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家长怎么缓解症状?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孩子发烧是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让父母头疼不已的问题,特别是到了晚上,孩子非常容易发烧,甚至是高烧不退,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今天就跟大家一块聊聊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如果进行对症处理。

孩子发烧时候,有的手脚发烧,有的却是完全相反,手脚冰凉。一般发烧时手脚冰凉,大多数都是因为细菌性感染或者病毒感染,而且手脚冰凉的发热,特别不容易退烧,而且不怎么出汗,非常容易导致高烧不退,出现高热惊厥。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对症服用一些退高烧的药物,常规服用抗菌消炎,抗病毒药物,如果有条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常规,有无病毒或者细菌性感染,以便对症治疗。

发烧时手脚冰凉,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多出汗,比如说多喝热水,用热水泡泡脚,多出汗,多去小便,特别注意手脚保暖。

如果实在不出汗,就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比如说在孩子后背的大椎穴附近,进行手法按摩刺激,或者刮痧,点刺放血,也可以在保暖措施下,在后背进行摩擦刺激,提升阳气,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同时这样做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哭闹,一方面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气,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孩子出汗,有利于体温的下降。

还有一点,发烧时最好不要让孩子睡觉,因为睡眠中孩子的血液循环变慢,抵抗力下降,更加不利于退烧。不要害怕孩子哭闹,在哭闹的过程中,会加快血液循环,辅助降低体温。

当然了,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如果大家有这方面好的经验方法,可以下方评论区留言,互相交流学习!




发烧「发热」,是指体温升高,明显超过正常的体温。不同测量部位的体温参考数值也不一样,比如,腋下温度 37.2℃ 以上算是发热,口腔温度 37.5℃ 以上算是发热,耳温和肛温则要 38℃ 以上算是发热。

孩子发热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寒战期、高热期、退热期。时手脚冰凉一般是属于寒战期。

寒战期,人体的体温调定点被调高了。调定点被调高,就好像空套设定某个高于室温的温度,当室温升高但还低于设定温度的阶段就是「寒战期」。为了迅速达到体温调定点,血管收缩、汗腺抑制,以减少散热,但通过肌肉颤栗增加产热,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觉得冷,并出现寒战等表现。

寒战期孩子的具体表现有:全身发抖、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体温介于正常和高热期之间,会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迅速升高至高热期。通常寒战期的表现越明显,高热期的体温越高。

在寒战期时,家长可以做的有:

根据舒适度给孩子适当保暖,尤其是四肢末梢双手和双脚。

这期间不适宜进行物理降温,但可以在必要时适当服用退热药物。

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

很多家长会认为寒战期这个时候是不是需要多穿一些,或者捂在被子里……在寒战期手脚冰凉时适当保暖四肢末梢,可以帮助升高体温,减少不适,但要注意一旦进入高热期,身体不再感到寒冷,绝对不可以继续捂热,那样可能造成孩子“捂热综合征”。




儿子小时候,一名儿科大夫告诉我,孩子手脚热乎就没事。只要孩子手脚冰凉一般都是感冒发烧。

下面是我自己的经验。

1、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孩子退烧。

2、用手掌轻轻搓孩子手心脚心,孩子高烧时,搓孩子手心脚心,会出汗,慢慢烧就退了。

3、家里常备退烧药。

4、男孩小时候特别容易咳嗽,稍微不注意就得肺炎。儿子5岁时感冒咳嗽,没注意就肺炎了,打了一周的点滴都不见好,症状也不严重,精神状态也很好。我给孩子停药,每天给孩子搓后背,脊椎两侧加肺俞穴,坚持几天孩子痊愈了。从那时开始儿子很少咳嗽。现在已经是高三的孩子了,只要感冒,我晚上给他搓手心脚心加后背,一般都见效。儿子戏称:妈妈的神手。

只是个人经验,孩子体质不同,不一定通用,仅供参考。




父母堂为您科普:

发烧却手脚冰凉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主要是因为宝宝(特别是婴幼儿)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自主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宝宝发烧时,表现出手脚冰冷表现,这是正常的病理表现。那么,宝宝发烧手脚冰凉后父母可以这么做:

1、不能用厚衣服来包裹孩子,一定要衣服宽松。减少孩子身上的衣服。这样有利孩子散发出过多的体温。

2、让孩子多喝水,喝水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由于发烧体温过高,体内蒸发的水分要多于平时,多喝水有助于调节体温作用。

