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穷书生要娶富家女,结果在洞房之夜掀开盖头后,却发现新娘子被人掉了包...

这就是清朝名臣陶澍在新婚之夜,所发生的尴尬事情。


说到陶澍,可能很多人会比较陌生,这么说吧,他是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引路人和儿女亲家,由此就可以知道,陶澍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

不过,新婚之夜的尴尬事,发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原本定好的婚事,到了洞房后才发现,盖头下面已经换了人。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陶澍在知道真相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陶澍的“订婚风波”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9年),据说他的祖上,是陶渊明的后代,不过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到了陶澍这一代,家里已经是非常一般了,父亲陶必铨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微薄的收入,让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偏偏这个陶必铨,还是个“逢考必不过”的主,先后多次参加科举,每一次都名落孙山,以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放弃,安心当了一个教书匠。


不过陶必铨对儿子陶澍,倒是抱了很大期望,陶澍本身也比较聪明,学东西很快,再加上有父亲陶必铨手把手的教育,那肚子里的墨水,一点都比他爹少。

就这样,小陶澍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之下,一天天的长大,随着儿子逐渐成人,终身大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在陶澍的家乡,有一家姓黄的富户,家中虽不是万贯家财,倒也颇为殷实,至少在当地来讲,算得上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家。

这家有个闺女,正值妙龄,黄老爷的意思是,给闺女找一个读书人,一来呢,可以熏陶下自己的家庭,二来以后若是科举高中,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

带着这样的想法,黄老爷就托人物色,一来二去,就打听到了陶家,详细了解之后,黄老爷大喜过望,这不就是他想给女儿找的人家吗?

虽说陶家现在穷,但是那个叫陶澍的小子,一肚子墨水,若自己加以资助,日后必定能考上个一官半职,那自己就是官老爷的岳父了。

黄老爷这就是典型的“投资”啊!

不管怎么样,黄老爷认定了陶澍,差人前去陶家提亲,陶必铨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好姻缘也是十分高兴,毕竟自家什么情况,他也十分清楚,因此,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不过对于陶澍来说,倒也无所谓,黄家姑娘长什么样子他也没见过,再说现在正是他考取功名的时候,既然父亲没有异议,自己遵从也就是了。

陶黄两家,就这样给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定下了婚约。


定下婚约后,陶澍继续攻读,黄家千金也等待着他高中的那一天,结果,这个陶澍可能遗传了他父亲陶必铨的“好运气”,再一次上演逢考必不中。

这下,黄家就开始犯嘀咕了,莫非这个陶澍的运势,和他父亲一样,没有做官的命?如果这样,把闺女嫁给他,岂不是吃了大亏?

黄老爷是越琢磨越不对味,越不对味越后悔,思来想去,就想到了不如退婚吧。

不过,退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因为依照大清律,如果没有缘由,且单方面悔婚的话,不仅要退回礼金,并且还要赔偿对方损失。

这点钱对于黄老爷倒没什么,但是大清律还规定,即使是退钱,这人还是要嫁过去,也就是说,如果闹到公堂之上,黄老爷不仅得掏银子,还得亲手把女儿送到陶家。

正在黄老爷踌躇犹豫的时候,乡里的一个姓钱的富绅,前来登门拜访,两人相互客套一番后,黄老爷才知道,这钱财主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原来,钱财主的夫人刚过世,他寻思着续弦,听闻黄家千金美貌,于是就亲自登门,想谈谈这门亲事。


钱家在当地是大户,财力雄厚,黄老爷早有素闻,他倒是有心答应,但中间还夹杂着与陶家的婚约,这就让他十分为难,最后,干脆把事情原委和女儿说个明白,让她自己定夺。

这黄家千金只不过是一个姑娘家,她哪里有什么主意?还不是听父母之言,说来说去,还是应了那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黄家干脆就决定,不能把女儿往陶家这个火坑里推。

但怎么交代呢?毕竟人家陶家也没什么错,如此毁约,以后这名声还要不要?

正当几个人商议的时候,一旁伺候的大丫鬟,站了出来说到,不如由她代替黄家姑娘嫁到陶家,反正那个陶澍也没见过新娘子什么样子。

黄老爷一听,这还真是个好主意,马上就开始着手准备,先是将这个丫鬟认做干女儿,对外宣称是二千金,然后与陶家商定大喜之日,准备嫁妆,很快,就将这个充当黄家千金的丫鬟,送到了陶家。


陶家这边呢,不明就里。敲锣打鼓的就将这个丫鬟迎进了门,老陶看着儿子成家也十分高兴,同时也对黄家千恩万谢,感谢他们瞧得起黄家,将千金嫁了过来。

也就是说,陶家上下,都不知道新娘子已经被换了人。

不过,这个丫鬟却是个实诚人,在新婚之夜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陶澍,得知自己的新婚妻子,已经被掉包换人,陶澍陷入了沉思。

那么,陶澍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要说这陶澍,倒也大气,在知道事情原委后,并没有去找那黄家理论,而是最终决定,和这个叫做黄德芬的大丫鬟,安心地过日子。

于是,一场“姊妹易嫁”的风波,就这样被消弭在无形之中,陶澍不仅没有嫌弃自己这个妻子,反而对她十分尊重。

以德报德,黄德芬在婚后,看到丈夫对自己很好,心中也是十分感动,也就对这个家越发额贴己起来,每天忙里忙外,将家里上下打理的顺顺当当,就为了丈夫能够安心读书。

而这陶澍,自从有了一个贤内助,如同开了挂一般,先是在嘉庆七年的乡试中,成为安化的唯一一个进士,之后又在殿试中过关斩件,得到了嘉庆帝的召见,定为当年榜上第55名。

这下陶家算是熬出来了,终于有人高中皇榜,而陶澍踏入官场后,更是有如神助,从一个翰林编修开始做起,一路历经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等官职,到了嘉庆帝驾崩的那一年,陶澍已经是川东兵备道。

等到道光皇帝登基后,由于陶澍能力颇强,并且风评极好,直接提升他为山西按察使,而这还不是陶澍的终点,在道光三年,陶澍又被提升为安徽巡抚,成为了地方上的大员。

最终,由于政绩突出,陶澍在51岁那年,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真正成为了封疆大吏。


而当年不嫌弃他穷,选择嫁给他的妻子黄德芬,也因夫而荣,被道光皇帝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这可是当年的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丫鬟出身的人,当年也是想着嫁人后过小日子,哪怕陶澍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她也觉得很满足,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当上了一品诰命夫人呢?

这正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黄德芬当年的一个小选择,给自己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

并且,在陶澍这些年官位不断升迁时,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依然的十分尊重,从没有怠慢过她,更没有因为自己高官得坐,去嫌弃这个丫鬟出身的妻子。

哪怕是黄德芬只给自己生了三个闺女,没有生儿子,陶澍依旧对她是礼遇有加。


曾经嫌弃陶澍的黄家,后来又是什么光景呢?

要说这世事真是奇妙,在陶澍一路官运亨通的同时,那黄家千金的日子,却每况愈下。

最开始,在她嫁给钱财主后,日子还算可以,这钱家有钱,什么吃的喝的用的,可劲的挥霍,但这钱财主本人,却是个喜欢耍横的主儿。

仗着家财万贯,在地方上横行无理,而在一次与他人争抢地盘的时候,蛮横的钱财主被对方一顿殴打,回来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那个年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这男人没了,基本上和天塌差不多,而黄家千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除了哭天抹泪之位,什么也做不了。

于是,没过多久,钱家的财产,就被亲戚们瓜分一空,分到最后,就连宅子都被卖掉。


这下黄家千金连住的地方都没了,不得已之下,只能回到娘家,而黄老爷看到女儿的悲惨遭遇,又听闻那个叫陶澍的小子官是越做越大,又后悔又生气,急火攻心下,也撒手人寰。

就这样,黄家千金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日子过的是凄凄惨惨,此时的陶澍,已经是按察使,因此,当地的官员看在他的情面上,偶尔还能接济一下。

最终,黄家千金的悲惨遭遇,被陶澍的夫人,也就是当年那个大丫鬟得知,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将她接到了陶澍的老宅里,就这么供养了起来。

