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名小吃有哪些?

1、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做法是将鲜牛肚(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状,用沸水爆熟,吃时要蘸用油、芝麻酱、醋、辣椒油、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口感香脆、鲜嫩爽口。爆肚金生隆、爆肚冯、爆肚满、爆肚皇的爆肚较出名。

2、豆汁

豆汁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已流传上千年。以绿豆为原料制成,味道甜酸,回味无穷,但第一次品尝往往会觉得气味呛鼻、难以下咽。在喝豆汁的时候,常佐以焦圈、油条、薄脆、排叉、咸菜丝。老磁器口豆汁店、宝记豆汁店、护国寺小吃的豆汁较有名。

3、卤煮

卤煮也叫卤煮火烧,是北京汉民特色小吃。做法是将烤好的火烧和炖好的猪肠、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血豆腐、卤汁,加蒜汁、腐乳汁、香菜等辅料,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肠肥而不腻。小肠陈、姚记炒肝的卤煮较有名。

4、炒肝

炒肝是传统北京汉民小吃。炒肝所用的主料是猪肠、猪肝,调料有酱油、黄酱、生蒜泥、熟蒜泥、猪骨汤等,成品汤汁晶莹透亮,肠肥肝嫩,醇厚味美。姚记炒肝和天兴居的炒肝较有名。

5、灌肠

灌肠是北京汉民街头小吃。叫做“肠”而没有“肠”。做法是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成小片,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外焦里嫩,风味独特。丰年灌肠、姚记炒肝、天兴居的灌肠较有名。

6、麻豆腐

麻豆腐是北京汉民特色小吃。麻豆腐以绿豆为原料制成。炒麻豆腐需要用麻豆腐、羊油、黄酱、黄豆芽或青豆芽、雪里蕻炒至粘糯,炒好后,将炸好的红辣椒油泼在上边即成,香醇味厚,酸咸适口,别有风味。南来顺的麻豆腐较有名。

7、门钉肉饼

门钉肉饼是北京传统清真小吃。做法是将精白面粉和成松软面皮,包上调料拌制的牛肉馅,然后烤制,成品像故宫红门上的门钉形状,外焦里嫩,清香润口。白魁老号饭庄、门钉李的门钉肉饼较有名。

8、驴打滚

驴打滚也叫豆面糕,是北京传统小吃。做法是以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制成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故而得名“驴打滚”。它入口又粘又甜,还带有淡淡的桂花香味。护国寺小吃、锦芳小吃、宝记豆汁店、年糕杨的驴打滚较有名。

9、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做法是以白豌豆、白糖、红枣等为原料,蒸熟后翻炒,晾凉后切块即可食用,口感细腻,香甜爽滑。护国寺小吃、锦芳小吃的豌豆黄较有名。

10、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小吃。做法是先用蒸熟的糯米晾凉后揉成圆皮,再包上核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等馅料,质地粘软,口味香甜。护国寺小吃、锦芳小吃、年糕杨的艾窝窝较有名。

来自网络




北京是这个星球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但是说起美食这件事,情况就有点微妙了,有人说它遍地美食、应有尽有,也有人觉得它是“美食荒漠”,甚至是“穷讲究”。

所以这次我们就挑选一些北京小吃来分享(注意题目问的是“小吃”),主要是从几个方面选择,分别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很强的、知名度很高的、真的很好吃的,以下上榜的小吃至少要符合其中的两条才可以哦。

【爆肚】

说到北京小吃,那么爆肚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坎,毕竟是被相当一部分人称之为是“小吃之王”的存在,也是外地游客到北京几乎必吃的选择。

现在说的“爆肚”一般指的都是水爆肚,虽然有散丹、肚领、肚板、肚仁之类的部位区分,但是它的原材料其实就是牛或者羊的胃,也就是俗称的“下水”之一 。不过爆肚这种小吃的特色是挺强的,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它极致脆爽、脆嫩的口感。

所以在以前“肉贵但下水便宜”的时候,爆肚这种小吃可以说是各种“穷人乐”美食中的上品了,而且它的调味基本上就是芝麻酱、酱豆腐、醋之类的东西,对于游客来说接受起来也不算太难。

【糖火烧】

现在好像除了北京之外,别的地方还真不太能吃到这种传统吃食了,讲究的就是香甜酥软,滋味醇厚。

糖火烧这种点心小吃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颗美味的“热量炸弹”,它主要用料就是面粉和大量的红糖以及芝麻酱,将“香甜醇厚“这个特点推向极致。

