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拉闸限电,工人工资该怎么算?干一天算一天吗?

目前限电潮席卷广东、江苏、浙江、云南、宁夏等十多个省。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停产公告,小工厂只能开一停六。个别能耗高的工厂,直接被通知停工一个月。

以中山市为例:

规模以下企业,开一停六;

规模以上和科技类企业,开二停五;

市级优保企业,开四停三。

这就意味着,如果是一家规模以下的小工厂,其工人在中秋节以后,国庆节之前只有一天上班的机会。

停产后,工资该不该发?

工人手停口停,大多靠计件工资挣钱,大规模停产,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但是现在工厂也不容易啊,各种原材料都在大涨,国际物流的价格上涨了10倍,而成品售价却不敢往上涨。这种情况下还被限电停产,让工厂付这份工资,老板冤不冤?

如果老板不给工资,工人又怎么办?与工厂共渡难关是不存在的,老板发不出工资,工人肯定提桶走人。那后面恢复生产后,怎么办?

停产后,工资怎么算?

为了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的朋友章律师,他还兼我们这里的劳动仲裁员,擅长打劳动纠纷的官司。

章律师认为:

工厂因为限电停工而不发工资,肯定是不合法的;

工厂因为停工,而辞退工人,也是违法的,赔偿金会很高;

工厂所发工资一定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人前面都是正常生产工作的,工厂不能以停产为由,对工人9月份前面的工资有所扣减;

去年疫情期间,国家有文件,第一个月工资要照发,第二个月可以按最低标准发。这是因为疫情停工是不可抗力,有法律依据可以这样规定。这次限电停工,能不能算不可抗力,这是有争议的,因此强制说让工厂按基本工资发,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这次为什么停电?

网上流传说,这是中美在打贸易战。疫情发生后,各国停产,因此订单纷纷涌向中国。如果疫情结束,各国恢复生产,我国多出来的产能就要自己消化,这可能引起我们经济大倒退。所以国家提前出手,拉闸限电去产能。

这个观点被很多短视频博主录制发布,而且听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很不靠谱,是一种用来博眼球的阴谋论。

原因很简单,国家出手调控经济,有很多有效手段,比如调控利率,控制信贷审批,减少政府采购等等办法。拉闸限电去产生,这种手段就过于直接了。如果真要这样,闸都不用拉,直接去工业区贴封条就好了,是不是更有效?

其实这次拉闸限电的原因,主流媒体都有报道过,是因为国家在“能耗双控”。

8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各省为了完成年度指标,才纷纷拉闸限电。

两种限电原因,推导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为了去产能,就一定会让不少企业减产,甚至关门,这就会引发失业率的上升,就会形成社会问题。而为了控制能耗,就可以把拉闸限电看作一种短期手段,只要各省把能耗控制到一定范围,就会放开用电。

我的观点

既然可以推断拉闸限电是一种短期行为,作为打工人就没有必要恐慌。工厂不会大批量倒闭,我们不会失业,不会引发失业潮。那么我们就该想想怎么面对这个局面。

如果工厂不发工资,工人就留不住,复产后工厂就成了空架子。

如果工人另谋出路,在这个环境下,工作变得很难找,可能导致长期失业或者转行。

所以在面对这种困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老板和工人能互相体谅,能抱团取暖。老板能给出一个相对较低,但又合理的工资。员工能接受,并且愿意和企业共渡难关。如果双方各顾各的,一定是双输的局面。




目前对各地拉闸限制工业用电,那么很多人会觉得工人的工资费怎么算呢,毫无疑问可能有的工厂里面也就是单一的底薪1720元吧,但是如果说真的这样的话,那么我相信这个厂的工人大部分都会离开,因为在中山这块地方的话,底薪还是1720块钱,如果说工厂里面不实行保底制度的话,那么他的人员都会大部分的流失。

像目前这种限制工业用电,甚至是有的开二停四,更没办法去运作工厂的一些事情,对于我们工人来说,如果说不实行保底制度,那么每个月就只有1720块钱拿到手中,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靠这1000多块钱就能养活一家人的人,所以说这样的情况还是要看厂里面的去想办法,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流失人员,因为当你不限制用电以后,那么你再去找人的时候估计就很困难了,所以当下厂里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想尽办法把所有的工人稳住,不让所有的工人为了限制用电而流失出去,那么到后来吃亏的还是厂里面。

目前我们厂里就实行了包吃包住3000保底,这样的话就能最大化的保证工人的利益,再者说的话,虽然没有事干,大家也玩了,虽然全部都只能保到3000块钱,但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迈出这一步也确实够难的。




拉闸限电不会时间很长,为了留住工人,即使停工也可临时发给工资。

一般情况下,在工厂开工前,厂房就用电问题和电力部门签订了供用电合同,除事故停电和计划停电检修外,为保证供电可靠率,电力部门不会轻易停电。

如果需要对该工厂停电检修时,电力部门会提前七日向用户发出通知,用户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停电后工厂的工作安排。