不过最终,这个黄家千金的结局成了迷,一说是在陶澍当上两江总督那年,他回老家省亲,得知消息的黄家大小姐就受了刺激,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寻了短见。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被大丫鬟黄德芬接回来之后,黄家大小姐心中羞愧,就没在陶澍的老宅生活几年,找了个地方,削发出家去了。


结语:

发生在陶澍身上的这个“姊妹易嫁”的故事,记录在清朝文学家梁恭辰的《北东堂笔录》中,故事真假有待考证,不过陶澍有才能则是真的,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一路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并且,在左宗棠还落魄时,是陶澍一眼看中了他,并主动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也就是有了陶澍的引路,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左宗棠。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陶澍?这人的名字大家伙瞅着有点生,所以开头的时候,老梁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人,打个底,然后在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陶澍满清那会临幸嘉庆,道光二帝的名臣。脑壳上帽子那是一顶比一顶大,官至两江总督,还贴着太子少保的衔。

尤其是道光对陶澍那叫个器重,当年俩人第一次见面,就谈的不错,之后两天就见了三次面,一次就唠叨两三个时辰。就这环境,陶澍想不发达都难。

而陶澍最大的优点就是瞅人的眼光贼准。左宗棠,大家伙知道不?两人是儿女亲家。当年和左宗棠初次见面,那叫个一见如故。您说说,这头一次见面俩人聊天都能聊一整天,最后感觉不过瘾,大晚上点根蜡烛继续聊,两人这就成了忘年交了。

不久,左宗棠奔着京城去会试,这一家伙下去有点倒霉——名落孙山。

人家陶澍听了这信,直接将左宗棠接到自己个的家里盛情款待,期间指着自己那两江总督的办公桌说:“小子!爷们看好你!我是老了,瞅见那个位置没,它一定是你的。”

弄的左宗棠都不好意思了。

接着陶澍趁热打铁:“之前我一直不好意思提,现在我厚着脸皮给自己二小子,向你讨个女儿做儿媳妇,咋样?”

瞧人家这事办的利索不。之后陶澍被老黑老白邀请去喝茶,就让左宗棠照看自己个的家人。而左宗棠在安化桃园别墅,也就是陶澍的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一边教导陶澍的二小子,也就是自己个女婿,一边帮着打理陶家的家业。

到了最后左宗棠的名气远超陶澍,两江总督的帽子都是最小的,入驻军机还当了大臣,就这位置放过去,那也是宰相啊,但左宗棠却一直以自己是陶澍的继承者自居。

好了有了前边打底,咱再瞅瞅题主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

开头的事

这事在正史上他就没有提过,只是在满清文学家梁恭辰的《北东堂笔录》中提过这事。这事在当时传的神乎其神的,都有好几个版本,最后连道光都知道了,接见陶澍的时候,八卦一样向陶澍打听过。

所以这事应该是有的。那么老梁就把这事的经过详细的说明一下。

这么说吧,老梁觉得陶澍这岳父一大家子就是一窝棒槌,那俩眼珠子扣出来可以当泡踩着玩的存在。

陶澍的老爹——陶必铨,那是满肚子的墨水,名气大的很,可是他极度不适应科举这事,那叫个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辈子就一个职业——教书。那年月教书也只能填饱肚子而已,他还特别喜欢收藏书籍,好家伙这爱好直接导致了家里那叫个穷。

在这种情况下,陶澍就出生了。想必有陶必铨的熏陶,陶澍的才气那也是杠杠的,那小肚子里装的墨水不比他老子陶必铨少多少。

陶必铨瞅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这就找了一个姓黄的人家订了亲。

这老黄家家境好,能让他们家瞅上陶澍的原因就是陶澍那一肚子的墨水,就想着来个提前投资啥的,捞个官老爷亲戚的帽子戴戴。

于是两家人这就约定,乡试之后结婚。

你说也凑巧了,这乡试之后陶澍连个边都没摸到——名落孙山了。这事弄的,老黄家就琢磨,陶澍是不是像他老爹一样,光长才气没有运气的主,这辈子当官就别指望了。

就在老黄家犹犹豫豫的时候,这城里边有一个姓钱的富户,循着味就找来了。

“俺那黄脸婆刚死,现在寻思续个弦啥的!转脸就听说你家要出阁的闺女长的那叫个水灵,听的俺心痒痒,把你女儿嫁个俺咋样?”这老钱上了门就提亲。

老黄家感觉这官老爷亲戚的帽子捞不到,捞个有钱人亲戚的帽子也不错,一家人关起门来商量,最后把问题推给女儿,让她自己做主。

得,你说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她能有啥见识。开头瞅着陶澍家里那黑锅底一样的房子,就老大的不乐意,现在让她自己决定,那还用选吗?直接就投了老钱家一票。

好吧,老黄家这主意是打定了,可这和陶澍的婚事咋整?

您要是直接拒绝,这名声你要不要?毕竟人家陶澍没有啥错不是?

这时候,黄家小姐的丫鬟站出来:“要不把我嫁出去吧,反正陶澍也没有见过小姐是啥模样?”

老黄家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一拍大腿根子就这么决定了。

丫鬟出嫁的那些个陪嫁一样都不少,丫鬟这就嫁过去了。陶澍不知道啊,喜滋滋的就把这婚事给办了,美滋滋的入了洞房。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咋说呢?这丫鬟那就是个旺夫的命,忙里忙外的承担了陶澍家里的事,还鼓励陶澍安安心心的应考。

陶澍这抡起大笔杆子,在科举的路上一路猛冲,他二十三岁那年,用手中的笔杆子终于捅开了进士的大门,成为了安化县那嘎达第一个进士。

那叫个美,骑着高头大马,满大街乱窜,一帮子平头老百姓凑热闹一样的看着。

结果

啥叫旺夫啊,这就是!嘉庆朝的时候,陶澍这就一敲门砖丢过去,就进了御林院,一路走过来到了道光朝,最终就坐了两江总督的位置。

那丫鬟也顶上了一顶一品诰命夫人的帽子戴上了,戴上这帽子的丫鬟,瞅着这帽子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着。

这咋整呀?原先就想着,陶澍撑死了弄个七品芝麻小官坐坐就得了,再不济当个教书先生也不错,起码一家子吃喝够了就成。可您这要么不发达,这一发达,连带我这个丫鬟命,居然也捞了一顶帽子戴,这玩的有点子大了。

这丫鬟乘着晚上,老陶高兴的时候,就把这事前前后后都交代了。

听完老陶乐了:“我以为啥事呢?就这事!你在老黄家是丫鬟的命没错,这到了老陶家那就是老陶家的大老婆?再说开头的时候家里有啥?你不是赔着俺走过来了吗?现在要啥有啥!这就不是个事,好了我知道!以后就要别提了!现在挺精神的,咱忙乎一会,累了再休息?”

“瞧你个死样?”……

好吧,这事到这也就那样了,老陶家就算翻过去了。

那么老黄家呢?

这黄小姐她的命可就薄了一点,人是嫁过去了,这老钱就是个和地皮横和老天爷横的主,欺男霸女的啥事都干的主。有一年感觉自己的屁股挺大的,非要抢占别人的土地,结果就引发了械斗,这感情好被人家一家伙就给弄死了。

大家伙也知道那年月,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顶梁柱塌了,首先就是那些个亲戚上门,把这姓钱的家产一股脑的分了,最后一脚就把这黄小姐给踢出了大门。

得,连家都没有了。

开始的时候,陶澍脑袋上的官帽子还不够大,这黄小姐的生活那叫个凄惨,到了陶澍做了赏析按察使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对这黄小姐还照看一二。

最后丫鬟知道了这事,回乡把黄小姐接到了陶澍的老屋里养了起来。

当陶澍当了两江总督的时候,陶澍特意回了趟家省亲,结果就把这黄小姐给刺激了,拉个绳子就上吊了。

一说这黄小姐就死了,另一说是黄小姐被救了回来,蹲在陶家的庵堂里带发出家了。

这事也就这样了,也没啥好说道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陶澍的确有个姊妹易嫁的故事,是清人梁恭辰《北东园笔录》里记载的,虽不见于正史,但流传甚广,甚至连道光皇帝都知道,所以我们宁可信其有。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谥文毅,道光朝的重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清朝经世派大家,与龚自珍、魏源齐名,是曾国藩、林则徐、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精神导师,晚清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者。