3、在家可以用35-38℃的水温给孩子,洗温水澡,这样有助孩子的体温的散发。或用温水给孩子擦拭全身。

4、用上退热贴,来帮助孩子降温。

5、孩子发烧如果在38.5℃以上,可以吃退烧药,如多天高烧不退,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送往医院之前或者途中,同样可以使用物理降温。




首先家长要知道,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且发烧并不是坏事,而是机体抗感染保护性反应,适当发烧有利于增强宝宝免疫力。

人体发烧的机理:人体正常情况下,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侵袭,或者是体内某些物质释放增加,产生产热效应,体温调节中枢会将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与散热平衡遭到破坏,体温就会上升,从而出现发烧现象。

一般通过测量口腔、腋窝及肛门的温度以测试人体温度,宝宝正常肛温为36.5℃-37.5℃;口腔温度为36.2℃-37.3℃;腋下温度为35.9℃-37.2℃;如果该三处测量温度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以认为发热。

宝宝发热的过程可分为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下降期。其中体温上升期的特点产热多,散热少,因此体温处于上升期。此时致热源进入人体后,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点,促使宝宝皮肤血管收缩,出汗减少,同时体内的代谢增强,宝宝会出现皮色苍白、手脚冰凉的感觉。如果宝宝出现寒颤,将可能出现高热,甚至会出现热性惊厥,因此宝宝发烧时出现手脚冰凉现象,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说明宝宝体温还在上升,而且非常可能出现高热。

宝宝发烧出现手脚冰凉时,让宝宝喝点温白开,盖些被子或多穿几件衣服,予以适当保暖,不过不要过度保暖,特别给宝宝盖厚被子或者是裹很多衣服,如果捂得过热反而不利于宝宝散热,容易导致出现“捂热综合征”,而且此时也不适合给宝宝做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等方式的物理降温,否则可能会引起宝宝寒战,应观察精神面貌状态,记录宝宝体温上升情况,如果宝宝体温上升迅速,出现高热(38.5℃以上),并宝宝精神萎靡,给宝宝服用美林或泰诺林等退烧药,并及时送宝宝去医院诊治。




宝宝在发烧的时候会出现额头很烫但是手脚冰凉的情况,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发烧之后会使用厚厚的被子或衣服将宝宝裹起来,避免宝宝受寒着凉加重发烧。

这样很容易使宝宝高烧不退,发生抽搐,体温越来越高。 还有的家长担心高烧会影响宝宝的智力,于是想着立马给宝宝退烧,退烧过快对宝宝是不利的,而且发高烧也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宝宝发烧后家长该怎么护理?


如果宝宝发高烧不超过38.5度,那么可以不用退烧的药物。如果宝宝量的体温超过三十九度,那么就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的使用退烧药物治疗。

或者是用温水给宝宝擦拭手脚心,腹股沟,等血流量比较丰富的部位。

宝宝发烧之后,家人们误以为宝宝是因为着凉,所以给宝宝裹很厚的衣服。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发烧的时候宝宝的体温会非常的高,所以应该及时给宝宝散热,而不是给宝宝裹很厚的衣服。

还有的家人们会使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对于身体各方面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发烧后用酒精擦拭身体,可能会引起中毒的情况。




鉴于女儿这几次的发烧,我总结以下几点经验:孩子轻微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只要孩子体温不超过38.5℃,物理降温就可以了。一般就是用温水擦拭身体,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多喂水,促进新陈代谢,慢慢孩子的体温就会降下来。

如果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5℃,且手脚冰凉,除了赶紧喂退烧药(一般就是布洛芬或是退热栓)外,我们大人要用手揉搓孩子的手脚,把手脚搓热,把孩子身体的热往下引。

一般只要孩子的手脚热乎了,也就不会高烧起来。一般的细菌感染,高烧退下去虽然有反复,但不会反复太久,一般1-3天就没事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退烧药要间隔4-6小时, 24小时不能超过4次。

如果孩子细菌感染的同时,又有病毒感染,那么高烧就不会轻易退下去,就是喝退烧药也会反复,而且会反复高烧。就是喝了退烧药,体温恢复点了,但药效一过就会又烧起来,这样的发烧超过3天就应立即就医,不能耽搁。

