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得抑郁症吗?

您好!不知道您所说的孩子指的具体是几岁?如果需要明确诊断,请带着孩子本人到专业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问诊及检查后才能确定。在这里只能简要地为您介绍一下有关抑郁症诊断的相关知识。

孩子也是有情绪的,所以也会出现类似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意志力下降等抑郁症状。只是由于孩子与成人的诸多属性差异,在诊断以及治疗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美国权威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上的标准,一种新的诊断: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用于年龄达12岁的儿童。当具有这种症状模式的儿童成长到青春期和成人期时,通常会发展为单相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以下简要地介绍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A严重的、反复的脾气爆发,表现为言语和/或行为,其强度或持续时间与所处情况或所受的挑衅完全不成比例。

B脾气爆发与其发育阶段不一致。

C脾气爆发平均每周发生3次或3次以上。

D几乎每天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脾气爆发之间的心境是持续性的易激惹或发怒,且可被他人观察到。

E前几项症状已经持续存在12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个体从未连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没有以上症状。

F以上症状至少在下列三种(在家、在学校、与同伴一起)的两种场景中存在,且至少在其中一种场景中是严重的。

G首次诊断不能在6岁前或18岁后。

H以上症状出现的年龄在10岁前。I从未有超过持续1天的特别时期,在此期间,除了持续时间以外,符合了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全部诊断标准。

J这些行为不仅仅出现在重性抑郁的发作期,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该建议来自好心情平台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关铁峰医生给予指导。关铁峰医生擅长治疗学习及工作压力。情感及家庭问题。失眠,抑郁,焦虑,紧张,烦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厌食。幼儿,儿童教育。心脏官能症,周围神经痛,产后抑郁,卒中后抑郁等。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据一名医师介绍,每年他们接诊精神类患者6千多名。其中一半为青少年和儿童,最小的患者仅有9岁。孩子易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高期待引起孩子压力过大。




孩子也会德抑郁症吗?毋庸置疑,孩子这个弱小的脆弱心理的物种,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所以孩子得抑郁症毋庸置疑。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的关于孩子健康与成长问题。




抑郁症并不是只有大人才会得的病,孩子也可能会得。

关于抑郁症的诊断,首先要看时间。这里说的“感觉孩子一直意志消沉”,这个“一直”具体是多久,是否超过两周?还有孩子的意志消沉是否是因为经历了什么负性事件?孩子的情绪状态如何?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及特征的疾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上且是与诱发事件不相适宜的心境低落。抑郁症的心境低落程度与个体的处境是不相对应的。比如一件负性事件会导致心理健康的人连续两天都情绪低落,但是这个事情会导致抑郁症患者持续两周的痛不欲生,他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更重更长。例如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会有两三天的闷闷不乐,认为自己没有表现好,但是几天之后会自行恢复状态,这是很正常的状态。但是抑郁症的孩子,他们可能会有长达数周的情绪消极,认为自己很没用、自卑,无法振作,甚至出现用铅笔划伤自己的行为,那么就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如果孩子是因为遭遇了挫折而导致的短暂几天的意志消沉,家长不要过于担心,这是正常的行为反应。家长可以和孩子多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先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能理解你的难过的,然后再适时的提供一些建议。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孩子也会得抑郁症。

当下的社会压力不单单指向成年人,孩子从小就接收到来自社会角色的期待,已经感受到压力。再加上家庭成员的期待和原生家庭环境、父母观念等等的影响,孩子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期待和压力,对自我认知不清晰,负面认知和情绪不能及时疏导,抑郁情绪越积越多,长时间不干预疏导,就会形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不分年龄的,我的一个侄儿就是这个病,现在还在精神病医院里关着呢。

堂侄儿比我女儿大十个月,人帅气,五官端正,皮肤白白净净,十五岁多的时候就患了这个病,不发病的时候挺乖的一个娃娃。侄儿的这个病主要是因为父母的离异,缺失父母的关爱,去学校同学又嘲笑他是没妈的孩子,回家来,一个人躲在屋间里,家里的大人没有引起重视,时间久了就孤僻,不爱说话,也不活泼了,家里人还以为是学习压力大造成的,就一个劲的把生活开好一点,以为让孩子吃好点,营养跟上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这个是心动疾病,需要沟通,交流,关爱。

后来因为中考差几分上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我堂哥去找关系花钱把儿子弄进去了,那里面的孩子基本上个个都是尖子生,侄儿比起那些孩子自然差了一截,学习跟不上,同学圈子溶不进,老师也不怎么待见,侄儿一下子病就严重了,不受控制了,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乱说乱唱,把老师和同学吓坏了,赶紧通知家长领回去。