陶澍是陶渊明的后人,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父亲陶必铨是湖南有名的教书先生,先后辗转长沙的岳麓书院和安化学宫,也到有钱人家去做馆,他当爹又当娘,一直把陶澍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陶澍不负所望,嘉庆五年湖南乡试中举,嘉庆七年壬午科会试,陶澍高中二甲第十五名进士,点庶吉士,入翰林院,从此步入仕途。

陶澍幼时家贫,父亲陶必铨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是安化黄姓小姐,与陶澍年龄相仿。黄小姐据说貌美,有安化第一美人之称,传闻多了就被别人惦记上了,一吴姓富户倾慕黄小姐美貌,上门求娶。

黄父贪图丰厚的彩礼,遂生悔婚之念。黄小姐本人也嫌弃陶澍家贫,不愿意嫁给陶澍。但黄母喜欢陶澍,觉得他家虽贫,但书香门第,陶澍本人知书达理,又一表人才,日后必有后福。

黄父却看不起陶澍,也不相信陶澍会有什么出息。在他眼里,陶澍未来顶多步其父的后尘,当个教书先生,还不见得有乃父的名气。陶澍那个时候只是个秀才,由于陶澍之前安化从来没有出过进士,除了他亲爹陶必铨,没人相信陶澍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黄家父女去意已决,非要悔婚不可,可陶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黄家岳母觉得都不能做人了,悬梁自尽的心思都有。看着主母左右为难,黄小姐的贴身丫鬟挺身而出,提出可以由她代替小姐出嫁,反正陶家从来也没见过黄家小姐。黄母喜出望外,马上认丫鬟为义女,对外宣称是家中二小姐,并且将原来给黄小姐准备的丰厚嫁妆悉数转给她。这个所谓的黄家二小姐就是日后陶澍的原配夫人黄德芬。

嘉庆三年,陶澍十九岁时与黄德芬完婚。新婚之夜黄德芬向丈夫坦言李代桃僵之事,并转致岳母的歉意。但陶澍丝毫不以为意,他对黄德芬非常满意,黄家的姊妹易嫁对他完全没有影响。

此后,陶澍有如神助,一路过关斩将。婚后第二年中举,第四年中进士,独身一人在京里当翰林,然后父亲陶必铨去世,回乡守孝,三年丁忧期满,才携夫人重进京,黄德芬与陶澍成亲七年之后,夫妻才真正意义上团员。

从北京到川东的巴县,十几年里黄德芬一直追随陶澍宦辙,陪他渡过婚姻中最艰苦的岁月,直到他官至山西按察使。那时黄德芬患上咳喘,无法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不能再与陶澍随行了,无奈回到安化老家的桃园别墅养病。黄德芬非常贤惠,生了三个女儿,陶澍为她请封一品诰命。但回乡不到二年,黄德芬就病逝了,没有陪陶澍走到最后。

而如愿嫁到吴家的黄大小姐却命运多舛。

吴家虽富,但为富不仁,为与族人争产,黄大小姐的丈夫被人打死,那时陶澍远在四川巴县的川东兵备道的任上,官太小,够不着家乡,因此没有帮上什么忙。黄小姐没有子息,族中人欺负她,直到陶澍当官当到山西按察使时,地方官才开始关照她。

不过那时她已人老珠黄,贫病交加,地方官不了解她与陶澍的关系,只把她当做陶澍的姻亲,照顾的比较潦草。陶澍为官清廉,不愿意为私事麻烦地方官,只能让夫人用自己的俸禄银子周济她。而她早就无处可去了,娘家人都不在了,只剩下陶澍和她的妹妹黄德芬了,黄德芬回乡后第一时间把她接到陶家老屋照顾。可是不久黄德芬去世,她就孤单一个人苦熬度日。

道光十六年,已经是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阅军营后顺路回安化省亲,黄小姐自感无颜面对陶澍,投缳自尽,但被邻居和亲友救下。据说黄小姐被救以后,仍拒绝与陶澍见面,只愿意以陶澍家人的身份,在陶家庵堂戴发出家。

陶澍对自己的岳母一直很好,他的父亲去世后,陶澍把她当成自己唯一的长辈奉养,可惜黄夫人生不永年,在陶澍当京官时就辞世了,没有看到陶澍日后的风光。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见,那个时候距离他离京已经十九年了。他走的时候,道光皇帝还在潜邸,再度归来,已经物是人非,道光皇帝登基十几年,陶澍也官至总督,君臣竟然从未谋面。

道光皇帝对陶澍一见倾心,两天之内三次接见他,每次长达两三个时辰。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那两天几乎是一腾出空就招陶澍过去聊天。据陶澍的日记载,他们谈到陶澍的童年和家乡,谈到他的父亲陶必铨对他的教导。陶澍那时是重臣,疆臣领袖,朝野风传他家里姊妹易嫁的故事,津津乐道,想必道光皇帝早有耳闻。我们现在不知道君臣之间是否谈到这个话题,因为谈了陶澍也不会记载,只知道道光皇帝亲笔给陶澍家的祖屋题写了“印心石屋”的牌匾,一切的亲情、相思和遗憾都在“印心石屋”这四个字里了。

第二年,陶澍回乡路过醴陵,看到接待他的行馆门前有一幅崭新的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月,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个楹联满是陶澍的典。上联是说他金殿独对,圣眷优隆和皇帝对他少年成长的关怀,下联的每一句都是陶家祖先诗词文章的梗。

陶澍读完大加激赏,马上找来办差的醴陵县令,要见这个挠了他的心痒,又才华如此横溢的作者,于是就有了左宗棠与陶澍的初次见面。左宗棠当时在醴陵县学馆教书,县令慕他大名,盛情邀请他为陶澍行馆题写楹联。那一年左宗棠二十四岁,刚刚中举,陶澍六十一岁,垂垂老矣。两人相见恨晚,秉烛彻夜长谈,结为忘年之交。

不久,左宗棠赴京会试落第,受同窗好友、陶澍的女婿胡林翼之邀造访两江总督衙门,陶澍放下所有公事,热情款待左宗棠。他指着总督衙门他办公的椅子说,将来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然后,为自己的独生儿子陶桄向左宗棠求亲,二人结为儿女亲家,郑重其事向左宗棠托孤。为了报答陶澍的知遇之恩,陶澍死后,左宗棠在安化的桃园别墅一住就是七年,亲自教导女婿陶桄的功课,并且替陶家打理家业。

陶澍看人可比曾国藩那个半吊子相人之术靠谱多了。

四十年后,左宗棠果真坐在那把椅子上了,只不过他的官职和功业远在陶澍之上,彼时他已封侯拜相,位至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成为真宰相,替朝廷镇守东南半壁河山。

他在陶澍用过的书桌上给两宫太后上折,呈请朝廷在江宁为他杰出的前任建祠纪念,并给那个专祠亲笔题写楹联,一点也不谦虚地把自己比作陶澍的后继者: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卌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穷小子结婚被易妻,飞黄腾达的他得知真相后咋做的?结局令人舒适

陶澍一名,于许多人而言并不熟,但提起林则徐、魏源、左宗棠、胡林翼等近代人才,怕是无人不知,而这些人要么是陶澍培育的,要么是深受陶澍影响的。

更有左宗棠、胡林翼,那都是起家于陶澍的慧眼识英才,后来还成为了他的亲家与女婿。

当然,陶澍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人家在政坛混得也叫风生水起,其最风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在即将没落的满清王朝中,陶澍可是为数不多的清正廉洁、政绩卓越的好官之一。

有趣的是,陶澍早先是非常落魄的,甚至连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因算定他不会有出头之日,而设计了一出骗婚的戏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话说,陶澍的祖上原本也是大财主的,毕竟当时陶家田产也有“十余庄”,“奴仆十余人”可使唤。

然而到了陶澍祖父接下这份家业时,因为能力不够,陶家便步入败落了。到陶澍他父亲时,又碰上天灾,庄稼不行,人口倒是日繁,害得陶家总是被迫间歇性断食,“日贫乏,或数日断炊”。

这时的陶澍,还被迫住进四面透风的全开放式景观房,“清风出四壁,星月摇床边”。

陶澍在家是老大,下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为家里太穷,弟弟只能“废学”加入农耕队伍,而妹妹只得送给人家做了童养媳。

这时的陶家,只有陶澍在读书,但也是半工半读的状态,“且耕且读”。

陶澍的父亲陶必栓,早年也是跟着叔父饱读诗书的,只不过可能欠缺那么点官运,他一辈子没能致仕,但留给了陶澍满屋子的书。

陶澍自幼得父亲教导熏陶,也颇有才学,始初他做了一位临时代课老师,虽然仍旧穷得叮当响,但陶澍却学得一身坏习惯,爱喝爱赌,赚得两角花去三毛,“家极贫,课徒自给,而公性颇豪,嗜饮善博”。

赚的钱都不够自己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家庭责任感了,家里等着米下锅,却总等来一个寂寞,“虽家无担石储,不顾也”。

这样一个男子,放在任何时代的婚配市场,都是被踩在地下的吧?谁能看得上他呢?

