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尖子生的家长总说:我从来不管孩子学习?这是真的吗?

我作为一名家长,我来谈谈这个问题。我曾被称为学渣妈妈,也曾被称为学霸妈妈,我观察过许多孩子和妈妈,也和许多学霸妈妈交流过。

没有哪个妈妈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关心不等于“管”。绝大部分的学霸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需要家长去“管”去“查”去督促,我家曾经和一位学霸家在学校周边合租过房子,这位学霸的学习,家长是完全不干预的,妈妈只管生活。该学霸放了学先吃饭,吃完饭写作业. 写完作业预习,预习完功课开始锻炼身体,锻炼完身体洗漱睡觉。他妈妈在与不在,他都是一样的,非常自律的一个孩子。学习效率也特别高,没见他熬夜学习过。

再说我家孩子,小时候是个学渣,我那时候也是个愁心揪心的妈妈,不管孩子咋行呢?也想人家学霸妈妈放任自流?显然不可能。管是自然的,但管是有方法的。我的方法和一般家长不同。比如我不会让孩子熬夜写作业,不管作业做完没做完,到点就睡觉。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保持充沛的精神不能影响第二天听课。再比如我不给孩子听写,凡是需要听写的,自己独立完成。还有,比如孩子不会的题问我,我多半不会直接回答,我会把题浏览一遍迅速合上书本,让孩子复述问题,孩子不能完整复述,我是不会给她讲解的。当她能完整复述的时候,我稍作提示她就会解答了。另外,孩子做错的题不做简单惩罚,而是去补欠缺的知识点。孩子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家长去启发,去引导是应该的,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我女儿成绩提高非常快,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被周围的人称为学霸,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了,我对孩子的管理就很少了,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就行了不要那么苦。但我内心里知道她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这么说是不想让她有很大的压力。从那以后,无论她学习进步还是退步,我都是鼓励,从未责备过。进入重点高中之后,我知道她压力更大了,我只能千方百计疏解她的压力,陪她聊聊天看看电影。但是每次月考之后我会认真查看她的试卷,找到她最薄弱的知识点,然后制定方案去提升。高中三年,孩子的成绩稳步提升,高考考入985。




真的不管吗?太凡尔赛了!我邻居的儿子是个学霸,我儿子是个学渣,但我家的学渣后面也因为我的改变,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下面让我来说说这两个孩子和家长的事吧。


我是一直认为自己是属于比较佛系的妈妈,儿子5年级之前,一直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是比较稳定。但孩子在读6年级的时候因为我换了份工作,我又忙于工作他的成绩就直线下降。看到他的成绩我就头疼,因为小学升学的问题我也变得焦虑起来了。


班主任也找过我,说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说他呢态度也不好,叫我回家一定要教育教育。


我听了之后很生气,气我的儿子不争气,当然也气他令我丢脸了,这实话实说。当然,我也焦虑!


我想啊小学没有把基础打好,到了初中就麻烦了。所以我经常催他写作业,也经常给他加题目,买了很多试卷给他刷,当他成绩不理想就要把错题都做几遍。必背的课文不过关也要罚,每天增加英语的词汇让他过关,他想玩的时候我就以他成绩差为由拒绝。


慢慢地,他对于我的安排开始排斥,更甚至反抗。他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差,甚至反感,经常对我就说:“我不想写,我都懂了,刷来刷去那些题目,做到烦”。但我回复的是:"不行,再讨价还价多写几遍。"


渐渐的他就不耐烦了,甩白眼,一声不坑的进房间,还使劲的甩门,以示不满和抗议。我慢慢发现我说的话根本没有力度了,他已经不受控制了,甚至想争脱。


我本以为只要我态度够强硬就一定能镇压住他。


可事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有一次考试,全班52人,他却考38名。我又被老师找我谈话了。我急啊,升学在即,焦虑不安。


我跟儿子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学,我就会给你报一个补习班,我教不了你,就让其他老师来教你。”


给他这么说了,他还是吊儿郎当,不当一回事,后来学校又安排了一次小测,成绩非常的不理想。我一气之下给他报了几个补习班,语数英都全部补,统一安排在周六一天,星期天就留给他写学校的作业。我心想有老师的管束,他应该会好起来。


我发现我这一招对他根本不起效果,因为他知道我给他安排了这么多的课程之后,他直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在里面不停的扔东西,砸门发脾气。


