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子?

- 1-

1998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注定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那会儿,我还比较年轻,因对自己要求太高,又做了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事业从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同时,女友离开了我。

事业和爱情的双失败,令我陷入到了深深的抑郁状态中。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抑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即使我现在回忆那时候的状态,心里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凉意。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也可以在网络上搜胡慎之《曾经2次,我从严重的抑郁症中爬起来》,我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两次抑郁症对我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一些朋友。

首先,它是无情的。

无情是指,我的情绪情感都被剥夺了,如同行尸走肉。

一个人漫无目标地走在人群中,有点像电影里的特效,自己是虚的,周围人都是实的,他们行色匆匆,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目标,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

在一个虚实的环境里,我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种感觉就像一种有情绪的状态变成了一种没有情绪的状态。

其次,令人无法承受的如黑云压城般的深深的自责感和愧疚感笼罩着我。我觉得自己对不起所有人,而且这种愧疚感会泛化,泛化到好像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可能对别人有害。

在别人对我有期待的时候,我让别人失望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也没有拼尽全力,这一点,对于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在那种状态下,我又对很多人感到非常愤怒。愤怒是因为怨恨,我希望能把部分责任推给别人,所以,我又会觉得别人都对不起我。

在我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对不起我的时候,我变得特别焦虑,很愤怒,不愿跟任何人交流。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愤怒已经令我有意识地切断了跟外界所有人的联系。

到最后,我发现,对于过去,我是无能为力的。对于将来,我同样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无力感又被我深深地体验到了。

存在,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自己很像行尸走肉。

- 2 -

那时的我,就像一个人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洞里。

每天会吃饭,但不是因为饥饿,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更像是一种程序化的运作过程,“哦,到点了,要吃饭了。”

那真是一种绝望的状态。

难以入眠,本身具备的一些功能也在慢慢衰退。

98年,没有全天24小时的电视节目,也没有网络电视。凌晨2点多钟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电视节目了,然后电视上会出现那种老式静止的画面,唯一动的,就是时针。(如下图▼)

切断跟所有人的联系后,我经常一个人看着那些无聊的电视。

因为我希望所在的空间里能有一点声音,保持一点点跟周遭世界的联系。

时针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看着电视静止的画面,直到凌晨三四五点,仍旧是一点睡意都没有。我不知道睡着以后,第二天醒来将面对的是什么,可能又是一个重复的日子,因此,对睡没有半点渴望,对性也没有欲望,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

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跟任何人接触。

现在的我再去理解一下那时候的我,总结了这几点:

第一,我发现自己的能力消失了。

第二,乐趣的丧失。

第三,关系的失联。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我找不到自己。

我的自我不是很稳定,很少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谁。

那段时间,我每天重复地问自己,存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 3 -

在那种状态下,我尝试着让自己的状态稍微好转一点,也在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更努力一点,尽快从那种状态里边走出来。

我也尝试过走到外面,感受太阳,感受周边的人。但当我真的想跟别人建立联系时,我又会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哪怕别人主动跟我聊天,我也保持沉默。

偶尔去小卖部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我也尽量用简短的语言告诉老板,我要什么,拿到东西后立刻走。

我也尝试过去感受别人的生活,比如,我看到别人打牌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参与进去。但当我真的参与到牌局中来,又会很快找一个理由离开,甚至会鄙视打牌的人,“这有什么值得开心的。”

当然,表面上,我会跟随他们一起笑。但内心的感觉是,觉得自己像一个陷入黑暗的婴儿,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

这种状态,我持续了8个月。

逐渐,我发现,我的状态越来越严重了,吃饭只吃一餐,睡不着觉......那一刻,我想到了解脱,因为那种感觉太糟糕了,糟糕到认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我写过几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空洞,多半是告诉对方,我是多么糟糕,我对不起你们,很愧疚。不管我是活着,还是死了,别人都不会太在意,地球照样转。

因此,我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我做完这个决定,有些东西反而慢慢地踏实了下来,想了想,还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做的呢?

我想到了一个朋友,好像需要跟他说些什么,又好像不需要跟他说什么。总之,我想办法找到了他。

见他之前,我对外表做了点装扮,我不希望别人看出目前我是怎样的状态,可以说,我把生命中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这一点:让自己打扮的稍微好点。

那位朋友跟我说了很多,有几句话触动到了我。

他说,“你这段时间的状态好像不是很好,我一直在找你,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其实可以跟我说说,看看我能否跟你一起想办法。

朋友的那番话,就像在我油尽灯枯的时候,注入了一点点活下去的能量,尽管这能量不是很足。但那一刻,我感到跟他建立了一种连接,而且,这种连接是他主动跟我建立的,我抗拒不了。

看似不经意的一两句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关心我的,这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我哭不出来,也悲伤不起来,因为抑郁的时间太久了。