马上弄到精神疾病医院,医生诊断为抑郁症,要长期服药,不能受刺激。

一直吃药,但是药三分毒,有的药也是有副作用的,家里人看到也可怜,见他病情不严重的时候偶尔停一下。正常的时候什么都好,一切正常,稍微受一点刺激就会乱说乱骂乱打。

不敢让他一个人独自出门,怕他发病了在外面惹事,但他喜欢偷跑,因为在家里也呆着烦,去到大街上,稍微看到一点不平衡的事,就发病了,不管老弱病残,抓到就是一顿狂揍,这种事情发生了好几次,家里人赔了不少钱,后来有一次,因为打了别人,别人报警了,警察来抓走了,发现是有精神方便的疾病,就通知精神病医院来接走了,家里人每个月交费用,在那里面关着,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慢慢的认不得自己的家人了,唉,我可怜的侄儿。[流泪][流泪][流泪]




呵呵。

会的,网上去查查吧,抑郁症“易致病,难痊愈,高复发”。

十七岁女儿罹患抑郁症三年。今年一月份去住院期间,惊奇地发现更加低龄化了。一九年第一次住院治疗时,孩子们多为十四五岁,十二岁的算极个别。可今年一月份再去住院,十二三岁为主流,最小的为八岁。




9月16日随《乔任梁因抑郁症而离世》的新闻一出震惊网络,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同样因患抑郁症自杀的哥哥张国荣,这件事再次唤起了大家对抑郁症的关注,也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可是各位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看似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子也可能也会得抑有症。

儿重抑有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常常起病于儿重或者青少年时期。美国研究者调查发现,在儿重中抑都的发生率在0.4%~2.5%之间,在青少年中抑有都患病为5%~109%,这个结果与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通常在10岁之前,男女患抑郁得比例相仿,随年龄的増加女性患病率会逐断增加,最后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2。目前,我国大约有20%的少年儿重出现过抑郁症状,其中有4%的孩子为临床抑都,也就是必须接受临床上治疗的重症抑郁症。因比,青少年和儿重抑郁症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发病的年龄也有越来越年轻。

孩子患抑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青少年和儿重抑症的临床诊断难度大,识別率较低,临床表现主要为:

1.行为冲动,情绪波动較大

成年人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体重减轻、睡眠碍、食欲下降、自责和自卑罪,这些在孩子抑有症中却并不常见,相反,发脾气、激惹、成绩下降、离家出走、拒绝上学却很常见。中

2有部分的儿童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有些孩子在表达认知方面的症状时,还存在因难,比如自卑和绝望等。

3不同的年龄段名有其特点:研究发现

3~5岁的儿重,主要表现为游戏失去兴趣,玩游戏过程中不断有自残、自卑、自杀和自责的表现;

6~8岁的儿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如腹痛、头痛和不舒服等);还有的孩子会有痛哭流涕、大喊大叫、莫名其妙的激惹冲动行为等;

9~12岁的儿童,更多的会出现不自信、无无聊空虚、离家出走、无助绝望、惧怕死亡。

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易激惹、行为冲动鲁葬、成绩下降、食欲变化和不愿上学。

为了让孩子远高抑郁、充満自信,父母应该做到,训孩子独处的能力,在满足孩了生活条件时要有度,儿童精神病科的医生托马斯博士说过,“只有当孩子明白,能获得某种东西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不是他的欲望的时候,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在孩子发火的时候,父母要冷静处理,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yes,一个说no。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会的,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儿童抑郁症。每个孩子可能反应不一样,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易怒,情绪波动很大,暴躁不安。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不爱说话,厌世,闷闷不乐。最危险的情况,就是自残,自虐,通过伤害自己来释放压抑感。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按照道理来说,儿童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不会在精神上有什么不好的现象发生,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家长朋友无暇顾及孩子的,整天都是忙于工作,因此孩子很容易就会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想法的,那么儿童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性因素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因此遗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儿童自身荷尔蒙分泌发生变化

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而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这个变化的原因,因此心理十分的恐惧,很容易就会心里抑郁。

儿童的认知因素

儿童的认知在形成抑郁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看法认为,儿童早期的经历如分离、丧亲、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等等易造成一种消极的认知背景,一旦儿童遇到挫折时便倾向于贬低自己,产生无能、绝望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事物做歪曲和夸大的理解。消极的认知构成了抑郁症的易感性机理。

了解儿童抑郁症的原因,有助于家长做好防护工作,预防儿童抑郁症的发生。并能在家庭中尽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即便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倾向也能够很好地处理,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孩子   侄儿   家里人   低落   认知   心境   症状   抑郁   青少年   情绪   家长   年龄   父母   精神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