真正做得好的糖火烧,就算买回来放个十天半个月,它都不会变得又干又硬,依然是酥软香甜的,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可以说是首选。

【卤煮】

很多北京小吃都是猪牛羊的“下水”烹制的,是旧时消费不了优质部分肉类的穷苦百姓打牙祭的好东西。

相传卤煮是脱胎于清宫名菜苏造肉,只不过当时的普通人家一般是用不起猪五花之类的好肉的,于是就用头蹄下水之类“不算肉”的部位代替,可能是为了更好饱腹吧,又加入了死面火烧这种耐煮的饼子一起吃,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现在这种以动物内脏食材为主料的小吃“卤煮”。

久煮的火烧熟透但不会粘软,肉类的部分也是烂而不糟,滋味上可能对于吃不惯的人来说会有点偏咸,但这种以内脏为主料的小吃很多都是重口味,不然那味就不对了。

【炒肝】

虽然已经说了卤煮,但同样是以“下水”为原料制作的北京小吃炒肝,也得提上一嘴,毕竟也算是现在这个年头还能吃到的、有名的、滋味还不赖的北京小吃,酱香和蒜香风味是很突出的。

炒肝这个东西其实挺巧妙的,首先它的主料最早其实并不是猪肝,而是当时更为廉价的猪肠,之所以叫“炒肝”不是为了可以抬身价嘛;其次,它的做法其实也不是炒,更多还是以煮为主。

还有个事挺有意思的,炒肝在以前是肠多肝少,毕竟以前是肝比肠子贵;到了现在则是肝多肠少,因为现在肠比肝贵了,炒肝好像还真的“名副其实”了至少一半。

【豆汁】

终于到它了,只要说到北京小吃,或者是“黑暗饮品”,那么豆汁是百分百会被提到的,毕竟它的知名度太高了,风味也太过独特。

豆汁的名字和外观都与豆浆有点类似,它们也都是早餐摊上才比较多见的饮品,但两者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豆汁其实是绿豆经过烫煮、磨豆、分离、发酵等等步骤之后才得到的,它从滋味到工序可都比豆浆要复杂多了。

发酵的过程赋予了豆汁奇妙的滋味,简而言之就是有点酸,酸味还有些发涩,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就好像酸奶酪的酸香、榴莲的异香一般迷人,但对于接受不了的人来说,可能就有点像是泔水馊了一样的味道。

【门钉肉饼】

肉饼几乎哪里都有,但门钉肉饼没有太多的花里胡哨,它最突出的就是一个皮薄馅大,算是众多老北京小吃中最不挑食客的,只要你喜欢吃肉馅饱满的馅饼,那么几乎就一定会喜欢上门钉肉饼的。

门钉肉饼得名自它的外形,就好像古时候宫门、城门上那一个个硕大圆润的门钉,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名字。

不过我觉得它其实也可以叫做“爆浆肉饼”,因为好吃的门钉肉饼一定得是皮薄馅足、汁水饱满的,一口咬下去如果里面没有浓郁的汤汁流出来,那这门钉肉饼不管是谁做的,它都“不合格”。

【炸灌肠】

这个东西出了北京几乎也不太能吃到了,其实就算在北京也不太容易吃到,至少做得好吃的已经很少了。

这个东西也算是以前的“穷人美食”,其实它就是油炸的淀粉片,只不过在经过调味、烫面、蒸制、切片、油煎等等程序之后,改造出来比较特别的口感,滋味一般就是靠蒜汁体现。其实制作过程也没太多难度和技巧,需要注意的就是切片要旋着切,故意的切成一边薄一边厚,最终才会有焦脆和柔软两种口感同时存在的效果。

其实据说最早这个灌肠也不是炸出来,早年间的人们过年过节可能才会炖个肘子排骨啥的油水大的食物,上面往往浮着一层油,这个油吃口里太腻,撇出去扔了太可惜,但用这个撇出来的水油煎灌肠那才是绝配。

【驴打滚】

这算是我自己的一点私心吧,我个人是比较偏爱香甜软糯的甜点,尤其是对糯米或大黄米制作的点心更是没有抵抗力。

驴打滚这个东西正名应该是叫做豆面糕,是用黍子也就是俗称的黄米磨面为主料制作的。加水调和蒸熟之后擀成大片,抹上豆沙馅或者红糖卷起来,撒上炒熟的黄豆面,又香甜又软糯,还带有明显的谷物香气。