我感觉我的肺都气炸了!我被激怒了我对着门怒吼:“你自己心里没数,你这样的成绩还有脸发脾气,你以为我乐意给你报了班吗?我也花了一万多块钱,这些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投资在你身上,你还不珍惜。”


可里面的他却更狂燥了,不停的大喊:“你们懂什么,你越催我学,我越不学,什么钱,我不稀罕你们的钱。天天要求我学这学那,我什么自由都没有了,你们只喜欢成绩好的我。”


我发现我越说他脾气越大,所以我虽然很生气,我压制下来了因为我知道气球越挤越容易爆。还不如先让彼此先冷静冷静。后面房间里面没有了声音,他应该冷静下来了。


那一夜我失眠了,我批评他、骂他都没有用,他好像已经完全放弃自己了,而我越想拉他,他更叛逆!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第二天,我去超市碰到我隔壁的邻居了。我的邻居新搬来二年不到。他们家两个孩子,大的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也是男孩是个学霸,小的是个女儿。男的是本地的企业家,女的有老二之后,为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毅然把之前铁饭碗的工作辞了。


邻居看见我,有礼貌的笑了笑点了点头,推着购物车上来搭讪,“你们昨天跟孩子吵架了?”


“是啊,不好意思,吵到你们了。”


“因为什么事大动干戈啊?”


“别提了,孩子的成绩下降的厉害,所以我给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让他多学一点,周六给他报了补习班谁知道他还不乐意,昨晚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我都快被气死。”



“孩子反应那么大,你是不是没有提前跟他商量报了补习班的事?”


我跟邻居聊了很多,她给我的结论就是我太独裁,没有跟他好好沟通,干预太多、逼迫得孩子反感,从而越被动,让孩子产生压力,失了自信,所以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确实她给我分析得很透切,句句诛心。而这短短的购物时间让我看到他们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很特别,她带着2岁多的孩子在逛超市认东西,她会告诉小孩要买什么,然后让孩子去指出。例如今天要买胡萝卜,她就指导孩子先找到蔬菜区,然后找到红萝卜,并按她的指令买几根,装袋,给工作人员打称,等一系列动作都让孩子完成。


她还告诉我“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小得时候管习惯,习惯养成后面就好引导,还有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是为自己学,并不是为了父母。”


后来我经过了深思,决定放底姿态,亲自找儿子谈一谈,刚开始他还是比较生气,而且还有些抵触,他坐在书桌旁,低着头一声不吭,玩弄着手上的笔,不敢直视我。


我说:"儿子,其实我也知道你抗拒补习班,我只是希望你能正视自己的成绩,懂得亡羊补牢,我严格要求你,因为我太希望你能把基础打好,只有打好牢固的地基,以后才能建造楼,妈妈知道我的态度不好,这一点向你道歉,你能原谅妈妈吗?”


看到我放下姿态,他终于绷不住的说:“我想希望你们给我一点空间,我不想每天都安排的那么晚,那么满,连出去玩的时间都没有,我也是人,我也要想放松,其实我也是不想当差生的,我的成绩掉下来了,同学们也会笑话我,我自己也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也知道我故意气你们,是我不对,但是你们总监视我,总要求我做这做那,我真的很反感,你们约束得我一点时间都没有。”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松了一口气,证明他也是想上进的,并没有我们之前想的那么坏,他并没有想要轻易放弃自己。


我说那既然大家都坦诚相待,那就相互给个承诺吧,你既然知道你成绩已经掉下去了,你看看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我们也会承诺你,不再威迫你,补习班我们可以退,给你自由的时间,但是你要严于律己,正视自己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下一次的成绩,你给出个目标分数吧!


从那一天起,我发现他真的改变,墙上贴了一份他拟定的学习计划,且他也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当然也会偶尔偷懒一天,但是他会提前跟我们讲,我们也没有责怪,有的时候我们还甚至提议他出去玩一下,或者是去看一场电影,我反而觉得放松过后的他更努力,而且效果特别好!


