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前世今生,创始人当过和尚,法号“了性”

冯了性,原名冯嘉会,祖籍广东新会荷圹龙田村,他出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他的父亲是冯国琳,粗通医道和药理,在家乡开设药铺,时间日久,行医有术,在附近地区很有名气。凭着多年行医的经验,多番研究试验,他创制了一种专医风湿跌打的药酒“万应如意药酒”,本来就自用的,后来给乡民试用,结果疗效颇佳,便决心扩大经营。

“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前世今生,创始人当过和尚,法号“了性”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佛山工商业兴起,冯炳阳将药铺迁到佛山镇正埠渡头汾宁里扩展经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冯炳阳才将药铺交给29岁的儿子冯嘉会主理。

冯嘉会天资聪颖,生性好学,一边读书,一边协助父亲经营店铺。他游历了不少名山古刹,遍访名医和高僧,一度削发修行,潜心求教,在当和尚期间,方丈赐其法号为“了性”。

冯了性学有所成,回店铺专心研究,改正“万应如意药酒”的配方,改进后的药酒,药力明显提高,疗效更为确切,且售价便宜,既可内服,又可外搽,为患者所乐用。为感谢佛门高僧的赐教,他把万应如意药酒改名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将药坊定名为“冯了性药铺”。

“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前世今生,创始人当过和尚,法号“了性”

父子俩还反复琢磨,创造了一句顺口溜:“识就冯了性,唔识就误了命!”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一直流传至今。

“冯了性药酒”越做越大,成了当时妇孺皆知的成药。冯了性本人及“冯了性药铺”也因此扬名天下。1695年,冯了性病故于佛山,享年65岁,去世后,棺木运回故乡安葬,坟墓至今尚在。

至道光年间,“冯了性药铺”发展到鼎盛时期,冯氏后人凭着祖铺老号的品牌,先后到江西、湖南、河北、江苏、浙江、成都、上海、香港等地设厂生产、销售。“冯了性药铺”行销全国各省,远销东南亚各国,当时仅佛山镇祖铺出口的药酒,每年销售额就达20万两白银。

“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前世今生,创始人当过和尚,法号“了性”

数百年来,“冯了性药铺”一路风光。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百业凋零,冯氏后人也迁出了隔塘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佛山祖铺的第九世孙冯翰继续经营,一直坚持到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佛山联合制药厂。

1957年公私合营时期,由“冯了性药铺”等57家制药店铺组建成“佛山联合制药厂”,1971年更名为“佛山市制药一厂”,这就是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

上世纪80年代初,佛山制药一厂研制出首台大蜜丸蜡壳封装机,引起全国药企跟风。

“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前世今生,创始人当过和尚,法号“了性”

2000年,佛山制药一厂资产重组,恢复了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冯了性药铺”传统老字号称谓,定名为“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

如今,“冯了性”三个字依旧是岭南药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多款经典产品频频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冯了性的代表性产品,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在广东一般只被用于外用,但在湖南、湖北等地却都会有内服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佛山   名山   抗日战争   渡头   药铺   法号   药王   药酒   如意   湖南   高僧   制药厂   疗效   后人   创始人   风湿   和尚   前世   店铺   今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