可是吧,陶澍毕竟是幸运的,因为他活在了古代,在那个时代,“指腹为婚”随处可见,这种口头协议大概也是那些对自己儿女未来没有把握的人发明的,但无论如何,在那个时代,一旦双方“指腹为婚”,就等同于画押签字了,时间一到就得履行“合同”,不然将面临道德破产的后果,这在古代几乎让你走投无路。

陶澍他老爹,早年就认识了一个黄姓的好哥们,大概俩人在某天喝了点酒后,拍着大腿指着对方为自己娃娃定下婚事。这黄家经济条件比陶家要好得多,能愿意跟陶家定亲,多半也有看好陶澍的意思,毕竟那时候读书人,只要读书,当官机会非常大。就这样,陶澍打小就有老婆了。

然而,前面我们说了,长大后的陶澍一来不过一个刚能养活自己的代课老师,二来又能喝又爱好赌博,三来还一点家庭责任感都没有。

另一边,人家黄小姐长大后出落得水灵灵的,看陶澍仍旧是个穷酸秀才的样子,心里难免要捣鼓,正捣鼓着,冒出了一个吴家来。

陶澍雕像

话说这吴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富翁,吴公子因为刚死了妻子,想娶个家世过得去的、漂亮的小姐续弦,也不管黄小姐是否定下了亲,就强势乱入。

黄家开始为难了,一边是嫁过去就享清福的吴公子,一边是前途渺茫的陶澍,虽然吧,当时也有人好心提醒过“莫欺少年穷”、“陶澍将来贵不可言”啥啥的,但这种毫无根据的媒婆式洗脑,显然很难让人相信。

而黄母这种没有任何见识的中年大妈,早就看不惯陶家的穷酸了。那黄老爹呢,本来还有些犹豫,但也架不住吴家“以厚利啖黄翁”啊,那没见过世面、一心望着吴家富贵的黄小姐,更是“誓不适穷书生家”,就这样,黄家决定背弃陶家,而选择了吴富翁。

决定是做下了,后续问题还得处理,那就是怎么跟陶家交代这件事?直接说退婚改嫁吴家?那道义成本黄家估计难以承受。怎么办才好?丫头站了出来:“不如把我当小姐嫁去陶家吧,反正陶澍也没见过小姐长啥样”。

最终,黄家偷梁换柱、瞒天过海,将丫头当成小姐,送入了陶家。而黄小姐本尊则如愿以偿风光嫁入富豪吴家。

胡林翼

戏剧性的来了。

为了不暴露真相,黄家丫环后,黄家是尽量表现一个岳家该有的行举,尤其黄老爹,常常给陶澍打气,鼓励他科举入仕。这陶澍在娶老婆后,似乎开了运,结婚次年中举,四年后中了进士,这在安化历史上可是头一例。

入仕后的陶澍有如神助,一路飞黄腾达,在此后的37年之中,从翰林院编修做到了两江总督。当初冒名顶替的丫头则成为了诰命夫人。

常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黄家丫头顶替黄小姐嫁给陶澍之事,陶澍后来也听妻子亲自招了,但听完妻子的话后陶澍却一笑了之,并不以为然。

丫头成了诰命夫人,那小姐呢?

嫁到吴家后,黄小姐才享受了几年安逸日子,吴家便迅速败落了下来。原因是那吴家素来为富不仁,霸占人家的田地,两家争执相斗之中,“吴子被殴死”。吴公子死后,那吴家的人欺负黄小姐无人依傍,胡诌了一个“不守妇道”之名,将她赶出了家门,无家可归的黄小姐只能寄身破庙。

左宗棠

道光十年,陶澍51岁,这时的他已是身价显赫的两淮盐政。这一年因为父亲去世,他回乡奔丧,听闻黄小姐的惨剧,陶澍的内心毫无波澜。倒是他的老婆听说小姐的遭遇后心急如焚,非要去看看昔日的主子。

陶澍先是沉默,后来直接建议“不看也罢”

妻子哪里肯听?趁着丈夫不留心,怀里揣着银子偷偷溜出去见了。

丫头走进破庙时,黄小姐正趴在灶前吹火做饭呢。见到昔日卑贱的丫头身披绫罗、插金戴银,而自己落魄无状,黄小姐那眼泪啊,怎么都止不住,当丫头将五十两银子送到她手中时,黄小姐羞愧得只想当场去世,“黄女愧欲死”。丫头走后,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她抱着那五十两银子一直没用,直到有一天,破庙进了一个小偷,将她的银子偷了去,黄小姐再也憋不住了,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这一则逸闻,出自《北东园笔录》,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但是在看完这则故事,大多数人都会表示如此结局令人感到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在自己身上得到启发,陶澍后来对读书人异常的看重,譬如当年左宗棠虽然落魄,可是仍被他捧为座上宾,甚至跟他定下了儿女亲事。那胡林翼还是七岁小娃,陶澍见后便“惊为伟器”,马上将五女儿许给了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陶澍的眼光非常的犀利精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当初黄家丫头一过门,他是不是早就看出端倪了?只是看出这丫头是个可以久伴之人,才将错就错的?故事久远,也只有一猜罢了。




清朝中期名臣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其父陶必铨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学者,虽然家中贫困,但为人慷慨、酷爱藏书。陶澍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一度到岳麓书院深造,学业因此大有所成。不过,陶澍虽然极富才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所以等到结婚的年纪时,娶妻便成了大难题。


起初,陶家托付媒人,曾给陶澍说下一门亲事,女方是同县富户黄姓人家的姑娘。但就在两家议定好婚期、准备成亲时,一位吴姓大富翁因为听闻黄小姐容貌甚美,便想着把她聘为儿子的继室,并重金贿赂黄老翁。黄老翁虽然家中并不穷,但依然是见钱眼开,竟然要求陶澍退婚另娶,但被后者断然拒绝。



黄老翁没办法,回家后便跟老婆和女儿谈及此事,黄夫人听后,坚决不肯答应退婚。没想到黄小姐听后却是大感兴趣,觉得自己若跟着穷书生过日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熬出头,倒不如嫁入有钱人家,马上便能过上阔日子。所以,黄小姐便跟父亲站在“同一战线”上,跟母亲软磨硬泡,声称非嫁入吴家不可。黄夫人无奈,最终只好屈服。


黄家三口虽然达成一致意见,但问题是如何给陶家一个合理的交代,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此时,黄家自幼养大的婢女为替家主分忧,便自告奋勇地提出准备冒充黄小姐,嫁给陶澍为妻。黄家觉得陶家既然没见过黄小姐的真容,这方法倒也不错。所以,等到成亲这天,黄家便把黄婢女送到陶家,而陶澍对此也并不知情。



黄婢女嫁入陶家后,一方面严守黄家的秘密,从不敢向丈夫泄露半点实情;一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陶澍,鼓励他专心科举,以建功立业、博取富贵。要说陶澍的命也足够好,虽然在科场上偶受挫折,但还是在年仅24岁完成心愿,成为安化史上第一个进士,时在嘉庆七年(1802年)。


陶澍由科举入仕后,从翰林院编修做起,在此后近40年时间里,曾担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的布政使和巡抚,并于道光十年(1830年)出任两江总督,成为管辖苏、皖、赣三省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直到9年后去世。陶澍居官期间,以勇于任事著称,深为朝廷嘉许。冒牌黄小姐妻凭夫贵,成了一品诰命夫人,经历无比传奇。



文毅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有富翁吴姓者,闻黄女姿色,谋夺为其子继室,以厚利啖黄翁。黄顿萌异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黄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吴之富,意已决,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适穷生。家有养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许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诰命者也。见《北东园笔录初编·卷六》(注:陶澍死后谥号为“文毅”)。