我能感到,内心的某种东西被波动到了。

他跟我说了蛮多话,我也把自己的状态跟他说了,后来,他建议我去看一下医生。那时候很难找到心理医生,所以,我去精神科看了一下。

他陪我到精神科,开了一些药。

其实,吃药也是一种照顾,最起码我在告诉自己,我只是病了。

同时,有一个人能陪着我,让我感到自己不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回应的世界里。

——the end——

作者介绍: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课》在喜马拉雅热销中。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才无忌: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全科医师,执业药师。在《今日头条》做一名健康知识传播者。记得点右上角关注哟。

谢谢悟空邀请。

说明:本人在《今日头条》写了一篇文章《抑郁症——人类健康的杀手》,本回答参考本人文章观点,也补充增加了一些内容。



一,什么是抑郁症。

depression:沮丧、绝望。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症候群。



二,中医认为抑郁症就是: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



三,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

1,心境低落:

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觉得生活没希望,缺少自信心,对自己批评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特别在乎外界评价,郁郁寡欢,了无生趣,总天想哭,痛苦不堪,有自杀的冲动或行动。其中不少人因为父母孩子等原因而选择痛苦地活下来。

2,思维能力下降:

表现为: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下降:思绪混乱、思维迟缓、思维短路、不能解决一般的抽象问题。

3,意识活动减退:

表现为:不愿意出门,回避社交,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长时间呆立、大脑空白、意识淡漠,甚至出现抑郁性木僵(意识不清、不言不语不动,生理反射存在,身体僵硬)。性欲下降,基本的生理欲望下降。

4,认知功能下降 :

感觉迟纯、麻木;记忆力下降;对空间、时间没有知觉;没有整体知觉;甚至产生错觉、幻觉。

5,躯体症状 表现为:

胸闷、心悸、纳差、乏力、失眠、多汗、易怒等自主神功能失调表现。体重也下降明显。



四,什么人易患抑郁症

1,父母有精神碍障者。

目前认为抑郁症有遗传倾向性。

我有个亲戚:母亲患抑郁症,女儿患抑郁症。女儿已经三年不出家门了,连以前形影不离的闺蜜都断了联系。

有一网友说:自从小时候亲眼看见过父亲自杀两次,此后就患上抑郁症。

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能说父母有精神碍障子女一定会患抑郁症。

2,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谨小慎微,完美主义,易焦易躁,自卑自责等,以负面情绪为基调的人,易患抑郁症。

3,生活突发事件 。

亲人离世 ,离婚、失恋、失业,破产,灾难,患病、生产等都是抑郁症的激发因素。没有经过挫折磨练,抗打击能力不强的人往往从此一蹶不振,患上抑郁症。

4,学习、工作压力等。

学习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经济窘迫,超过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会使人意志崩溃,患上抑郁症。

5,期待值过高。

这些人往往对一些事情抱有高的期待值,而结果又使他们大失所望,难以接受。因此他们痛苦不堪,不断自责并假设结果。陷入“假设我不那么做,结果会怎么样……”的怪圈中,不能放下,不能自拔。

6,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没有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

这些人要么妄自菲薄,要么高估了自己。失败了又坠入全盘自我否定的苦海中。



五,如何摆脱抑郁症。

1,改变自己的性格。 不要说性格不能改变。最起码我们能够做到不要太消极,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想,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一点。

2,对突发事件要有正确认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不能改变的突发事件坦然接受,寄希望于未来。要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

3,缓解学习、工作压力,远离繁重工作。 如果工作使我们不堪重负,生趣全无,为什么我们不辞职呢?去找一份轻松点能胜任的工作,这样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4,降低我们的期待值。 把我们的期待值设在一个较低能实现的水平,我们自然少了许多痛苦,即使有痛苦也小得多。

5,认清自我,改正我们的观点。 只有认清了自我,才能得不欣喜失不悲伤,才能舍得下放得下。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我们才能看得开看得破。痛苦大都来于患得患失多疑多虑,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观点出现了偏差。

6,把负面情绪适当地宣泄出来。喜怒忧思悲恐惊每个人都有,只有及时适度把情绪表露出来,才不会让它们在心中郁结成团、越来越难以化解。

7,多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这些知识是我们心灵的养分;是自我认识、自我心理保护的法宝;是心理健康的良药。

8,去找专科医生。 他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比患者深刻得多。他们会给患者最有效的建议和治疗。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这些药往往要长时间服用。

中医治疗:宜辨证论治。①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清肝泻火、解郁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③化痰利气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④养心安神,方用:甘麦大枣汤。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用:归脾汤。

9,和家里人主动沟通,寻求他们理解关心帮助支持。 家庭永远是患者的精神港湾,家里人对患者既不会嫌弃也不会抛弃,会竭尽全力帮助患者。

10,心情不好时,不要思考重大的问题,不要作出决定。 心情不好时,思维能力下降;思维结果片面、错误、消极;作出决定不明智,易作出致命的决定。

11,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 要有自己的自我评价标准,对内加强自我肯定,对外力求做到宠辱不惊。

