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格局: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

日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本。

在《规划》明确提出:2035 年,我省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严守生态保 护红线,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都市 圈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推动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 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到2025年,云南省将努力实现“一个全面提速、一个基本形成、四个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开创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


2025年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努 力实现“一个全面提速、一个基本形成、四个显著提 升”的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格局: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

(云南省城镇空间格局)


一个全面提速:城镇化发展全面提速。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 引力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全面加速, 现有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 城镇,全面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达到 60%,比 2020 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与全国城 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一个基本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 化”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滇中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显著增强,滇中城市群集聚全省 60%的城镇人口,68% 的地区生产总值。沿边城镇带加快形成,成为我省面 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前沿和窗口。滇东北开 发加快推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 头兵、开发开放新高地。滇西交通大环线全面建成, 各州市优势互补、联动一体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个显著提升: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 全部常住人口,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显著增强。2000 年 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城市更新进入常 态化。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城市 内涝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彻底解决城市水源地不足、 14 供水紧张问题。城市文脉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特色 风貌得到充分彰显。绿色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 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个万亿八个千亿级产业加快发 展,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 目的地”三张牌优势更加凸显。城镇化和信息化深度 融合,数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 潜力充分发挥,实现“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镇落户限制 全面取消,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 “人地钱”挂钩机 制全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工农 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和 财产性收入比重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2.7:1。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显著扩大,比重达 30%。


——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系 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 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更加牢固,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 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 理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市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035年远景目标


到 2035 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0%,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 化,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移制度全面建立。中等收 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集约高 效、区域协调的城镇空间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支 撑全省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品质更加完善,全面建成配套 完善的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市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风貌特色充分彰显,宜居、创新、智慧、 绿色、人文、韧性成为城市普遍特征。城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成为现代社会高质 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主要空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目标基本实现。



空间格局


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


滇中崛起

依托滇中地区交通便利、资源富集、发展基础较 好的优势,充分发挥滇中地区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 心带动作用,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 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的大通道枢纽、我省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引领

(一)空间范围

以昆明主城的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 呈贡区、晋宁区为重点,覆盖全市其他地区。


(二)发展定位

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 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三)发展重点

全面提升昆明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依 托昆明“三山一水”自然地理禀赋,转变“环湖造城、 环湖布局”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老城焕新、新城崛起、新区发力、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


加快 推进疏“堵”排“涝” 。

实施畅通工程,加密城市路 网,加强各类交通方式衔接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 逐个解决交通堵点。实施城区内涝治理工程,全面加 强雨洪调蓄设施、排水设施、应急抢险设施建设,逐 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提速城市治“乱” 改“旧” 。

以城中村改造、烂尾楼处置、“三旧”改 造为重点,推动昆明加快城市更新,打造翠湖、东风 广场等一批精品项目,规划实施盘龙江两岸综合整治 和景观提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智慧化管理 水平。


大力实施增“绿”保“洁” 。

有机融合兴“水”养“文” 。

增强产业综合实力,新材料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推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球品牌。

大力 发展数字产业。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滇池。

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促进教育体育优质均衡。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改善加强社会保障




二、以都市圈为核心


(一)空间范围

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晋宁区、滇中新区、 安宁市、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寻甸县、石林县、 弥勒市、红塔区、澄江市等区域范围,形成 1 小时通 勤的昆明都市圈。


(二)发展重点

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 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 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推动都市圈内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一体化 发展。打造便捷高效的 1 小时通勤圈。以增强昆明都市 圈基础设施接连性贯通性为重点,织密网络、优化方 式、畅通机制,实现都市圈内所有城市互联互通、1 小时抵昆。

以昆明—石林、安宁—嵩明城际铁路为点,加快推进昆明中心城区连接周边县(市、区)的 城际铁路、城际轨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推动轨道交通 “一张网”运营管理。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 颈路”拓宽工程,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 推动城际公路市政化、城际客运公交化,推动昆明主 城高速公路重点收费站外迁。加密城际公交,促进与 市域公交网络快速接驳,加快城市间公交和轨道交通 一卡互通、票制资费标准一致,健全运营补偿和结算 机制,形成快速、便捷、智能的 1 小时通勤圈。


三、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


(一)空间范围

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 4 个州(市) 全境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 弥勒、泸西 7 个县(市)。


(二)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群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集 聚人口、经济的主体作用,推动滇中城市群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推进昆 (明)玉(溪)同城化、麒(麟)沾(益)马(龙) 宣(威)、蒙(自)个(旧)开(远)建(水)、楚 (雄)南(华)城镇组团一体化建设,努力把滇中城 市群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 辐射中心核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的大通道 枢纽、我省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和现代化的生态宜 居城市群。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实施基础设施“双十” 重大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铁路“补网提速”工程、 城际铁路、县域高速“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 运输机场优化布局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轨 道上的滇中城市群” 。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 多式联运物流网和能源网建设,全面完成滇中引水工 程,提升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



沿边开放


依托边境地区内联外通的区位优势,提升沿边地 区开发开放水平,提质沿边地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 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重要支撑。


空间范围

以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 德宏、怒江等 8 个沿边州市州府所在地和 25 个边境县 (市)城,磨憨、孟定、畹町、天保、清水河等 15 个抵边镇为重点的沿边城镇带。


发展重点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边境城镇特色化发展。加快边境小康村建设。构建边境城镇高质量开放合作平台。加强边境立体化防控能力建设。以



滇东北开发

充分发挥滇东北地处滇川黔交界,长江经济带上 游和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共 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屏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 打通通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级通道为重点开发滇 东北地区。


空间范围

以昭阳城区(含靖安新区)、鲁甸县城为重点, 覆盖昭通市其他地区。


发展重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加快滇东北开发开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新型城镇化格局: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

(云南旅游文化发展图)


滇西一体化


发挥滇西地区与缅甸接壤、与西藏四川相邻的区 位和自然风光绮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的 优势,共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共筑滇西生态安全屏障, 共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建设成为中国与南亚经济联 系的重要枢纽,与缅甸合作的门户地区。


空间范围

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水、隆阳、腾冲城 区为重点,覆盖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 保山市、德宏州其他地区。


发展重点

共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共筑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共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主要任务


加强城市风貌塑造


严格限制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严格限制新建 250 米以上建筑,除昆明市以外,地原则上不得新 建 100 米以上建筑确需新建的,应充分论证,并与 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 建超高层建筑,县城新建住宅要以多层为主,6 层及 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 70%,县城新建住宅 最高不超过 18 层。加强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文 化、景观敏感等重点地段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加强 历史文化遗存、景观风貌保护,严格管控新建建筑, 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 不砍古木老树。制定全省建筑风貌管控相关技术规范。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镇;

推动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

引导搬迁人口城镇集中安置;

促进城镇创业就业


来源:昆明楼讯

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云南楼市观察修改、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沿边   南亚   云南省   昆明   风貌   边境   基础设施   城镇   格局   城市群   人口   生态   重点   地区   城市   财经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