他果然没让我们失望,他的成绩越来越好了,虽然称不上学霸,但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学霸也不好当,我们小区里面就有另一个学霸的妈妈,经常陪孩子熬到深夜,第二天还得早早起来做早餐,平常还要忙着预测各科考试范围、亲自收集考试资料、手抄各种考题和重点知识、整理错题集、隔三岔五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上网研究学习方法然后传输给孩子。但可惜的是父母给予太大的期望无形中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太大而又得不到释放,最终孩子承受不了抑郁想要跳楼,庆幸的是后面被救了下来。


通过这个事情,我发自内心地建议各位家长,父母往往都对孩子报以厚望,总想从思想到行为“控制孩子的一切",总认为自己有经验,但是出了问题一味责怪,给孩子说了很多难听的,孩子精神压力大承受不了就会有抑郁倾向的。我们还是要学会方法,学会沟通这比逼迫孩子学习效果强太多了!家长要学会找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从改变自己,到改变孩子。


还有我觉得那些尖子班、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是家长不管而是家长们让孩子从小让孩子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无疑孩子越早独立,家长自然会越轻松。除了学习习惯的养成,父母还重视孩子品德上的教育和心理变化。“学习只是一种能力,优秀的品格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我觉得如果孩子和父母都尽力了,也不必再强求成绩,其实成绩好当然值得高兴,但孩子如果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得抑郁了,那真是得不偿失的,有的时候只要孩子身体健康,踏实做人,不违法乱纪就是好的。


读书好,不过是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其实真不只是成绩决定一切。能决定这个的,一、是看机遇也就是运气,二、是看个人性情。性格才决定命运!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有的时候真的不必太强求,孩子有自己的路,我们尽力扶正不走歪就好。


你们认为呢?欢迎讨论。




我就是经常说“从来不管孩子学习”的家长,做为尖生子的妈妈,我保证,这是我的心里话,没有半点夸张。

儿子今年读高一,从上幼儿园起,他就是个很自律的孩子,做作业也没让大人操过心,当时常听有人抱怨孩子写作业多么费劲,我就很不理解,因为这样的事从没发生在我身上过。

记得有一次,我晚上回家,在外边看着屋内黑乎乎的,就知道可能是停电了,可当我走到里屋却看见儿子正戴着头灯写作业呢,看到他这么自觉,顿时感到好欣慰。



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也没感到有什么,我也没怎么管,直到他五年级的时候,因为特殊情况要办转学,学校的教导主任几次三翻的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因为要转去的地方是偏远地区,老师说,这么优秀的孩子转去了那里,师资力量跟不上咱当地,怕把孩子耽误了啊!老师语气中透着万分的不舍。好像他转学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的儿子这么的出色,老师这么重视他。

后来,一直到初中毕业,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从来没有意外。有时开家长会,会有家长问我,你家孩子是怎么学的呢?除了作业之外,还做课外题吗?上辅导班了吗?玩游戏吗?

说实话,我儿子除了做作业之外,多一点的题他都不会去做,课外题就更不可能了,辅导班一天都没去过,而且,游戏玩的杠杠的。

但这些实话我不能对别的家长说,怕人家说我狂,只能敷衍的回答她们一下

儿子初升高的时候,考了全县第21名,顺利的进入了火箭班,不光学费书费全免,还奖励了800块钱,市里的重点中学来要他,我考虑到到那种学校孩子的压力肯定会很大。就没让他去。


对于儿子为什么一直能保持这么好的成绩,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课堂效率高,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知识能都记下来,做起题来也就轻松很多。

有的孩子是假努力,就是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课后做作业就会有困难,这样就看着孩子学的累,学的难,做作业的时间也会拉长,给大人的感觉很努力,其实没效率,也不会出成绩。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很多人不愿承认的智商问题,我儿子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下象棋、玩魔方,包括玩游戏都玩的出神入化。

记得有一次,儿子的同学要去参加一场魔方比赛,邀他去给助威,恰巧有一名选手没去,要找一个替补的,我儿子就自告奋勇报了名,结果,把第一名拿到了手,奖励了一个水杯。

他从几岁开始就跟着外公学下象棋,没多长时间跟成年人对弈的时候,他大部分都会胜出。

现在高一,我看着还是很贪玩,中午回家还会打一会儿球,他球打的也很好,也许他就是这种学习方式,成绩依然很稳。


看了以上这些,不要说我在吹牛皮,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话。

对于让孩子上补习班这件事。我也是不赞成的,你想啊,他在学校都不好好听课学习,在累了一天后,或是节假日本该放松的时候,在补习班里他就能踏实的学习吗?那只不过是家长的心理作用,一个寄托罢了。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把孩子管的太紧,尤其是当妈的,要学会闭上唠叨的嘴,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学会引导,自己应对不了的,可以多跟老师沟通,孩子一般都会听老师的话。

最后,我想对家长朋友们说,越学习好的孩子真的越不用操心,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不认学,或就是学不好,可能这不是他的特长,但他身上一定有发光的点,有别的优秀的地方,不一定非得逼孩子走考学这条路。

对于为什么很多尖子生的家长总说“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我想这些家长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确实就是不用去管,只要孩子自律一些,上课的时候认真一些,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为什么还要去管呢?