陶澍、黄婢女的命运在迎来大转折的时候,本应嫁给陶澍为妻的黄小姐,情况却越来越糟。原来,黄小姐嫁入吴家后,的确过了一段时间的阔日子,但好景不长,没几年时间便遭遇大变故。起初,吴家恃富欺人,强占同乡曾家的田地,结果引发两家大规模的械斗,导致黄小姐的丈夫被对方打死,吴富翁因为伤心不已,不久后也翘了辫子。



丈夫、公公一死,族人们欺负黄小姐寡弱无助,便经常侵占吴家的田宅家产,没多久便把里外“掏个干净”。事后,吴家的族人们又把黄小姐“扫地出门”,任她自生自灭。黄小姐被赶出吴家后,只要寄居在父母家里,境况怎一个“惨”字可以形容(“后吴姓恃富,又占曾姓田,两相譬斗。吴子被欧死,吴翁亦继卒。族中欺黄女寡弱,侵吞其田产殆尽。”引文同上)。


对于夫人的真实身份,陶澍从来都没有怀疑,直到父亲去世、在家守丧时,才从乡亲的口中得知真相,并获悉黄小姐的情况,不仅大为感慨。陶澍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追究夫人的冒名顶替之罪,而是对她一如往昔。不仅如此,陶澍因为怜悯黄小姐的遭遇,还派人给她送去五十两银子度日。



没想到黄小姐因为懊悔羞愧,竟然抱着银子哭哭啼啼,不忍心使用,结果最后竟被人盗取。黄小姐人财两空,心中既愤怒又悲痛,最终竟悬梁自尽(“时文毅已贵显,以丁外忧归里,始悉其颠末,怜黄女在窘乡,赠之五十金。黄女愧悔欲死,口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旋为偷儿窃去,忿而自缢。”引文同上)。


资料来源: 《北东园笔录初编》、《清稗类钞》、《清史稿》




陶澍娶妻时,还只是个穷书生。结婚时,老丈人后悔了,偷偷用丫环替换了新娘。新婚当晚,新娘就把来龙去脉,全告诉了陶澍。此后,陶澍扶摇直上,岳家却穷困潦倒。

陶澍,字子霖,是清朝嘉庆年间进士,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

他的一生,共有7房妻妾,其中和正妻黄氏的婚姻,最为人熟知。

婢女替嫁

陶澍是湖南安化县陶家湾人,父亲陶必铨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收入很微薄。

当年,陶必铨“逢考不过”,次次名落孙山,便把科举的心愿都寄托在了儿子陶澍身上。

等到陶澍长大了,父亲便为他聘了同乡黄家的女儿。

黄家虽然算不上家财万贯,但比陶家,还是强了很多。

在黄老爷看来,陶澍会读书,聪明,只是家里穷一点,两家一结合,说不定未来就高中了。

只是,黄老爷没想到,富翁吴老爷也看上了自家姑娘,想聘去给儿子当续弦。

  • 一边,是风险投资,万一陶澍高中,就一本万利;
  • 另一边,是家财万贯的富裕,唾手可得。

吴老爷拿巨额财产,直接拍在黄老爷面前,一下子,就让黄老爷心动了。

只是,陶黄两家已经订婚,此时退婚,不仅落人口舌,还可能招惹官司。

最重要的,是黄夫人坚决不同意。

最终,黄老爷决定让女儿自己拿主意。

而黄小姐呢,仔细想了想,觉得跟着穷书生没前途,便请父亲做主,反正自己宁死不嫁穷书生。

就在黄家闹得鸡飞狗跳之际,黄小姐身边的丫鬟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替小姐嫁人。

黄老爷一想,这真是个好主意,立刻认了丫鬟当义女,取名黄德芬。

陶澍并没有见过黄小姐,敲锣打鼓把丫鬟迎进了门。

好在,这个丫鬟是个厚道人,在新婚之夜,她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诉了陶澍。

陶澍的反应

得知真相后,陶澍立刻陷入了沉思,但很快,他就选择接纳,并没有找黄家的麻烦。

而黄德芬非常感激他的包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说来也神奇,自黄德芬嫁过来以后,陶澍的科举之路就走得格外顺遂。

后来,他为夫人挣回来一个一品夫人的诰命。

至于黄小姐的结局,就显得有些凄惨了。

她如愿嫁入吴家,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富贵生活,还生了一个女儿。

然而好景不长,她的丈夫因为斗殴被别人打死。

由于她没生儿子,族里人便欺负她,抢占了她的田地。

后来,陶澍因为父亲去世,回乡丁忧,得知黄小姐的凄惨遭遇,便派人送去了50金

看着这钱,黄小姐羞愤至极,抱着钱大哭起来。

她舍不得花这些钱,却不想遭遇小偷,钱都被偷走了。

一怒之下,黄小姐选择了上吊。

得知消息后,陶澍每年都会给黄家寄去一笔钱,资助她们的生活。

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以上就是“婢女代嫁”的故事,连带结局,都出自清朝梁恭辰的笔记体小说《北东园笔录》。

梁恭辰的父亲,是陶澍的同科进士。

在书中,梁恭辰称,当年两家来往很密切,他的母亲曾发现陶澍夫人的右手手背上有个凸起的疣,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

母亲追问原因,陶澍夫人却回答说:是因为小时候出身微贱,才有所损伤。

先母郑夫人尝语余曰:“陶家年母右手之背有凸起一疣,问其故。则蹙然曰:‘我出身微贱,少常操作,此手为磨柄所伤耳。’”先母亦不敢追问其详。(《北东园笔录》)

梁恭辰在书中说,婢女代嫁的故事,是陶澍老家的传说,但虽然是传说,可信度却非常高。

“按此事传闻情节小有歧互,而大致则同。”

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个故事的可信度,还真的不高。

第一,《北东园笔录》只是小说,有文艺创作的成分。

虽然,梁恭辰的父亲,是陶澍的同科进士,但他的书本质上还是一本小说,有文学创作的成分。

婢女代嫁之所以流传甚广,和一个台湾人有关。

这个台湾人,名叫高阳,本名许晏骈,一生写了90多本书,其中文艺小说《印心石》流传最广。

而这本《印心石》,恰恰就是以“婢女代嫁”为背景虚构的故事。

因为高阳的名气,《印心石》多次加印,流传甚广。

21世纪,北京三联书店将《印心石》在内地出版,加速了传播。

因此,耳熟能详的“婢女代嫁”的故事,实则都是文艺小说,而不是真实史料。

第二,黄德芬颇有才名,显然不可能是丫鬟。

陶澍的轶闻里,黄德芬颇有才名,根本不像丫鬟,而且两人也见过面。

据说,陶澍求娶黄德芬,还费了一番功夫呢。

黄德芬的家境不错,是村中首富,自小就才貌出众,求婚的人踏破门槛。

但她认为,这些人品貌不佳,文才不优,统统拒绝,一直到十七八岁,还没有嫁人。

一次, 黄德芬祖母留陶澍在家里做客,有心把孙女许配给他。

黄德芬便在屋外摘了一朵盛开的丁香,开口说:“丁香一朵,百字千字头。”

陶澍心知,这是黄小姐要考他的才学,便提起桌上酒壶,慢慢吟道:“冷酒一杯,二点三点水。”

黄德芬眨眨眼,拿起一支凤钗,插在发髻上,笑着说:“头插凤,凤居头,头点凤飞翔。”

陶澎忙从笔筒中抽笔,在纸上写道:“手握笔,笔在手,手动笔生花。”

两人一番较量以后,黄小姐才满意地应下了婚事。

这样的才华,不可能是个丫鬟,而且,两人也见过面,不见得黄小姐会把名字给丫鬟用。

第三,陶澍的岳父,为人忠厚,绝非贪慕富贵之人。

陶澍的岳父,名为黄崇榜,出生于1761年,是湖南安化人。

书上称黄崇榜,“古貌古心”,以“忠厚”传家,非常值得尊敬。

“幼习其教,恂恂恳恳,生平无一谩语、一诡步,古貌古心,望而知为长者。家不甚丰,而常推以泽物”(《陶澍集》)

黄家虽然是村里首富,但并非大富大贵,但即便如此,黄崇榜常常资助困苦百姓。

1798年(嘉庆三年),黄崇榜将女儿黄德芬嫁给陶澍。

对于陶澍这个女婿,黄崇榜非常满意,更愿意资助他求学。

一个为人忠厚善良的长者,又怎么可能贪慕富贵,故意悔婚,还让婢女替嫁呢?

