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定投,或许不是你的错


黑猩猩和哈佛学生的挑战


2007年,19只黑猩猩和40名来自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马克思·普朗克研究院的学生,要进行一场较量。


比赛项目是,暂时忍住不吃零食,以此赢得更多食物。


比赛中,黑猩猩的奖励是葡萄;人类的奖励是葡萄干、花生、M&M巧克力豆、饼干和爆米花。


首先,参与者(人类)会选择两份或者6份自己最喜欢的某样食物。


然后,每个参赛者都有机会立即吃掉两份食物,或者再多等两分钟,然后吃掉6份食物。


从事前的调查得知,被试者更想要6份食物,而不仅仅是两份。


终止定投,或许不是你的错

黑猩猩和人类能不能等呢?


结果有点出乎意料(至少对小编而言):


72%的黑猩猩选择了等待;

只有19%的人类愿意等。


在这场挑战中,人类,被极具耐心的黑猩猩击败了。

黑猩猩是非常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但与人类相比,还是差了很多。黑猩猩大脑只有人类的1/3,不过它们在挑战中表现得更加理性。

实验前,黑猩猩表现出了自己的偏好(6份比2份好)。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偏好行事。


它们只付出了少量代价(120秒的等待),就换来了最大的收获(6份食物)。

相反,人类的选择却很不理性。


在挑战开始前,他们明确表示,自己想要6份食物。

但当实际挑战中,由于需要等待两分钟才能拿到3倍数量的零食,超过80%的人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为了迅速获得瞬间的快感,人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未来奖励很难让人“嗨”


人类的“失败”是有科学解释的。

作为现代人,我们在权衡“即时奖励”和“未来奖励”时,大脑活动的方式很不一样。


从科学角度看,“即时奖励”会激活更古老、更原始的奖励系统,刺激相应的多巴胺产生欲望,这会让你感觉很“爽”。

遗憾的是,“未来奖励”不太能激活这个系统。

而且,如果这个“未来奖励”太抽象了,要延迟满足就更难了。


比如,像定投有望战胜通胀、助力财富目标这种需要长期坚持、又是“看不见”的、“抽象”的奖励,对大脑奖励系统的刺激作用更少。


终止定投,或许不是你的错


另外,社会学家认为,如果人类处于最佳状态时,人类控制冲动的能力比其它动物强。

但人类会为自己的行为或错误,找借口。如果我们现在想要,我们马上就会去索取。在这样的说服下,人往往会一再屈服于即刻的满足感。


说回定投。

这种对未来财务规划的理财方式,在现实诱惑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特别是很多在牛市终止定投的小伙伴,就认为定投收益比不过一次性投资。

殊不知,定投和一次性投资在资金来源、投资目标、投资金额上,都有显著差异。理解不深刻,可能就无法坚持了。(详见《定投灵魂20问!看完不再纠结 》)


、祸,都由“未来的自己”承担


定投,最终需要解决的是子女教育、养老等“未来的问题”,是为“未来的自己”未雨绸缪。


然而遗憾的是,大脑会把“未来的自己”当做别人!


现代大脑成像研究发现,我们在思考“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时,运用了大脑中的不同区域。


当人们想象着未来的快乐时,大脑中想象自己经历的区域,竟然毫无反应,就像是别人在享受一样,跟自己无关。


大脑中越是想不到自己,当你在面对即时诱惑时,更容易屈服。


终止定投,或许不是你的错


更“虐”的是,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总认为,“未来的自己”(那个遥远的陌生人)比“现在的自己”有更多时间、能量、精力,去应付未来的事情。


人们会向自己承诺,未来会更好。而且人们有各式各样的花招,让自己相信,抵御诱惑是明天的事情,、祸,都由“未来的自己”承担。


如果“未来的自己”真有那么理想,我们确实可以相信,“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好所有的事。


但更典型的是,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做决定的、承担一切后果的,还是毫无改变、曾经的自己。


等待时间越长,价值越小


黑猩猩PK研究生的挑战中,人类行径应了经济学家说的“延迟折扣”。


这里的“延迟折扣”大意是,在面对诱惑时,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很小的延迟,就能大幅降低你感知到的价值。


比如在挑战里,多了两分钟的延迟,6份M&M豆的诱惑力,就输给了“马上获得两颗M&M豆”的吸引力。


随着M&M豆离我们越来越远(隔着120秒呢),每个豆子的价值,都缩水了。


终止定投,或许不是你的错


这种对满足感的推迟是无法想象的。

为了明天做准备,或许还有可能。如果是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做准备,那真就太久了。

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宁愿放弃未来的幸福,也要选择即刻的快感。而且这个“未来”的时限越长,就越容易放弃。


所以,我们真不是为终止定投的小伙伴“洗白”。

放弃未来奖励,追求即刻满足,这是由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要改变,确实很难。


延迟满足,为未来而活


改变很难,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变。

首先,一味追求即时享受、不考虑未来,是对自己不负责。


其次,我们多次提及的“棉花糖实验”里,能延缓自己欲望、通过等待获取更多棉花糖、延迟满足的小朋友,在几十年之后更成功。


196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开始了一个实验。

他给一群4-6岁的小孩每人一颗棉花糖,并告知,如果能忍住15分钟不吃,就会得到两颗棉花糖。

有600多名小孩参加了这个实验。


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3分钟,就吃掉了棉花糖。只有不到1/3的孩子等了15分钟,又拿到第二块棉花糖。


几年之后,比起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那些坚持15分钟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更优异,和人相处更融洽,抗压力更强。


几十年后,他们在事业、家庭等方面,都更加顺遂。


对于一份成功的定投而言,往往需要“延迟满足”、而不是即时满足。


他愿意牺牲一些吃喝玩乐的快感,为未来投资。


他知道定投早期盈利意义不大,应继续坚持,把资金池做大,追求丰厚回报。


他知道定投浮亏很正常,弱市更要坚持,静待行情来临。


他知道定投和一次性投资区别,能够抵制牛市诱惑,佛系定投。


他知道控制自己“享受当下”的冲动,希望以当下的忍耐,换取将来更大的收益。


终止定投,或许不是你的错


定投是一段漫长的旅程,需要用时间和耐心,静待财富玫瑰绽放。


在这段5年、10年、甚至更长年份的旅程中,要终止定投很容易。


这里,既有不可控的生理因素,比如大脑下意识反应,也有心理作用,比如抵不住诱惑/承受不住亏损。


当我们想要放弃时,不妨为未来的自己多想想。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普朗克   莱比锡   黑猩猩   满足感   牛市   棉花   快感   大脑   食物   人类   价值   未来   孩子   时间   更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