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关于印度,相信很多中国人并不陌生,提起三哥,仿佛就看到了既干净又卫生的纯手工小吃,严肃又认真的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驾驶技术,以及包治百病的印度神牛。,额,没错,是印度神,牛。在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神奇两个字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不神奇的,为了反腐把自己国家的大额钞票都废掉了,最近更是得到了美国的真传,一口气封掉了中国59款APP,这其中就包括微信抖音微博,打不过你就封杀你,看来流氓是无国界的。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当然了,作为一名正儿八经的财经博主,我们今天不是来抹黑印度的,而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聊一聊我们这个不太老实的这个邻居,但是观众老爷们要是有什么意外的收获,那我只能说为了中印和平,我已经尽力了。

龙象之争:如今已是5倍差距

在世界上,亚洲的龙象之争一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关于龙象之争的说法最早是来源于英国作家戴维·史密斯所著《龙象之争: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曾经很火爆,但是最近几年,却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了。原因嘛,也很简单,可比性太少了,龙是在天上飞的,而大象除了大,好像也没什么神奇之处。

好,话不多说,我们先来上数据。在硬指标方面,2019年,印度人口13.54亿,完成GDP2.85万亿美元,增速5.3%,人均GDP2100美元,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8080亿美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271亿美元,粗钢产量1.112亿吨,粮食产量2.77亿吨。这么看好像没什么概念,加入同时期中国的数据,人口14亿,GDP14.41万亿美元,增速6.1%,人均GDP10276美元,贸易进出口总额4.45万亿美元,粗钢产量9.96亿吨,粮食产量6.63亿吨。

一句话总结,除了人口比较接近之外,大部分的经济指标印度约等于中国的1/5。

因此在前段时间中印冲突的时候,印度经济学家瓦米纳坦·艾亚尔关于,“如果贸然和中国发生冲突,印度将会遭受5倍于1962年的羞辱”。这个说法还是非常有科学精神的。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虽然和中国比不了,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并且初步建立了工业基础,在软件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尤其是在2019年的时候GDP总量超越了以前的宗主国英国,以2.836万亿美元排在了美中日德之后的第五名,在主要市场经济体中增速仅次于中国。

尼赫鲁·甘地:一门三总理,却两人不得善终

提起印度有个家族是绝对绕不开的,尼赫鲁·甘地家族。

作为开国元勋,尼赫鲁理所当然成了印度首任总理,并且掌管印度长达17年,在任期内开辟了以学习苏联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尼赫鲁模式,但是造成一系列农业问题饱受诟病。1964年尼赫鲁病逝。

此后英.甘地继续统领印度16年,而英.甘地的身份是尼赫鲁的女儿,也是印度政坛上至今唯一的女总理,也是享誉全球的铁娘子,甘地执政下的印度打赢了印巴战争,试爆了原子弹,在全国推行绝育手术,颁布了十二点经济政策,发动了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着重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但同时英甘地手腕强硬独裁统治。1984年英.甘地因为宗教矛盾被锡克族贴身侍卫射杀。死后毁誉参半。1984年拉吉夫.甘地成为印度总理,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英.甘地的长子,也就是尼赫鲁的外孙。拉吉夫.甘地上台后颇有作为,政治上注重缓和西方及邻国的关系,控制核武器发展,经济上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在任期内印度的经济每年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但是1991年,拉吉夫.甘地被炸身亡。

尼赫鲁-甘地一门出了3个总理,掌管一个现代化国家近半个世纪,却2人不得善终,不禁令人唏嘘。拉吉夫遇刺后其遗孀在1998年成为国大党主席,并且赢得了2004年大选,本应成为总理,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婉拒了总理职务。尼赫鲁-甘地家族在印度政坛上的辉煌暂时告一段落。此后,印度的掌舵人便是“绅士总理”辛格以及号称创造奇迹的莫迪经济学。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尼赫鲁:一个婆罗门,一个开国元勋,最后一个统治印度的英国人

今天我们就从尼赫鲁说起。虽然我们上面总说尼赫鲁-甘地家族,血缘上他们也是祖孙三代,但是这却是两个姓氏,对了,忘了说了,印度人和西方国家一样也是名在前,姓在后。尼赫鲁的姓名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翻译成中文是运河上的红宝石,尼赫鲁是印度级别最高的种姓婆罗门,作为家中的独子,尼赫鲁从小就有混不好就回来继承家产的烦恼,作为殖民地,当时的印度被日不落帝国统治着,和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一样,尼赫鲁对英国殖民者的暴行愤怒无比,带着这样的愤怒,1905年,16岁的尼赫鲁来到了英国的贵族学校哈罗公学(严重怀疑这学校的名字是雷军起的),和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成为了校友。

这一路的求学经历分别是1907年剑桥大学,1910年伦敦法学院,并且拿到了律师执照。1912年尼赫鲁回国成为了高等法院的律师。从16岁到23岁,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而这7年尼赫鲁都是在西方科学民主自由的氛围内成长,但是即便他已经穿起了西装,打起了领带,戴上了绅士帽,仍然有一个事实无法改变,那就是他的祖国是印度。

