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和大师聊了聊,再也不看股评了


本周的A股,有点皮。


经历了美妙的周一上涨后,周二又“吐了回去”。


股民和大师聊了聊,再也不看股评了

图片仅供娱乐,不作任何投资参考或建议


就在小伙伴纷纷调侃,还是那个 “熟悉的A股”时,今日(12月23日),A股再度雄起,主要指数纷纷上涨。


A股主要指数表现 20201223

股民和大师聊了聊,再也不看股评了

数据来源:Wind


不过如果分板块看,今日“剧情”跌宕起伏。

上午是白酒天下,万得白酒指数盘中涨超5%。眼看其又要“封神”,下午画风突变,万得白酒指数一度跌近3%。


尽管白酒指数尾盘收涨,但领涨势头被军工、电气设备取而代之。


股民和大师聊了聊,再也不看股评了

图片仅供娱乐,不作任何投资参考或建议


每当市场或者某些板块突然下跌或上涨时,就有很多小伙伴问:


为什么涨(跌)呀


明天(还)会涨吗?


我今天卖了(买了)一些,对吗?


今天也不例外。


小通以前解释过,短期市场、行业或者个股的涨跌、特别是一日涨跌,可能真没具体原因;或者也不是人们自认为的那个原因。


然而股市最讨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总是喜欢为“事出”找个“因”。


在投资经典著作《股市长线法则》一书里,作者杰里米·西格尔模拟了一位股民寻求帮助的场景。


这位股民的困惑颇具代表性。希望西格尔对他的“指导”,也能对其他小伙伴有启发。


股民和大师聊了聊,再也不看股评了

图片仅供娱乐,不作任何投资参考或建议


1


股 民:


每次市场有稍大的波动,我就喜欢找原因,尽管有些原因我自己都不信……


西 尔:


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不愿接受所面临的全部随机事件。


如果我们知道股市的大多数变动都是随机的,并无任何原因可循,很多人会感到不舒服。


个体的内心中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对某些事情探根溯源的需求。


这也是记者及“专家”大行其道的原因。他们非常乐意用一些多半错误的解释,来填补我们的知识盲点。


其实,在研究了那些导致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因素之后,我们清楚地发现,由明确的重大经济或者政治事件引发的市场变动不到1/4,这说明了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也说明预测市场变得十分困难。


另外,尽管一些事件会在短期内对市场造成影响,但它们很难影响股市的长期收益率。




股 民:


过去的事情,不能推测到未来吗?


西 尔:


很多人喜欢用过去的数据,解释现在或者预测未来。


运用大量的、过去的变量,来解释股价的运动,你一定会发现某些惊人的规律。这些“规律”,可能就成为短期涨跌的“原因”。


其实这些原因可能只是“代表性偏差”。美股历史上,“代表性偏差”曾经铸成了股票市场的一些大错:


当一战在1914年7月爆发时,纽交所的官员认为这将是一场大灾难,因此决定将证交所关闭5个月。


大错特错!


美国随后成为欧洲的军火供应商,生意蒸蒸日上。1915年(一战第二年)也是美股历史上表现最好的年份之一。


德国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时,投资者回忆起一战时股市的表现。他们注意到股票在那时的空前回报,于是开始疯狂买进股票,这让股市在第二天交易中暴涨7%以上!


但他们这次又错了。


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决定,不能让企业像在一战中那样,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因此,在经历了几天上涨之后,股市开始步入漫漫熊途。


直到近6年以后,股市才恢复到1939年9月的水平。


显然代表性偏差是这次错误的罪魁祸首,因为这两次事件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相似。




股 民:


我确实存在这种代表性偏差。


我还记得,在我于2000年7月买进纳斯达克科技股之前(美股互联网泡沫时期),我的经纪人把这些公司与1850年淘金潮中的设备供应商相提并论。在当时看起来,这一比喻颇有见地,但情况实际上迥然不同。


有趣的是,一向以专家自诩的经纪人也和我一样犯了过度自信的错误。


西 尔:


有些情况下,专家比普通人可能更容易犯过度自信的错误。


因为专家多年来受到的训练,就是以某个特殊的方式分析世界,然后为其观点找到支持性证据。


现在回想一下,2000年美股互联网泡沫期间,当媒体认为分析师对整个高科技行业的观点存在某些严重错误时,分析师并未改变对科技板块的盈利预测。因为多年来,分析师对这些公司美好前景的印象已根深蒂固,因此也无法解释悲观的信息,索性对其视而不见。


尽管后来坏消息铺天盖地,很多分析师还是坚信自己的认知。只有在这些股票已经跌去80%~90%时,他们才开始下调评级!


