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丁春秋说:“老夫乃山东曲阜人氏”,金庸为何如此?

丁春秋,孔丘孔仲尼。钉,孔。丁春秋祖籍山东曲阜,圣人故里,外观道貌岸然,飘飘如仙。而星宿门人个个凶残歹毒,只会逢迎拍合,戴高帽拍马屁,与孔府屹立千年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庸大师对儒家的态度就在这里!





要正确理解丁春秋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得出丁春秋的用意,而不能简单理解为是金庸故意借此想抹黑儒家和山东。


首先,当时的丁春秋因为带着丐帮新任帮主庄聚贤前来少林寺争夺武林盟主之位。因为庄聚贤名义上又是丁春秋的徒弟,所以丁春秋想利用庄聚贤上位,双方发生了争执。

玄慈等人的论点是,丁春秋为星宿派,长期居于星宿海,中原武林推选盟主和他并没有任何关系。

言下之意是丁春秋没有资格做中原武林盟主。


其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星宿老怪乃是山东曲阜人,丁春秋非常狡猾,当场立即牢牢抓住了玄慈等人的漏洞,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而让玄慈不好再说什么。

丁春秋丁老怪在说“老夫乃山东曲阜人也”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在“曲阜”两个字上加重语调,意思是他来自孔子故乡,比在场任何人都更有资格做武林盟主。


第三,金庸安排丁春秋这句台词,一方面说明丁春秋巧舌如簧,奸诈善辩,同时客观上也有讽刺喜剧效果。

名门正派人士想拿地理优势和自己正教的优越感排挤丁春秋。

而星宿老怪以毒攻毒,偏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让正派哑口无言,无法反驳。




说句不好听的,没人说孔子孟子荀子乃至董仲舒一派的儒家不好,说实话,就孔子后代以及宋明之后的儒家,嘲讽也无可厚非,因为孔子后代真没啥好人。




丁(钉)与孔相对,又有春秋为证,一目了然。金庸非儒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惹来很多儒生怼他。除了金庸前期作品,如射雕,还对儒家抱有希望外,中后期作品都是在讽刺儒家思想。再比如,练习紫霞神功浩然气的伪君子…




丁春秋说:老夫乃是山东曲阜人,这句台词,无论怎么说,都有影射孔子的嫌疑。

因为从名字上来分析,丁春秋这个名字,如果不和孔子发生关联,也就没有什么毛病在里面,可是一旦和孔子产生了联系,这个毛病就立刻显露出来,钉子是干嘛用的,就是用来打出一个孔来,然后钉在孔的上面,而且春秋正是孔子生活的年代,孔子曾经重新编订过春秋这本书,所以说丁春秋这个名字谐音就是订春秋,不言而喻就是映射孔子的,当然,如果天龙八部全书当中,丁春秋不和孔子发生联系,也没有人会想到丁春秋和孔子有什么关系,但是金庸借着武林大会的机会,让丁春秋带领着众弟子,来竞选武林盟主,少林寺的方丈玄慈认为丁春秋是海外的星宿派,不属于中原武林,不能参加武林盟主的竞争,于是丁春秋就将孔子老家山东曲阜搬了出来,强调丁春秋是山东曲阜人,以此来影射孔子就像丁春秋。

丁春秋作为星宿派掌门,带领一群弟子,前呼后拥,孔子也有一群弟子,孔子出门时,也有众弟子相随,孔子生前在春秋时,名声并不响亮,为了当官周游列国,最终也没能实现愿望,孔子能被尊为圣人,也是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们令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儒家学说的掌门人,被尊为了圣人,因此,孔子的名气,是死后被他的弟子们所成全的。

在天龙八部里,丁春秋弟子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丁春秋抬轿子吹喇叭,无论走到哪里,遇到人就会齐声高呼:

