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解读两会对股市影响

  “两会”是股民研究政策的好时间,而且我们要从管理层的角度去研究市场的机会与风险,这不同于平时的分析,平时我们的视野聚焦在个股与板块,是非常低的角度,很难发现市场的大机会。“主体思维选股法”,追求的就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时刻从市场趋势和动态资金入手来分析,所以说必须要从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市场,只有股民站的角度高了,才能够发挥更多的机会,如果初始的视野就低,那么你向下发现的机会就小。对普通股民来说,不可能总研究政策和消息面,那么“两会”是个相对好的时间段,股民不妨对此进行一下研究,或者观看一下市场机构、媒体各方对两会消息的解读,然后对于市场热点也是一种梳理。

学会看懂政策思路的方法

  不少股民都对这种政策研究挠头,觉得找不到门道。那么,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首先,明确政策是有持续性的,绝不是突然的。2020年12月、7月、3月三次会议,如3.27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要扩大内需。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12月份继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因此,股民不可能通过某一次政策解读就如何,一定是看连贯的思维

三步解读两会对股市影响

  其次,将相关政策与股市走势进行对应分析。如货币政策,管理层近一年来强调“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但也不让市场缺钱。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精准导向,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小微企业领域金融支持。”这就是为何我们看到央行在2021年1.15日和2.18日都有持续收紧行为,以及随后市场的表现,而这种走势开始是在7月底,“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这样的持续对应走势,让我们明白,这样情况下,就是明显的震荡市行情,不可能是市场期待的那种群体牛市,也就是《牛年无牛市有牛股,资金与热点思路详解》中提到的。

三步解读两会对股市影响

  还有,实质与概念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最近1-2年,管理层对财政政策投放方面是有改变的,更注重激发消费内生动能,如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乡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基础建设,和以前“铁公基”的拉动投资策略不同,这种新基建,其实更注重持续性的长期增长,就有了我们2020年6月开始博弈过的光伏为首的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换个思路,挖掘新旧基建的机会(名单)》)。但我们也看到过一些历史上炒作过“两会”局部题材,比如说种业、稀土、环保、军工、网红直播、区域经济(雄安、粤港澳)等很多概念,都在过局部炒作后,重新跌回,因此,我们也要针对所谓的概念,实质品种做一个甄别,这样操作时才有针对性。

三步解读两会对股市影响

  具体到今年,如图:首先,重新提出来了GDP的目标是6%,相比于2019年时,6-6.5%是取了下限,意味着回到疫情前的天花板。其次,货币政策方面,不再发行特别国债,赤字率下降,回归稳健政策,并且提到了防范风险。还有,市场方面,提到了稳步推进注册制,常态化退市。其余表述还是预期中的,没有太多变化。我们需要看后期各部委具体政策因素。整体来说,还是之前《市场未来关注的几个风险点与机会类型》提到的,2021年是“紧信用,盈利放缓下滑”周期的行为,所以是典型的震荡市格局,只存在结构热点,主线热点和超跌热点切换。近期明显是前期强势主线热点调整周期,而且不是某只个股如何了,往往是整个群体的调整。所以,对应就是前期爆雷股、冷门股,走势差的个股反弹。形成一个明显的跷跷板因素。接下来,对于两会提到的相关题材、热点,以及对应的中长期特点做相关梳理,供大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扩大内需   热点   持续性   基建   货币政策   股民   个股   两会   走势   股市   思路   角度   概念   政策   机会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