曾国藩的庞大新军,又尽数裁撤。

所以,晚清不能自强,是没有好皇帝。慈禧太后实际掌权三朝,政治才能直追武则天。但是她缺乏世界眼光,不接受世界潮流,最终必然断送大清。

如果,道光皇帝选择恭亲王奕䜣做太子,没选咸丰奕詝zhǔ,历史会朝着另一个发展。咸丰庸懦,恭王才具出众,关键能眼观世界,热心洋务,如果恭亲王做了皇帝,像日本明治维新,西方工业革命那样,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强工业,练新军,必然是另一番局面。




这肯定不是根本原因,当然这也算是一个原因吧,但归根结底是这套制度不合适了,其实也是没有逃脱历史周期率。

说到底清朝末年和明朝末年也是非常像的,都是中央收不上钱来了,地方势力做大,就好像明朝末年,东南的氏族势力已经大,到了皇帝都没有办法控制了,同样的清朝末年不是也出现东南互保吗?而且革命确实也率先爆发在东南各省。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介入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起义就足以摧毁掉清朝,只不过太平天国其实比清朝还要腐朽。稍微了解一个那个历史就会知道了,那个时候清朝的县令才有资格做两个人抬的轿子,清朝的县令少则也管着几千人吧,多则管着几万甚至十几万人,而太平天国的区区管着几十个人的基层干部,居然就坐两个人抬着轿子。

所以从根本来说,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够生得出孩子的问题,而是这个制度已经不适合了。




当然不是,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实施文字狱政策使中华科技停滞不前与世界文明被人为隔裂开了。笫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欧洲侵略者带到中国后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被重视,统冶者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思想上严重排外,就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早期洋务派也认为中国的落后只是在科技上,政冶制度比西方还要好,整个国家被一群盲目自信又极度轻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软弱统冶者带到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低谷,然中华民族的历史尤其是辉煌文明的创造主体是人民,欧美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屈辱的同时也把先进文明传播到了中华大地,激起了不愿做奴隶的中华优秀志士的雄心壮志,但腐朽的清朝统冶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一再地出卖国家民族的主权、利益,对外一味的对欧美侵略者妥协退让,对内残酷的剥削、镇压人民,不肯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维新变法和皇族内阁领导的君主立宪让革命者彻底看清了清统者的真实面貌,认识到要想让中国不受欺辱必先推翻腐朽的封建清王朝,必须走一条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至于皇帝生不出儿子从运势上来讲它只不过是从侧面来证明清朝和它的统冶者走的是一条下坡路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晚清   宣统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咸丰   鸦片战争   光绪   皇帝   儿子   子嗣   同治   风雨飘摇   列强   清朝   中国   慈禧   局面   政治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