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会不会引发新仙女木事件呢?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温盐环流。

这个神奇的环流,保护着地球能量的平衡。

来,我们继续来脑洞大开,做这样一个逆向的思考。

假设,全球的气温升高了。

会怎么样呢?

极地的冰化了!冰水,没有那么咸,对不对?不停化开,那么,极地的海水就会越来越淡!也就不会比从低纬度一路小跑北上的海水咸了,或者说,密度大了。

那么,深层海水由于密度差的原因,原本向低纬度流的趋势也就不复存在了。温盐环流,环嘛,原本是一个圈来着,现在下面的这个路径减速了,甚至断开了!这就像个高架桥一样,被堵住了!那么,可不就是南北交流的温盐环流被“叫停”了嘛!

这个交流消失了,那么低纬度地区会越来越热,这就像发烧了却控制不住一样,温度越来越高。

而高纬度地区呢?由于没有温暖海水来保温,那就原来越冷!

最先被影响的是美丽的欧洲,会很快冰天雪地,很多美丽的港口城市会成为一片冰雪铸造的城市。海水结冰,也就再也没有那些渔业、海路的旅游业。

紧接着是北美洲和我们亚洲,寒潮会频繁来袭!!秋天和春天消失了,只剩下冬天和夏天!很可能今天还高温着,半个星期之后就开始飘雪!

还有,因为低纬度的温度升高速度特别快,赤道美丽的雨林会消失,草原和森林会大片大片着火。许多动物灭绝而且台风会成倍增加,地球上的居民以后只有这样几种天气:酷热、严寒、暴雨、暴风雪。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恶劣和极端的天气,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频繁发生!

新仙女木事件也可能因此发生。




先说说什么是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是一种寒冷气候标志性植物,它耐低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25万—1.15万年前,目前为止研究最为充分、地质证据最多的一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

大约1.3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发生爆炸,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度骤降,造成了大批动物灭绝,如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等,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000多年的寒冷期,而新仙女木这种植物却活了下来,为此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新仙女木事件”。

地球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灾难,而“新仙女木事件”是距离我们人类最近的一次寒冷事件,在这个时期,英国南部的平均气温降到了-8℃,冬天更低至-20 ℃,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对于我们人类预测气候变化有较高的价值。

为什么地球气温急剧下降呢?科学家认为,彗星撞击地球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大气环流运行规律,同时爆炸相当于火山喷发一样引起灰尘遮蔽太阳,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而且降温持续了上千年,气温这么大变化, 一定是改变了地球的洋流系统运转,其中之一就是洋流循环受到了破坏。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形成洋流?

驱动海水流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盐度。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导致赤道地区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南北两极少,气温低,又引发地球表面气压场的高低不均衡,导致空气开始流动,形成了风,在赤道地区形成了信风带,在风力的驱动下,风吹动的海水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洋流,一般来说,受风力驱动只限于海面下100米范围,为此风海流属于海洋中的表层流。上图

结合气温、降水、蒸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海区盐度不同,副热带海区受副高影响,降水少,蒸发大,盐度最高,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度附近。地中海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蒸发量加大,盐度更高,两极地区温度低,蒸发量小,盐度低,全球盐度分布规律呈现”驼峰”状。上图

由于风力与盐度不均,形成了全球表层洋流环流系统,这只局限于海洋表层。海洋那么深 ,大约在2000~3000米的深度,海水流动还会形成垂直性环流系统。具体的说:

受温度和盐度驱动影响,在大西洋范围内,有一条墨西哥湾暖流把低纬度盐度高、温度高的海水带到北大西洋地区,受此影响北欧国家即使在北极圈附近,冬天平均气温还在0度左右,天气非常暖和。可是这股暖流深入的高纬度地区,温度低,周边海水盐度也低,暖流被冷却后开始下沉,流入洋盆南下,又回到低纬度,接受加热又变成暖流,构成闭合的垂直性环流系统。我们把由于温度和盐度驱动海水流动称水为“温盐环流”,一次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时间大约与这次新仙女木事件周期相吻合。

