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是福还是祸?

内卷化已经席卷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一夜之间好像全社会都卷了。最开始谈论内卷化比较多的是高校,主要是指大学的研究人员越来越追求发表论文不是讲求实实在在的创新,导致科学研究越来越内卷化,长此以往必将严重损害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此后,内卷化涉及的范围开始不断扩散,比如大企业开始讨论996式工作方式的内卷化,最后有人发现连幼儿园都卷了,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比拼兴趣特长、出国经历、父母学历等,反而忽略了学习这个最根本的内容。内卷化的蔓延让我们忽然意识到整个社会都在陷入内卷的趋势,仿佛诺达的中国已经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地方了,那么内卷化到底是什么?对普通人而言,内卷化是福还是祸,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内卷的趋势呢?


1、内卷化是一种严重的资源内耗

内卷化一词源于英文Involution,跟他对应的词叫evolution,对比你会发现,内卷化是演化的反义词,它表示的不是一种进化,而是一种向内的发展。目前内卷化一般是指社会组织缺乏向外扩张的创新动力,导致开始向内发展,在形式上疯狂扩张、使得内部人员付出大量的重复劳动,但是却没有增值的工作,资源内耗严重等。

内卷化问题的本质还是中国那句老话:“僧多粥少”。主要是因为资源的稀缺和竞争的激烈导致的,如果解决不了资源的稀缺的问题,可以说是人人都能卷,万物皆会卷。在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内卷化就很容易理解了。目前我们国家最大的内卷化可以说就是高考了,这个卷有多大呢?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被卷入其中,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要耗费18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疯狂学习、做作业,最后只为了答出高考试卷上的几十个题。这期间,我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劳动,不断的刷题、做作业、考试,虽然说也会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大量的为备考和付出的重复劳动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学英语,我们从能讲话就开始学英语,参加各种考试,最后大学毕业了还听不懂国外小朋友在讲什么,还有比这卷得更严重的么。


2、内卷化的背后是评价标注的单一化

那么既然内卷化如此严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卷拉平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了,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内卷化的主要诱因是在资源稀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社会对优秀的评价标准趋于单一造成的。单一的标准可以提高对优秀的甄别效率,降低甄别的成本。比如在一个村子里,有十个嗷嗷待娶的单身汉,但可惜只有一个待嫁的妹子,那这个妹子会嫁给谁呢?这个时候财富就很容易成为衡量一个单身汉是否优秀的标准,也许妹子还会关注一下单身汉的容颜和性格,但是由她的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社会群体就有可能忽略这些多元的标准,最终在社会群体的默许下彩礼就会水涨船高,于是每个单身汉就不由自主的就被卷其中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内卷化是竞争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很容易用一种经济学现象来解释它,那就是垄断竞争到完全竞争。当一个行业处于垄断时,就会有很高的利润,这时就会不断有人进入这个行业,随着进入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低,最后到达到完全竞争状态,所有人的利润都为零。想一想在一条繁忙的街上,如有只有你一家餐馆,只要你做的不太难吃,就能赚钱。后来开饭馆的人越来越多,你得做的很好吃才行,最后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做的好吃,你还得拼装修、拼服务,直到最后还得给客户做美甲、唱生日歌,你发现你已经不是单纯开饭馆的了,但是你不得不这么做。


3、内卷化促进了评价标准的清晰化

虽然内卷化会带来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但我们没有必要谈卷色变。最近好像全社会都在反对内卷化,不过我们必须要看到,内卷化作为一种趋势,也会使人受益。一方面,他会使消费者受益,因为厂家重复的劳动,服务的质量越来越好,因为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使得产品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试想一下,如果各个行业都有一个超级的垄断者在独自生产,我们将很难体会到多样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另外一方面,内卷化也会使部分被卷进去的人受益,因为内卷的背后是评价标注的单一化,但同时也意味着评价标准的清晰化。高考选拔虽然只看分数,但是这也解决了公平的问题,只要我考得好,就能上好大学,这为所有的考生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大学里,老师评职称只看论文和课题,只要文章发得好就能上教授,这也解决了职称评价中的暗箱操作。统一的标准解决了很多社会公平的问题,让真正有实力的人脱颖而出,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的福音呢?这就是为什么,高考虽然有这么多的弊端,但是我们依然检验这种选人模式的原因。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赞美内卷化,而是希望看到内卷化背后评价标准的设定问题,一个科学、客观而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应该是社会保持持续创新和向上发展的内驱动力。


4、在内卷中保持优秀

身为普通人,我们身处一个不断卷曲的社会中,内卷化不是我们每个人能轻松破除的。我们需要去反思并优化它,但我们更需要在社会评价标准的优化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努力保持向优秀靠拢。虽然高考的唯分数论充满了诸多的问题,但是那些能够通过高分选拔进入名校的学生自然有他们的优秀之处,大企业996的加班制度让人诟病,但是能够在996下成长并提拔起来的人肯定也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每个时代和阶段对优秀的评价标准固然有所差别,但是能够突破标准,不断的自我挑战和成就是走向优秀的更深要求。有人在分析内卷化时,鼓励大家选择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和行业和岗位,因为这些行业和岗位可能更强调创造性。但是,即使摆脱了内卷的束缚,重新回到一个强调创新和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每个人又多多少的竞争力,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呢?抗战时期,林彪23岁就当了军长,和平年代,你30岁了可能还没有博士毕业,但是如果重回到抗战年代,你会比林彪更厉害么?任何阶段都存在竞争,内卷化背后的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竞争的勇气。优秀的人到什么时候、什么岗位都会优秀,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必要一味抱怨社会的内卷化,要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有抱怨的工夫不如去理解内卷背后趋于统一的标准是什么,掌握达成这个标准的通道是什么,明白需要的技能是什么,然后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达到标准,你就会成为内卷化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社会群体   内耗   单身汉   妹子   普通人   岗位   阶段   趋势   竞争   优秀   标准   社会   行业   财经   大学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