停电期间,工厂可向工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其他工作。

因此,停电期间工人还可以有其他工作可干,所以应该照常向工人发给工资,否则,工人一旦流失,工厂就得不偿失了。




别的厂我不知道。我公司就是,上一天班有一天的工资,不上就没有。老板也诉苦,有订单做不出来,不能按时出货,还面临罚款,真的是太难了。




这是我们厂,每个月拿到八千多到九千的工资,32一个小时。

我是在昆山的一个厂里上班,由于拉闸限电的原因,现在昆山所有的工厂已经提前放假,从26号放假到30号,厂里领导说到十月份可以把放假的时间补上,还说整个十月都不会休息,全体加班,但这个拉闸限电的问题也没几个人在乎的,因为现在厂里的大多数都是小时工,干一个小时给一个小时的工钱,不干就没有钱,但厂里的正式工的工资影响比较大一点,全勤奖,记效奖什么的都没有了,不过到十月份又补过来了,不过一个月也没有休息,就是比较累而已,相信十月份是个不眠之夜。





工人一般都是计件工资,非常时期,工人工资应该按当地基本平均工资水平发放,以保障员工的最基本生活需求。




国家在那里拉闸限电,但有的工厂还是不在那里停工停厂的现象在那里出现的,因为现在的那些工厂都自备有自己的发电机的厂房在那里去备用的,利用自己发出来的电,就可以在那里去继续生产的了,也不会给国家带来用电的负担在那里出现的。那样那些工厂的工人,就不会在那里有停工的现象在那里出现的了。




就目前情况看,我们国家不会缺电,各地拉闸限电可能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美国超量发行国债,用一堆不值钱的纸币从我国换走各种物资,国家如果不源头控制,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工厂现在招工难,限电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建议工厂还是正常发工资。




限电是节约资源,没有哪种能量是无穷无尽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限电的同时,各老板也会有他的对策,例如,有电的时候努力做事情,没电的时候就养足精神。不说了,我养精神去[捂脸]!






目前限电潮席卷广东、江苏、浙江、云南、宁夏等十多个省。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停产公告,小工厂只能开一停六。个别能耗高的工厂,直接被通知停工一个月。

以中山市为例:

规模以下企业,开一停六;

规模以上和科技类企业,开二停五;

市级优保企业,开四停三。

这就意味着,如果是一家规模以下的小工厂,其工人在中秋节以后,国庆节之前只有一天上班的机会。


停产后,工资该不该发?

工人手停口停,大多靠计件工资挣钱,大规模停产,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但是现在工厂也不容易啊,各种原材料都在大涨,国际物流的价格上涨了10倍,而成品售价却不敢往上涨。这种情况下还被限电停产,让工厂付这份工资,老板冤不冤?

如果老板不给工资,工人又怎么办?与工厂共渡难关是不存在的,老板发不出工资,工人肯定提桶走人。那后面恢复生产后,怎么办?

停产后,工资怎么算?

为了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的朋友章律师,他还兼我们这里的劳动仲裁员,擅长打劳动纠纷的官司。

章律师认为:

工厂因为限电停工而不发工资,肯定是不合法的;

工厂因为停工,而辞退工人,也是违法的,赔偿金会很高;

工厂所发工资一定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人前面都是正常生产工作的,工厂不能以停产为由,对工人9月份前面的工资有所扣减;

去年疫情期间,国家有文件,第一个月工资要照发,第二个月可以按最低标准发。这是因为疫情停工是不可抗力,有法律依据可以这样规定。这次限电停工,能不能算不可抗力,这是有争议的,因此强制说让工厂按基本工资发,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这次为什么停电?

网上流传说,这是中美在打贸易战。疫情发生后,各国停产,因此订单纷纷涌向中国。如果疫情结束,各国恢复生产,我国多出来的产能就要自己消化,这可能引起我们经济大倒退。所以国家提前出手,拉闸限电去产能。

这个观点被很多短视频博主录制发布,而且听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很不靠谱,是一种用来博眼球的阴谋论。

原因很简单,国家出手调控经济,有很多有效手段,比如调控利率,控制信贷审批,减少政府采购等等办法。拉闸限电去产生,这种手段就过于直接了。如果真要这样,闸都不用拉,直接去工业区贴封条就好了,是不是更有效?

其实这次拉闸限电的原因,主流媒体都有报道过,是因为国家在“能耗双控”。

8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各省为了完成年度指标,才纷纷拉闸限电。

两种限电原因,推导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为了去产能,就一定会让不少企业减产,甚至关门,这就会引发失业率的上升,就会形成社会问题。而为了控制能耗,就可以把拉闸限电看作一种短期手段,只要各省把能耗控制到一定范围,就会放开用电。


我的观点

既然可以推断拉闸限电是一种短期行为,作为打工人就没有必要恐慌。工厂不会大批量倒闭,我们不会失业,不会引发失业潮。那么我们就该想想怎么面对这个局面。

如果工厂不发工资,工人就留不住,复产后工厂就成了空架子。

如果工人另谋出路,在这个环境下,工作变得很难找,可能导致长期失业或者转行。

所以在面对这种困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老板和工人能互相体谅,能抱团取暖。老板能给出一个相对较低,但又合理的工资。员工能接受,并且愿意和企业共渡难关。如果双方各顾各的,一定是双输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计件工资   不可抗力   厂里   疫情   产能   产后   工人   手段   工资   工厂   老板   原因   工人工资   国家   财经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