第四,黄德芬有气节,性格和父亲如出一辙。

父亲以“忠厚”传家,养出来的女儿自然也不逊色。

和父亲一样,黄德芬同样“清钱财,重名节”

历史上的陶澍,素来有“清官”之名。

他去世后,两淮盐商为感谢陶澍治理盐政的功劳,特地送来了4万两白银

然而,黄德芬却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拒绝了。

她说,先生家世儒素,一辈子都不在意钱财,如今也不能用金钱羞辱他。

“夫子生无亏,死无歉,家世儒素,生计无所求,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

得妻如此,想必陶澍九泉之下,也感到非常欣慰吧。

第五,“婢女替嫁”的时间对不上。

在传闻故事里,黄老爷之所以不让女儿嫁给陶澎,除了有富贵人家求娶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陶澎入京考试,却名落孙山。

可陶澎娶妻时,连湖南省的乡试都没有参加。

他是在娶了黄德芬的2年后,即23岁那年,参加乡试,考中了第30名举人。

此后,第二年入京,参加嘉庆七年的会试,此后进入官场。

从时间上来讲,“婢女替嫁”的时间,根本对不上。

此外,还有人对陶澍纳了6房妻妾,非常反感。

但实际上,在古代妻妾成群是正常的,没必要多加职责。

  • 首先,陶澍官至两江总督,纳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其次,陶澍纳妾集中于41岁至54岁,原因是夫人黄德芬只生下了女儿,没有儿子。

古人重视子嗣,年过40岁,陶澍仍然没有后人,他不得不着急。

接连纳妾以后,他依然没有儿子,直到54岁那年,他的妾室张李生下了儿子,陶澍便停止了纳妾。

  • 此外,陶澍也并非看重门第之人。

这一点,从他给孩子挑选婚事就可以看出来。

在他担任总督之际,他便非常欣赏还是布衣的左宗棠,并最终和他结为儿女亲家,留下千古佳话。


其实,陶澍的婚姻,史料清晰,根本没有争议。

所谓的争议,都是因为世人误把小说当历史。

我认为,文学作品可以虚构,但是不能用传闻逸事来伤害真实的历史人物。

婢女代嫁之说,其实是对陶澍的发妻黄德芬的抹黑,更伤害了忠厚的陶澍岳父黄崇榜。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1798年的某一天,19岁的陶澍和一位女子入了洞房,在揭开红盖头的一刹那,陶澍生出了几丝疑虑。

疑虑什么呢?新娘子不像是自己要明媒正娶的黄家小姐。

很快,新娘坦白了,果然不是小姐,而是“李代桃僵”的丫鬟,是“狸猫换了太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陶澍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我们从头说起。

那一门亲事

陶澍自然是很有名的,是湖南人中的翘楚,不过,有名是在成年后。

陶澍出生在1779年,家境中等,是湖南安化县小淹镇陶家湾人。

父亲陶必铨一生想要走上仕途,但生活无情地嘲笑了他,终其一生就是个秀才。

当一个人实现目标不容易的时候,希望就会寄托在下一辈身上了。

陶必铨在陶澍7岁的时候,就带着一起在外求学了。

不得不说,陶澍是个机灵鬼,悟性好,学得快,年纪轻轻就成了秀才,前途不可限量。

1797年,父子二人一起参加乡试,此时,父亲42岁,儿子18岁。

有意思的是,安化当地一个姓黄的财主,打起了陶澍的主意,如果,这孩子中了举人,那么说媒的人会把门槛踩断,不如早作“投资”,将女儿许配于他,这样,一旦陶澍成功了,自家女儿的前程就保证了。

对于这么亲事,老陶是高兴的,小陶是懵逼的,毕竟,女子一面未见,长得不好怎么办?

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能当儿戏?

1797年,陶家父子二人参加乡试,结果,双双落榜,这打击太大了,一窝给端了!

看得见的打击,是落榜,看不见的打击,来自黄家。

陶澍父子落榜,老黄再看老陶一生求学路,突然有一丝悔意,或许,陶家人压根就没有中举的命。

于是,老黄说了,退婚吧!陶澍的老爹一万个不同意,哪有此理?老黄的老婆也认为不妥当。

但是,黄家的姑娘,也不想下嫁了。

恰在此时,有人看中了黄家姑娘,想给儿子讨了黄家女。此人有钱,姓吴,是个地主富户,怎么办?嫁了。

那陶家怎么办?

老黄一家人一思量,闺女的前程不能毁了,那就嫁一个丫鬟过去吧!而当时,确实有一个貌美的丫鬟愿意嫁人。

好计策啊!这狸猫换太子玩得溜,还是有钱人会玩。

陶澍和黄家“小姐”的婚礼如期进行,在1798年的某一天,苍天作证,大地作证,百姓作证,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成!

陶澍如何处理“妻子被掉包”?


切换到开头那一幕,挑开红盖头,陶澍发现了姑娘眼中的羞涩,还有眼中的担心。

姑娘担心是正常的,毕竟,“代替小姐嫁人”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这是婚姻中的作弊现象,万一被发现,陶家人该如何大发雷霆?直接休妻出门,那该如何是好?

除了看到了小姑娘的恐惧,陶澍也发现了姑娘的手大脚大。

一个丫鬟,粗活干了不少,没法和养尊处优的大小姐相比。

陶澍带着疑问,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姑娘。

终于,姑娘心态崩了,开始和盘托出,黄家人是如何想悔婚的,黄家小姐是多么想嫁吴家公子,自己是如何“代小姐嫁人”的,这一幕一幕,毫无遮掩地全部说了出来。

丫鬟说完轻松了,她再也不用为一个谎言找各种借口来掩饰了,毕竟,那太难了。与其这样,把决定权交给陶澍,让他自己决定未来。

陶澍当年仅仅19岁,但是,想到黄家的丑恶嘴脸,看到姑娘的真诚,陶澍反倒被感动了。

陶澍告诉丫鬟:其实,我已看见了你身上的种种疑问,对你的身份有所怀疑,但我就想等你亲自告诉我原因,如此我夫妻之间不会再有种种假象和矛盾了。你是我明媒正娶的,我愿意和你度过一生。

一席话说完,丫鬟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她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这陶澍就像是上天赐给她的最完美的礼物。

一夜无话,春宵一刻值千金,两个年轻人感受着激情带来的甜蜜,品尝着初尝云雨带来的喜悦。

从此,两人要携手走那人生路,快乐一起欣赏,困难一起承担!

至于黄家那个便宜老丈人,陶澍是不想理会了,毕竟,黄家人不善良,多少还是欺骗了陶澍年轻的心。

忘了说了,丫鬟名叫黄德芬。

陶澍发达了,曾经的丫鬟成了一品诰命夫人,曾经的小姐并不如意


1800年,陶澍参加了乡试,这次,陶澍中了举人。这生生打了黄家人的脸。

1801年,陶澍进京赶考,落榜了。

举人是可以当官,但是,那得等机会,而且比起进士,无论从声望来说,还是从收入来说,或是从仕途前景来说,都差一大截。

对于陶澍中了举人,黄家人自然还没有太难受,也没有太大的悔意。

但是,1802年,嘉庆开了恩科,这意味着,1801年落榜的,又可以进行会试了。这一次,陶澍没有让机会溜走,考中了进士,会试、殿试后,陶澍定为55名。

这是安化第一个进士,整个安化都轰动了。老陶高兴得老泪纵横,而黄家的脸色实在太过难看,毕竟,那姓吴的,从社会地位、人脉关系、未来前程,都是无法与陶澍相提并论的。

嘉庆九年(1804年)二月,陶澍赴任翰林院。

儿子开始出人头地了,但老陶却在1805年病逝了,当了半辈子的秀才,他还是欣慰的,毕竟,把儿子培养出来了。

丁忧三年后,陶澍继续上了京城。

到了1820年的时候,陶澍被新皇道光任命为山西按察使。三年之后,44岁的陶澍成了安徽巡抚。

1830年,51岁的陶澍担任了两江总督,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而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无一不受到陶澍的影响,而且,左宗棠成为了陶澍的亲家,胡林翼成为了陶澍的女婿。至此,湖南人在大清政坛开始完全活跃了起来。

那么,嫁给他的那个小丫鬟怎么样了呢?