不过现在的驴打滚很多都不用黄米面做了,更多的还是用籼糯米为原料,以前的老味道好像确实不好找了。

【面茶】

面茶这种小吃严格来说其他地方也有,比如山西部分地区的油茶,其实跟北京的面茶还是有些相似的

面茶虽然名字里有个“茶”,但它本质上跟茶叶其实没有什么关系,简单点说面茶其实就是一碗糜子面或小米面熬成的糊糊,只不过表面会淋上很多的芝麻酱,还要再撒上芝麻盐,十分的香浓。

【油炸糕】

如今人们对于油炸食品的警惕心可是不小,尤其是像炸糕这种含有大量隐藏油脂的食物,更是不建议多吃,但真要细数北京小吃,炸糕也是绕不过去。

虽然奶油炸糕好像听着更有特色、更具代表性,但做得好吃的不多,而且也太容易感觉到油腻了。所以我们更加推荐黄米面或者江米面的炸糕,但同样的选择也不太多,要想第一次吃着不失望,那么几乎就只有京天红的炸糕作为首选了。

最后总结几句

北京其实真的没有多少纯粹的本土美食,毕竟这个地方没有崇山峻岭之类丰富的陆地环境,更重要的是也不挨着什么江河湖海,所以天然的环境就不具备良好的“美食土壤”。不信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这个世界上那些最有名的美食之地几乎都是临江临海,很多甚至干脆就是半岛、海岛的地方。

但北京人对美食的琢磨劲儿是值得肯定的,不管环境和条件有多不允许,劳动人民还是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将有限的资源创造成无限的美食体验,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智慧远比嘴里那一口吃的重要。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北京小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收藏。

对于美食制作、饮食知识和美食美酒相关趣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对于北京的美食,除了耳熟能详的北京烤鸭,老北京涮肉,炙子烤肉之外,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是经典的各种老北京小吃。说起这些老北京小吃,那可真的算是历史悠久了,虽然很多已经被无情的遗忘于历史长河之中,但是还有更多的小吃被保留和传承下来,直到现在仍然被津津乐道。老北京小吃那么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老北京经典小吃的名录,我心里的十种经典小吃是这些。

炸灌肠

这道小吃可是慈禧老佛爷的心头好,从明代开始就有了,当时用的是猪油炸的,后来为了健康的考虑改成了植物油来炸,就少了那种独特的荤腥味。而且炸灌肠要想好吃,切上也很讲究,要中间厚边儿上薄,才能外焦里嫩,配上蒜汁别提多好吃了。炸灌肠感觉还是家里自己炸的好吃,外面很多地方都偷工减料灌肠薄厚切的一样。网红店花市大爷灌肠也就还行吧。

豆腐脑

作为老北京人的早餐,豆腐脑那是相当受欢迎的,豆腐脑的卤很有讲究,淀粉,酱油,口蘑,木耳,以前还有鲜羊肉片,现在不多见了,顶多放点肉沫。和南方的甜豆花相比,咸口的豆腐脑更适合早上吃呢。

炸咯吱

说起炸咯吱,大部分人都会以为是一圈圈那种,其实最好吃的是这种现在只有北京郊区延庆永宁才有的特色美食。每年春节前后才有店家做好的绿豆面饼,买回家切成菱形块直接炸着吃或者夹着肉馅炸着吃,别提多好吃了。很多老北京馆子有这道美食,比如四世同堂,但是夹肉的没有,只有素的。

豌豆黄

这道小吃也是慈禧老佛爷的最爱呢,也是老北京最喜欢的小吃之一呢。虽然原料就只有简单的豌豆和白糖,但是不干不稀凝成块没有裂纹就是技术活了,味道绝对是细腻绵柔,清香可口,南来顺和护国寺感觉都差不多。

面茶

面茶绝对算老北京人记忆力很怀旧的一种美食,小时候住在胡同里的时候,总看到摆摊卖面茶的。正宗的老北京面茶浓浓的麻酱上面一定要撒一层椒盐,香喷喷的咸香可口,喝面茶不用勺儿也是绝活,不过现在貌似没人那么喝了,哈哈。现在面茶最受推崇的是大兴胡同面茶,毕竟单独卖面茶的几乎没有。

卤煮火烧

不得不承认的是,北京已经很难找到特别正宗的卤煮火烧了,名噪一时的小肠陈现在也只有一个名号的份儿。卤煮看似一锅下水,但是小肠处理的太干净没了那种独特的味道,太不干净又有腥气,这火候难着呢。喜欢卤煮的人总是隔三差五就馋这口,可现在能吃着对味儿的不多了,偏爱北新桥卤煮多一些。

