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涨价与酱酒的金融化

白酒的涨价与酱酒的金融化

最近,到处是白酒涨价的消息。

钓鱼台,专销产品基酒价格上涨30%。

西凤,老绿瓶暂停接单,全系列产品价格重新核定。红西凤每瓶涨50元,开启配额制。

今世缘,国缘系列调价,42度单开涨10元,四开涨60元,52度新款四开涨50元。

丹泉,洞藏15涨61,洞藏10涨31。

酒鬼,传承系列上调10元。

贵州醇,酱香5年涨15%,市场指导价799。

除此之外,水井坊典藏、国台十五年、丰谷酒王10、泸州老窖特曲晶彩江西片区,纷纷停货。

1

酒企这波涨价潮,已从高端全国化品牌,逐步延伸到二线和区域品牌。

销量好的,硬提;销量差的,控量提。

不管真实状况如何,不提价就显得没底气,好像酒不如人。

关于酒价上涨,各有个的说法。从酒企来说,无非是稀缺、珍贵、供不应求。从消费者来说,大多数在自我安慰:大通胀时代,什么东西不涨价?

说到通胀,美国5月份PPI同比上涨6.6%,CPI同比上涨5%,这算通胀,只是胀的有点猛。咱们这边呢?PPI同比上涨9%,CPI同比上涨1.3%,这说明啥?说白了就是上游原材料和厂家涨价猛,中间商涨不动,消费者承受不来。

消费者为什么承受不来?没钱!尤其是处在上游猛涨,下游涨价不畅行业的消费者,收入不增反降。

产品涨跌,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通胀倒在其次,否则猪肉也不至于跌了又跌。

从白酒产销量来看,2016年达到巅峰,到如今已连续四年下降,产销量跌去近一半,行业整体利润却连年攀升,靠的就是涨价。

中国不缺酒,但缺高质量的好酒,某些酒确实供不应求,更多的是人为制造的供不应求。

上波涨价潮,量价齐升;这波涨价潮,更突出的特点是控量提价,这也是为什么配额、停货频见于各大媒体的原因。

白酒产销量持续萎缩,价格如果再涨不上去,这关乎酒企生死存亡,这才是涨价的主要原因。

羊的数量越来越少,只能薅的再狠些。

这两年,严峻考验各大酒企涨价手段和水平,谁涨不动,或者谁不想尽一切办法去涨,谁就会被逐渐淘汰,尤其是高端大单品。

茅台价格涨了又涨,五粮液、国窖努力控量挺价,洋河M6+、古井贡酒古20、第四代舍得、青花郎成为主推大单品,就连牛栏山、红星二锅头、衡水老白干这些传统中低端品牌,都开始搞魁盛号、红星高照和1915,都在加码高端。只有高端涨上去,才能给中低端留出涨价空间。

为实现这一目标,配额、停货,会越来越频繁。

说来说去,白酒涨价与通胀关系不大,更多是来自于行业危机与资本驱动。

2

这两年,白酒金融化的趋势很明显,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

舍得的老酒战略,剑南春、泸州老窖年份化指导价,都是想把自家产品金融化,都想在存量市场中再扩大一些份额,都想营造升值趋势,都想让消费者把更多酒囤起来做升值梦。

目前金融化最好的,非茅台莫属,产品一年一个价,其次是二三线酱香品牌的主流产品,也被市场热捧。

这两年酱香很热,但更多是热在舆论、渠道、价格和酒友圈,真正的大众消费还远远没到炙手可热的程度。

在舆论加持下,众多资本纷纷染酱,让产能不大的酱酒价格暴涨。酱酒价格的暴涨获利,又吸引更多资本来淘金,把泡泡吹的更大。

如今有个现象很搞笑,在酱酒圈,2019年或2018年的产品,都算是老酒,都要加价销售而且加价不菲。

原来四五十的酱酒,纷纷涨到百元以上;百元左右的,直接涨到二三百;前些年不入流的低端酱酒,都翻着翻的涨;价格的飞涨,又吸引更多人囤货升值。

如今百元左右的酱酒,只能喝出个寂寞。二三百的产品,也喝不出什么门道。酱酒离大众消费者越来越远,没人愿意培育消费者,只想赚快钱。

这些中低端产品,在不同渠道间转来转去,大家左手倒右手,都想趁着行情好,把价格炒上去,赚一把就走。

这就出现一个怪现状,那就是升值比销售赚钱快,捂货比销售挣的多。无论是酒厂、经销商还是囤货的各种渠道,大家都在齐心协力把价格往上推。

前几年,老酒圈卖酒都在谈口感、谈好喝不好喝。现在,能不能升值成为第一卖点,好不好喝倒成了次要问题。以往,茅台有年份定价,如今红习酱、迎宾也有年份定价。

酱酒已带上金融属性,热透了。

3

这波涨价潮,对白酒爱好者非常不友好,尤其新人。上次酒价崩盘没赶上,电商红利已消失。哪怕开通会员、充好值,日夜蹲守在各大酒友群,即便在电商大促时节,也找不到老酒友说过的好价。

那些曾经的好价表,已经完全失去指导意义,用尽全力也难以实现。

如今的白酒,像极了爱情,谁爱的多些,谁就越卑微,哪怕输上想你的液,也找不到以往的价。

资本加持下,有的酒成了理财产品;资本助推下,有的酒企左手倒右手,只为上市圈钱;资本参与下,很多酒企在股票市场赚的比卖酒要多的多。

这个喧哗而又浮躁的行业,这个酒价飞涨的年份。刚需就买,非刚需就躺平。不建议大量囤酒,也不建议苦苦追寻什么好价、漏价。

与其浪费时间、精力还有充会员的钱,还不静静的等,等下一个潮落。

如今的双十一和六一八,根本不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白酒   泸州   百元   酒友   产销量   老酒   通胀   茅台   低端   年份   资本   消费者   金融   更多   价格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