星宿老仙法力无边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星宿老仙,法力无边; 神通广大,法驾中原。然后就劝人家加入门派。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刻画的丁春秋这个人物形象,多少都有映射孔子的嫌疑,否则,就不会有如此多巧合。可见金庸对儒家不太感冒,不太认同儒家学说,这在他的作品中,多少都有流露,例如射雕英雄传里东邪黄药师,旗帜鲜明的反对那些酸儒行为,杨过娶自己师父小龙女为妻,所有人都认为有违礼法,就是儒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这个礼法,唯独离经叛道的黄药师大为赞同,证明了金庸内心里是不太赞同儒家的学说,因此刻画出一个丁春秋来。

总之,丁春秋是否映射孔子,只是一个嫌疑,既然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那就解答讨论一下,佛家,儒家,道家任何人都有相信或者不信某一家学说的权利,这是个人信仰的自由,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干涉,或者批评的权利,本人喜欢金庸的小说,也喜欢读儒家的经典,更喜欢佛家和道家经典。




以小说当时的背景来看,当时是北宋时期。但是不久将在辽东崛起完颜氏,并一路联宋灭辽,再南下攻宋。

在金灭北宋,占据北方大片江山时,曲阜的孔氏一族率先跪迎金兵,并高呼万岁。随后为表忠心,以孔子后代,衍圣公,文人代表的身份,呼吁天下文人归心大金。在大金占领区协助金兵,衔接各地士族,扑灭和招降宋人的反抗势力。积极安抚各地百姓,并声称金为天下共主。同时积极联络南宋朝廷文官文人投金。

可以说孔氏一族在当时的背景下,狠狠的打击了爱国宋人的反抗势力。也动摇了南宋这个文人集团的朝廷根基。

在蒙古铁骑再次灭金,又灭南宋的的历史中,孔氏一族再一次跪迎蒙古大军,并再一次为蒙古人四处奔走,镇压,挑动,策反,安抚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建国初期,想要将曲阜孔氏一族灭掉,而新中国老祖也要“批孔”。作为一个极为热爱以及民族的作家,金庸很多小说里有对那些人面禽兽做影射和批判。




题主您好:

金老先生的《天龙八部》里面的代表性人物相当之多,针对您的问题,丁春秋说:“老夫乃山东曲阜人氏”为何如此?我们一起分析以下:

丁春秋人物简介:

这个丁春秋能力相当的厉害,更可以说在《天龙八部》中,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阴险狡诈,其实最擅长的就是投毒。

他其实是“逍遥公司”的一名员工,但是野心勃勃决定加害“逍遥公司”董事长,将董事长打下悬崖。这回他高兴的不要不要的,决定出去自己单干,开了一家“星宿公司”而且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号称叫“星宿老仙”,其实别人都叫他“星宿老怪”。最为厉害的就是出去办事锣鼓喧天,员工还有个口号:“星宿老仙,法力无边,一统江湖,寿与天齐。”可见其野心有多大,还想向天再借500年。

丁春秋自称:“老夫乃山东曲阜人士。”

这句话是他在少林寺的武林大会上讲的,到底为什么偏偏要讲自己是山东曲阜人呢?我先以我个人见解来分析一下,当时“星宿公司”没资格参加这个武林大会,玄慈方丈不能让这个西域人参加,但是这个丁春秋老头就说:“老夫乃山东曲阜人士。”其实就是想参加这个武林大会,而找的借口,玄慈方丈一听,诶呀原来丁老头这是来自孔子故乡,给你点面子把,战斗吧。

总结:

丁老头是真的心狠手辣,野心勃勃,能力超高,但是确实招人痛恨。

更说明了“老夫乃山东曲阜人士”话语的分量有多重,才导致能参与这次武林大会,要不丁老头决不能善罢甘休啊。

以上纯是个人的见解,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谢谢谢谢。




同意条友石开言之见解。

丁,谐音订,春秋,系孔子修订《春秋》之作。山东曲阜系孔子故里。

此处金庸用反讽之法,把道貌岸然满口仁义之徒捎带上来。名字即便是堂堂正正,籍贯亦是书香圣地,人依然可以是无耻之徒!