我女儿这次发烧就是我给耽搁了,不仅肺炎还有了轻微脑炎。

如何断定孩子是否细菌或病毒感染,一般我会在孩子发烧时去给她查个血常规,以此来判定孩子发烧的根本原因。

以上为我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孩子生病是每个家长最头疼的时候,不仅心疼孩子难受,而且需要辛苦地护理孩子。而发烧则是孩子的常见病之一,发烧时手脚冰凉,也是我家娃发烧时的症状。通常当我发现孩子手脚凉时,我都会下意识地去看看孩子是不是冷了,然后摸摸脑袋,看看他是不是发烧呢。如果手脚热乎起来了,也就意味着孩子开始退烧了。


1.解决孩子手脚冰凉的根本是让孩子退烧。退烧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遵医嘱使用退烧药,也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式。我常用的就是让孩子喝大量温开水,滋润咽喉,为身体补充水分,通过多排小便降低温度。


2.用手来回搓孩子手脚,让孩子手脚热乎起来。因为本身我有给孩子做小儿推拿的经验,家里有按摩膏,所以在给孩子搓手脚的时候,我会使用适量按摩膏,这样更顺滑,防止损伤孩子皮肤。除了按摩膏,家里常见的玉米爽身粉、淀粉也可以用于给孩子搓手脚。

3.给孩子用热水泡泡手脚。我家俩娃平时都很喜欢泡脚,家里也准备的有足浴盆,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可以用稍微热乎一点的水,给他泡泡手脚,这样也能使孩子的手脚热乎起来。


孩子每一次生病,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这是我带了两个娃六年时间里,积累的一点点经验。当然,毕竟我不是专业医生,如果孩子生病,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就医,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孩子的成长无小事,容不得我们一丝马虎。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小孩的热性惊厥,俗称的高热抽搐,发生时有一个现象:突然发生,可以毫无征兆;抽搐时通过触摸孩子的皮肤,是感觉不到在发烧的,但其手脚很大可能是冰凉的。这意思是说:发烧时手脚冰凉,这种发烧的体温是骤升的,而且可能体温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

一个例子

曾两次接诊过同一个婴儿:

第一次是在其3个月时,“发烧、手脚发黑”来诊。手脚发黑外,摸上去还是冰冷的,貌似没有血液流通一样;但其面部、躯干是没有发黑的,额头也不烫,最后测得腋温是40.2℃。母亲抱着孩子慌得不行,言语中夹着泪水......“这是发烧引起的”。最后,通过退烧治疗后,手脚的发黑、冰凉都很快地缓解了。

第二次来诊时,其已6个月大,也是发烧、手脚发黑来诊,恰好也碰到我,经过上次经历,发现孩子妈妈淡定很不少,面对医生,她直接就说了“又发烧了,跟上次一样。”

人是恒温动物,对体温有自我调节功能,这点极其重要

人之所以被视为恒温动物,在于体内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这个体温调节中枢围绕着“调定点”工作。

比如说,调定点因某些原因,被上调到38℃,此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与调定点比较,然后通过产热和散热的调控把体温维持在38℃相适应的水平。

常见的产热方式:代谢加强或肌肉紧张、寒战。

常见的散热方式:皮肤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扩张可以增加散热。

调定点的正常设定值在37℃左右。你会看到:例如在适应温差环境,当热时我们会出汗,这是增加散热的方式;当冷时会打哆嗦,这是肌肉收缩来增加产热的方式。

发烧时体温很少超过41℃,也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功劳,这避免了高热引起脑细胞损伤。你看,体温计的最高数值也就是42℃,可见体温调节中枢是值得信赖的。这些,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我保护和自稳调节功能。

特殊情况,如脑部的病变,例如其中的大量脑出血,破坏了体温调节中枢,则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1℃以上。

想了解如何退烧,就要进一步阐述上图的发热“曲线”

有一种情况:就是吃了退烧药后,反而体温还升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需要明白其发展过程,简单理解就是图下的一条曲线:

曲线的理解:

体温上升,也就是发烧,发生的前提是调定点被上移,然后体温开始上升,往调定点靠拢。当体温到达调定点时,温度不会继续升高,而是在调定点附近波动。经历了高热持续期后,导致发热的因子逐渐消除,调定点又返回正常值,此时体温开始下降。

也就是说,发生的过程,分为三期,特点如下:

1、体温上升期

此期是产热,减少散热,目的是使体温上升。

特点:

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而减少。

肌肉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叫寒战,其产热率较高。另外,因立毛肌收缩,皮肤科出现“鸡皮疙瘩”。