炒疙瘩

作为一道老北京的家常美食,几乎家家都会做吧,哈哈。小小的面疙瘩经过先煮再炒,再搭配上黄瓜,胡萝卜等蔬菜,真的是太好吃啦。有的时候馋了,路过护国寺就会来一盘素炒疙瘩。

爆肚

如果不喜欢豆汁焦圈卤煮的朋友,一定会被爆肚儿折服的。爆肚特备讲究火候,时间长一点点就咬不烂,短点又不熟,火候刚刚好的爆肚,搭配特质的爆肚蘸料,再来点小酒,别提多过瘾了。感觉爆肚冯和金生隆还行。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也是超爱的一种小吃,特别暄乎,带着浓浓的奶油味道,蘸着白糖老好吃了。

艾窝窝

以前的艾窝窝只有春节前后卖,现在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了。以前叫“御艾窝窝”,是宫里的美食,后来流入民间,才去掉御字,成了艾窝窝。糯米包着瓜仁,芝麻,白糖等馅料,雪白可爱,香甜可口。


我是妖夜,爱吃爱玩爱旅行,更爱和你分享美好的一切,喜欢就关注我吧!




说到老北京的小吃,真的是特别的多,而且名气也是非常的大,许多曾经都还是宫里面吃的东西,像比较有名的就有小吃十三绝,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密、焦卷、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和奶油炸糕。

当然上面提到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像北京的豆汁儿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年头了,先不评价它的味道如何,但是在老北京人眼里它的确是个美味,不然也不会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毕竟老北京人还是挺爱喝豆汁儿的,还有老北京的炸酱面那也是北京的一绝。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小窝头、芸豆卷、肉沫烧饼、羊杂汤、卤煮、面茶、酱牛肉、南来顺的丸子汤、王府井小吃街的豆腐脑、护国寺的杏仁豆腐、南来顺的薄脆、白魁老字号的白水羊头、爆肚冯的爆肚、九门小吃的驴打滚等都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




这位网友您好,说起北京的小吃真的是太多了,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或“菜茶”,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而形成,品种多,风味独特。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点(如小窝头、肉末烧饼、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点、夜宵的多种小食品(如艾窝窝、驴打滚等)。


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一些老字号专营其特色品种,为仿膳饭庄的小窝窝、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丰泽园饭庄的银丝卷,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大灌肠,同和居的烤馒头,北京饭庄的麻茸包,大顺斋的糖火烧等。所以,将以下小吃分享给您,供您参考:


北京小吃

蒸煮类:

▪ 碗糕 ▪ 重阳糕 ▪ 小窝头 ▪ 枣荷叶 ▪ 银丝卷 ▪ 菠菜篓▪ 烧麦 ▪ 羊眼包子 ▪ 倒僧帽 ▪ 豌豆包 ▪ 开花馒头 ▪ 扒糕▪ 莜面搓鱼子 ▪ 木樨小枣

炸烙烤类:

▪ 烫面炸糕 ▪ 焦圈 ▪ 脆麻花 ▪ 门钉肉饼 ▪ 馓子麻花 ▪ 糖耳朵▪ 蜜三刀 ▪ 姜丝排叉 ▪ 开口笑 ▪ 春卷 ▪ 炸卷果 ▪ 炸三角▪ 白薯铃 ▪ 炸口袋 ▪ 蒸食炸 ▪ 炸回头 ▪ 锅贴 ▪ 褡裢火烧▪ 墩饽饽 ▪ 糖火烧 ▪ 糖螺蛳转 ▪ 藤萝饼 ▪ 玫瑰饼 ▪ 牛舌饼▪ 咸甜酥烧饼 ▪ 蛤蟆吐蜜 ▪ 硬面镯子 ▪ 核桃酪

粘货类:

▪ 艾窝窝 ▪ 豌豆黄 ▪ 芝麻卷糕 ▪ 驴打滚 ▪ 萨其马 ▪ 山药糕

流食类:

▪ 豆汁 ▪ 豆腐脑 ▪ 面茶 ▪ 茶汤 ▪ 油茶 ▪ 杏仁茶▪ 大麦米粥 ▪ 元宝馄饨 ▪ 漏鱼 ▪ 果子干

肉食类:

