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真有“赊小鸡”的风俗吗?

应该不是“专属”于淄博,这是年代的产物,如果考证历史,不知道起源于何时,但基本能确定消失于现在,说是“风俗”也讲的过去,也说明风俗要适合时代,假如真有千年历史,今天也无法发扬光大了,“赊小鸡”更能体现的是一种信用和信任。

朋友们研究研究“8丨”代表什么意思?“8”和“一竖”代表什么呢?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几十年不能忘记,每每想起饶有趣味,这出现在一位赊小鸡的记账本子上,代表的是我们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这个地方,“一竖”代表“陡”,有了文字才有文明,文字来源于生活,所以文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过去到了这个季节,赊小鸡的便挑着筐篓(直径一米多,高度半米左右的藤条容器)走街串巷,后来有骑自行车的,一般都是拖着长音吆喝:“赊——小——鸡——了”……

下午时分居多,顾客基本是村里的女人们,在一棵大柳树下,大家一边嘻嘻哈哈交流着,一边用自己认为可靠的方法挑选着中意的小鸡,讲好价格,当时不用付钱,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等小鸡长大下蛋了,赊小鸡的再来收账;第二:等小鸡长大了,母鸡客户留下,公鸡归商家。



有这么个场景突然浮现在脑海里,一位老奶奶喜笑颜开,掀起自己的大襟褂子,把选好的小鸡宝贝似地“搂”回家去。

形如天书的“8丨”也说明一个情况,这都是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当时多数人识字不多,形如一棵奇特的树、一所与其它居所不太一样的房子,在记账本子上比比皆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赊来的小鸡全部没有成活,也绝对没有赖账的。



更多回答,请关注耕读先生。




这个风俗应该不只是淄博有 在周边县市都有这种风俗 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 朋友们可以来说一下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风俗

赊小鸡 是八九十年代农村较常见的 每年春天 大约清明节前后 村子里经常会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 早期是挑着担子 两个大箩筐 里面都是叽叽喳喳的小鸡 黄色的 白色的 黑色的 毛茸茸的小鸡看着就特别招人喜欢 那时候每年家里都会赊十只八只的小鸡 赊小鸡这种经营方式可以说是特有的 可以赊 也可以买 赊的小鸡一般都是秋天才来收钱 因为那时候农村人的手里都不宽裕 特别是春天 需要花钱的地方特别多 经常会手里没有现钱 这也是为了给农村人一个方便吧 一般买的会比赊的稍微便宜一点 不过大部分都是会赊的

小鸡赊回家后 都会放进一个纸箱里面 这是的小鸡是特别娇气的 怕冷怕热 怕撑怕饿 害怕老鼠啊 猫啊 狗啊等 大概要一个月以后才敢撒出来养 小的时候看着小鸡毛茸茸的样子别提多高兴了 能在那看着它们吃食看半天

现在农村养鸡的少了 也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了




俺是高青县,黑里寨大郭家,我们村从八几年开始暖小鸡,我们是亲自参加的。一处暖鸡房5一6人,有两个技术人员在家看温,翻蛋,另外四个人出外,连赊带卖,赊出去的秋后要账,要完账才能分钱,那时没有打工一说,原来是大队的副业,后来是几人合作,家属帮忙照蛋。有的家庭房屋宽厰,可以两人在家搞,一个看温忙家务,外出的回来晚上照,总之过程不能少。我村地理位置不好,也是村民的谋生之道吧!亲身经历了多少年,必定还是这新时代好!那是没法比没法说,那时不受累没法活!




的确如此!“赊小鸡啦”“寿光大锇鸡”“赊小鸭啦”每当春暖花开季节,一帮骑着自行车的买卖人,不辞辛苦,穿大街,走小巷,沿街吆喝叫卖。左邻右舍的阿姨,婶子们乐颠颠的选择着自己心满意足的小鸡和小鸭子。商贩们则掏出小本子,详细的记住张三李四赊了几只鸡,几只鸭…大家伙开开心心聊着天,期盼着自己饲养的鸡啊鸭啊健康成长。期间还有专门来给它们打疫苗的呢。等到十月秋高气爽季节,那些个商贩们走东家,穿西家收取赊欠的鸡鸭钱。那个时候民风纯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童叟无欺。




谢邀回答:

淄博赊卖小鸡的历史我无处考证。不怕大家笑话,我还干过赊卖小鸡的活呢。

那是在一九八三年后,山东莱芜县颜庄村一家用煤油灯孵鸡的技术广告在电视上播出后,我便去学习了此技术。

当时我干民办教师被辞退后的第二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人心,看到这个广告非常高兴,因为这个项目很适合小家庭来做。我便邀上了两个兄弟一起来做这个项目,一干就是五六年的时间,但由于煤油灯的烟太脏,差点得了咳嗽的病,从此就放异了。

当时去卖小鸡时,有人用现钱买,但大多数是赊着的,到秋天后我们再到赊鸡户去收钱。那时人很讲信用,去收钱很容易。

我也遇到过玩弄小聪明的人,等他把小鸡选好后,我问他姓名记帐时,他说他.姓任,叫任难找。我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要坑我,我给他记上了任难找,等他走后我便问了其他人,又记上他的真实姓名。到秋后去他家收钱时,他感到很奇怪,问:你怎么找到我的?

到现在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小时候有,走乡串户的喊寿光大鹅鸡的叫卖声。一般是先喊"赊小鸡来"再紧跟着一声"寿光大鹅鸡",村里的乡亲们围着贩鸡人挑选看中小鸡,母鸡一般由贩子帮助挑选,秋天再来结帐收钱。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人们纯朴,实诚。也是对于"诚信"的最好诠释




我家是吉林长春市的,在我小的时候确实有,是我亲身经历的,那时卖小鸡崽的来,就喊卖小鸡喽,有人买,就过去,可以当时不给钱,秋天再来收帐,比如买十个小鸡长大有三只是公鸡,他只收七个小鸡的钱,公鸡就白送了,谢谢小编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这真是千真万确的,不但淄博有,几乎到处都有吧,不过是在好多年以前了

小时候,就有卖小鸡小鸭小鹅的人,挑着担子到处吆喝,每家就出来个老妈妈,挑着喜欢的小鸡小鸭回家去。也不用给钱

那个卖小鸡的呢,就用账本认真仔细记下账来

老妈妈把鸡鸭鹅带回来,仔细喂养,到了秋后,那个人真就拿着小本本来收钱了,不过收的还是小鸡的钱

那时候的人,真讲诚信呀




赊小鸡来,赊小鸭,寿光大窝鸡,勾起了无数的回忆,熟悉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诚信是金。




记得70、80年代有过,多是寿光地区的来卖‘寿光大鹅鸡’,叫卖声:‘赊……小……咾’!记下门牌号姓氏,并负责挑选出母鸡。好似等秋天吧!?鸡发育出‘性特征’再来收钱,公鸡、母鸡,价格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淄博   小鸡   风俗   寿光   小鸭   现钱   老妈妈   秋后   母鸡   公鸡   收钱   本子   秋天   农村   代表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