12,放下“我执”,自渡。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他的思想就像被“黄牛之革”拴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最重要的在于:自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不需要的纠结中挣脱出来。只有你奋力挣扎,别人才好施救。才无忌说:“苦非苦,渡非渡,苦中渡出来,才是天体之真机。”

13,多参加社交、体育、旅游等活动,让思想充电。

14,家人、朋友、社会都应该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者。 癣疥之疾,常人都不堪其扰。何况患者有入骨入髓漫无边际旷日持久的痛苦。所以,无论家人朋友还是社会都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伸出援助之手,毕竟人都有一定的社会义务的。



六,最后说说抑郁症的发病率及严重性。

依据WHO近期数据:

1,全球约有3亿多抑郁症患者。

2,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选择自杀身亡。

3,每年约有80多万人因抑郁自杀。平均约30秒就有一人死于抑郁症。

4,抑郁症即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我认识的一位抑郁症患者,表现如下

一、多疑。他始终觉得有人要加害他,说什么每天都有人监控跟踪他,他的家里办公室都有监控,他的手机也被别人控制了等,他还给公安机关报案说有人要杀他,后经调查没有此事。

二、内疚。他说他做了许多错事,做了许多犯罪的事,公安机关,纪委马上就要抓他了,自己还主动到单位保卫部门或纪检组交代问题,交代的全部事情就是拿了单位的几张复印纸,拿了单位几只签字笔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要求单位领导一定不要让家人知道,怕影响子女的前途等。

三、胡思乱想,精神恍惚。有一天半夜,他醒了,突然发现身边有个女人睡着,他立马报案,说他不认识这个人,这个女人要图财害命。其实这个女人是他老婆。

去年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自己一个人走了,走得很惨。郁抑症患者有时看起来正常,与常人无区别,但有时他们的言行让我们没法理解接受,甚至骇人听闻。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多关心疏导,多花时间陪护,尽量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否则,结果悲催。




其实抑郁症作为一种明确的医学疾病就摆在那里,但人们总是喜欢给抑郁症赋予迥然各异的不同属性,将其描述成自己想象的样子。很遗憾,这样的行为只能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离正确的治疗又远了一步,让吃瓜群众对于抑郁症的偏见又增加了一分。但其实抑郁症真不是什么单纯的心理问题。

医生眼中的抑郁症

为什么说抑郁症就像心灵上的一次感冒呢?我们把自己的心灵拟人化,把抑郁看做感冒着凉,把躁狂看做烦躁发热,这个叫做心灵的小人感冒好后还可能会再次感冒,也可能再也不感冒不着凉,那感冒是什么?感冒就是在常见不过的病啊,不是心灵发脾气,不是小心眼,不是耍性子,而是有这生物和理化因素的生病。不管我们如何推测感冒的原因,感冒就是感冒,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但最终还是感冒。

抑郁症在医生看来也是这样,是有着明显的生物学特征的医学疾病。这一点是经过多少代精神科医生总结和归纳出的最权威的答案,全世界医学界认可的唯一答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质疑呢?

抑郁症的生活状态

负面、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充斥着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我们称它们为负面情绪。虽然负面情绪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状态,但它们的来源就像感冒一样,不只是心理问题,起码我们知道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等等神经递质的浓度发生减少的时候是可以因为减少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出现这些负面情绪的。

这样的发现早在上世纪中叶就被科学家们运用到了抑郁症的治疗当中,由此带来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变化无异于一次革命性突破,短短半个多世纪,因为很多我们无法避免的压力和原因,抑郁症的患者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但起码我们应对的措施不再是半个世纪前治疗抑郁症的传统电休克治疗。真的已经好很多了。

为什么要抑郁?

没有人想要抑郁,即使只是寻常的抑郁情绪,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的情绪,也不是一种能够用好或者不错来形容的主观体验。有些人说抑郁症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但处于同样压力下的人同样存在发病和不发病两种可能。有人说抑郁症就是遗传,但一个妈生的双胞胎也可能是一个发病,一个不发病。有人说抑郁症是承受不了刺激,但同样刺激下依然有人乐观年对一切。

人为什么要抑郁?可能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弄懂最终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的原因一定不是唯一的,是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最终战胜抑郁症,但在那之前,抑郁症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你坚持科学的治疗方法,保持一颗时刻与抑郁症斗争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抑郁症。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需要,可以来问我。




抑郁症患者都是一枚❤️底有泪(累)的人,他们(她们)想去做好做到却有时候被现实打滴有泪无语,无处发泄还要做好自己,然后就抑郁了,愿这个世界相互理解,专打这个星球自私自利无良心滴一点(自私滴人不会得抑郁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自责   低落   心境   症状   抑郁   患者   情绪   痛苦   意识   兴趣   状态   自我   感觉   心理   心情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