黄德芬随着丈夫的官位一路高升,地位也是越来越显赫,并且成为了一品诰命夫人。虽说,这陶澍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娶了多位妾室,但黄德芬的地位不可动摇。

陶澍在1839年去世,年62岁,而黄德芬在1844年去世,年66岁。

那个曾经的黄小姐,在嫁吴家后,期初过了一段美好的享受生活,几年后,因丈夫嚣张跋扈,被人打死,公公也因此气死,田地也被人霸占,黄小姐就此流落街头。

陶澍给父亲丁忧时,知道了黄家小姐的悲惨处境,于是给予了金钱上的支持和帮助。

后来,据说黄小姐自杀身亡了,还有人说是出家为尼了。总之,过得不咋好!


有一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因为黄家人隔着门缝看人,导致看低了陶家,看高了自己,如此的胸襟和眼光,有不堪的结果,也在清理之中。

记住:不要小看任何人!




说起陶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女婿胡林翼想必大家就都很熟悉了。此外,林则徐曾经是陶澍的下属,龚自珍是他的好朋友,左宗棠是他的亲家,纪晓岚是他的老师。

陶澍出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家庭贫困,但陶澍小时候非常聪明,被称为“神童”。21岁时中了举人,23岁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陶澍逐级升迁,做到了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

尽管陶澍在吏治、漕运、盐政、水利等各个方面,都干出了不错的政绩,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他看人的眼光。



先说他看自己媳妇的眼光。

陶澍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陶必铨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对方是黄家小姐。原本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陶澍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黄家满以为将来陶澍高中之后,也算是嫁给了书香门第,不算辱没了小姐。

但谁也没想到,学富五车、才思敏捷的陶澍第一次乡试竟然落榜了,也就是没考中举人。举人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考中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这叫有功名在身,朝廷有很多优惠政策。所以,中举的举人,在当时还是很吃香的。

陶澍没考中举人,黄家就有些不乐意,琢磨着陶澍可能不是考科举的料。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姓吴的人家上门提亲,吴家很有钱,黄父就有意悔婚。

可是,在古代无故悔婚是一件很严重的事,陶澍当时虽然不是举人,可也是秀才,清朝的秀才虽然不如明朝不秀才值钱,在当地也是很受人尊重的。如果无缘无故推掉秀才的婚事,官府是可以追究黄家的责任的。所以,黄父不免左右为难。

此时,黄家小姐的贴身丫鬟站了出来,说,“反正陶澍也没有见过小姐,不如就让我代替小姐出嫁吧。”

黄父一听大喜,立刻认了丫鬟当干儿女,风风光光的当做黄家二小姐嫁给了陶澍。


(道光皇帝写给陶澍的题词)

对此陶澍当然不知情,还以为自己娶的是真正的黄家小姐。在新婚当晚,丫鬟就将实情告诉了陶澍,虽然此时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但也不免担心陶澍大发脾气。

岂料陶澍听后,只是淡淡一笑,并未生气,还是把丫鬟当成自己的妻子对待。当初黄家为了以假乱真,所以丫鬟的名字和黄家小姐一样,也是叫黄德芬。

两人结婚后,陶澍的真正实力展现了出来,很快就考中了举人,又考中了进士,并且在官场上一路畅通,官至一品。替小姐出嫁的丫鬟黄德芬,也成了一品诰命夫人。

而真正的黄家小姐,在嫁到吴家后不久,其丈夫就因为与人争夺地产,被打死了,从此家道中落,日子十分凄惨。在道光十六年的时候,陶澍回老家省亲,此时他已经贵为两江总督,地方上下无不尽心竭力迎接服侍。黄家小姐自觉无颜,遂投缳自尽。后来被邻居救起后,万念俱灰,带发出家修行。

“姊妹易嫁”的事情似乎对陶澍没有任何影响,他虽然娶的是个丫鬟,可陶澍一眼就相中了她,愿意不计前嫌,和她白头到老,这是黄德芬的福气啊。

而黄德芬自从跟了陶澍之后,风雨同舟,相夫教子,陪伴陶澍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这却又是陶澍的福气了。如果当初真的娶了嫌贫爱富的黄家小姐,只怕未必会有丫鬟这般贤惠。



再说说陶澍选亲家的眼光。

陶澍当两江总督时,回老家省亲,路过醴陵。看到接待他的馆舍有一副题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月,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一见,对联意境贴切高雅,书法壮丽舒美,十分高兴。急忙问是谁写的,左右告诉他是左宗棠。

“乃激赏之,询访姓名,敦迫延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至于达旦,竟订忘年之交。”

两人一见如故,当晚就聊了一个通宵。要知道,此时陶澍已经六十一岁,而左宗棠才二十四岁,陶澍是两江总督,朝廷重臣,左宗棠不过刚刚考中举人,还是一介布衣。

第二年,左宗棠到京城参加会试,不料名落孙山,未能考中进士。在到陶澍府中做客时,陶澍指着自己的座位说道,“他日君当坐此,名位尚在吾右。”古人以右为尊,陶澍的意思是将来左宗棠一定能做到两江总督的位子,甚至还要超过他。

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安慰了,而是说明陶澍对左宗棠无比的看好。因此,陶澍为儿子陶恍向左宗棠之女求婚,“以子要文襄女而抚孤。”陶澍不顾门第差别之大,以总督之尊,求布衣举人左宗棠之女为儿媳,足以表明陶澍独具慧眼,知人之深。

这和当年黄家要将女儿嫁给陶澍时的情形是多么相似啊,只不过黄父和陶澍却没有可比性。

陶澍死后,左宗棠曾在陶家做了八年的总管,不仅帮忙经营家产,同时还负责教导孩子读书,尽心尽力的打理家事。

后来,左宗棠果然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而且还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爵位也在陶澍之上,四十年前陶澍的预言竟然一一成真。



最后说说陶澍选女婿的眼光

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但他在八岁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孩子而已,当时跟着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

陶澍偶然见到了胡林翼,立刻惊为伟器,说:“我已得一快婿”,遂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他。十九岁时,胡林翼与陶琇姿在桃花江陶氏别墅完婚。

结婚之后,胡林翼不求上进,既不做官,也不读书,而是整天泡在妓院里,钱花完了就跟陶澍要。对此陶澍家里上下都看不惯,但陶澍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叮嘱账房先生,只要胡林翼来拿钱,不要问缘由,统统给他,一年下来,胡林翼花了陶澍一万两白银。

如此过了一年左右,陶澍突然大请宾客,南京城内大小官员悉数到场。胡林翼当时正在妓院喝酒,陶澍命人将其召来,并让他坐在了首位上。陶澍对胡林翼说:“你既年轻,又有才干,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温柔乡不是可以长住的,希望你从明天起,把以往的生活结束,从头做起。今天我是专门为你饯行的,在席的世丈们可以作证我的诚意。”

此话犹如当头棒喝,胡林翼瞬间幡然醒悟,从此埋头刻苦用功读书,不久便中举人,再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曾国藩曾说,“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刘体仁也说,“胡文忠(胡林翼)之才,为中兴诸贤之冠。”

然而,早在胡林翼八岁的时候,陶澍就看出了他的不凡;在胡林翼流连妓院、不求上进之时,陶澍又给了他重新走上正途的机会,可见陶澍的眼光之独到。



综上所述,所谓“姊妹易嫁”之事,在陶澍的眼里不过是小事而已,关键是娶到的女儿是不是够贤惠,而不在乎小姐还是丫鬟的身份,所以即便是在知道此事后,陶澍仍旧可以做到无动于衷,既没有生气发怒,也未事后报复,说明陶澍的心胸也是十分宽广。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导师,陶澍的婚姻,给人一种真实版《聊斋志异》的玄幻感觉,我们先从一次两位官太太的闲谈说起。

有一天,陶澍府上来了位常客——陶澍同年进士梁章钜的夫人郑氏。陶澍与梁章钜同时客居北京,关系交好,两家走动频繁,两位官太太好得跟亲姐妹是的。像往常一样,陶澍的夫人黄德芬,拉着郑氏的手,到后堂咬耳朵。

郑氏无意中发现,黄德芬“右手之背有凸起一疣”,疣就是一种毒疮。郑氏关切地问了一嘴怎么搞的?黄德芬轻描淡写顺嘴说了句,“我出身微贱,少常操作,此手为磨柄所伤耳。”

一句话把郑氏炸懵了:出身微贱?谁不知道你是大家闺秀,这是哪儿跟哪儿的事?黄德芬一阵慌乱,见说漏了嘴,只好对闺蜜说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她居然是个冒牌货!