当人们忽略与自己的世界观不相符的消息,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指的是,在遇到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证据,或者当我们的能力及行为没有自认为那么好时,我们由此产生不安之感。


我们有一种将这种不安的感觉最小化的倾向,这让我们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过度自信。




股 民:


为什么我的投资组合中,最后总是剩下一些亏损股票呢?


西 尔:


个体会形成一个参考点,并根据这个参考点来判断自己的表现。


从这个参考点出发,一定数量的损失给个体带来的厌恶感,要远大于获得同等数量收获的愉悦感。


投资者持有或者卖出股票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股票目前的涨跌情况影响。


换而言之,与投资者盈利还是亏损相关。




股 民:


你说的“参考点”是什么意思?


西 尔:


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在你购买一只股票后,怎么跟踪它的表现?


股 民:


我会计算股票在我建仓之后的涨跌幅。


西 尔:


非常正确。


参考点通常是指,投资者的股票买入价。投资者会密切关注这个参考点,而容易忽略其他任何信息。


在买入一只股票后,你就会设定一个心理账户,并将购买价格作为参考点。


避免损失兑现,是很多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卖出亏损股票。


另外,每项投资不但涉及金钱投入,还有感情和时间上的付出,这让大家很难对投资成功进行客观评估。


当你在一只股票上小赚一笔并卖出后,感觉它还不错,又开始重新买入。但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很多人并不会止损。


即使该股票前途叵测,很多人还会继续持有甚至加仓,幻想着这些股票最终能反弹。


这种仅仅为了扳平而继续持有、加仓的行为,容易承担更高的风险。




股 民:


在我买入很多股票的时候,我觉得这些股票变得更便宜了。有许多股票距离高点时,已经下跌了50%以上。


西 尔:


你所说的便宜,是跟什么比呢?


是比它们过去的价格便宜,还是比它们未来的预期价格便宜?


你认为曾经达到80美元的股票,如今降到40美元算是便宜的。但你有没有考虑过,或许这时候40美元仍然很贵。


投资者在面对复杂决策过程时,会用一个“锚”,或者根据一个暗示的数字进行判断。


确定股票的“适当”价格、什么叫便宜、什么叫贵,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此人们会很自然地,会使用股票在最近的价格作为一种“锚”,据此做出当前价格比较的判断。但这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你买入股票后,该股票在短时间内跌破买入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厌恶损失让我们极其讨厌股票下跌。然而,由于股票的长期趋势是上涨的,如果你的股票本身没出什么大问题,等一段时间再检查你的股票投资组合,那么你损失的概率会降低。




股 民:


我现在没有足够的把握重新开始交易,我只是想学习正确的长期投资策略。


我怎样才能跨越这些行为陷阱,成为一名成功的长期投资者呢?


西 尔: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长期投资者,你必须提前制定好约束与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确保你步入正轨,这也被称为“预先承诺”。


你还应制定一个资产分配规则并严格遵守。如果具备相关的知识,你可以自行解决,或是与理财顾问一起完成。


如果你确实只是做短线,请设定严格的止损点,使你的损失最小化。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股价最终会涨回来,从而坐视损失一再扩大。


如果你确实喜欢频繁交易,可以开立一个完全独立于其他投资组合的小型交易账户。你还应考虑,投入到该交易账户中的资金全部损失的可能性。此外,你在这个账户上投入的资金,绝不能超过你所设定的资金限额。




股 民:


你的意思,是我不应该频繁地查看股票投资情况?


西 尔:


你可以随时关注你的股票,但是不要改变长期投资策略。


切记要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规则与激励机制。


除非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某只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其基本价值已过度高估了(科技股在泡沫见顶时的情况即属此例),否则就不应该轻易改变投资组合的长期配置比例。


观点来源:《股票长线法宝》

小基快跑略作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买入价   股评   涨跌   偏差   白酒   代表性   股民   账户   投资者   股市   损失   观点   大师   指数   错误   原因   股票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