▪ 白水羊头 ▪ 卤煮小肠 ▪ 羊霜肠 ▪ 炖吊子 ▪ 烧羊肉 ▪ 爆肚▪ 卤煮火烧 ▪ 炒肝

一、蛤蟆吐蜜

二、奶油炸糕

三、爆肚

四、卤煮火烧

五、馓子麻花

六、面茶

七、炒肝儿

八、驴打滚

九、艾窝窝

十、豆汁&焦圈

十一、姜汁排叉

十二、炸灌肠

十三、豌豆黄

十四、茶汤




提起北京美食,很多人往往脱口而出烤鸭。不过,北京作为几朝古都,美食不是只有烤鸭。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十种老北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十大特色小吃。

1、酸豆汁


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茶一样一点一点的抿。豆汁里要放咸菜丝辣椒油,就着焦圈儿一块吃。

2、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小吃,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相传以前的普通人吃不起肉,所以就用动物的下水来代替。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

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

3、炒肝儿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块吃,但现在吃炒肝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做好的炒肝汤汗晶莹透亮,猪肠肥滑软烂,肝嫩鲜香,清淡不腻,醇厚味美,不愧是京城小吃中的佼佼者。

4、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5、艾窝窝


艾窝窝历史悠久,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6、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黄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入口即化。豌豆黄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黄腻、纯净,以慈禧喜食而出名。

7、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南方地区却喜欢称之为马打滚,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8、褡裢火烧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褡裢火烧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馅时又喜食韭菜的味道。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儿包在类似锅贴的褡裢火烧里,煎熟后把韭菜抽出食用。褡裢火烧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一直享有盛誉。

9、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10、北京年糕


花色品种很多,仅凉糕的品种就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窝窝、豆渣糕、卷糕、藕丝糕、粽子等十多种。凉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别。




提起北京,大家肯定不约而同想到烤鸭,但是北京作为古都,美食可不是只有烤鸭。小贰就为大家介绍十种老北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十大特色小吃:

1 、酸豆汁

豆汁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已流传上千年。以绿豆为原料制成,味道甜酸,回味无穷,但第一次品尝往往会觉得气味呛鼻、难以下咽。在喝豆汁的时候,常佐以焦圈、油条、薄脆、排叉、咸菜丝。老磁器口豆汁店、宝记豆汁店、护国寺小吃的豆汁较有名。


2、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小吃,相传以前的普通人吃不起肉,所以就用动物的下水来代替,是北京汉民特色小吃。做法是将烤好的火烧和炖好的猪肠、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血豆腐、卤汁,加蒜汁、腐乳汁、香菜等辅料,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肠肥而不腻。小肠陈、姚记炒肝的卤煮较有名。


3、炒肝儿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所用的主料是猪肠、猪肝,调料有酱油、黄酱、生蒜泥、熟蒜泥、猪骨汤等,成品汤汁晶莹透亮,肠肥肝嫩,醇厚味美。姚记炒肝和天兴居的炒肝较有名。


4、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做法是将鲜牛肚(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状,用沸水爆熟,吃时要蘸用油、芝麻酱、醋、辣椒油、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口感香脆、鲜嫩爽口。爆肚金生隆、爆肚冯、爆肚满、爆肚皇的爆肚较出名。


5、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不过现在四季都有供应。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


6、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以慈禧喜食而出名。护国寺小吃、锦芳小吃的豌豆黄较有名。


7、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做法是以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制成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故而得名“驴打滚”。它入口又粘又甜,还带有淡淡的桂花香味。护国寺小吃、锦芳小吃、宝记豆汁店、年糕杨的驴打滚较有名。


8、褡裢火烧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褡裢火烧是一种油煎食品,由于成型后很像腰带上的褡裢而出名。准备时,用面片装入肉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挤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便可趁热食用。它光泽金黄,焦香扑鼻,咬一口外焦里嫩,风味独特,一直享有盛誉。


9、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10、炸酱面

炸酱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棘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芽菜等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主食之一。




北京风味小吃多达三百多种,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十大名小吃有:豆汁、胶圈、豌豆黄、艾窝窝、灌肠、杂碎、卤煮、爆肚、炒肝、芥末墩。

现在能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的最佳去处有:西城的南来顺、牛街、隆福寺。

北京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兼具汗、回、蒙古、满等多民族风味以及明、清宫廷风格,享有世界盛誉。

其中艾窝窝是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黏软,口味香甜。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奸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既古之'不落夹'是也”。

再说说豆汁,有那么一句话:“不爱喝豆汁的人,就不是老北京人”。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北京   麻豆腐   艾窝窝   小吃   面茶   豆面   褡裢   炸糕   驴打滚   豆汁   灌肠   北京人   火烧   包子   美食   豌豆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