上图,红色代表暖流,蓝色寒流在海底流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海洋环流系统。

海洋中的表层洋流与温盐环流构成了海洋热动力循环系统,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彗星爆炸PK全球变暖

这次新仙女木事件是彗星爆炸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积雪融化,引发的洋流系统调整,而全球变暖也会导致地球上冰川积雪融化,是否也会触发洋流系统变化呢?笔者认为有可能出现新仙女木事件,但强度不会那么大 。

彗星爆炸引发的全球气温升高,短时间内导致了北极冰川融化,引发的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能北上调节欧洲各国气候,冬季将非常寒冷。除此之外,撞击的灰尘遮蔽了太阳光,10年内气温下降7~8度,也有这个原因。

而全球变暖气温变化比较缓慢,北极冰川会慢慢消融,融化的淡水量也不会突然涌来,加之海洋那么大,全球有三分之二是海洋,它的调节能力不会那么脆弱,墨西哥暖流也不会很快就停止消失,只能是一个变弱的过程,另外全球变暖也会对冲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温不会像“新仙女木事件”那样直线下降。

从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欧洲各国冬季只是多遭遇暴风雪的袭击,是气候极端事件表现,全年平均气温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当然几十年尺度对于地球气候变化来说时间还是太短,而温盐环流的周期达到1600年,还有可能没有出现异常的原因。

总之,全球变暖与彗星爆炸引发的新仙女木事件还是不同,之间有很大差别,毕竟两者触发的原因是不同的,虽然都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但时间和空间有很大差别,地球上自然灾害也会呈现较大的不同。




所谓的“新仙女木事件”,是指12000多年前原本在消冰期升温过程中突然发生异常降温的非典型性事件。

原本在冰河期结束以后,地球气候开始逐渐升温,而升温带来的后果就是草木茂盛,牛羊遍地,按如今的话来说,地球处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茂生长期内。

但是,在距今12800年左右,地球的气温突然来了个360度转变,开始急剧降温,一时间草木凋零,动物灭绝,就连猛犸象、剑齿虎等地球上当时的一些重量级动物,也都纷纷灭绝,一句话,地球由原来的欣欣向荣变成了哀鸿遍野。

这次降温,是在短短的十年间发生的,地球平均温度下降了大约7——8摄氏度。更要命的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次事件不光影响了动植物,也同样影响到了人类:原本伸手就能摘到果实,扔根木棍或者石头就能打到猎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嘛。当时的人类既然不能舒舒服服的躺着过日子,只好将皮衣一裹,开始勤恳工作:发展农业。所以说,有时候坏事带来的结果不一定坏。

那么,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科学家就认为是爆炸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和压力,融化了格陵兰冰层,并且还改变了气流,同时还对气候产生了影响,灰尘蒙蔽了太阳,气温也就降低了。也就是说,很大可能是彗星撞击地球导致的。

证据呢?当然有。

根据美国科学家称,根据他们的研究可以知道,在大约1.29万年前彗星袭击了地球,从而导致大批动物灭绝,也让美国印第安克劳维斯人消失(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考古学家东·凯内特领导的团队在1.29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这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钻石,其中一处更是位于亚利桑那州梅利泉的克劳维斯遗址之上。

不过这其中也有疑问。新仙女木撞击假说认为,1.28万年前的新仙女木变冷期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形成的,这是建立在多个地点发现的一场撞击的证据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对其中29个这类地点的撞击证据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3个地点显示出了类似于新仙女木事件起始的年龄,而且由于这些地点的撞击指示物的残骸的年龄跨度很大,这些发现提示,或者有比此前认为的更多的小行星撞击在历史上发生,或者新仙女木时期不是一次地外撞击的结果。

但是从洋流循环来讲,更大的可能是由于温度的急剧上升,导致冰层消融,淡水流入海洋,改变了海洋中的盐分含量,从而改变了洋流走向,这才导致了那场突变。

网络图片

其实从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气温的升高,却是会导致南北极冰层融化,使得大量淡水涌入海洋,改变海洋盐分,进而影响到洋流运动。

总结:如今正处于升温的变局中,南北极冰层已经开始大量融化,这也预示着,新仙女木事件将在此上演!