答:尖子生的家长教育思路是先紧后松,小时候管得多,长大了管的少,或者不管,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他们比其他家长管得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和高中基本不怎么管,他们是这样启蒙教育孩子的

第一、 学生的学习最终要慢慢做到自立,尖子生的家长知道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初中和高中的知识

所以在小学的时候,他们会着重培养孩子学习自立的习惯,引导孩子遇到问题,动脑筋思考。很多家长小学的时候,经常辅导孩子作业,结果让孩子养成了遇到难题就找爸爸妈妈辅导的依赖思想,而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后,绝大多数父母都已不能辅导孩子学习了,孩子的学习直线下滑!父母撒不拉手只好继续参与进去

第二、进入初中和高中以后,孩子只有跟上学校的老师才能学到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课

而所有的尖子生已经在小学养成了专心听课的好习惯。举一个例子就像下图中这位中考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考考上了985大学的尖子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基本上在学校的课堂上就把知识都搞懂了,回到家也就不用父母再操心了所以很多尖子生的家长说他们不管孩子学习确实说的是说实话。

而很多孩子从小在宽松溺爱没有规矩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自由散漫在课堂上要么瞌睡打盹呼呼大睡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玩玩具看课外书就是不听老师讲课,回到家作业不会写,成绩下滑,父母焦头烂额,天天督促还得帮忙找补习班

第三、学习关键看学生本人愿意学还是不愿意学?

上了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尖子生和其他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想的是努力学习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所以会自觉写作业,控制自己玩耍的欲望,而其他学生脑子里全是吃好、穿好、玩好、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像下图这两个初高中生,每天因为玩手机游戏和父母生气

所以说到底,尖子生和其他学生对待学习的观点不一样,他们能够认识辛苦12年,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前程。而其他学生想的是贪图眼前的舒适和安乐,结果在本该学习的时间里,荒废学业。因此家长是用《心智成熟教育法》扭转这些孩子幼稚的思想,让他们早点像尖子生那样成熟起来,赶紧开窍自己行动起来了,自觉学习成绩才能上去,初中和高中的孩子长得比父母还高,父母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只能看着他们早早淘汰出局!

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而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所以尖子生身上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成熟的思维让他们做到了自觉自律,不用父母操心。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




我孩子学习还算可以,我也基本不管她的学习,所以勉强算是题目中的那类家长。

是真的从来不管吗?我讲一下我带孩子的经历吧!

我孩子三岁之前,基本是在我父母那里,我俩周末回去看娃,老一辈带孩子,你就不要期望过高,但是孩子也没耽误成长。比如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一次我回去看她,我妈一见我回来就迫不及待夸我娃:可聪明了,啥都懂!然后就是演示给我看,说:鼻子!我娃就指鼻子。说:眼睛!她就立马指着眼睛。我说:脚!我娃很迷茫地看着我。我突然意识到不对,就说:jio。她立马抱住她的小脚丫,一屋子人都哈哈大笑。

后来我小姨有空会去我家帮我妈带娃。我小姨没事就带着我娃看图画版的《唐诗三百首》,在我娃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娃就能通过图画识别古诗,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叫图画记忆。

所以尽管我娃在小的时候没有经历现在流行的早教什么的,但也经受过带有土味的放养式教育。

我娃上幼儿园以后,我们开始自己带。每天晚上睡觉前,固定要讲一本故事书,那时候读的最多的就是《贝贝熊系列》,当然,还有其他的,最喜欢这套,读了无数遍。

有时候我晚上很困,想给我娃请个假,她不同意,我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读的是啥,她就会把我推醒,纠正我,然后让我重读,那时候我真的很崩溃啊!