原来陶澍早年在家乡读书时,父亲替他与当地一家豪门大户黄氏定了一门亲事,女方就是黄德芬。待字闺中的黄德芬,是当地有名的美人。按正常轨迹,佳人配才子,一段美满姻缘。只可惜一个地主老财的介入,让这段婚姻波澜迭起。

这位吴姓老财主刚刚死了妻子,想续房,他听说了黄德芬的美名,于是上门求亲。黄父面对吴家的礼单,后悔得直跺脚。陶澍的父亲学问一流,可就是考不上科举,只能靠教书为生,所以陶家名声在外,内里拮据,跟吴家比是天上地下。

可是自己已经与陶家定了亲,不能一女二嫁。满脑子的黄白之货,搞得黄父寝食难安。这件事被黄德芬知道了,大小姐不肖一顾地说:那就跟陶家退亲嘛!

这位黄大小姐择偶标准很穿越,要求有房有车有存款,她本来就对这桩婚事直撇嘴,现在蹦出个大富翁,对比之下傻子都知道怎么做。有女一号的支持,黄父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就找到陶家,要求退婚。

古代被退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相当于离婚,所以无论黄家提出什么条件,陶家都一口回绝。

按古代婚姻制度,只要陶家不松口,黄德芬就得乖乖地如期跟陶澍进洞房。黄大小姐眼看贵妇人的光辉前途要泡汤,一哭二闹三上吊。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黄德芬身边的一个丫鬟弱弱地说:要不我代替小姐出嫁?反正陶家也没见过小姐。

就这样,丫鬟冒充黄德芬,嫁给了陶澍。

郑氏听得目瞪口呆,差点跌坐地上!“黄德芬”接着说,黄家人谁也没料到,陶澍没有被老爸传染,四年后他高中进士二甲第十五名。当然,自己的冒牌身份,后来还是暴露了。

幸运的是,“黄德芬”虽然出身寒微,但是品行极好,又勤劳持家,所以陶澍对她没有任何怨言,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视她为珍宝。

那个黄德芬呢?郑氏迫不及待地问,她怎么样了?唉!“黄德芬”长叹一口气,人算不如天算!

原来,黄德芬嫁到吴家不久,吴老财跟另一家豪门曾氏,为了争夺田地发生了斗殴,被曾氏活活打死!偏偏吴老财无子,黄德芬也没有生育。

古代把这种无子的人家称为“绝户”,下场相当凄凉。家族会直接出面,接管他的家业,温和一点的处理办法,就是给他过继一个儿子,继续支撑家业;极端的做法,就是直接瓜分他的财产。

黄德芬就遭遇了第二种,她被吴氏家族扫地出门,孤苦伶仃地一个人独守寒窑。

陶澍听到这个消息,心怀怜悯,他让人给黄德芬送去五十两黄金。据说黄德芬接到陶澍的资助,百感交集,号啕大哭。然而不幸的是,黄德芬还没来得及享受“前夫”的资助,“三只手”把这些黄金卷得光光!

黄德芬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悔恨交加中,她一根绳子把自己悬上了房梁。

郑氏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了丈夫和儿子听。她的儿子梁恭辰,清末著名的文学家,他把这段传奇,写进了他的《北东园笔录》。

蒲松龄以鬼怪逸事,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因果报应,陶澍的婚姻里虽没有鬼怪,却与蒲松龄的意旨神合:心术不正之人机关算尽,到了一场空,心地善良之人,历经苦难,终得圆满!

陶澍在历史上名气虽然不算很大,但他的履历,以及在晚清历史上的思想价值,却非常重要。

陶澍一生致力于刷新吏治,他历任安徽巡抚、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在任期间既重视民风教化,又着力改善民生。他兴建水利,发展航运,赈济灾民,整肃吏治,发展文教,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政绩,深得道光皇帝信任。

相对于政绩,陶澍最突出的是思想文化影响力,著名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都以陶澍为精神导师,并由此造就了湖湘一带人才井喷的局面。

曾国藩最喜欢读的一本是,就是《陶文毅公全集》,陶澍的理学经世的思想,成为曾国藩的灵魂支柱。

左宗棠与陶澍是女儿亲家,他仕途不顺的时候,曾经在陶家寄居八年。期间他读遍了陶澍的著作和藏书,这段时间的“充电”,是左宗棠崛起的最重要思想基础。

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他八岁时第一次见到陶澍。陶澍惊呼“吾得一快婿”,当即为自己的女儿和胡林翼定下娃娃亲。后来胡林翼的一个儿子,还娶了陶澍的一个孙女。

彭玉麟则是陶澍的孙女婿。

此外,陶澍一生娶了七房妻妾,儿女子孙众多,大多与湖湘籍人士结亲,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思想。

以一人之身,影响一方思想,催生一个新时代,缔造一个新局面,陶澍无愧于晚清最伟大的精神导师!本可以当“师娘”的黄德芬,却遗憾地早早落幕,一个出身低微的小丫鬟,本只想着替主人解难,结果竟成了一品诰命夫人,谁敢说没有因果报应!




陶澍是清道光年间朝廷重臣,湖湘经世派第一人。简单说一下,经世派就是反对理学崇尚空谈,轻视实用的观念,强调“义理经济合一”,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在那个时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影响,可以用“务实”两个字来形容。后来的曾国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悉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理论结合实践方有挽救的机会。

说回陶澍,23岁中进士,从此官运亨通,从翰林编修到御史,外放布政使、巡抚,直到官升两江总督,加封太子太保,活到60岁病逝,一生可谓是丰富多彩。

陶澍娶妻,偷梁换柱

正史中并未记载陶澍娶妻被骗,题主所指的应该是清代福州人梁恭辰撰写的《北东堂笔录》里记载的陶澍娶妻,发生在陶澍18岁的故事:

陶澍出生在湖南安化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7岁时跟随父亲陶必铨到长沙的岳麓书院求学,10岁时随父回乡务农,16岁参加县学考试,18岁娶亲。他家虽也算是书香门第,显而易见并不富裕,在自幼定亲的黄家人眼中不过是一介穷书生。

到了岁数该结婚了,黄家人包括黄小姐都百般嫌弃,恰逢此时有当地大户人家也看上黄家小姐,递话去求娶。黄家人瞒天过海,将丫鬟收作义女嫁给了陶澍,将亲女黄小姐嫁去吴家享福。

新婚之夜,新娘异常紧张不安,陶澍细细询问,方才得知“黄小姐”是贴身丫鬟,出乎意料地陶澍没有生气,默认这个事实。不过5年,陶澍中进士彻底发迹,贴身丫鬟做到了一品诰命夫人。此后两人相伴40载,陶澍对夫人更是体贴备至,两人所生的三个女儿都觅得佳婿。

而错过陶澍的黄小姐所嫁之人,因为好勇斗狠而丧命,黄小姐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再后来家道中落,沦为贫苦农妇,曾是贴身丫鬟的陶夫人听闻此事,还曾经送去一笔银子救济她,传闻后来小偷光顾,银子还没捂热就被顺走了,黄小姐愤而自杀。

陶澍的做法很励志

故事的真假且不去论证,陶澍在这件“意外”的终生大事中的所表现出的气量足以令人钦佩不已。或许陶澍明白自家境况,也知道黄家狗眼看人低,可是能怎么办呢?宣扬出去只会沦为他人的笑柄。在他眼中或许爱慕虚荣的黄小姐当真比不上挺身而出的贴身丫鬟。

如何能够扳回一局,出这口气呢?陶澍选择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取得了黄家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苦果黄家人也只能自己咽下了,还没有脸面宣扬。

用现代的话来说,今朝你对我爱理不理,他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故事先说到这,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晴空莽莽,随手点个赞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丫鬟   安化   嘉庆   诰命   婢女   举人   道光   总督   进士   老爷   清朝   夫人   真相   父亲   儿子   女儿   小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