正如君子剑岳不群,五岳之中卓尔不群,实际上是阴险无耻、沽名钓誉之徒!




金庸特意突出丁春秋是山东曲阜人,实际上是有深意的。

实际上金庸作品的思想变化很明显,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里胡汉分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其中乾隆在里面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与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都是大英雄,武林人士如果给朝廷效力就是鹰犬,为人不齿。在此后的《碧血剑》《飞狐外传》等作品里都是这种思想。但是到了封笔之作《鹿鼎记》里居然塑造了一个明主康熙的形象,让人大跌眼镜。而金庸并不是突然转变的,这中间是有过度的,《天龙八部》就是他思想转折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第一主角段誉虽然是汉人,但已经不是中原正统,而是大理国世子,而书中最厉害最有人格魅力的盖世英雄乔峰连汉人都不是,而是当时跟汉人敌对的契丹人。第三男主虚竹虽然是汉人,但是做了西夏的女婿。其他重要角色比如慕容复是鲜卑人,鸠摩智是吐蕃人,可以说书中重要人物没有一个是过去的那种中原大侠。

这时候金庸先生的思想已经变了,到底是该以种族来决定人物塑造,还是要以个体品质作为塑造重点呢,很显然金庸在这时候选择了后者。

而这时候有几个反派典型出现了,比如丁春秋,比如全冠清。这俩人如果看外形,绝对是传统思想里十分正派的形象。丁春秋鹤发童颜,仙气飘飘,全冠清眉清目秀,温文儒雅,但就是这俩人,居然是书中最坏的两个人。

丁春秋欺师灭祖,凶狠毒辣,仗着武功和毒功横行西域。全冠清利欲熏心,卑鄙无耻,利用乔峰契丹人身份谋取丐帮领导权。

当然了,全冠清武功不行,就算他再有想法也只能做个军师类的人物,而丁春秋就不一样了,他武功一流,一手创立星宿派,笼络了一群卑鄙无耻之徒作威作福。

丁春秋名字很有意思,一看就有出处,后来他自报家门,山东曲阜人氏,这不就是孔子老家嘛,而《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史书。要说正统,单看出身,丁春秋绝对是正统的最佳代表。

而丁春秋是在什么时候自爆出身的呢,正是他挟持阿紫威胁游坦之一起去少林耀武扬威的时候。游坦之那时候内力毒功都是一流,战斗力强悍,他跟游坦之联手,除了扫地僧,恐怕无人可敌。而游坦之本来就是个无能少年,机缘巧合才得一身武功,所以事事听从丁春秋的。他俩联合,在武力方面已经无敌,再加上丁春秋正统的身份,坐上武林盟主之位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呢,虽然他很多地方已经具备了做武林盟主的条件,但是武林中只要稍微有点认知的人都知道他不可以做武林盟主,因为他人品太差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乔峰,乔峰虽然是契丹人,但是他却义薄云天,事事以天下苍生为先。乔峰虽然不是正统,但是最后为了大宋和契丹百姓的安危,挟持辽国皇帝,最后自杀谢罪明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乔峰这样的作为,让无数汉人好汉都汗颜羞愧。

这样一来,丁春秋强调自己正统出身就显得格外可笑。实际也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品行不佳,不管什么出身都是垃圾,哪怕他是孔子直系也没用。相反,如果一个人品德高尚,哪怕他是异族也没有关系,依然可以受到大家尊敬,而那种讲出身讲来历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不光丁春秋,在金庸笔下,泰山派,全真教也多宵小之徒,特别是泰山派,基本没啥好人!因为查良镛他爹被南下的三野部队镇压了!所以记恨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曲阜   山东   契丹   儒家   孔子   武功   法力无边   中原   人氏   星宿   盟主   汉人   正统   春秋   人物   社会   作品   丁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