就这样读了三年,我们上学前班了。这个时候,我经常给她读的那些书,她基本自己都能读下来,但这个时候她还是要求我给她读,一旦发现我偷工减料,立马提醒我。

就这样,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教她认字,她通过“熟读”故事书,认识了不少字。和孩子一起读书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边看边读比你放故事给她听,受益要多的多。

在孩子上一年级那个暑假,我在小区给孩子报了个书法班练练字,我觉得这个非常有必要。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班主任要求很严格,写字不合格就要重写。一年级重点培养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因为学校也有书法课,所以没再报过书法班。

上了一年级,老师要求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记作业本来记录作业。如果她漏记了,作业少写了,老师就会罚,罚了她就会长记性。一年级第一学期,放学回家我都要求她先写作业,写完再下楼玩。写作业要看着时间,作业质量她自己把握,我从来没给她改过作业,对错由老师负责,这个时候就是培养她写作业的效率。

从一年级下学期到5年级,她的作业我基本没有管过,只是在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给她签个字,从来不检查。

到了5年级,数学班改到周四晚上,她会在放学到数学班上课前完成学校作业,如果当天有读书笔记作业,一般写不完,到家后再写,这个时候就会写的相对晚一点,我是要求她10点钟必须上床睡觉,所以下次老师如果在周四晚上布置读书笔记的话,她会中午在午托部写一会,不耽误睡觉,平时这个时间一般是和午托部的同学一起玩闹。

在我养娃的过程中,我觉得我更多的是陪伴而不是管,如果要管也是管习惯,习惯要从小培养,一旦养成就可以放手了。

到了初中以后,就更不要管了,青春期的小孩逆反心理很严重,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必须放在首位,这个时候对孩子的管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

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单,这个成绩年级排名30名左右,算不上学霸,但还可以。




题主的问题有“倒果为因”的逻辑错误。不是因为“不管”成就了学霸,而是学霸根本就不用管。




这句话不可全信,人家所谓的不管孩子,只是因为从小给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后来孩子自律能为极强,所以不用父母催促,管教。

我朋友的女儿去年以我们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朋友两口子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从来不管女儿的学习。是真的不管吗?

他们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两口子吃完晚饭的第一件事就陪女儿读书。还沒上学,人家的女儿已经完全能读简单的故事书。即使带着孩子出去玩,嘴里给女儿教的也是唐诗宋词。

到了小学,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既然有第一,为什么要考第二?"

他们的女儿自尊心极强,人也聪明。几乎次次第一,偶尔一次第二就得大哭一场,无形中给女儿树立了永争第一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孩子也付出极大的努力。

人家两口子也无时无刻不在给女儿树立榜样,只要女儿在家,两个人决不看电视,玩手机,而是一人拿一本书在学习。

在初中,这个女孩的自律程度已经让大人自叹不如,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父母劝阻她休息都不听,万般无奈只好用拉下电闸断电的方式。

记得有一次,我们两家人出来聚餐,吃着吃着她女儿忽然跑到了前台,问前台的服务员要来了纸和笔,原来是有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突然来了灵感,即使出来吃饭孩子的心也在学习上。

到了高中,孩子得益于自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扎下的牢固的学习基础,稳居实验班第一,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学习上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了。

因为孩子争气,做父母完全可以凡尔赛一下,炫耀一下自己的孩子不用管,其实,是人家小时候管得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的学习态度,可以终生受益,大了当然不需要管了。




我是一名老师,对这种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下面,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有些尖子生的确不需要家长监管

有人说,智商高的人所占数量少,智商差的人所占比重也少,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处于中间水平,如果用一个示意图表示的话,就是呈两头尖,中间厚的纺锤形。

从一个老师的角度看,人的智力不仅是有差别的,而且是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

这句话,可能比较扎心,但是事实。

在教过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智商特别高,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是触类旁通、一点就通,如入无人之境,一切难题迎刃而解,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们这里有个孩子,前些年考上了北京大学,父亲在教育局当副局长,母亲在人民医院当医生。两口子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监管孩子的学习。

而这个孩子呢,在学校里,并没有坐在教室里死学,也没有参加什么校外培训班。下课了,篮球场上总落不下他的影子。就这么边学边玩,度过了高中三年,当年高考的时候,北大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他的手上。

有些人问他爸爸,是用什么办法把自己孩子教育得如此优秀?这位当教育局副局长的父亲两手一摊:我根本没有时间过问他的学习,是他自己学的。

据我观察了解,那些不用家长操心、监管的尖子生,一定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①拥有一个聪慧的大脑,这是基础,也是保证。

