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在当前赋分制的情况下,选史政生好,还是选史政地更有优势?为什么?

在赋分制度下,选择偏文科组合需要很大决心,就和当初文理综合是一样的。

题主所问的历史政治后面,到底该搭配生物还是地理。小编认为地理好。

判断标准如下:

第一,看优势科目。

题主都已经提到了,赋分制度,对于文科科目来说,区分度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看考生自己的努力程度——背诵记忆和理解描述。考试题目的难度相对来说稳定,不发生太大变化。

所以,在竞争过程中,难度系数的影响会很小,越有优势的科目,越能在赋分中占据优势,从而在少量专业中挑选质量最高的。

第二,看有要求的专业数量。

全国各大院校专业科目要求中,对历史政治生物均有要求的专业数0个,对政治生物两门有要求的专业数也是0个。而对历史政治地理均有要求的专业数量,在不同省份均有不同数量的,多则上百个,少则几个;对政治地理有要求的专业也有,但数量也是个位数。

第三,看兴趣爱好。

第四,小编认为是最重要的,即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是理科科目没有的特点——有的人成绩好却方法不对,只能通过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背诵记忆,很容易影响和耽误其他科目成绩。

所以,小编认为分清这两门科目的学习投产比,让整个高考学习和复习都高效起来才好。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但是从学生的学科情况看,传统的理化生的“大理”组合,和政史地的“大文”组合,依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组合。

一、政史地和政史生,哪个赋分更有优势?

对于理科不好的学生,我的建议是直接选择政史地组合,千万不要搭配其他理科,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政史地组合和政史生组合,在以后的专业报考方面,基本上一样的,那么从赋分的角度,哪个更加有优势呢?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肯定是政史地更加有优势,这是因为选择地理的学生和选择生物的学生,实力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学霸来说,一般都会选择生物,因为生物就是学霸的提分学科,他们一般会选择物化生、物生地等组合,对于中等生来说,也比较喜欢选择生物,这是因为生物的难度,是理科中最小的,而那些物理不好,还打算以后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还会选择化学和生物。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生物就成了别人的“分母”,就成了“炮灰”了。而地理则不同,因为大量的艺术生、体育生会选择政史地组合,学霸选择物化地或者物生地的也有,但是从数量上看,要远低于选择生物的学生。

所以从赋分角度看,选择地理肯定比生物更有优势。另外,从学习难度上看,生物的难度也高于地理,虽然必修一的内容记忆部分比较多,但是到了遗传方面,很多理科思维差的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吃力,想学好也不容易。

二、选科,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选科,不能不看自己的特长,也不能只看自己,因为在赋分模式下,对手非常重要,所以新高考选科,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学什么,自己想学什么。自己能学什么最重要,对于自己学不来的学科,再好也不要强求。有个物理班主任给学生做工作,要求所有学生至少选择一门物理,因为选择物理可以报考90%以上的专业,而传递给学生的信号是不选物理,就是最差的学生,只能选择10%左右的专业(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却给学生选科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很多学生选择了物理,但是到了高二陆续选择了改科,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自己想学的,是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你以后就要学计算机,那么就必须选物理;如果你以后想当医生,就最好选择物化生组合,至少选择物化或者化生组合,如果是在“3+1+2”模式下,必须要选择物理等。

所谓“知彼”:就是要知道对手的实力如何。如果自己是学霸,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合,因为你处于“分子”上;如果成绩不好,就直接选择政史地组合,这对于赋分还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是中等生,则要根据自己和对手的实力进行选科,尽量选择地理、生物这样人数较多的学科,因为人数较多,赋分就相对合理。

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赋分制是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这种背景下,高考最终成绩对录取的影响很大。选传统政治历史地理组合,专业可选择性只有60%多,影响今后就业选择面。选政治历史生物组合,专业可选择性大大提高,对今后就业,也更有利。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对记忆性的要求更高;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高。

所以,在选考时,要看自己对哪一科更有兴趣,哪一科更容易考出好成绩。因为,无论怎样改革,高考成绩高才是王道!

祝你早日成功,录取必仪的大学!