尼赫鲁的政治构架是非常先进的英式民主议会,但经济基础却是破败不堪矛盾丛生,这也成为日后尼赫鲁经济乃至印度社会举步维艰的根源。西方媒体甚至用这样一句话评价尼赫鲁,“最后一个统治印度的英国人”。

1916年尼赫鲁第一次见到圣雄甘地,从此成为小迷弟,在政治上追随后者,开始参与并领导印度的独立活动,也因此8次被捕,过了9年的牢狱生活。不过政治地位也是平步青云,在1923年就成为了国大党的总书记,此时他才34岁。1926年尼赫鲁游历了欧洲和苏联,此时的苏联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这段经历对他执政后的经济建设方针异常重要。二战结束后,印度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46年英国开始移交政权,英国驻印度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为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独立,尼赫鲁成为首任总理。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建国后的印度并没有设想的那么美

好的一面:

首先印度独立是通过权力移交的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和革命,这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生产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印度政府还从英国继承了97亿美元的资产,印巴分治后大量的土地港口都被分到了印度,其中包含90%以上的工业和大城市。从资源要素上来看,印度位于印度洋的东西贸易航线上,周边没有大国竞争,印度领土虽然只有中国的1/3,但是耕地面积却高达1.5亿公顷,比中国还多。

此外、经过英国殖民者的多年经营,印度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中国,1950年GDP总量218亿美元,为中国的1.6倍,进出口贸易额22亿,为中国的2倍,人均钢产量4千克,发电量10.9千万时,为中国的1.68倍、3.9倍。铁路通车里程54000公里,为中国的2.45倍,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印度因此被称为英国王冠上的明珠。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不好的一面:

印巴分治是按宗教划分领土,印度教聚集区形成印度,穆斯林聚集区划给了巴基斯坦,但是由于不同宗教之间是犬牙交错的,结果有500万印度教徒和锡克教被划入巴基斯坦,超过1000万的穆斯林被划入了印度,两国独立后便因宗教问题爆发了屠杀,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克什米尔的归属成为两国的火药桶。宗教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至今仍在困扰着印度。其次,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尼赫鲁和国大党,是从英国殖民者手里接收的政权,对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阶层并没有触动,因此反帝反封建进行的非常不彻底。这导致印度社会相当畸形,议会民主制的大框架下,种姓高低,阶级压迫,歧视女性司空见惯。在经济方面,印巴分制割裂了原有的市场,印度虽然比中国的起步条件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还非常的落后。

这就是印度独立后面临的问题。尼赫鲁出身印度上等阶层,留过洋,领导过革命,知识储备足够丰富,眼界足够开阔,威望也足够高。但是纵观全世界很多国家,这样的人领导国家经济建设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急功求进,不切实际。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干过基层,书本知识和实践可是两码事。革命领袖孙中山曾经对袁世凯说10年内修10万英里铁路,后者听到后苦笑不语,而10万英里的目标一直到21世纪才完成。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照搬苏联的尼赫鲁模式能否实现印度大国梦?

印度独立后积压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集中爆发,经济水平连续几年倒退,工业生产总指数从1948年的108.4降到1950年的105。此时的印度有大量难民需要安置,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也极度短缺,1951年印度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农业、电力和交通,由于各方面都要照顾,因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一五计划结束后印度的国民收入提高了18%,发电量提高了47%,达到340万千瓦时,灌溉了1700万英亩土地。一五计划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成果虽然有但泛善可陈。

1956年印度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到60年代末,印度的发展真正进入到了尼赫鲁模式。

面对复杂的局势,想让印度早日跻身世界大国的尼赫鲁,采取了相对高效的模式,以苏联为师,不均衡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营经济,尼赫鲁模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依靠国家力量,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第二、优先发展重工业,基础工业。

第三、保护国内市场,严格限制进口。

在整个二五计划期间印度总投资金额为770亿卢比,其中国家投资就达到了530亿,占比达到68%,钢铁工业投资额47.5亿卢比,投资了3座大型国营钢铁厂,把印度的产钢量从1956年的130万吨提高到1961年430万吨,发电量从340万千瓦时提高到690万。从1961年到1966年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延续了之前的发展方针,在这10年之间,国家集中力量投资在电力、钢铁、机械制造、化工原料、采油、等各种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经过十年的努力,到1966年印度的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其中机床增加二十一倍,内燃机增加七倍,发电机增长四倍,家用电冰箱增加六倍。印度的GDP也提高了61%达到了458亿美元,人均GDP89美元,只提高了25%。

硬刚中国,印度经济为何撑不起大国梦?从尼赫鲁经济模式说起


尼赫鲁模式对印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是苏联模式的通病,那就是对农业小型工业忽视造成农业落后,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依赖进口,贸易赤字加大,大型国企和财阀形成,贫富分化严重,普通民众生活状态很差。

1962年因为中印战争的原因,印度受到了重大打击,经济出现了倒退。1964年尼赫鲁郁郁而终,但是其本人及家族的影响力以及尼赫鲁发展模式却还将深深的影响印度,不过无论引导印度的是尼赫鲁模式还是此后的甘地模式,抑或现在的莫迪经济学,上述印度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从来都未得到过解决,印度经济发展的紧箍咒也从未松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尼赫鲁   印度   克什米尔   甘地   中国   巴基斯坦   苏联   模式   经济   重工业   英国   大国   总理   独立   美元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