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

此期体温不再升高,而是在调定点附近波动。由于不需要更多产热,所以寒战停止并开始出现散热反应。

特点:

因散热的反应皮肤血管较为扩张、血液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人不再感到寒冷。

皮肤温度的升高加强了皮肤水分的蒸发,因而皮肤和口唇比较干燥。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调定点返回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

特点:

用一句网络语言概括“不出汗的退烧,可能都是耍流氓”。

发烧的处理

一、目标

做什么事都要有个目标,对吧。处理发烧的目标,应认清这以下2点:

1、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以便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

2、预防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

这可能与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退烧,目标在于上述2点,而不是降低体温度数。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发烧是不需要专门针对退烧进行治疗的,因为很多孩子在发烧时,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跟平时是没两样的。只需要针对发烧的诱因治疗即可,如细菌感染的就针对抗菌治疗。

对于预判高热惊厥的发生,有一特点: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时,即发烧发生的初期,也就是文中说的体温上升期。有过高热惊厥的宝宝,在此期时应严密关注体温、皮肤冷暖变化,可在体温达到38℃时就可以考虑药物降温。

二、降温的方式

降温的方式,常见的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1)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可以作为辅助退热方法,在退烧药不能用的时候才可以考虑,或者在烧得太厉害、孩子非常难受的时候配合退烧药用一下。

因为像冰袋冰敷、酒精擦浴的降温方式,短时间内可能会降低体温的,但效果主要是体现在短时间内,之后体温就逐渐回升了。而且,这两种方式会引起孩子不适,会导致不少孩子的哭闹和寒战,而退热药几乎不会引起这样的不适。

少穿衣服、开空调也可以算是物理降温的范畴,只要本着让孩子舒适的原则,冷了穿、热了脱即可。

2)药物降温

原则是38.5℃以上才考虑服退烧药,但有高热惊厥发作时、心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可及早解热。

主要药物就2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布洛芬适用于6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市场上感冒药中,凡有退烧效果的,主要仔细看药物成分,里面绝大多数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例如其中之一的:

注意:如果服用感冒药时,再一起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持续高烧不退,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一般来说,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不推荐家长自行给宝宝退烧,应该让医生处理。

最后,发烧只是某一个疾病的外在症状,是某些疾病因素导致调定点的升高,所以不能单独说发烧是一种疾病。不管哪种退烧的治疗,只是短暂地降低体温;导致发生的病因没有治疗,发烧还是容易反复;针对病因治疗,发烧自然不会发生。还有,面对孩子发烧,家长也不必紧张,体温的高低不决定病情的轻重,此外,体温的高低还受体温调节中枢管理呢。




网上很容易搜到的回答我就不再赘述了,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当然,以下的经验分享只限于普通感冒发烧。

首先,视孩子体温而定,如果温度不是很高,先物理降温控制一下体温,给孩子调动自身免疫力一点时间。物理降温准备,根据孩子额头大小,裁剪一块纯棉布,注意,不能厚,不能厚!一层或两层都可,为什么要薄薄的一层呢,很简单,散热快。想办法固定孩子额头上,我家是女孩,我用小发卡给她固定在头发上。

步骤来了:1、用温水浸湿棉布平铺在额头上,道理很简单,就是用额头的热量蒸发水分起到散热的目的,2、看棉布上水分蒸发速度,如果不是很湿了,用小盆接点温水,用手或其他小布慢慢往额头上淋温水,温水温水温水!3、在等待额头上棉布水分蒸发的同时,用棉布沾温水,不要擦,不要擦,不要擦,是沾孩子的手心,脚心,腋窝,耳后,脖子两侧等部位,因为孩子皮肤娇嫩,会擦疼孩子,沾一沾就可以,因为水分很快就会蒸发。4、宝妈很辛苦,请坚持住,特别是晚上,一定坚持住,如果半夜实在困了,量量体温,视体温情况适当吃点退烧药,记得不要睡太久,适当休息后继续观察,反复操作。

需要提醒宝妈的是,让孩子多休息,一定注意补充水分,哪怕是喝果汁也行,但不能喝牛奶,为什么请自行百度。时间关系先写这些,宝妈们还有不明白的可留言或私信,知道的尽量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手脚   冰凉   孩子   乙酰   寒战   高热   氨基   温水   中枢   体温   水分   症状   温度   家长   物理   皮肤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