我觉得还是选择后者好,人文,政治,历史,地理,每一个都有想通的地方




山东老徐建议你选择史政地组合。理由如下:

第一,学科之间关联度较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成绩的提高。比如,2020山东高考试题政治试题的第一个非选择题考查的“聚合经营”的题目,在2018年高考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就曾经考过类似的题目;再比如政治学科需要学习的关于英法美政体的有关知识、经济全球化、党的领导等知识,在历史学科也都会学习到,这样就更容易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第二,与生物相比,选择地理的人数很多,但学霸更少,有利于赋分成绩的提高。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艺术生都是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文化课成绩差一点,有7万左右的艺术生在,赋分优势一目了然吧;另一方面,物理化学生物组合一直是学霸的最爱,也就意味着选择生物的学霸一定是多于地理的,竞争更激烈,中游偏下的学生就容易赋分吃亏。

综合以上分析两点,老徐推荐政史地组合。




文科生在当前赋分制情况下,选史政生好,还是选史政地更有优势?只限于这两个选项的话,我建议选史政地,理由如下:

首先从赋分制看,要明白赋分制是怎么计分的。赋分制就是等级赋分,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所以最后赋予你的分数不取决于你自己考了多少分,还取决于选取同样学科的其他人考了多少分,说白了就是看你本学科考试的成绩排名,看选择这个学科的学生的成绩水平。

其次从分数上看,回到你的问题,选史政生还是史政地,那就是选择生物还是地理的问题,不管是新高考3+1+2省份还是3+3省份,生物和地理都是赋分制。生物也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不管怎么说,在高中阶段生物也是属于理科,地理也是属于文科。那么选择生物学科的理科生肯定很多,包括理科学霸都会选择理化生的纯理组合,你如果选择生物就相当于你一个文科生去和理科生竞争理科,我认为是没有竞争优势的,赋分完以后可能会赋一个很低的分数,对于你是很吃亏的。而地理是大部分文科生的选择,一部分理科生也会选择地理,基数比较大,相对你更有优势,会赋一个比较好的分数。

另外从可报考专业上看,你选的是文科,史政是一定选的,物理化学都没选那就基本上报不了理工类的专业。现在大学的理工类专业基本都要求选物理的,所以你即使选择了生物,也几乎只能报考文史类的专业。你选择史政应该也是奔着报考文史类专业去的,从这个角度看你没有必要为了能报考更多专业而选择生物,选择地理对你的报考专业并没什么影响。

最后从学科关联性上看,史政地同属于文科,学科关联性比较强,都属于文科思维,学习起来相对比较连贯,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史政生组合,史政和生物基本没有关联性,史政属于文科,生物属于理科,学习起来就需要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之间转换,对学文的学生是个挑战。

综上所述,从各方面看,在史政生和史政地组合里选择,史政地更有优势,强烈推荐史政地组合。祝选科顺利,学业有成!




高中的是大学的预科

一定在高中就要有未来职业规划,至少有自己梦想的未来生活

根据兴趣梦想做规划,根据规划选大学专业,根据大学专业定选科,一定没错

可能你并不是很擅长,但你是发自内心喜欢这科所学的内容,你有兴趣想了解他,对他有探究求知欲,高中一定可以打磨自己的实力。千万不要为了一时擅长(分高),为了所谓高考赋分高而选择兴趣不高的,大学也尽量别选跟自己高中选科差很多的专业(即使这个专业不限选科)

成功的高中生活不是考上清北,而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并在这一学科有了一定基础,找到兴趣与实力兼备的学科,出了高中你就是专才,别到时候不知道专哪一科




有否优势因人而异。各个选项均有自己的特长,就是为不同兴趣的人而设置的。




自己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不过还要考虑自己文化分的情况!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比政治更容易一点!





根据个人喜好两科成绩以及当地的选择人数的比例以及招生比例。因为这两科都很火,基本上每个组合都有他们之一。说实话这两科选的人应该都差不多吧,在每个地方可能有些地方不一样吧,大多数地方应该都还是55开这个样子吧,64开,然后就看你自己的实力以及爱好了呀。如果是3+1+2的话,选择地理可以学到一些大学的地理学专业,比如说中山大学。选择生物学可以学,一些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和中山大学的护理学。都看你自己有没有意向从事这两方面,但是你如果都想往地生这两方面发展的话,那你还不如学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和政   优势   组合   理科   科目   学科   地理   物理   兴趣   成绩   政治   生物   学生   历史   专业   史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