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比如那个教育局副局长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为工作忙碌着,没有闲着在家喝酒吸烟搓麻将,都有正经的工作。耳濡目染,也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学习效率特高。并且这些孩子的记忆力也很强,学过的知识记得很牢固。

④自律性很强,懂得控制欲望。喜欢打篮球,也不是沉浸在篮球中,到了上课时间就会冲向教室,他们知道什么时间就干什么事情。



有些尖子生是拔苗助长、打激素催起来的

尖子生和尖子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合成的。

同住一座楼的邻居,两口子都没有正式工作,一个在工厂里当工人,一个在医院里当保洁,生育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都没有跌落过前两名,女娃娃长得不但漂亮,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凭她父母的知识水平,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凭他们的经济收入,不可能给孩子报辅导班、培训班。

每次寒暑假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在自己的家里复习功课。这样的尖子生,就是纯天然的。

还有的尖子生就是靠父母“催肥”“催熟”的。孩子放学回家,放下手中的活不去干,专门陪着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寒暑假给孩子报无数个辅导班,整天不是在家休息,就是去往辅导班的路上。



“马无夜草不肥”,在家长的悉心监管和辅导班的培育下,课程知识当然掌握得很牢固,学习成绩也会非常突出。当然,这里说的是尖子生,还有一部分学生参加再多的辅导班,也是收效甚微的。

所以说,题主提到的这个话题:

有的尖子生的家长总说,我从来不管孩子学习。这是真的。但是,还有一些尖子生的家长是通过金钱、时间和精力催肥的。

不用家长监管的尖子生是真正的尖子生,他们的潜力很大,走向社会以后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靠家长监管变成的尖子生,已经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了,走向社会以后,比较平庸的概率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先考上一个重点大学是基础,先进入一个高平台,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个问题,勤奋努力、刻苦读书最重要,毕竟学生时代就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是无法弥补的。

你说对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这个话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我家俩个孩子,大孩子从小在奶奶身边带大,上学也在乡下上。

我跟孩子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按说,孩子的成长我们做父母的还真的是失职的,可那时候流行往外面打工,也为了把家庭生活搞得好一点,我们也是逼不得已不得不丢下孩子在家跟爷爷奶奶一起。

孩子的爷爷奶奶大字不识一个,爷爷还上了个二年级,奶奶更是连学校门口都没进去过,就这么俩个老人,指靠他们能教好孩子,那也是不现实的了。

那时候也没有智能手机,打电话都是用固定话机的,所以跟孩子的沟通也就无疑少了很多,除非有什么事情才会打电话讲一下,一般都很少打电话。

就这么一个家庭条件,再加上这么样一个环境,按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很差才是,可我家大孩子,不单只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回回考班里第一名。就连他老师都夸孩子聪明,是个学习的苗子。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的学习我们真的从没操过心,也从来就没有管过他什么,每次从学校回家来,作业也是他自己主动做,该玩的时候玩,我们最多就是动动口,提醒一下。

从初中到高中这个阶段,因为孩子的心理年龄期原因,判逆了一段时间,好在后面还是让我改带回过来了,现在大孩子已经上大学,基本上也就定型了,没有什么要让我操心的了。

而小的孩子现在还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在老家上学,还是没有人管教他,但一直到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不是班里第一就是第二。

做作业也从来都是他自己主动做,不用我们说,做完作业他该玩就去玩,自己安排。

也许是我的运气好吧,就连朋友和村里人都说我命好,孩子上学一点都不用操心,还个个学习成绩好!

我也是这样想,有可能孩子上学真的还是需要一点天赋吧!当然后天的习惯养成也很重要!其他的我就真的找不到方法了!友友们觉得呢?




真正学业上的尖子生,他们能赢得学业成绩的根本优势,并不在于学习行为本身,而更在于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 也就是说,自小养成了优良品质与良好习惯的孩子,才可能成为学业上的尖子生。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是苦逼,越不可能真正成全孩子学业,怎样的外因终究只是条件,孩子优良的品质与习惯才是根本。

尖子生的家长说“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这就是真正的教育智慧与秘诀,而不是谦虚与矫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家长   孩子   作业   补习班   辅导班   儿子   父母   女儿   初中   习惯   成绩   高中   妈妈   老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