什么是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是一种寒冷气候标志性植物,它耐低温,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25万—1.15万年前,目前为止研究最为充分、地质证据最多的一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

大约1.3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发生爆炸,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度骤降,造成了大批动物灭绝,如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等,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000多年的寒冷期,而新仙女木这种植物却活了下来,为此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新仙女木事件”。

地球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灾难,而“新仙女木事件”是距离我们人类最近的一次寒冷事件,在这个时期,英国南部的平均气温降到了-8℃,冬天更低至-20 ℃,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对于我们人类预测气候变化有较高的价值。

为什么地球气温急剧下降呢?科学家认为,彗星撞击地球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大气环流运行规律,同时爆炸相当于火山喷发一样引起灰尘遮蔽太阳,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而且降温持续了上千年,气温这么大变化, 一定是改变了地球的洋流系统运转,其中之一就是洋流循环受到了破坏。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形成洋流?

驱动海水流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盐度。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导致赤道地区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南北两极少,气温低,又引发地球表面气压场的高低不均衡,导致空气开始流动,形成了风,在赤道地区形成了信风带,在风力的驱动下,风吹动的海水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洋流,一般来说,受风力驱动只限于海面下100米范围,为此风海流属于海洋中的表层流。上图

结合气温、降水、蒸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海区盐度不同,副热带海区受副高影响,降水少,蒸发大,盐度最高,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度附近。地中海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蒸发量加大,盐度更高,两极地区温度低,蒸发量小,盐度低,全球盐度分布规律呈现”驼峰”状。上图

由于风力与盐度不均,形成了全球表层洋流环流系统,这只局限于海洋表层。海洋那么深 ,大约在2000~3000米的深度,海水流动还会形成垂直性环流系统。具体地说:

受温度和盐度驱动影响,在大西洋范围内,有一条墨西哥湾暖流把低纬度盐度高、温度高的海水带到北大西洋地区,受此影响北欧国家即使在北极圈附近,冬天平均气温还在0度左右,天气非常暖和。可是这股暖流深入的高纬度地区,温度低,周边海水盐度也低,暖流被冷却后开始下沉,流入洋盆南下,又回到低纬度,接受加热又变成暖流,构成闭合的垂直性环流系统。我们把由于温度和盐度驱动海水流动称水为“温盐环流”,一次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时间大约与这次新仙女木事件周期相吻合。

上图,红色代表暖流,蓝色寒流在海底流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海洋环流系统。

海洋中的表层洋流与温盐环流构成了海洋热动力循环系统,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彗星爆炸PK全球变暖

这次新仙女木事件是彗星爆炸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积雪融化,引发的洋流系统调整,而全球变暖也会导致地球上冰川积雪融化,是否也会触发洋流系统变化呢?笔者认为有可能出现新仙女木事件,但强度不会那么大 。

彗星爆炸引发的全球气温升高,短时间内导致了北极冰川融化,引发的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能北上调节欧洲各国气候,冬季将非常寒冷。除此之外,撞击的灰尘遮蔽了太阳光,10年内气温下降7~8度,也有这个原因。

而全球变暖气温变化比较缓慢,北极冰川会慢慢消融,融化的淡水量也不会突然涌来,加之海洋那么大,全球有三分之二是海洋,它的调节能力不会那么脆弱,墨西哥暖流也不会很快就停止消失,只能是一个变弱的过程,另外全球变暖也会对冲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温不会像“新仙女木事件”那样直线下降。

从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欧洲各国冬季只是多遭遇暴风雪的袭击,是气候极端事件表现,全年平均气温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当然几十年尺度对于地球气候变化来说时间还是太短,而温盐环流的周期达到1600年,还有可能没有出现异常的原因。

总之,全球变暖与彗星爆炸引发的新仙女木事件还是不同,之间有很大差别,毕竟两者触发的原因是不同的,虽然都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但时间和空间有很大差别,地球上自然灾害也会呈现较大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墨西哥湾   仙女   冰川   低纬度   洋流   盐度   事件   环流   全球   暖流   彗星   海水   气温   海洋   地球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